对某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的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探讨了某工程深基坑的施工技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某工程地上十六层,地下一层。基坑平面尺寸为83. 65m × 53. 70 m,开挖面积约为4 500m2,大面积开挖深度为9. 45 m,中部楼电梯井剪力墙筒芯处承台加深3. 9 m,形成“坑中坑”。支护体系设计上采用内撑式排桩支护结构:支护桩为700钻孔灌注桩,水平内撑为两层钢筋硅结构,支护桩间采用500高压旋喷桩做止水桩。本工程场地地势较平坦,平整后标高约为6. 60 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土层由上往下分为:①杂填土:厚度0. 80 m~2. 10 m;②粉质粘土:厚度一般0. 80 m~2.70 m;③淤泥:厚度一般3. 00 m~8. 60 m ;④中砂夹淤泥:厚度一般0. 90 m~7. 30 m ;⑤淤泥夹中砂/中砂夹淤泥:层厚一般16. 15 m~22. 40 m ;⑥砾砂:厚度1. 50 m~6. 70 m。
  基坑开挖范围内岩土层主要为: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③淤泥;④中砂夹淤泥,坑底土层主要为④中砂夹淤泥,局部为③淤泥。
  场地地下水的稳定水位为5. 05 m~5. 87 m,对基坑开挖有影响的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①杂填土的上层滞水及第④中砂夹淤泥中的微承压水,根据抽水试验,④中砂夹淤泥层的渗透系数为3.7 m/d,水位埋深6.8 m~8.0 m。
  2基坑施工
  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是土方开挖和降排水,必须慎重对待。由于基坑自土方开挖就处于动的状态,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大小、位移变形都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由于软土流变特性,随着基坑暴露时间越久,基坑支护体系的位移变形越大,稍有不慎随时都可能会发生事先估计不到的事故。因此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应特别重视时空效应问题,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及工期安排,尽量缩短基坑暴露的时间,减少时空效应对基坑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
  2.1施工顺序
   根据支护体系的设计特点及要求,结合场地和周边环境的实际状况,本工程土方共分三阶段进行开挖,施工顺序如下:平整场地→第一阶段土方开挖→第一道支撑及东侧斜撑施工→第一道支撑养护→第二阶段土方开挖→第二道支撑施工→第二道支撑养护→第三阶段土方开挖→封底垫层→地下室结构施工
   2. 2开挖方法
  由于支护体系内支撑设计充分考虑到基坑挖运土机械化施工的需要,以圆拱形钢筋硅环梁作为支护体系的内支撑,充分利用硅的受压特性,使得基坑平面内无支撑区域达75%以上,为挖运土的机械化施工提供了良好的作业条件。另外基坑北侧约7m~8m为院内道路,可在北向中间对撑两侧留设两个挖运土坡道,以实现大规模、高度机械化的开挖,尽最大限度地减少基坑挖运土的时间,降低时空效应对基坑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
  基坑开挖采用三台CAT320型反铲挖掘机和三台小型挖掘机,由南向北逐步分段分层开挖,土方随挖随运。开挖以分层为主,东侧与门诊大楼地下室相邻处可结合采用分段方法开挖;支护桩边、格构柱附近及支撑梁底和基底、地梁等无法进行机械开挖部位的土方安排人工开挖、修整。
  2. 3降排水方法
  根据支护设计及场地水文地质情况,在基坑开挖前期,以“集水明排”的措施为主,作好基坑及周边的截水、疏水和排水工作;在基坑开挖后期,配合以坑底轻型井点降水措施,保证施工现场在基本无水状况下施工。
  2. 4.1土方开挖措施
  (1)借用场外地作为临时工程材料堆场及加工厂、土方随挖随运,以实现基坑四周的零堆载,同时基坑周边严禁停滞大型机械。
  (2)基坑开挖采用分段、分层相结合并以分层为主的开挖方法,分层开挖厚度严格控制在2 m之内;开挖至水平支撑位置后,及时跟进支撑系统钢筋砼的施工,以尽快形成水平支撑体系;在支撑系统硅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前,严禁进行下一道土方的开挖。
  (3)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的顺序均衡推进,严禁乱挖以保证支护体系均匀受力。施工中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测量控制,及时将基槽开挖下口线测放到槽底,以控制开挖标高,避免超挖。
  (4)每一阶段基坑土方开挖,在支护结构前均留置适量的被动土,待基坑内侧土方开挖完毕后再挖除此部分土体,以减少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和荷载的积累。
  (S)坑底标高以上200mm~300 mm留作保护层,采用人工开挖,以保持坑底土体的原状结构、避免坑底超挖。开挖保护层时集中劳动力和配套设备,开挖一片,铺设一片垫层,以避免人为及自然因素造成扰动,减少坑底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在坑底形成“水平支撑”,避免发生支护桩“踢脚”及坑底土体隆起等现象,确保基坑的整体稳定。
  2. 4. 2降排水措施
  (1)对于地表水,采取“集水明排”的办法:在第一道支撑梁施工及养护结束后,沿基坑支护桩冠梁边做环形排水明沟,以防地表水倒流人基坑。
  (2)对于坑壁渗水,设计上虽采取止水措施,但止水桩位置因施工工艺的局限不可能准确无误,坑壁渗水在所难免,预防上采取“堵”和“疏”结合的办法:在第二道支撑梁上沿基坑四周设置扁槽砼排水沟,并于坑底四周及后浇带位置设置卵石铺设的盲沟、盲井,当坑壁渗水量较小时,用干海绵和导流管进行疏导,有组织地排到集水坑;当坑壁的渗水量较大时,将该处土体适当暂时保留并压实,以平衡基坑内外水头压力,再通过注浆措施将渗水堵死。
