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寓教于乐;情境创设;多元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148—0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教育是“ 智慧、情感、艺术”相互融合共生的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善教”与“乐学”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和谐互动关系。尤其对于小学启蒙教学来说,教师善于把情趣元素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活动之中,既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攫取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情绪智力”效益,又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把小学生逐步引向“善教与乐学”的良性发展之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寓教于乐”的课程实践活动呢?
一、以情境创设为路径,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语文课程活动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特别小学生群体,他们虽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欠佳。正因为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变相减小学生学习难度,并且帮助小学生不断增强学习兴趣。以“识字”教学为例。如果习惯于“普通话套讲八股文”模式,势必会降低小学生的识字兴趣。笔者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往往根据字形结构来编写字谜,如“并——开字头上长两角”,“全——一个人,胆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碧——王大妈,白大妈,两人同坐石头上”。再如,以基础教材为主,笔者要求学生每天自识一个生字,再把它写在黑板上,以“小老师”身份教给其他学生;或者定期举办全班“识字大比拼”,不断创设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乐识字。
二、以生活链接为路径,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语文课程活动
“生活处处有语文。”它意在强调语文教学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启蒙教育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生,以此引导他们在课内外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元素有意识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用结合”,而且逐步体现语文学习的内涵、价值和意义,更加有利于从情趣化活动中攫取令人期待的“滚动学习”效益。以《大禹治水》为例。笔者在解释“爱戴”基础上提问:“什么样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爱戴?什么样的人才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小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答案。笔者继续提问:“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讓全班小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朗读与讨论,然后在集体范围内交流与共享。最后提炼出了“吸取教训”“聪明智慧”“一心为公”“为民造福”等答案,由此实现“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和谐统一。
三、以多元体验为路径,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语文课程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而且具有“求趣、求新、求异”的性格心理。不仅如此,“儿童的智慧多出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等实际情况,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以自主体验为主的课程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他们创造与实践、感悟与体验的意识和能力。以《坐井观天》为例,笔者首先让各学习小组用纸折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各种形状,并分别套在眼睛上来看黑板(或天花板),其结果是——所看到的情况不尽相同,大小也并不一致。“为什么在青蛙和小鸟眼中天的大小不一样?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在此基础上让小学生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讨论活动,教学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以信息技术支撑为路径,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语文课程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课程教学活动,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或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从中攫取无可比拟的“科技附加值”。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显现了如下动漫情景:一群小蝌蚪在快乐地游来游去,游着游着,不知不觉地长出两条后腿,后来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它们先后遇到了鲤鱼和乌龟,都误以为是妈妈。直到后来,才真正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青蛙。母子们终于在一起快乐地捉害虫了!这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直观生动的“视听盛宴”,而且在“图文互动”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成长意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通过情境创设、生活链接、多元体验、信息技术支撑等途径,积极开展多元化寓教于乐活动,这是有效教学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 编辑:张慧敏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148—0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教育是“ 智慧、情感、艺术”相互融合共生的一项综合性实践活动,“善教”与“乐学”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和谐互动关系。尤其对于小学启蒙教学来说,教师善于把情趣元素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活动之中,既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攫取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情绪智力”效益,又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把小学生逐步引向“善教与乐学”的良性发展之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寓教于乐”的课程实践活动呢?
一、以情境创设为路径,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语文课程活动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特别小学生群体,他们虽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欠佳。正因为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变相减小学生学习难度,并且帮助小学生不断增强学习兴趣。以“识字”教学为例。如果习惯于“普通话套讲八股文”模式,势必会降低小学生的识字兴趣。笔者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往往根据字形结构来编写字谜,如“并——开字头上长两角”,“全——一个人,胆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碧——王大妈,白大妈,两人同坐石头上”。再如,以基础教材为主,笔者要求学生每天自识一个生字,再把它写在黑板上,以“小老师”身份教给其他学生;或者定期举办全班“识字大比拼”,不断创设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乐识字。
二、以生活链接为路径,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语文课程活动
“生活处处有语文。”它意在强调语文教学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启蒙教育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生,以此引导他们在课内外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元素有意识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用结合”,而且逐步体现语文学习的内涵、价值和意义,更加有利于从情趣化活动中攫取令人期待的“滚动学习”效益。以《大禹治水》为例。笔者在解释“爱戴”基础上提问:“什么样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爱戴?什么样的人才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小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答案。笔者继续提问:“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讓全班小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朗读与讨论,然后在集体范围内交流与共享。最后提炼出了“吸取教训”“聪明智慧”“一心为公”“为民造福”等答案,由此实现“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和谐统一。
三、以多元体验为路径,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语文课程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而且具有“求趣、求新、求异”的性格心理。不仅如此,“儿童的智慧多出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等实际情况,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以自主体验为主的课程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他们创造与实践、感悟与体验的意识和能力。以《坐井观天》为例,笔者首先让各学习小组用纸折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各种形状,并分别套在眼睛上来看黑板(或天花板),其结果是——所看到的情况不尽相同,大小也并不一致。“为什么在青蛙和小鸟眼中天的大小不一样?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在此基础上让小学生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讨论活动,教学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以信息技术支撑为路径,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语文课程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课程教学活动,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或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从中攫取无可比拟的“科技附加值”。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显现了如下动漫情景:一群小蝌蚪在快乐地游来游去,游着游着,不知不觉地长出两条后腿,后来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它们先后遇到了鲤鱼和乌龟,都误以为是妈妈。直到后来,才真正地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青蛙。母子们终于在一起快乐地捉害虫了!这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直观生动的“视听盛宴”,而且在“图文互动”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成长意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通过情境创设、生活链接、多元体验、信息技术支撑等途径,积极开展多元化寓教于乐活动,这是有效教学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