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西藏某高校大学生自伤的基本状况,比较与分析藏族和汉族大学生自伤情况的异同之处,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了西藏某高校430名学生,当场收回有效问卷417份。结果 417人中有自伤率汉族比藏族高;自伤方式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利器割伤,用头撞伤,咬伤自己。大一人群自伤率最高,其次是大二,最后是大三的学生。结论 藏汉民族在自伤想法、行为、影响因素等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及早的对大学生提出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自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 大学生;自伤;民族;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2-01-01
自伤行为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这种行为极具危险性[1]。自伤行为是一种复杂且危险的病理行为,自伤者在第一年内发生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66倍, 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行为带来的社会危害,自伤的个体缺乏情绪管理的有效技能,而往往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包括采取自伤的方式来释放负性情绪[2]。国内关于自伤的研究还局限在以临床为基础、成人为主要研究对象, 而大量研究表明, 青春期尤其是青春中期是自伤行为的高发时期[3]。有研究认为个体采取自伤行为是为了避免自杀行为的出现[4]。本研究对西藏某高校的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自伤的调查,研究藏汉民族间自伤的差异。通过对自伤各个方面的研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某高校大一至大三的4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在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并经过预调查后确定。问卷统一发放、集中填写、当场收回并检查完整度和编码。
1.3 分析处理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自伤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年级上自伤行为有一定的差异,大一学生自伤率最高,为16.1%,大二、大三学生的自伤率分别为11.9%、11.4%;来自农牧村的大学生自伤率明显低于城镇户口的大学生。
2.2 自伤想法发生率
2.3 自伤方式
藏、汉民族最常用的自伤方式分别是利器割伤占44.4%和用头撞墙占44.4%和利器割伤占52.0%,其次是烫伤自己、掐伤自己和拽头发占33.3%和咬伤自己占32.0%。
2.4 自伤相关因素
2.4.1 大学生活因素
汉族同学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藏族同学,汉族同学觉得非常满意的有9.15%;藏族同学觉得非常满意的有12.90%;对大学生活不满意的汉族同学有16.90%;藏族有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1.6,P<0.05)。
2.4.2 心理因素
有自伤行为的人群中,心理压力最大的是个人前途及就业压力占42.9%;然后依次为人际关系问题占17.3%;学业问题占10.5%;恋爱问题占9.0%;家庭问题占9.0% ;经济问题占8.3%;国家发展问题占3.0%。
3 讨论
本研究中的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为13.9%, 低于国外( 17%)[5] 和国内的同类报导(35.2%)[6]。这可能与该校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程度相对较高有关,对生活满意了才可以更好的面对生活,受挫时才不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研究同时表明,有自伤行为的人群在面对个人前途及就业压力时心理压力最大,他们有时会选择用自伤的方式来减轻压力。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岗位,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观,以减少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自伤的原因较复杂,是由家庭、社会、个人等众多原因汇集起来的。本次调查显示,家庭因素明显影响着大学生自伤的发生率,家庭是学生们的港湾,如果港湾出了问题,那么大学生们的心理也将受到挫折,甚至变的孤僻,堕落,或是自伤。所以家长除了要密切的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其心理健康,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心理压力也是较为明显的,尤其是就业压力,社会应多创造一些就业岗位,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学校学生总会因为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而羞于去心理咨询室,所以社会应多增加免费心理咨询点。个人的修养也非常重要,只有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才可以面对更大的挫折。只有心理承受能力强大了才可以容纳更多的意外事件,这才是预防大学生自伤最重要的一点。总之,干预大学生自伤需要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江光荣,于丽霞,郑莺. 自伤行为研究: 现状、问题与建议[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 6) :861-873.
[2] Prinstein M J, Guerry J D, Brow ne C B, et al. Interpersonal models of nonsuicidal self- injury/ / [ M] In: Nock MK, editor. Understand-ing nonsuicidal self - injury: Origins, assessment, and treatmen t.Wash ington, DC :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9.
[3] SKEGG K. S el-f harm. Lancet, 2005, 366( 9 495) : 1 471- 1 483.
[4] Favazza A R. The coming of age of self - mut ilat ion [ J ] . J NervMent Dis, 1998, 186: 259-268.
