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课堂提问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交流,融洽感情,引发思考,反馈信息。教师在运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性、导向性、适时性、层次性和全面性原则。巧妙的提问,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将师生的认识、情感紧密相连,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有所发现和领悟,奔腾向前。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提问,而课堂提问又是教学艺术最精彩的部分,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通过提问和回答,实现信息的输出与反馈,沟通师生的思想,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新授之后教师问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通常都没什么问题,这里的“问”纯粹是走过场,没任何意义。我们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的勇气、问的方法、问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一、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勇气提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陶行知的 “六大解放”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教师要通过自已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鼓励,首先肯定他们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让一年级学生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值得尝试的。
一年级的教学以现实生活为载体,能让学生发现教学就在自己身边,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例如: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去过动物园(或从电视上看过)。我就对学生说:“今天,小熊爸爸带着小熊也来到动物园观看动物表演。”然后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四人合作讨论:看着这幅插图你们想知道什么?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有的学生说:“我们小组想知道两只海狮一共套了几个圈?”有的学生说:“我们四人想知道小兔比小熊多几只?”还有的学生说:“我们想知道图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出示在黑板上,并奖给提出问题的小组一朵小红花。这样既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了肯定,又唤起全班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然后老师再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较好。
二、设计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提问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这是著名教育家顾明远的名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问的意义还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让他从学会回答,到学会提问,这是一个思维上的跨跃。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只是听众,对提问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因此,设计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提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达到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目的。
对此,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准他们的思路脉搏,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心欲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从而激起了学生乐问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的心理,根据他们日常生活的实际,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启迪他们的思维。并在分析讲解时,给学生留下足够自主学习的余地,并不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中发现问题,引导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要对课本知识、教师教法大胆质疑。
三、鼓励大胆的探索,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一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要促使学生提问,就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表率,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直接学到提问的方法;另一方面,就是大胆地鼓励学生提问,他们的提问也许幼稚可笑,要帮助他们找到提问的思路。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教给他们寻找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上,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索的时间,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教师提问,准许学生有疑就问,就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也允许学生插话、提问,不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创新个性的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四、课堂提问让学生智力得到开发
(一)首先要会问。
提问重在引导,提问内容不论难易,都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并且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课堂提问要特别注重避免千篇一律的一问一答,一问齐答,尤其是一问齐答,是造成学生思想懒惰,盲目附和,学习被动的主要原因。曾有一次,我给同学们讲了几个问题,每讲完一个,我都问大家“会不会?”同学们的齐声回答,声音之宏亮,令我十分地满意,谁料布置下去做一遍交上来的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因此课堂上切忌笼统的提问。
(二)提问要因人而异。
一个班学生四五十个,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他们有的聪明机敏,活泼大方;有的呆板拘谨,不善言辞;也有的先天不足,反应迟钝。通过课堂教学使他们都“学会”“会学”,可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掌握班上每一个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思考、会思考。
(三)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提问。
有许多教师课堂提问喜欢专挑“尖子生”,甚至会让个别学生包揽所有提问,这种现象无疑使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折,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他们思维的惰性,形成自卑与逆反心理,将会影响师生感情的交流,这对课堂提问是不利的,而且将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问的勇气、问的方法、问的能力,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课堂教学的使命。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提问,而课堂提问又是教学艺术最精彩的部分,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通过提问和回答,实现信息的输出与反馈,沟通师生的思想,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新授之后教师问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通常都没什么问题,这里的“问”纯粹是走过场,没任何意义。我们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的勇气、问的方法、问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一、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勇气提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陶行知的 “六大解放”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教师要通过自已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鼓励,首先肯定他们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让一年级学生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值得尝试的。
一年级的教学以现实生活为载体,能让学生发现教学就在自己身边,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例如: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去过动物园(或从电视上看过)。我就对学生说:“今天,小熊爸爸带着小熊也来到动物园观看动物表演。”然后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四人合作讨论:看着这幅插图你们想知道什么?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有的学生说:“我们小组想知道两只海狮一共套了几个圈?”有的学生说:“我们四人想知道小兔比小熊多几只?”还有的学生说:“我们想知道图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出示在黑板上,并奖给提出问题的小组一朵小红花。这样既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了肯定,又唤起全班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然后老师再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较好。
二、设计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提问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这是著名教育家顾明远的名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问的意义还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让他从学会回答,到学会提问,这是一个思维上的跨跃。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只是听众,对提问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因此,设计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提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达到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目的。
对此,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准他们的思路脉搏,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心欲通而不达,口欲言而不能,从而激起了学生乐问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的心理,根据他们日常生活的实际,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启迪他们的思维。并在分析讲解时,给学生留下足够自主学习的余地,并不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中发现问题,引导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要对课本知识、教师教法大胆质疑。
三、鼓励大胆的探索,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一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要促使学生提问,就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表率,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直接学到提问的方法;另一方面,就是大胆地鼓励学生提问,他们的提问也许幼稚可笑,要帮助他们找到提问的思路。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教给他们寻找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堂上,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索的时间,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或向教师提问,准许学生有疑就问,就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也允许学生插话、提问,不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创新个性的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四、课堂提问让学生智力得到开发
(一)首先要会问。
提问重在引导,提问内容不论难易,都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并且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课堂提问要特别注重避免千篇一律的一问一答,一问齐答,尤其是一问齐答,是造成学生思想懒惰,盲目附和,学习被动的主要原因。曾有一次,我给同学们讲了几个问题,每讲完一个,我都问大家“会不会?”同学们的齐声回答,声音之宏亮,令我十分地满意,谁料布置下去做一遍交上来的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因此课堂上切忌笼统的提问。
(二)提问要因人而异。
一个班学生四五十个,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他们有的聪明机敏,活泼大方;有的呆板拘谨,不善言辞;也有的先天不足,反应迟钝。通过课堂教学使他们都“学会”“会学”,可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掌握班上每一个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思考、会思考。
(三)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提问。
有许多教师课堂提问喜欢专挑“尖子生”,甚至会让个别学生包揽所有提问,这种现象无疑使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折,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他们思维的惰性,形成自卑与逆反心理,将会影响师生感情的交流,这对课堂提问是不利的,而且将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在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培养学生问的勇气、问的方法、问的能力,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从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课堂教学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