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出现了反“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反主流设计”思潮,这一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最早在建筑领域发起,并随后影响到产品设计以及其它的相关领域。提倡设计形式多样化、关注人性需求和人文理念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由于其流派的纷杂没能形成一个固定、统一设计主导流派和思想。但它冲击了原有的设计艺术理念,丰富了设计的内涵,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形式多样化;人性需求;人文理念
一、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衰落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兴起
进入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从战争的困境中走了出来,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的大量出现。70年代,电子工业成为科学技术和工业设计的核心。60年代人类进入材料的“塑料时代”,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人类又迎来了新型合成材料、模仿性材料的时代,为人类设计和实践活动创造了新的条件。在新材料和技术对设计艺术产生影响的同时,战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体,他们的消费需求和观念也影响到设计领域的发展。
随着消费者的设计意识和个性消费意识的普遍提高,设计不再单纯是厂家和设计师的事情,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和审美追求已经成为左右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设計的概念不断丰富,其内涵不断充实和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艺术单纯考虑产品的功能和结构的观念逐渐被丰富和发展。这一切都决定了现代主义设计注重产品技术和功能、追求统一设计样式、忽略人的个性和心理需求的理念走到了尽头。
在建筑设计领域,1972年7月15日,一声巨响,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政府用炸药炸掉了普艾特-伊戈住宅区的中央三栋大楼。那个日子被英国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称为现代建筑死亡的日期。这表明到了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确实已经发展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其实,设计领域对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反叛和批评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意大利的“反主流设计”、英国和美国的“波普设计”等激进的设计艺术思潮就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向“现代主义设计”理念挑战的前奏,并对当时的产品设计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使产品在形式上和功能上以更加开放和多样化来面对消费者市场。它引发了一场试图在理论和实践上建立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设计艺术思潮,认为产品设计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和功能,还要具有丰富的个性和多样的形式,并注重人情化和象征意味。目的就是建立一种适应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设计原则,即“后现代主义设计”。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理论概念的探索
后现代主义设计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而后发展到包括产品设计等广泛的领域,并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设计组织。“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反现代主义设计艺术为思想基础,但在设计实践中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出现了各种各样设计样式,流派纷杂,没有一个占到主导趋势的流派或思想。
总体上讲,“后现代主义设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2.反理性主义,关注人性;
3.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
4.隐喻;
5.关注环境。
“后现代主义设计”和“现代主义设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指20世纪70年代之后一切修正或背离“现代主义设计”流派的总称。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提出的看法是:“如果需要给出一个简短的定义,一个后现代主义建筑就是至少在两个层次上说的建筑,一方面,它面对其他建筑师和留心特定建筑含义的少数有关人士,另一方面,它又面向广大公众或本地居民,这些人注意的是舒适问题,房屋的传统和生活方式等事项”。也就是根据不同的对象,给“后现代主义设计”下不同的定义。