[5] 王玲, 王丹.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 3) : 314-316.
[6] 雷修龙,许韶君,刘祥云等.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4月第33卷第4期 Chin J Sch Health,April2012,Vol33,No4.
【关键词】 大学生;自伤;民族;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2-01-01
自伤行为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这种行为极具危险性[1]。自伤行为是一种复杂且危险的病理行为,自伤者在第一年内发生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66倍, 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行为带来的社会危害,自伤的个体缺乏情绪管理的有效技能,而往往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包括采取自伤的方式来释放负性情绪[2]。国内关于自伤的研究还局限在以临床为基础、成人为主要研究对象, 而大量研究表明, 青春期尤其是青春中期是自伤行为的高发时期[3]。有研究认为个体采取自伤行为是为了避免自杀行为的出现[4]。本研究对西藏某高校的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自伤的调查,研究藏汉民族间自伤的差异。通过对自伤各个方面的研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某高校大一至大三的4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在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并经过预调查后确定。问卷统一发放、集中填写、当场收回并检查完整度和编码。
1.3 分析处理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自伤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年级上自伤行为有一定的差异,大一学生自伤率最高,为16.1%,大二、大三学生的自伤率分别为11.9%、11.4%;来自农牧村的大学生自伤率明显低于城镇户口的大学生。
2.2 自伤想法发生率
2.3 自伤方式
藏、汉民族最常用的自伤方式分别是利器割伤占44.4%和用头撞墙占44.4%和利器割伤占52.0%,其次是烫伤自己、掐伤自己和拽头发占33.3%和咬伤自己占32.0%。
2.4 自伤相关因素
2.4.1 大学生活因素
汉族同学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藏族同学,汉族同学觉得非常满意的有9.15%;藏族同学觉得非常满意的有12.90%;对大学生活不满意的汉族同学有16.90%;藏族有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1.6,P<0.05)。
2.4.2 心理因素
有自伤行为的人群中,心理压力最大的是个人前途及就业压力占42.9%;然后依次为人际关系问题占17.3%;学业问题占10.5%;恋爱问题占9.0%;家庭问题占9.0% ;经济问题占8.3%;国家发展问题占3.0%。
3 讨论
本研究中的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为13.9%, 低于国外( 17%)[5] 和国内的同类报导(35.2%)[6]。这可能与该校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程度相对较高有关,对生活满意了才可以更好的面对生活,受挫时才不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研究同时表明,有自伤行为的人群在面对个人前途及就业压力时心理压力最大,他们有时会选择用自伤的方式来减轻压力。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岗位,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观,以减少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自伤的原因较复杂,是由家庭、社会、个人等众多原因汇集起来的。本次调查显示,家庭因素明显影响着大学生自伤的发生率,家庭是学生们的港湾,如果港湾出了问题,那么大学生们的心理也将受到挫折,甚至变的孤僻,堕落,或是自伤。所以家长除了要密切的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其心理健康,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心理压力也是较为明显的,尤其是就业压力,社会应多创造一些就业岗位,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学校学生总会因为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而羞于去心理咨询室,所以社会应多增加免费心理咨询点。个人的修养也非常重要,只有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才可以面对更大的挫折。只有心理承受能力强大了才可以容纳更多的意外事件,这才是预防大学生自伤最重要的一点。总之,干预大学生自伤需要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江光荣,于丽霞,郑莺. 自伤行为研究: 现状、问题与建议[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 6) :861-873.
[2] Prinstein M J, Guerry J D, Brow ne C B, et al. Interpersonal models of nonsuicidal self- injury/ / [ M] In: Nock MK, editor. Understand-ing nonsuicidal self - injury: Origins, assessment, and treatmen t.Wash ington, DC :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9.
[3] SKEGG K. S el-f harm. Lancet, 2005, 366( 9 495) : 1 471- 1 483.
[4] Favazza A R. The coming of age of self - mut ilat ion [ J ] . J NervMent Dis, 1998, 186: 259-268.
[5] 王玲, 王丹.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 3) : 314-316.
[6] 雷修龙,许韶君,刘祥云等.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4月第33卷第4期 Chin J Sch Health,April2012,Vol33,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