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ong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由于教学存在低效率的现象,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文体方面:写出来的文章文体不明确;立意方面:所选立意不够深刻,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并且缺乏多样性;材料筛选和处理方面:材料的选择缺乏新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只是对材料进行简单地搬运和加工,没能充分考虑到其与文章主旨的联系;语言方面:文章大多华而不实,语言的运用不能体现个性;结构方面:存在逻辑混乱、杂而无序等问题。高中语文教师都清楚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难度,尽管众多教育者为此做了不少努力,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一、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材系统性、连贯性欠缺
  毋庸置疑,各地现行的语文教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验证了其合理性。然而,教材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各版语文教材都明显侧重于阅读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作文的练习,这一点从教材的编排上可以明显看出,有关作文的练习占教材的篇幅相当少,这与考试对作文的高要求是很不相符的。
  2.作文教学内容无序、随意
  如今的高中作文教学突出了无序的特点,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材编排、教师本身经验等问题造成的。作文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比较强,教什么、怎么教,基本上都是语文教师自己决定的,而不是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也没有因材施教。
  3.学生对作文不够重视
  社会和家长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重理轻文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从教师的教学安排也可以看出,理科教师一般会安排大量的习题进行“题海”训练,学生也乐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相反,语文科目上所花费的时间则少之又少,更别提写作练习了。
  4.“阅读本位”写作教学弱化
  读与写在语文的学习中应当是相伴存在的,两者地位相当且紧密联系,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是这样。高中生一方面由于学业繁重,基本没有课余时间来读课外书;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高中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对文章的阅读仅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依赖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编写语文教材时就形成了读为主、写为辅的教材结构。这样的教材编排会给学生乃至教师一种学习上的错觉,就是阅读的重要性是高于写作的,只有通过阅读和模仿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5.作文教学受功利性目的影响
  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在考试成绩的基础之上的,而作文作为影响语文成绩的重中之重,自然也受到了这种功利化评价体系的负面影响。一味地追求卷面分数,高中语文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基本都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教学“秘籍”,如何教导学生将所掌握的材料快速转化成一篇成形的文章,又能尽量准确地找到给分点,这成为了如今教师们教学的目标之一。
  6.学生缺乏生活感悟、阅读量小
  许多学生对写作是有一定抵触情绪的,由于缺乏生活体验,情感自然也比较贫乏。加之时刻处于考试的压力下,学生多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对写好作文没有特别强烈的愿望,这种单纯应付任务式的写作又怎么会提高写作水平呢?课堂上的写作练习对他们来说已经十分痛苦,所谓的课后练笔自然更无从谈起了。究其根本,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语文教师缺乏热情也不无关系。
  二、解决的策略
  1.构建科学系统的作文教学体系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写作部分,现如今的教材编排多有不合理之处,想要解决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在教材的编写上有所突破。教材编写者必须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去除语文教材编排中的不合理之处,科学系统地进行编写。比如现如今的苏教版必修课本,在作文教学的序列化上就存在系统性缺失的问题,在记叙文的编排上缺少记叙文的基本训练点,在议论文的编排上缺少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时评”文体训练,却加入了“散文”的训练,这是大部分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所达不到的。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师要紧密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步骤有特色地安排作文教学。不同阶段的高中生,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接纳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写作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自然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对于刚迈入高中校园的高一学生,应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为主,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同时安排相对比较简单的记叙文和较为复杂的议论文穿插进行教学,让他们在训练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打好写作的基础;对于高二阶段的学生,对写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概念,这时应安排更贴近应试要求的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进行教学,让他们在能熟练应对考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到了高三,着重关注的应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教导他们如何将平时的积累活用到写作中去,并不被高考的压力所束缚,在取得理想成绩的同时,为以后的身心发展奠定人文基础。
  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尝试布置不同的写作题目和类型。对于文学素养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寓意较深的题目,对于文学素养一般的学生可以布置常规类的练习。与此同时,在作文评讲过程中,教师最好做到合理分配时间,可以先进行常规训练的评讲,其次再对较难的训练进行评讲,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常规训练的评讲更注重讲述审题、思考、文章布局;对于较难的训练则应该注重题目的切入点、如何将文章写得有深度的讲解。
