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留点空间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sz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有不少妈妈放弃自己的工作和发展,做起了全职妈妈。她们大都感叹,自己每天不是忙着接送孩子上学,陪孩子上特长班,就是忙着打理孩子的日常生活,一切都是围着孩子转,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爱好、事业,“孩奴”成了自身的代名词。
  其实,我们需要给自己一点空间,解放孩子,也解放大人,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
  家长漫谈
  @天天妈:儿子出生后,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孩子小的时候因为没人照看,我只好辞职自己在家带他,几乎是全天候的战斗,逛街、旅游、美容、健身都与我无缘了。好不容易有点休息时间,还要看些育儿书,学习怎么才能更好地培养儿子。
  @花儿:女儿才上幼儿园,我就给她报了3个兴趣班。因为我在家当全职妈妈,家里的经济来源就少了,让女儿上这些学习班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但为了孩子的将来,我宁可和老公一起省吃俭用,也一直坚持让孩子去学习,唯恐她比别的孩子落后。
  @丹宁:我对儿子管教比较严厉,每天监督着他练习老师布置的功课,惹得孩子抱怨连连,老公也认为我给了孩子太多压力,不同的观念让我们常常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争吵。因为和老公的冲突不断,再加上对儿子表现不佳的忧虑,我感觉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烦躁。为了孩子我辞了职,可现在孩子也没能让我满意,我觉得我根本没有了自己。
  @可可:我认为“孩奴”这种说法比较片面,有了孩子我们就应该承担起养育和教育的责任,必然要为此付出精力和财力。但生活是多个元素组成的,孩子、婚姻、事业、亲情、友情,这些元素之间要平衡,不能偏倚某一方。关爱孩子,但不要把孩子当成生活的全部。
  @Dd1983:我是个“80后”,也是个两岁孩子的妈妈。生下孩子后,经济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的确让我感到很沉重。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将来?但我不认为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对立的,在教育、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做出一些牺牲,但有些问题是可以协调的,比如和孩子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样培养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能享受其中。
  @加菲猫: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会脱离我们展翅高飞,所以家长培养几个自己的兴趣,干一份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有属于自己的社交群体,也是很重要的。而且,父母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对孩子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言传身教,父母会生活、爱生活,家庭气氛和谐愉快,孩子的心态也会更积极健康。如果把生活的重心、全家的希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不仅让自己身心疲惫,对孩子的成长也没好处。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家长如此,孩子也不例外。
  专家点评
  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家长自己成长的过程。家长如果能够自觉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把表面上繁杂、琐碎,甚至有些恼人的过程,变成一个充满挑战、提升自我和不断品味幸福的过程。在当代的家庭教育中,两代人相互教育、共同提高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现在有一些家长成了“毫不利己,专门利孩”的“孩奴”,这恐怕要从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弥漫着一种重经验、人情性质的文化模式,长期在这种狭隘的环境中生活,人们容易只看到血缘、亲属与自己的利害关系,看不到社会、世界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意义,慢慢变得“用经验、人情来对抗理性”而不能自拔。
  每个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能够鲜明地表现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所谓“孩奴”就是把爱孩子、照顾孩子,看成自己人生的全部,忘记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全部使命是什么。因此,成为“孩奴”的家长,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给自己留点空间”,而应该是全面协调,使自己和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即使是为了培养孩子,“孩奴”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可取的。首先,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这种狭隘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怎么能够培养出目光远大、有理想、有抱负的下一代?一个满视野只有自己的孩子,满脑子只有小家庭的家长,在他们的教育下,不可能产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
