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海岩小说的创作中情节结构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使他的小说具有让读者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的巨大"杀伤力"。
【关键词】海岩;复杂性;创作特点
海岩小说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喜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秘密武器就是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他在结构上的智慧是其他作家不能比的。很多人总结说海岩小说的"通病"是进入剧情慢。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毛病,因为前面看似漫不经心、游离于整个故事之外的那部分内容其实都是有作用的……没有一处闲笔,都為后来情节的推进提供着动力。生活是网,有人曾这么形象的比喻。海岩小说也是一个网,它在结构上往往由一明一暗两条主要和几条次要线索相交叉而成,期间又穿插了大大小小的各种事件,整体上是一种网状结构,把众多的人物,事件网罗其中,组成丰富的立体的多层次的虚构世界。任务就在这多层次的网状世界中展现他的各个方面,最终完成丰满的真实感的人物的塑造。
就拿小说《玉观音》来说吧,有三部分的时空关系,即男主人公杨瑞从美国返回寻访安心和爱情旧日踪迹的现实过程,其间回忆了安心与杨瑞历经艰难倾心相恋的经历,在讲述这个经历中又对安心在云南艰险的缉毒战斗和感情纠葛进行了回忆.而在杨瑞对安心足迹的追寻过程中,实际也是在回忆中展开和安心的爱情故事,明线是和毒贩,主要是毛杰一家的斗争.而副线却很多,而且都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杨瑞和钟宁是一条线,是为了展现原来生活中的杨瑞形象,以此来衬托后来杨瑞的转变,钟宁也可以反衬安心;杨瑞和贝贝也是一条线,市委了显示杨瑞的理想化和对安心的痴情;安心和铁军还是一条线,是为了表现安心形象以及性格变化的原因;安心和毛杰还是一条线,是故事深入展开的契机,后来发展成为主要线索,借此也表现了安心并不完美的一面,为悲剧埋下伏笔.故事里套故事,构思这般圆熟和精巧,能不打动读者的心吗?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部作品的结构也很复杂,可以概括为:首先是男女主人公复杂的恋爱关系,两个男主人公韩丁和龙小羽分别是律师和犯罪嫌疑人,同时又分别是女主人公罗晶晶现在和过去的恋人。韩丁的辩护决定着龙小羽的生死,也决定着和罗晶晶爱情的去留。赢了官司没准就丢了爱人,输了官司又会被爱人误会为故意不帮助情敌起死回生……如此复杂的两难恋情,即使在言情高手海岩的创作中也是前所未有的。其次是种种的悬念,为了给龙小羽辩护,韩丁必须找出真正的凶手。这是一个曲曲折折的故事长廊,一路走过去会有一个又一个出乎阅读意料的情节急转弯,而故事最后的结局与真相更是突破了读者的想象,也突破了以往海岩小说的案情模式。还有就是人性和道德这两条线索,这是一出由若干条宿命人生线索交汇的爱情悲剧,但海岩没有听天由命,而是将人物命运导向人性的轨道。书中龙小羽有一句名言:挨过饿的人和没挨过饿的人的人生态度是完全不一样。而人性的善恶会因生活的难易而发生基因突变吗?海岩用自己的文笔和读者的思维一起交响、共鸣这一问题。答案不是目的,思考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海岩的小说从来就有一种道德教化功能,这是其作品枪林弹雨背后惹眼的光芒。当然海岩每一次探讨的道德问题都有不同的侧重,有公德、私德、政德、警德等等,但永远不变的是情德。罗晶晶爱龙小羽,也爱韩丁,如果韩丁为爱所驱使救下龙小羽之后,她该选择谁?同样的爱情难题也摆在龙小羽和他爱过的两个女人面前。读《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读者会反反复复地牵挂在这个道德问题上。所以,海岩为该书题记道:本书谨为正在或准备恋爱的男女而作。总之,在阅读的过程中,作品叙述的节奏是无处不在却又最难感受到的。你会为海岩的叙述节奏感到舒适,却未必意识得到这是怎样一种节奏。《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就是以这样一种变幻的节奏令读者牵肠挂肚。
情节既是深化冲突,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达到引人入胜的阅读效果的主要途径。海岩对于情节的设计也是很用心的,倒置,伏笔,悬念,暗示,照应等手法大量运用比较突出的就是伏笔,悬念。伏笔就是所谓的'草蛇灰线','千里伏脉'法:'聚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惧动',金圣汉如是说。《便衣警察》中徐邦呈的间谍案,《永不瞑目》中罗长腿的贩毒案,《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时时想起萨克斯曲《天堂之约》等,作为主要的线索,它们时隐时现,始终贯穿其间,对于整个故事的连贯性,戏剧性起了重要的作用。悬念在海岩小说中非常多,大悬念小悬念往往和伏笔有关,围绕着主线索,小的线索则一个套一个一环套一环,故事等于是众多的悬念把故事串起来的,这也是故事具有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以上主要是从海岩小说结构的复杂性进行了大致的分析。荡气回肠,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有让读者在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中得以片刻浪漫纯真与理想的享受和感动,甚至在情感受到极大震感的同时,在情与理,正与邪的矛盾冲突中激发思考;扑簌迷离,扣人心眩的刑事案件,使读者在远离日常生活的空间里为悬念迭起,险象环生的情节吸引,在正邪势力的斗志斗勇中获得阅读快感。正因为多方面的满足了读者的娱乐和情感消费,海岩的小说才能在八十年代以《便衣警察》红极一时,在文学并不景气的今天同样大行其道。
[参考文献]