  (3)由于基坑底部大都位于含有微承压水的④中砂夹淤泥层,水位较高,渗透性大,采取轻型井点辅助降水措施,在施工第二道支撑梁时即进行管井降水,初期出水量约3 600 m3/d~4 200 m3/d。同时加强对周边建筑物、道路等的监测,密切注意降水对周边的影响。
  2.4.3监测措施
  (1)土方开挖前,对邻近建筑物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已有的裂缝等问题事先设置标记并备案,施工过程中定时观测其变形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对支护结构体系和基坑稳定性监测,作到每一深挖土步骤就要进行监测,然后对监测值(桩顶位移、桩侧斜、沉降)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若监测值发生突变,说明基坑支护结构承受过大的压力,需要放慢挖土速度或立即停止挖土,待基坑变形稳定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通过上述措施,基本上实现基坑周边无堆载,坑壁无重大渗漏现象发生。随后的监测数据表明: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及土体深层位移的增长非常缓慢,完全控制在设计许
  可的范围之内。
  3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1地面沉降
  当基坑开挖到底,准备进行大面积浇捣坑底硷垫层时,路面及教学楼E开始出现裂缝,为了摸清本工程基坑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实况,我司再次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对现场的监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对监测数据中表明的不足与缺陷进行统计,究其因由,主要是基坑初期大规模降水造成的,根据这种情况,为消除降水的不利影响,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在基坑北侧靠近住院部附近增设5口回灌井,将坑底抽排上来的地下水經沉淀过滤后回灌人地层,以平衡地下水位。
  (2)严密监测降水井出水量及地下水位变化,在不超过预警水位的前提下逐步降低整个基坑抽水系统的工作强度,尽量减少抽水量或降低抽水频率;同时根据各降水井的出水量,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水,确保整个基坑的地下水位处于相对均匀稳定的平衡状态。通过上述措施,在整个基坑施工过程中,路面及教学楼E的裂缝发展得到较为有效地控制,效果明显,基坑稳定与安全得到有效地保障。
  3.2地下水
  当开挖中间大承台位置的坑中坑时,按设计要求,地下水位至少应降至承台垫层以下0. 5m,但实际开挖后却发现坑中坑内水位尚未达到设计要求,在外周边增加轻型降水井点也不解决问题。认真观测后发现:虽然坑中坑内水位较高,但其外围的地下水位已降至设计要求的标高之下。根据现场开挖后揭露的地质情况并结合先前的开挖经验,分析后认为:由于坑底土层位于④中砂夹淤泥层或⑤淤泥与中砂交互层,该土层因淤泥夹层的隔水作用,其竖向透水性较水平向透水性小得多;且坑中坑周围设计上采用水泥搅拌桩帷幕进行围护止水,坑内又无降水井点,因此在坑内的土层中形成积水,这些积水实际上是淤泥与中砂交互层中的滞水,其水位难以随外围地下水位的降低而下降,需要在坑中坑内局部开挖坑井,采用明抽排水配合进行解决。现场施工后效果明显,坑中坑内水位很快就降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土方开挖得以顺利进行。
  4监测结果
  支护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累计值为17 mm,最大竖向沉降累计值为10.3 mm;支护桩最大深层位移累计值为15. 38mm,表明支护结构稳定性较好,基坑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而周边道路、建筑最大竖向沉降累计值分别为42. 6mm及64.6 mm,相对较大,表明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5结束语
   对深基坑开挖施工方法的研究, 既是老课题, 又是新问题, 可以说方法很多, 深浅不一。但都要做好深基坑开挖的前期准备、施工方法和特殊问题的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安全, 提高工程质量, 缩短施工时间, 减少成本投入, 实现经济营利。
其他文献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化,施工管理的内涵比过  去更丰富,它不仅受到思想的制约,并兼有咨询、顾问、参谋、控制的涵义,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代特点的认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已成为当务之急。  1、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此项工作的开  展首要条件,因此不仅要建立政府监督、施工监理和企业三个层次  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他们与承包单位的
期刊
继电保护调试人员在对操作回路、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进行检验、调试时,往往要频繁地操作断路器来验证装置动作的正确性和二次回路的完好性。而使用实际断路器进行检验、调试存在着很多弊端:  1、自动化装置检验,是不可能对运行中的断路器进行分合闸试验。如:母差、失灵、备自投。  2、反复的分合闸对断路器的健康运行状态有一定影响。  3、检验过程中,长时间对断路器实际操作时,其他相关工作将被迫中止。  4、继电
