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Jav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绘画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几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三、四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地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他可以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创设情景 激发创造思维能力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教五年级《各种各样的房屋》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极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学生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学生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业,一人一模样,共性中有个性。看学生的写生作业: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引起人的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的建筑照片基础上,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維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和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试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除此,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其他文献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我认为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美国教育家赫尔说:“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坐不住、爱说、好动、精力不集中、有意注意的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期刊
创新能力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创新能力由多种能力构成,它们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自由、宽松的探究问题的环境,教师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激烈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露短的氛围,大有好处。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
期刊
片断作文训练,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其篇幅短小精悍,训练目标明确,反应迅速。易学、易练、易操作又不加重负担,这是一般大作文所比不了的,又是造句训练所达不到的。因此,深受广大师生喜爱,那么,如何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呢?  一、同步化  即在学习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结合练习题,或学特有技法,或选精彩的语言,或择独有的角度进行同步迁移训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对于景
期刊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在教师精妙的引导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新课程标准从学生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从教学中悟出三点做法。  一、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学  从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观摩课中可以看出,合理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
期刊
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时多、任务重的当属阅读教学了。但我们天天重复着“老北京的传说”,不仅让学生厌倦,也让我们语文老师感到枯燥乏味。我们每天耕耘,但收获微薄。我们在“少慢差费”中艰难前行,在寻求解决的办法。我们苦苦追寻着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却很少思考自己在课上该组织学生学习怎样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教学方法是形式因素,所以教什么要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的问题关系到学生应具有怎样的语文素养,关系
期刊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让老师头痛,让学生叫苦。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语言积累不丰富,一遇到习作就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感可发,无情可抒。学生对习作普遍存在着一种厌倦心理。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有事可叙,能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听”、“说”、“读”、“
期刊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學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围绕教学目标,捕捉学生理解的疑难点和模糊点,精心设问,巧设陷阱,引导碰壁,可促使学生正确、全面、深刻、灵活地理解课文内容,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可进行哪些类型的设问呢?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第一,矛盾引发型。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是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思想感情、凸现人物(或事情)特点的,貌似矛盾,实则统一。而由于
期刊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设计悬念,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指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不仅对以后的
期刊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课业负担还是过重,这一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减负”问题上,教师担心“减负”后,教学质量滑坡。因为传统的提高质量的“招数”之一就是“加负”,很多老师喜欢搞“题海战术”。现在,这一“招数”不灵了,教师自然会担心教学质量下降。二是家长担心小学不留或少留作业,孩子学不会怎么办?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所以,学校“减压”,家长却在课后给学生报各种各样的兴趣
期刊
当今时代,虽然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关注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但是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的阴影仍时时显现,如人们往往关注尖子生、关注升学有望的所谓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对于差等生特别是学困生关注不够。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忧虑与不安,经过认真的深思与探究,我决定把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及对策作为尝试性的研究。  一、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原因  我们认为,学困生在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