[1]杨子彦,理论与创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郁夫,海岩研究,北京,新知三联书店,1994
【关键词】海岩;复杂性;创作特点
海岩小说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喜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秘密武器就是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他在结构上的智慧是其他作家不能比的。很多人总结说海岩小说的"通病"是进入剧情慢。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毛病,因为前面看似漫不经心、游离于整个故事之外的那部分内容其实都是有作用的……没有一处闲笔,都為后来情节的推进提供着动力。生活是网,有人曾这么形象的比喻。海岩小说也是一个网,它在结构上往往由一明一暗两条主要和几条次要线索相交叉而成,期间又穿插了大大小小的各种事件,整体上是一种网状结构,把众多的人物,事件网罗其中,组成丰富的立体的多层次的虚构世界。任务就在这多层次的网状世界中展现他的各个方面,最终完成丰满的真实感的人物的塑造。
就拿小说《玉观音》来说吧,有三部分的时空关系,即男主人公杨瑞从美国返回寻访安心和爱情旧日踪迹的现实过程,其间回忆了安心与杨瑞历经艰难倾心相恋的经历,在讲述这个经历中又对安心在云南艰险的缉毒战斗和感情纠葛进行了回忆.而在杨瑞对安心足迹的追寻过程中,实际也是在回忆中展开和安心的爱情故事,明线是和毒贩,主要是毛杰一家的斗争.而副线却很多,而且都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杨瑞和钟宁是一条线,是为了展现原来生活中的杨瑞形象,以此来衬托后来杨瑞的转变,钟宁也可以反衬安心;杨瑞和贝贝也是一条线,市委了显示杨瑞的理想化和对安心的痴情;安心和铁军还是一条线,是为了表现安心形象以及性格变化的原因;安心和毛杰还是一条线,是故事深入展开的契机,后来发展成为主要线索,借此也表现了安心并不完美的一面,为悲剧埋下伏笔.故事里套故事,构思这般圆熟和精巧,能不打动读者的心吗?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部作品的结构也很复杂,可以概括为:首先是男女主人公复杂的恋爱关系,两个男主人公韩丁和龙小羽分别是律师和犯罪嫌疑人,同时又分别是女主人公罗晶晶现在和过去的恋人。韩丁的辩护决定着龙小羽的生死,也决定着和罗晶晶爱情的去留。赢了官司没准就丢了爱人,输了官司又会被爱人误会为故意不帮助情敌起死回生……如此复杂的两难恋情,即使在言情高手海岩的创作中也是前所未有的。其次是种种的悬念,为了给龙小羽辩护,韩丁必须找出真正的凶手。这是一个曲曲折折的故事长廊,一路走过去会有一个又一个出乎阅读意料的情节急转弯,而故事最后的结局与真相更是突破了读者的想象,也突破了以往海岩小说的案情模式。还有就是人性和道德这两条线索,这是一出由若干条宿命人生线索交汇的爱情悲剧,但海岩没有听天由命,而是将人物命运导向人性的轨道。书中龙小羽有一句名言:挨过饿的人和没挨过饿的人的人生态度是完全不一样。而人性的善恶会因生活的难易而发生基因突变吗?海岩用自己的文笔和读者的思维一起交响、共鸣这一问题。答案不是目的,思考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海岩的小说从来就有一种道德教化功能,这是其作品枪林弹雨背后惹眼的光芒。当然海岩每一次探讨的道德问题都有不同的侧重,有公德、私德、政德、警德等等,但永远不变的是情德。罗晶晶爱龙小羽,也爱韩丁,如果韩丁为爱所驱使救下龙小羽之后,她该选择谁?同样的爱情难题也摆在龙小羽和他爱过的两个女人面前。读《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读者会反反复复地牵挂在这个道德问题上。所以,海岩为该书题记道:本书谨为正在或准备恋爱的男女而作。总之,在阅读的过程中,作品叙述的节奏是无处不在却又最难感受到的。你会为海岩的叙述节奏感到舒适,却未必意识得到这是怎样一种节奏。《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就是以这样一种变幻的节奏令读者牵肠挂肚。
情节既是深化冲突,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达到引人入胜的阅读效果的主要途径。海岩对于情节的设计也是很用心的,倒置,伏笔,悬念,暗示,照应等手法大量运用比较突出的就是伏笔,悬念。伏笔就是所谓的'草蛇灰线','千里伏脉'法:'聚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惧动',金圣汉如是说。《便衣警察》中徐邦呈的间谍案,《永不瞑目》中罗长腿的贩毒案,《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中时时想起萨克斯曲《天堂之约》等,作为主要的线索,它们时隐时现,始终贯穿其间,对于整个故事的连贯性,戏剧性起了重要的作用。悬念在海岩小说中非常多,大悬念小悬念往往和伏笔有关,围绕着主线索,小的线索则一个套一个一环套一环,故事等于是众多的悬念把故事串起来的,这也是故事具有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以上主要是从海岩小说结构的复杂性进行了大致的分析。荡气回肠,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有让读者在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中得以片刻浪漫纯真与理想的享受和感动,甚至在情感受到极大震感的同时,在情与理,正与邪的矛盾冲突中激发思考;扑簌迷离,扣人心眩的刑事案件,使读者在远离日常生活的空间里为悬念迭起,险象环生的情节吸引,在正邪势力的斗志斗勇中获得阅读快感。正因为多方面的满足了读者的娱乐和情感消费,海岩的小说才能在八十年代以《便衣警察》红极一时,在文学并不景气的今天同样大行其道。
[参考文献]
[1]杨子彦,理论与创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郁夫,海岩研究,北京,新知三联书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