查尔斯·詹克斯是建筑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论研究上。他把“后现代主义建筑”看成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并提出“后现代”一半是现代,一半是传统的形式(常常是传统的形式)。把西班牙20世纪初建筑师安东尼·高迪推崇为唯一符合后现代标准的大师。
罗伯特·文杜里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之一。在《论建筑中的复杂和矛盾》中称:“我喜欢建筑中的复杂与矛盾,我不喜欢那些富于画意的和表现主义的昂贵的造作。········我所说的复杂和矛盾的建筑是基于现代建筑经验的丰富与多种含义之上,也包含艺术中所具有的经验。”他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现代主义信条“少就是多”提出了“少令人生厌”。他主张以“杂乱活力”取代现代主义的“明显的统一”;以“杂种”取代现代主义的“纯种”;主张变化无常而非直截了当;他主张“含义的丰富”而非“含义清晰”。认为人文主义和巴洛克风格对于简单的几何形状的现代主义设计是一个补充。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及其主要特征
设计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首先是在建筑领域兴起的。一般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反对“现代主义建筑”为特征的建筑理论、思潮和实践,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出发,力图沟通传统与现代的联系,主张兼收并蓄、丰富多彩和含混模糊,而不强调统一一致和明晰清澈;主张矛盾和冗长累赘超过和谐统一和单纯简洁;追求含义、文脉、象征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有:
1.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后现代主义建筑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方盒子缺乏人性,主张建筑应该有装饰性。在建筑的细节上,往往采用各种古典装饰,运用变形、分裂、删节、夸张、矛盾等手段使装饰充满趣味性和装饰性。 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的“文脉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在某种意义上完全把历史隔断了,工业文明好像不是从历史发展过来的,而是从工业革命的烟囱里一下子冒出来似的。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和古典主义建筑设计来看,二者似乎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例如,传统的柱式被抛弃了,传统建筑中常用的诸如爱奥尼、科斯林等风格的柱子被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所取代。因此,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强调建筑中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
3.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有“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征。现代主义建筑形态语言是单一的,只出于对功能的认识;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形式往往包含有一系列现代符号学的内容。了解后现代主义建筑,应该从结构、符号、形式等多种角度出发。
后现代主义建筑现在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多样化的过程,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形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建筑形式美产生多样化追求的结果,目前仍在发展变化之中。
四、后现代主义与产品设计
后现代主义思想在家具和产品造型设计等方面的影响并不像在建筑领域那样广泛。产品和家具领域的后现代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反主流设计”,以及英国和美国波普风格的设计。波普风格的设计则是波普艺术思想在设计中的一种体现。波普艺术是现代西方艺术思潮,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POP的意思是流行文化或通俗文化。波谱风格设计是波普艺术影响,而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
最早引导波普设计的是一个由年轻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艺术评论家组成的“独立小组”。他们围绕着电影、广告等商业世界进行“反美学”的思考,注重大众文化的研究。
波普设计的最大的特点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视觉源泉,从最常见的工业产品和生活垃圾,如罐头盒、汽水瓶、包装纸,直到电影明星的形象等都作为绘画和设计的素材和摹仿形式,然后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运用到产品式样的设计中。这些产品形象诙谐、轻松,常常是象征性图案,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色彩艳俗,强调色彩和图案的平面效果,忽视三维,摆脱正统和强调实用的设计形式,表现出强烈的通俗、乐观的可消费性。
波普设计对美国设计影响最大,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出现大量的波普风格的产品设计,如把衣服架设计成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的形象,茶几的腿设计成女子跪姿,沙发设计成棒球手套形式等。