期刊
摘要: 完善招标文件的相关条款,减少建筑市场招投标领域招标代理机构违规操作和专家评标不公正的现象;改变评标方式,减少招投标领域招标代理机构与投标人围标、串标;  关键词:招标文件;围标串标;评标  为了规范工程的计价行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维护建设工程发包与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
期刊
摘要: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剧烈,许多企业都积极进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不断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努力朝着柔性化、扁平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人力资源外包”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帮助企业提高效率、赢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源 外包 风险    一、人力资源外包的定义  所谓外包,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
期刊
摘要:安全生产是电网企业的基础,此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享有企业生产的主导权、否决权。安全生产是如此重要,如何确保电力安全将是该企业永远无法停止思索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电力建设事故类型及原因,结合笔者从事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建设;安全生产;企业管理;  0 前 言  江泽民曾指出: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发
期刊
摘要:钢筋混凝土梁结构的加固方法各式各样,本文主要对梁粘钢加固设计进行了简单的讲述,仅供同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结构、加固、设计  一、前言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工艺的不断改革,往往需要对原有的建筑体进行改造加固,或者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遭到严重腐蚀,需要对结构构件本身进行加固,以直接提高它的抗力和刚度。一些新建和在建的工程,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等因素,有些工程面临功能改变,荷载增加,
期刊
近年来,人们追求生态、回归自然的需求提高,对度假旅游的要求不断提升,推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从传统参观模式到人造景点观光,再转变到假日休闲体验。目前正顺应国际旅游发展的大趋势,经历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过渡的深刻转型。  毫无疑问,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完善,使人们产生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城市的喧嚣和工作的紧张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周末或假期脱离城市的生活环境,进入另一种全新的自然或人文
期刊
摘要:随着建筑设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设计形式趋于多样化,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在生态环保的大背景下,建筑设计也向着环保、科技、人性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以环保、以人为本的设计成为高层建筑设计发展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高层建筑绿色设计以人为本    建筑设计应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面性,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要创造出风格,意境和情趣来满足人们的
期刊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形势下,全国工程建设亦突飞猛进,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都必须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要求。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对岩土地基处理技术各类型方法的分析, 阐述了采用复合地基技术对基础工程的重要性。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复合地基地基处理技术  一、复合地基的定义及分类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形
期刊
引言  箱梁T构衅块施工是以墩顶支架作为承重结构,立模现浇梁段钢筋混凝土。0号块是T构箱梁悬浇施工的基础起步段,且结构受力最复杂,因此具有混凝土浇注方量多、重量大、钢筋密集、预应力管道最集中的特点。设计安全可靠的支架和模板,保证混凝土浇注质量和预应力管道的安装精度,是0号块施工的考虑重点。    1 工程概况  某大桥位于高速公路ZKl52+174.6(YKl52+190.6)~ZKl53+14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