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生活中必备的数学知识,培养一定的数学技能,并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通过学习、探究、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跨入学校教育的基础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将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阅读;策略
学生数学素养教育是学校正规教育体制建立的客观需要。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中心和直接受益者与责任者。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的兴趣并不是出生就有的,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精心设疑
小学数学的特征之一是概括性强,所以很多学生学数学感到乏味。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精心设疑,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如精心备课,包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对预设的问题反复推敲,预知课堂的突发事件,在课件的制作上要新颖等。
(二)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情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乐学情境,方法很多,例如巧用故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运用实物等。
(三)巧妙设计问题
很多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稍有难度的问题无法理解。如果能将难点分散,巧设“铺垫”化难为易,就能扫除学生的思维障碍。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应巧妙地设计问题,为学生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心境。特别是复合应用题教学,学生的思维障碍是提不出中间问题。所以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创造思维环境。
(四)引导参与
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求知、求新、质疑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教具、学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愉快地学。之前一系列的激发引导,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及有关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正确地阅读数学文本
(一)会读例题
例题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它给我们点明思路,读例题要明确“读什么”,“怎样读”等内容。
1. 读懂“复习题”
许多例题都配有课前复习题。学习中我们要明确复习题的作用,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准备。类推新知识,如当新知识与旧知识比较接近时,我们可以用旧知识类推出新知识,如复习题“小学三年级有学生56名,四年级学生人数是三年级的2 倍。三、四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名?”复习题是已学的已知一个数及两数倍数关系求两数和的问题,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条件,改变其问题成复合应用题。这样使我们看到新学习的三步应用题与已学的两步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用推理的方法去掌握。
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
有的例题需要通过直观比较,让我们加深认识,从而归纳出结论。例题前常常安排了一些实例做复习题,学习时我们要通过对实例的细致观察、比较,总结出规律。如在教学找数列的规律时,例题是这样的4 7 10 13 16 ( ) ( ),这时并不是要学生急于填空,而是让其观察,作前后数字变化的对比,然后由学生理解总结。
3. 找准思维联系点
要抓住例题的思考方法与旧知识思考方法的区别,从复习题中回顾,从旧知识中找准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转折。在数学学习中,有许多知识都是密切联系的,如果能利用已学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那么我们学起来就会感到新知识并不难。
(二)会读懂题目的隐性问题
课本中的旁注是例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想”是解题的主要思路。它们的作用是提醒注意、突出关键、指明方向等,是我们锻炼思维,提高自学能力的好材料。
1. 找出算理
如果旁注中没有算理,我们就从中挖掘算理,追根求源,从而紧紧抓住算理的关键,有利于学生的下一步的学习。
2. 找关键点
例l:153 79=153 ( )-l=172
想:把79看作80,因为加80就多加了1,所以要再减l。
例2:153-79=153-( ) l=74
想:把79看作80 ,因为加80 就多加了1,所以要再加1。
框起来的部分比较难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要思考为什么例1 要减1,例2要加1,突出了想的重要性。除了以上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要掌握学习例题的步骤,如解答应用题的时候,一般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1)弄清题意(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3)列出式子(4)检查写出答案。
三、培养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表达与思维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简明、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建立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的幕础上。离开了这些思维活动,就难以形成叙述流畅、说理严密的语言。同时在条理清楚、有根有据的语言叙述中,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和升华,为此学好数学语言,能为解题扫清障碍。
(一)数量关系题中的语言训练
口述应用题题意的语言训练,一是要说明应用题讲的事情;二是要说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三是要说出题目排句话的含义;四是要说题的关键词语或难懂、陌生词语的意思。口述应用题一般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学生认字不多,所以很多都是图文结合,并且字体稍少,这时候就要让学生根据图意说说这图画的表示意思,并注意关键的数量词。 (二)概念题中的训练语言
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及对有关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概括,但是再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不等于形成了概念,我们还必须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感知,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概括出来,才能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最后要牢固地掌握好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才能提高运算能力。
(三)创新式运算技能的培养
运算技能的形成,是在不断运用运算法则、定律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除认真审题外,还要想一想,这道题采取哪种办法最简便呢?如解决25×7×4时,在做题时我们考虑的解决策略究竟是一般按顺序完成,还是利用乘法交换律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想好方法比盲目的做效果更好。
综合上述,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与平时的教学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的实际基础,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数学相关性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为以后理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科学化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调节的重要手段。因此,数学课练习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按照有效的条件,选择和安排适度的、有目的的、有层次的练习。练习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课堂练习目的明确,注意针对性
首先要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练习,做到重点内容反复练,难点地方重点练,易出差错的地方突出练,容易混淆的地方对比练。使学生知道要练什么,为什么练和怎样练。
2. 循序渐进,注意阶段性
设计练习时,要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练习内容适当划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重点,一般应经过“感知”、“模仿”、“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形成技能,练习是基本的、单项的、常带模仿性的。第二阶段是巩固技能,使学生把掌握的新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此时练习可以反复进行,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第三阶段是技能的发展,使新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旧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启迪。
3. 变换形式,注意多样性
小学数学练习方法一般有四种:即口答、板演、笔算、操作。练习对象要具有广泛性,要让上、中、下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要采用学生喜爱的练习形式。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10).