波普设计完全是一种式样的设计,它试图抛弃现代主义设计倡导的理性、严肃、正统的设计样式,为消费社会提供一种廉价、诙谐的产品形式,即“梦想起来是有趣的,制造起来是廉价的,而当横溢的趣味开始消退时,又容易丢弃的”。
“反主流设计”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所谓反主流就是反现代主义,也是伴随着西方反主流艺术而发展起来的,随后波及到整个欧洲和美国。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中,意大利的曼菲斯设计集团可以说最具有代表性。由意大利一群青年设计家组成,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成为影响西方社会设计潮流的重要力量,是国际公认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领头羊。它的创始人是年近七旬的爱多尔·索塔萨斯,他是意大利设计界的宿将。曾为意大利的奥利维蒂公司和美国诺尔公司设计过家具、打字机和办公用品。
曼菲斯的设计倾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1.开放式的设计思想。在曼菲斯看来,整个世界长期以来宣扬的功能主义、包豪斯、未来主义等等,都是企图对设计原则做出一个思辩性的、逻辑性的、唯理性的结论。这样无形之中铸成了一种凝固的生活模式。他认为整个世界是通过感性来认识的,并不存在一个先验的模式。爱多尔·索塔萨斯说:“世界是凭感官发现的地方,我不谈及某一种形态,而只是提出一种姿态”。
2.对功能的解释。现代主义对产品功能的研究,产生了当代人体工学的新发展,满足人体工学的要求,便也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目标。爱多尔·索塔萨斯认为,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他说:“当你试图规定某产品的功能时,功能就从你的手指缝中漏掉了。因为功能有它自己的生命,功能并不是比量出来的,它是产品于生活之间的一种可能关系”。“当查尔斯·依姆斯设计出他的椅子之时,他其实并不是设计了一把椅子,而是设计了一种坐的方式。”他认为功能不是一种生理的、物理的系统,而是一种文化系统。
3.树立产品语义的新内涵。曼菲斯设计家们认为:产品是一种自觉的信息载体,是某种文化体系的隐喻或符号。一个设计师,当他完成了某一件产品的设计时,他不仅肯定下来了一种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而且肯定了某一种有特定文化内涵价值指标。曼菲斯的设计师们在设计实践中总是绞尽脑汁去竭力表现富有个性的文化涵义,或者天真自然,或者矫揉造作,或者滑稽幽默,或者怪诞离奇,使产品的符号语义呈现出独特的个性情趣。
4.赋予材料以人文涵义。对于材料,曼菲斯设计家们不仅把它看成是设计的物质保证,而且也是一种积极的交流感情的媒介,是设计师表现自我的一面镜子。不同的材料组合,使产品成为一个和谐的复杂系统,一个以体量感或表面肌理感为语言的诗篇,一个新的、富有表现力的天地。曼菲斯对于材料的态度是感性而非理性的,他不考虑材料的真实感。
5.装饰不是罪恶。功能主义者的口号“装饰是罪恶”,受到了曼菲斯的批判,曼菲斯设计师十分重视装饰,把装饰作为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像木材的纹理是由内部和结构决定一样,他们认为,功能主义者反对装饰是因为他们是以理性的态度、逻辑的态度对待设计的。曼菲斯的设计师一般采用抽象图案来装饰,使它满布产品表面,变产品的静态为活跃的动态结构。曼菲斯设计师对表面色彩的考虑,也有其独立思考,他们认为色彩是传达产品信息的最迅速、最直接、最富有感情的手段。他们从不模仿一切现成的作品。曼菲斯强调设计的个性化,他们设计的产品一般生产批量都不大,使一部分热衷于赶时髦的新潮一族,更加以得到曼菲斯产品为荣,这样的广告效应也是曼菲斯声誉雀噪的原因之一。设计家们也明智地宣布:曼菲斯也终将成为过去,曼菲斯的模式便是扩充模式的范畴,永不满足它已做的工作。
五、后现代主义设计与现代主义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设计作为当代设计艺术中的一个思潮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建筑界,以罗伯特·文杜里等人为主要代表,“后现代主义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人认为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后现代主义设计”试图推翻现代主义的设计语言。在強调大众文化对产品设计的作用上建立一种新的设计语言。但事实上,“后现代主义设计”没有一种固定的设计形式和统一的设计程序,它只表现出一种混杂的、折衷的设计语言,以改变现代主义严肃的、排它的、贫乏的面貌。“现代主义设计”注重产品形式与产品功能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形式服从功能”正是这一设计思想的最具体的概括性口号,而“后现代主义设计”则强调产品形态在与产品功能结构的关系之外还要有象征和联想的作用,以此体现产品的文化意味和人文特性,甚至为了表现一种象征意义,功能和形式可以分离。
后现代主义设计并没有真正成为一种设计流派,其理由为:
1、“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继承和发展。
2、“后现代主义设计”没有明确的宣言和统一的设计风格。
3、后现代主义倡导的美学思想是一种文化的“杂交”。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索追求的形式多样性,虽然不适合现代化工业大生产,但冲击了传统的设计艺术观念,使设计艺术突破原来的狭隘框框,丰富了设计的内涵,同时又给了工业品以更多的文化因素,注重产品的人性因素等等,有很大的意义。后现代这一设计思潮还在发展变化之中,未来的发展目前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
参考文献
[1]《论西方现代建筑》 吴焕加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6月1版