  其次,现代的家庭教育对父母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个时代,一个不能持续提高自己的人,肯定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发展。父母如果仅仅是为孩子活着,自己不学习、不思考、不上进,天长日久就丧失了教育孩子的资格。可以说,“孩奴”实际上是用自己的行动在打倒自己的目标。
  整天围着孩子打转,会让全职妈妈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眼里只有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成绩,这不仅在给自己加压,也给孩子带来压力,而且过于关注孩子,就难免忽视了丈夫,家里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
  我们不能甘当“孩奴”,三句话不离孩子,丧失自己的个人空间,这样做家长累孩子也累……适当给自己一点空间,去发展自己的爱好或事业,要有适当的社会活动,放松自己、转移注意、调整情绪,不仅孩子能健康成长,家庭关系也更为融洽了。
  (李雁宁 2013年度“北京市好家长”,著有《爱孩子没那么简单》一书)
其他文献
孩子的童年几乎都离不开动画片的陪伴,那些鲜活有趣的动画形象,是他们长大后的温暖回忆。因此,我从不打击妙妙观看动画的热情。可是最近妙妙打开电视看动画的时间越来越长,大有变成“动画控”的沉迷之势,这就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了。  带着担忧,随手点开熟悉的育儿网上论坛热帖,我发现有类似经历的网友还真不少:  “邻居家的孩子五岁了,周末在家就一天到晚守着电视看动画片,不想吃饭、不愿出门……有时邻居给换了台,小
期刊
期刊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有多少爱便会有多少希望。但爱和希望本就是两码事,这两者一定不能混淆,更不能以“希望”作为跟孩子交换爱的条件。  那天,陪着女儿一起看一个亲子类的娱乐节目。节目中,父母和孩子互相帮助、默契配合,母子之间流露出的浓浓深情让我们感动不已。看到这里,女儿扬起小脸,眨巴着小眼睛撒娇似地问我:“妈妈,你爱我吗?”“我当然……”我几乎要脱口而出“当然爱你”之时,突然想到女儿的作业还没写
期刊
孩子也有好心办坏事的时候,比如想帮着妈妈洗碗,结果把碗打碎了;想帮妈妈搅鸡蛋,结果鸡蛋撒得满地都是……看到孩子的“杰作”,应该怎么做呢?  那是果果四岁半时,有一天我下班回到家,一进客厅,就看到桌子上摆着一堆苹果。走近一看,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小牙印,一看就是小孩儿啃的。看着满桌被咬过的苹果,心想:难道儿子又调皮了?心里有气,但转念一想,决定先问一问,也许孩子有他的道理。  我把果果喊了过来,摸着他
期刊
乐乐妈妈:  您好。  相信您还记得,乐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适应很慢,整整一个月才停止哭闹。当时您都急坏了,孩子在班里哭,您躲在门口哭。乐乐的弟弟马上也要送幼儿园了,我想跟您聊聊入园前准备的问题,尽量避免二宝昕昕也像乐乐一样哭闹。  还记得乐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您都没有提前带他来参观,报名当天就让乐乐正式进班了。很关键的入园第一天,乐乐的经历是这样的——  户外活动时间,乐乐穿了一双小皮鞋,看样子很
期刊
当其他四岁的女孩还穿着家人买的公主裙,玩着娃娃时,4岁的美国女孩Mayhem已经开始为自己设计服装。她的作品被妈妈Angie贴在网上,迎来了大量的粉丝,并给小丫头赢得一个称号——“世界上最萌的设计师”。  Mayhem从小就热衷追求时尚,但她很快就厌倦了现成的洋装,于是用收集到的各色海报纸和包装纸,剪下各种造型,开始自制时装。由于Mayhem喜欢看时装秀,她的作品里就有不少完美仿制了好莱坞明星身上
期刊
很多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梦想。这个夏天,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亲手制作一个活泼好动的机器人,让孩子和他的机器人朋友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吧。  准备材料  彩色卡纸、双面胶、剪刀、细绳、小棍、活动眼睛。  制作步骤  1)用蓝色卡纸制作1个大纸筒,作为身体。制作6个小纸筒作为胳膊、腿部和脚部。用红色卡纸制作1个圆筒作为头部。做2个小纸筒作为手部。  2)把活动眼睛贴在头部,然后用红色卡纸剪出
期刊
晚上,儿子在听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忽然对我说:“爸爸,白雪公主是干什么的?”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儿子又解释:“就像爸爸是带我出去玩的,妈妈是在家做饭的,那白雪公主是干什么的?”我笑了:“白雪公主是公主啊,不用干活的。”可儿子还不死心,接着问:“她后来不是不在王宫里了吗,不在王宫就不是公主了,那她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白雪公主要是有一天流落民间,她该依靠什么生活下去。  我又陪着儿子
期刊
在澳大利亚某城市一个普通的公园里,小孩子玩滑板,被长椅绊住摔倒了,孩子腿上破皮了,但站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一下长椅有没有被撞坏。如果是被撞坏了,孩子会带着腿伤找到公园管理处主动缴罚款。  难道是澳大利亚人天生这么自觉和善良吗?带着一个大问号,我拜访了几个当地家庭。 我走访的那几个家庭,每个家庭给我留下的印象都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管束与被管束的关系,家庭氛围很是轻松民主,但是孩子却并没有恣意妄为,
期刊
我和老公是2012年经同事介绍认识的,和老公认识之前,我就了解到他有一对双胞胎男孩,他妻子在孩子不到两岁的时候就因乳腺癌去世了。他在爱人去世以后整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基本上是奶奶带大的。2013年初我和他走进婚姻的殿堂,把孩子从奶奶家接过来以后,从没做过母亲的我成为了两个5岁男孩的继母。  其实做一个继母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艰难和可怕,但继母到底怎么做,才能被孩子和整个家庭接受?这是每个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