[2]蒋永文.教育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阅读;策略
学生数学素养教育是学校正规教育体制建立的客观需要。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中心和直接受益者与责任者。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的兴趣并不是出生就有的,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精心设疑
小学数学的特征之一是概括性强,所以很多学生学数学感到乏味。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精心设疑,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如精心备课,包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对预设的问题反复推敲,预知课堂的突发事件,在课件的制作上要新颖等。
(二)创设音乐情境
音乐情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乐学情境,方法很多,例如巧用故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运用实物等。
(三)巧妙设计问题
很多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稍有难度的问题无法理解。如果能将难点分散,巧设“铺垫”化难为易,就能扫除学生的思维障碍。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应巧妙地设计问题,为学生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心境。特别是复合应用题教学,学生的思维障碍是提不出中间问题。所以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创造思维环境。
(四)引导参与
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求知、求新、质疑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教具、学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愉快地学。之前一系列的激发引导,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及有关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正确地阅读数学文本
(一)会读例题
例题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它给我们点明思路,读例题要明确“读什么”,“怎样读”等内容。
1. 读懂“复习题”
许多例题都配有课前复习题。学习中我们要明确复习题的作用,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准备。类推新知识,如当新知识与旧知识比较接近时,我们可以用旧知识类推出新知识,如复习题“小学三年级有学生56名,四年级学生人数是三年级的2 倍。三、四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名?”复习题是已学的已知一个数及两数倍数关系求两数和的问题,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条件,改变其问题成复合应用题。这样使我们看到新学习的三步应用题与已学的两步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用推理的方法去掌握。
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
有的例题需要通过直观比较,让我们加深认识,从而归纳出结论。例题前常常安排了一些实例做复习题,学习时我们要通过对实例的细致观察、比较,总结出规律。如在教学找数列的规律时,例题是这样的4 7 10 13 16 ( ) ( ),这时并不是要学生急于填空,而是让其观察,作前后数字变化的对比,然后由学生理解总结。
3. 找准思维联系点
要抓住例题的思考方法与旧知识思考方法的区别,从复习题中回顾,从旧知识中找准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转折。在数学学习中,有许多知识都是密切联系的,如果能利用已学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那么我们学起来就会感到新知识并不难。
(二)会读懂题目的隐性问题
课本中的旁注是例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想”是解题的主要思路。它们的作用是提醒注意、突出关键、指明方向等,是我们锻炼思维,提高自学能力的好材料。
1. 找出算理
如果旁注中没有算理,我们就从中挖掘算理,追根求源,从而紧紧抓住算理的关键,有利于学生的下一步的学习。
2. 找关键点
例l:153 79=153 ( )-l=172
想:把79看作80,因为加80就多加了1,所以要再减l。
例2:153-79=153-( ) l=74
想:把79看作80 ,因为加80 就多加了1,所以要再加1。
框起来的部分比较难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要思考为什么例1 要减1,例2要加1,突出了想的重要性。除了以上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要掌握学习例题的步骤,如解答应用题的时候,一般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1)弄清题意(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3)列出式子(4)检查写出答案。
三、培养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表达与思维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简明、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建立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的幕础上。离开了这些思维活动,就难以形成叙述流畅、说理严密的语言。同时在条理清楚、有根有据的语言叙述中,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和升华,为此学好数学语言,能为解题扫清障碍。
(一)数量关系题中的语言训练
口述应用题题意的语言训练,一是要说明应用题讲的事情;二是要说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三是要说出题目排句话的含义;四是要说题的关键词语或难懂、陌生词语的意思。口述应用题一般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由于学生认字不多,所以很多都是图文结合,并且字体稍少,这时候就要让学生根据图意说说这图画的表示意思,并注意关键的数量词。 (二)概念题中的训练语言
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及对有关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概括,但是再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不等于形成了概念,我们还必须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感知,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概括出来,才能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最后要牢固地掌握好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才能提高运算能力。
(三)创新式运算技能的培养
运算技能的形成,是在不断运用运算法则、定律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除认真审题外,还要想一想,这道题采取哪种办法最简便呢?如解决25×7×4时,在做题时我们考虑的解决策略究竟是一般按顺序完成,还是利用乘法交换律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想好方法比盲目的做效果更好。
综合上述,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与平时的教学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的实际基础,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数学相关性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为以后理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科学化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调节的重要手段。因此,数学课练习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按照有效的条件,选择和安排适度的、有目的的、有层次的练习。练习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课堂练习目的明确,注意针对性
首先要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练习,做到重点内容反复练,难点地方重点练,易出差错的地方突出练,容易混淆的地方对比练。使学生知道要练什么,为什么练和怎样练。
2. 循序渐进,注意阶段性
设计练习时,要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练习内容适当划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重点,一般应经过“感知”、“模仿”、“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形成技能,练习是基本的、单项的、常带模仿性的。第二阶段是巩固技能,使学生把掌握的新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此时练习可以反复进行,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第三阶段是技能的发展,使新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旧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启迪。
3. 变换形式,注意多样性
小学数学练习方法一般有四种:即口答、板演、笔算、操作。练习对象要具有广泛性,要让上、中、下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要采用学生喜爱的练习形式。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10).
[2]蒋永文.教育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