[2]《从包豪斯到现在》 汤姆·沃尔夫 著 关肇邺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3]《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 董占军 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1版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形式多样化;人性需求;人文理念
一、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衰落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兴起
进入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从战争的困境中走了出来,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的大量出现。70年代,电子工业成为科学技术和工业设计的核心。60年代人类进入材料的“塑料时代”,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人类又迎来了新型合成材料、模仿性材料的时代,为人类设计和实践活动创造了新的条件。在新材料和技术对设计艺术产生影响的同时,战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体,他们的消费需求和观念也影响到设计领域的发展。
随着消费者的设计意识和个性消费意识的普遍提高,设计不再单纯是厂家和设计师的事情,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和审美追求已经成为左右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设計的概念不断丰富,其内涵不断充实和完善,现代主义设计艺术单纯考虑产品的功能和结构的观念逐渐被丰富和发展。这一切都决定了现代主义设计注重产品技术和功能、追求统一设计样式、忽略人的个性和心理需求的理念走到了尽头。
在建筑设计领域,1972年7月15日,一声巨响,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政府用炸药炸掉了普艾特-伊戈住宅区的中央三栋大楼。那个日子被英国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称为现代建筑死亡的日期。这表明到了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确实已经发展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其实,设计领域对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反叛和批评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意大利的“反主流设计”、英国和美国的“波普设计”等激进的设计艺术思潮就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向“现代主义设计”理念挑战的前奏,并对当时的产品设计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使产品在形式上和功能上以更加开放和多样化来面对消费者市场。它引发了一场试图在理论和实践上建立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设计艺术思潮,认为产品设计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和功能,还要具有丰富的个性和多样的形式,并注重人情化和象征意味。目的就是建立一种适应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设计原则,即“后现代主义设计”。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理论概念的探索
后现代主义设计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而后发展到包括产品设计等广泛的领域,并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设计组织。“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反现代主义设计艺术为思想基础,但在设计实践中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出现了各种各样设计样式,流派纷杂,没有一个占到主导趋势的流派或思想。
总体上讲,“后现代主义设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2.反理性主义,关注人性;
3.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
4.隐喻;
5.关注环境。
“后现代主义设计”和“现代主义设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指20世纪70年代之后一切修正或背离“现代主义设计”流派的总称。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提出的看法是:“如果需要给出一个简短的定义,一个后现代主义建筑就是至少在两个层次上说的建筑,一方面,它面对其他建筑师和留心特定建筑含义的少数有关人士,另一方面,它又面向广大公众或本地居民,这些人注意的是舒适问题,房屋的传统和生活方式等事项”。也就是根据不同的对象,给“后现代主义设计”下不同的定义。
查尔斯·詹克斯是建筑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论研究上。他把“后现代主义建筑”看成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并提出“后现代”一半是现代,一半是传统的形式(常常是传统的形式)。把西班牙20世纪初建筑师安东尼·高迪推崇为唯一符合后现代标准的大师。
