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发展银行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在经历了几次经营机制的改革之后,内部发展机制不断健全,由原先只办理农业政策性业务的单一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这种改变,不仅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也为财会监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此,笔者拟结合现代企业的运营法则,对农发行财会内控监督机制进行一些粗浅思考。
一、发农行财会内控机制的现状
(一)内控功能未全面有效地发挥。“三道防线”贯彻落实不彻底,员工自我约束机制、部门相互约束机制、内部监督防范机制的思维定势根深蒂固,认为可搞可不搞,随波逐流现象普遍存在,明哲保身不乏其人,只顾自己不触底线,不犯规章,不管他人瓦上霜,导致部门相互制约与监督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面对突然暴露的业务差错、违规违纪问题,各自为政,各管其事,亡羊补牢,纠错堵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忽视了内控的预防、纠正、指导和补偿功能,缺乏事前、事中的有效监督和科学高效的自控手段。
(二)制度建设与监督管理相对较粗放。一是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出现监控盲点。比如新业务拓展后相关制度的制订,配套的管理办法出台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发行职能的履行和经营发展。再如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缺乏严谨的工作程序和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二是部门相互制约监督管理还不够到位。各部门之间、各业务环节之间还缺乏系统的制衡设计,部门之间的制度规定缺乏必要的协调和衔接,达不到内控监督管理的工作要求。三是现有的内控制度和监督管理措施办法,还不适应新时期农发行政策性金融业务发展的新要求。四是在内控制度执行和监督管理中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疏于管理的现象和问题还时有发生。
(三)业务操作流程不够规范。操作岗仍然存有不规范的问题,有的为了方便省事,人为减少控制点,实行逆向操作,致使内控制度变形,失去了应有的“刚性”。一人多岗,人少事杂,顾此失彼,无所适从,疲于应付。
二、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内控监督意识淡薄。经营理念保守,对财务会计工作系统的监督意识比较淡薄,对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简单地认为财会监督机制就是众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对于其实效性从来不予管理。由于对其缺乏系统化的规划,导致财会监督机制的执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二)财会监督体制不适应发展。虽然经营模式上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但对财会监督机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虽然建立了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由于制度内容滞后于业务发展,导致财会监督机制对财会工作的开展起不到积极的监督作用。
(三)财会审计工作不到位。在经济活动增多的情况下,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人手不足,很难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因而导致财会工作出现混乱的现象。加之,虽然设有审计部门,却因权限受限,独立性不强,审计工作实际效果的发挥受到限制。
(四)财会监督机制执行力度不够。多元化经营需要建立相应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但由于缺乏财会制度执行的保障措施,以致财会监督机制在实际财务活动中缺少实质的指导作用,使财会监督机制始终只是作为一项条例而存在。
三、完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确保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不受其他主官部门的干预,保证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因为只有审计部门独立于各个主官部门之外,才能保证审计部门能够对为财务会计部门为主体的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进而保证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和资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审计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审计部门必须要在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之前就对其进行严格地监督,不能在财务会计工做出现问题之后才对其进行管控。同时,审计部门要在经济活动进行之前对具体的活动内容进行详细规划,并在经济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对其进行严格监控,经济活动结束之后审计部门要对整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管理,确保其工作职责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构建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系统结构。要不断完善内部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系统结构,努力构建适合发展的内控系统结构体系。在内部要建立相互制衡、权责分明的管理结构,使所有的经济活动能够相互制衡,确保各个部门在独立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制约合作,从而有效促进整体的发展。同时要对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进行精简,防止因为管理人员数量太多,造成日常工作中多头领导的现象发生,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困难。
(三)加强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执行力度。要将内部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进行系统合理地划分,使各个环节具有独立性又能有效配合整体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在各自正常运作的基础上,根据财务会计内部监管机制对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四)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加大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其内容不能限制在专业知识水平的培训上,还要进行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训,以通过全面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综合技能。不仅如此,也要帮助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从业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保证财务会计内部监管机制能够在内部发挥实质的作用。
一、发农行财会内控机制的现状
(一)内控功能未全面有效地发挥。“三道防线”贯彻落实不彻底,员工自我约束机制、部门相互约束机制、内部监督防范机制的思维定势根深蒂固,认为可搞可不搞,随波逐流现象普遍存在,明哲保身不乏其人,只顾自己不触底线,不犯规章,不管他人瓦上霜,导致部门相互制约与监督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面对突然暴露的业务差错、违规违纪问题,各自为政,各管其事,亡羊补牢,纠错堵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忽视了内控的预防、纠正、指导和补偿功能,缺乏事前、事中的有效监督和科学高效的自控手段。
(二)制度建设与监督管理相对较粗放。一是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出现监控盲点。比如新业务拓展后相关制度的制订,配套的管理办法出台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发行职能的履行和经营发展。再如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缺乏严谨的工作程序和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二是部门相互制约监督管理还不够到位。各部门之间、各业务环节之间还缺乏系统的制衡设计,部门之间的制度规定缺乏必要的协调和衔接,达不到内控监督管理的工作要求。三是现有的内控制度和监督管理措施办法,还不适应新时期农发行政策性金融业务发展的新要求。四是在内控制度执行和监督管理中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疏于管理的现象和问题还时有发生。
(三)业务操作流程不够规范。操作岗仍然存有不规范的问题,有的为了方便省事,人为减少控制点,实行逆向操作,致使内控制度变形,失去了应有的“刚性”。一人多岗,人少事杂,顾此失彼,无所适从,疲于应付。
二、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内控监督意识淡薄。经营理念保守,对财务会计工作系统的监督意识比较淡薄,对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简单地认为财会监督机制就是众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对于其实效性从来不予管理。由于对其缺乏系统化的规划,导致财会监督机制的执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二)财会监督体制不适应发展。虽然经营模式上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但对财会监督机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虽然建立了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由于制度内容滞后于业务发展,导致财会监督机制对财会工作的开展起不到积极的监督作用。
(三)财会审计工作不到位。在经济活动增多的情况下,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人手不足,很难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因而导致财会工作出现混乱的现象。加之,虽然设有审计部门,却因权限受限,独立性不强,审计工作实际效果的发挥受到限制。
(四)财会监督机制执行力度不够。多元化经营需要建立相应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但由于缺乏财会制度执行的保障措施,以致财会监督机制在实际财务活动中缺少实质的指导作用,使财会监督机制始终只是作为一项条例而存在。
三、完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确保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不受其他主官部门的干预,保证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因为只有审计部门独立于各个主官部门之外,才能保证审计部门能够对为财务会计部门为主体的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进而保证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和资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审计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审计部门必须要在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之前就对其进行严格地监督,不能在财务会计工做出现问题之后才对其进行管控。同时,审计部门要在经济活动进行之前对具体的活动内容进行详细规划,并在经济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对其进行严格监控,经济活动结束之后审计部门要对整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管理,确保其工作职责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构建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系统结构。要不断完善内部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系统结构,努力构建适合发展的内控系统结构体系。在内部要建立相互制衡、权责分明的管理结构,使所有的经济活动能够相互制衡,确保各个部门在独立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制约合作,从而有效促进整体的发展。同时要对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进行精简,防止因为管理人员数量太多,造成日常工作中多头领导的现象发生,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困难。
(三)加强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执行力度。要将内部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进行系统合理地划分,使各个环节具有独立性又能有效配合整体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在各自正常运作的基础上,根据财务会计内部监管机制对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四)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加大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其内容不能限制在专业知识水平的培训上,还要进行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训,以通过全面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综合技能。不仅如此,也要帮助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从业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保证财务会计内部监管机制能够在内部发挥实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