  对于作文的评判标准,教师不应该有先入为主的态度。如有的教师提倡辞藻华美,认为华丽的词句能够吸引阅卷教师的目光,从而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也有教师认为光有辞藻,而内容空洞无物的文章会引起阅卷者的厌烦,他们提倡文章应当有真情实感。教师应该将评判的标准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一定的自我评判标准,切忌“一刀切”。
  2.立足文本、立足生活进行写作训练
  首先是教材文本的阅读。如今教材所选文章不论篇幅长短,都有其过人之处,或辞藻华美,或主旨深刻。这些课文是我们最直接也最容易掌握的储备素材。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自己生活中的积累通过自己的语言展现给别人看的过程。那么将课文中一些优美的词句与写作技巧积累下来,并化为己有,也未尝不是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最简单的方式。
  其次是重视课外的阅读系统化。高中三年“读什么”和“怎么读”很重要。例如,我们可以在高一新生入学的时候就给学生开一个书单,这些书可以分三年读完,根据学生的情况高一可以读有文采、有内涵的散文,高二读一些小说,高三读一些专著或者理论性强的书,这样一来,学生的语言、思维的训练都有了依托,也符合当下高考的要求。课余时间欣赏别人的作品,与课堂上对课文的学习必然是不同的。在积累到一定的量时,就会对作品产生新的观感,不再停留在文章的浅层,而会更多地思考作品的構思、语言、手法等。仅仅依靠短短的课堂学习时间是满足不了提升写作能力的要求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课内的教学必须与
  课外的积累相结合,才能将写作训练的效果最大化。
  最后,生活是写作素材来源最广的所在,真情实感也是直接来自于生活的体验。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又何尝不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在生活中多去接触一些新鲜事物,关注政治时事,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大局意识。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必然是富有真情实感的人,文章一旦有了情感,自然就会不受考试等压力的束缚,写起作文来也会充满激情。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对写作感兴趣的高中生却寥寥无几。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几乎将他们生活的热情消耗殆尽,时时刻刻弥漫着的考试压力使得他们没有闲情逸致去体验生活。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都在试图给他们营造一个专心读书的环境,但效果并不理想。想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最重要的是应该给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每天面对做不完的试卷,又哪里会有真情实感呢?最简单的,让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丰富生活体验,多接触一些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东西,那么在写作时就会有很直观的效果,也更容易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体现出来。让学生平时多写写随感,学生每周可以做一些摘录,尽量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用上自己摘录的内容,这样每周一篇大作文,既让学生有了成就感,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历史性会议。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十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档案部门及广大档案工作
课外阅读对高中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可以锻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外阅读带入课堂,从课本出发,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  一、将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  高中生很少有时间阅读,尤其是步入高三的学生,但是他们都知道,如果能够运用好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语文成绩。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将课外阅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至于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养成良好的创新写作习惯。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写求异性作文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
唐“开元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邸报是一种政府的公报,用于传达朝政的文字抄本和政治情报。
一、课堂回顾2014年10月,以“语文教学的智慧”为主题的“第三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在南京市举办。盐城市特级教师开设了一节名师示范课,课题为《渔父》。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所散
文章主要简述电火花放电加工技术的全部操作过程,并且还介绍了电火花加工过程当中放电状态问题的操作判断方法,详细阐述了电参数使用操作过程的不正确是出现放电不稳定现象的
作文立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尤其是记叙文倒数第二节的立意升华对整篇文章的立意来说至关重要。记叙文的倒数第二节是整篇文章的收关之处,它不仅承接了上文,同时又是最后一节总结的铺垫,可以说是全文最关键的一部分。如果记叙文倒数第二节立意的升华是新颖的、深刻的,那么就会使文章提高一个档次,一举夺得好评。  一、关于记叙文的立意  一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作者对生活、经历等的感受、认识和思考就是立
高中是学生的准成人阶段,是最有可能使每一个孩子最初成为自己的地方。如果能让高中生因为语文而爱上读书,因为语文课而使阅读能力和习惯得以提升和养成,思想精神和人格因而丰富和成长,审美体验和能力由此形成和提高,那么,于学生而言是功在当下利在一生的。  然而,放眼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人尽皆知、人人重视的阅读教学俨然一个“三无”产品:无法、无序、无效。其突出表现有三:一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阅读课沦为习题讲
社会发展到 2 1世纪的今天 ,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全新的问题 ,全新的挑战 ,档案事业也不例外。档案工作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如此大的改变。面对这样的挑战 ,采取什么样的姿态
记叙文,简而言之便是“记人写景叙事”,特别是叙事,体现着表达者的精妙构思和精湛技巧。让记叙文走出平庸、平淡的窠臼,体现出主题清晰、感情真实、景象多彩的特征,则需要教师与学生潜心研究一番。  一、清晰:表达最纯正的主旨意图  文章是说理明道的载体,体现着作者的精巧构思。写文章最怕理说不清,道不明,最怕离题万里,不知所云。离开了写作主题的文章,都是“废言的合订本”。写文章将主题清晰作为首条原则,方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