罗伯特·文杜里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之一。在《论建筑中的复杂和矛盾》中称:“我喜欢建筑中的复杂与矛盾,我不喜欢那些富于画意的和表现主义的昂贵的造作。········我所说的复杂和矛盾的建筑是基于现代建筑经验的丰富与多种含义之上,也包含艺术中所具有的经验。”他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现代主义信条“少就是多”提出了“少令人生厌”。他主张以“杂乱活力”取代现代主义的“明显的统一”;以“杂种”取代现代主义的“纯种”;主张变化无常而非直截了当;他主张“含义的丰富”而非“含义清晰”。认为人文主义和巴洛克风格对于简单的几何形状的现代主义设计是一个补充。
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及其主要特征
设计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首先是在建筑领域兴起的。一般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反对“现代主义建筑”为特征的建筑理论、思潮和实践,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出发,力图沟通传统与现代的联系,主张兼收并蓄、丰富多彩和含混模糊,而不强调统一一致和明晰清澈;主张矛盾和冗长累赘超过和谐统一和单纯简洁;追求含义、文脉、象征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有:
1.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后现代主义建筑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方盒子缺乏人性,主张建筑应该有装饰性。在建筑的细节上,往往采用各种古典装饰,运用变形、分裂、删节、夸张、矛盾等手段使装饰充满趣味性和装饰性。 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的“文脉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在某种意义上完全把历史隔断了,工业文明好像不是从历史发展过来的,而是从工业革命的烟囱里一下子冒出来似的。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和古典主义建筑设计来看,二者似乎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例如,传统的柱式被抛弃了,传统建筑中常用的诸如爱奥尼、科斯林等风格的柱子被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所取代。因此,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强调建筑中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
3.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有“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征。现代主义建筑形态语言是单一的,只出于对功能的认识;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形式往往包含有一系列现代符号学的内容。了解后现代主义建筑,应该从结构、符号、形式等多种角度出发。
后现代主义建筑现在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多样化的过程,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形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建筑形式美产生多样化追求的结果,目前仍在发展变化之中。
四、后现代主义与产品设计
后现代主义思想在家具和产品造型设计等方面的影响并不像在建筑领域那样广泛。产品和家具领域的后现代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反主流设计”,以及英国和美国波普风格的设计。波普风格的设计则是波普艺术思想在设计中的一种体现。波普艺术是现代西方艺术思潮,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POP的意思是流行文化或通俗文化。波谱风格设计是波普艺术影响,而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
最早引导波普设计的是一个由年轻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艺术评论家组成的“独立小组”。他们围绕着电影、广告等商业世界进行“反美学”的思考,注重大众文化的研究。
波普设计的最大的特点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视觉源泉,从最常见的工业产品和生活垃圾,如罐头盒、汽水瓶、包装纸,直到电影明星的形象等都作为绘画和设计的素材和摹仿形式,然后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运用到产品式样的设计中。这些产品形象诙谐、轻松,常常是象征性图案,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色彩艳俗,强调色彩和图案的平面效果,忽视三维,摆脱正统和强调实用的设计形式,表现出强烈的通俗、乐观的可消费性。
波普设计对美国设计影响最大,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出现大量的波普风格的产品设计,如把衣服架设计成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的形象,茶几的腿设计成女子跪姿,沙发设计成棒球手套形式等。
波普设计完全是一种式样的设计,它试图抛弃现代主义设计倡导的理性、严肃、正统的设计样式,为消费社会提供一种廉价、诙谐的产品形式,即“梦想起来是有趣的,制造起来是廉价的,而当横溢的趣味开始消退时,又容易丢弃的”。
“反主流设计”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所谓反主流就是反现代主义,也是伴随着西方反主流艺术而发展起来的,随后波及到整个欧洲和美国。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中,意大利的曼菲斯设计集团可以说最具有代表性。由意大利一群青年设计家组成,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成为影响西方社会设计潮流的重要力量,是国际公认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领头羊。它的创始人是年近七旬的爱多尔·索塔萨斯,他是意大利设计界的宿将。曾为意大利的奥利维蒂公司和美国诺尔公司设计过家具、打字机和办公用品。
曼菲斯的设计倾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1.开放式的设计思想。在曼菲斯看来,整个世界长期以来宣扬的功能主义、包豪斯、未来主义等等,都是企图对设计原则做出一个思辩性的、逻辑性的、唯理性的结论。这样无形之中铸成了一种凝固的生活模式。他认为整个世界是通过感性来认识的,并不存在一个先验的模式。爱多尔·索塔萨斯说:“世界是凭感官发现的地方,我不谈及某一种形态,而只是提出一种姿态”。
2.对功能的解释。现代主义对产品功能的研究,产生了当代人体工学的新发展,满足人体工学的要求,便也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目标。爱多尔·索塔萨斯认为,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他说:“当你试图规定某产品的功能时,功能就从你的手指缝中漏掉了。因为功能有它自己的生命,功能并不是比量出来的,它是产品于生活之间的一种可能关系”。“当查尔斯·依姆斯设计出他的椅子之时,他其实并不是设计了一把椅子,而是设计了一种坐的方式。”他认为功能不是一种生理的、物理的系统,而是一种文化系统。
3.树立产品语义的新内涵。曼菲斯设计家们认为:产品是一种自觉的信息载体,是某种文化体系的隐喻或符号。一个设计师,当他完成了某一件产品的设计时,他不仅肯定下来了一种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而且肯定了某一种有特定文化内涵价值指标。曼菲斯的设计师们在设计实践中总是绞尽脑汁去竭力表现富有个性的文化涵义,或者天真自然,或者矫揉造作,或者滑稽幽默,或者怪诞离奇,使产品的符号语义呈现出独特的个性情趣。
4.赋予材料以人文涵义。对于材料,曼菲斯设计家们不仅把它看成是设计的物质保证,而且也是一种积极的交流感情的媒介,是设计师表现自我的一面镜子。不同的材料组合,使产品成为一个和谐的复杂系统,一个以体量感或表面肌理感为语言的诗篇,一个新的、富有表现力的天地。曼菲斯对于材料的态度是感性而非理性的,他不考虑材料的真实感。
5.装饰不是罪恶。功能主义者的口号“装饰是罪恶”,受到了曼菲斯的批判,曼菲斯设计师十分重视装饰,把装饰作为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像木材的纹理是由内部和结构决定一样,他们认为,功能主义者反对装饰是因为他们是以理性的态度、逻辑的态度对待设计的。曼菲斯的设计师一般采用抽象图案来装饰,使它满布产品表面,变产品的静态为活跃的动态结构。曼菲斯设计师对表面色彩的考虑,也有其独立思考,他们认为色彩是传达产品信息的最迅速、最直接、最富有感情的手段。他们从不模仿一切现成的作品。曼菲斯强调设计的个性化,他们设计的产品一般生产批量都不大,使一部分热衷于赶时髦的新潮一族,更加以得到曼菲斯产品为荣,这样的广告效应也是曼菲斯声誉雀噪的原因之一。设计家们也明智地宣布:曼菲斯也终将成为过去,曼菲斯的模式便是扩充模式的范畴,永不满足它已做的工作。
五、后现代主义设计与现代主义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设计作为当代设计艺术中的一个思潮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建筑界,以罗伯特·文杜里等人为主要代表,“后现代主义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人认为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后现代主义设计”试图推翻现代主义的设计语言。在強调大众文化对产品设计的作用上建立一种新的设计语言。但事实上,“后现代主义设计”没有一种固定的设计形式和统一的设计程序,它只表现出一种混杂的、折衷的设计语言,以改变现代主义严肃的、排它的、贫乏的面貌。“现代主义设计”注重产品形式与产品功能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形式服从功能”正是这一设计思想的最具体的概括性口号,而“后现代主义设计”则强调产品形态在与产品功能结构的关系之外还要有象征和联想的作用,以此体现产品的文化意味和人文特性,甚至为了表现一种象征意义,功能和形式可以分离。
后现代主义设计并没有真正成为一种设计流派,其理由为:
1、“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继承和发展。
2、“后现代主义设计”没有明确的宣言和统一的设计风格。
3、后现代主义倡导的美学思想是一种文化的“杂交”。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索追求的形式多样性,虽然不适合现代化工业大生产,但冲击了传统的设计艺术观念,使设计艺术突破原来的狭隘框框,丰富了设计的内涵,同时又给了工业品以更多的文化因素,注重产品的人性因素等等,有很大的意义。后现代这一设计思潮还在发展变化之中,未来的发展目前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
参考文献
[1]《论西方现代建筑》 吴焕加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6月1版
[2]《从包豪斯到现在》 汤姆·沃尔夫 著 关肇邺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3]《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 董占军 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1版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