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文阅读倡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特定规则实现阅读素材的整合,实现多篇素材的融合,在一个目标的引导下,开展对应的阅读活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文章结合高年级语文教学实例,就如何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工作进行仔细研究,具体从三方面分析:结合单元群组文章主题,选择符合主题的阅读素材;以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确定文章核心化阅读问题;以读说融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阅读教学;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41-02
群文阅读可以实现小学生阅读量的提升,实现学生阅读速度和思考能力的锻炼,确保小学生阅读的方式不断优化,继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明显,群文阅读符合当前小学语文课改要求,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断践行。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时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群文阅读效益的发挥。群文阅读是新时代的产物,能拓宽阅读范围,增加阅读数量,提高阅读速度与质量,超越教科书,是一种新型而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五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结合主题,选择吻合的阅读素材
群文阅读的开展必须在一个主题的框架下进行,也就是说要围绕一个主题选取对应阅读素材,教师将搜集来的内容、结构等相近或相关的文章放在一组,围绕相同的主题进行教学。群文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但是其必须符合实际群文阅读的主题,由此才能够实现教学方法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提升群文阅读的品位。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主要有《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学会看病》四篇文章,很明显本组课程关注的是父爱与母爱的情感故事,其表达的主题也十分鲜明,并且不同文本之间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面对内容相似性很高的阅读素材,可以将其作为群文阅读的重要依据,由此实现群文阅读方案的优化设计。例如,笔者在教学本组课文时将“父母的爱”作为本次群文阅读的主题,实现单元整合,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进行不断渗透。笔者先以多媒体展示《游子吟》的诗歌朗诵视频,由此引入父母的爱的主题,要求学生思考看到这些感受到什么。接着,过渡到第六单元:“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篇文章中父母的爱是什么样子的。”教师使用“知识树”来展现不同文章的篇目。接着,要求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并且思考:“在不同的文章中我们的父亲或者母亲是什么样子的?找到令自己最感动的段落。”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慈母,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父亲;呵护子女的母亲;教育子女的父母都有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在四篇文章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谈谈自己的感受,试着找到自己最为感动的地方,并且对其写法进行鉴赏。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是以父母的爱为主线来推动的,学生在相互比较和鉴赏的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并且对实际人物描述的手法也有更多的接触,这对实现其阅读素养的不断提升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除了可以依靠单元组合的方式来推动实际的群文阅读之外,还需要从更多的渠道获取对应的阅读素材,在统一的教学主题框架下实现多触角的构建。比如以“我以父母的爱”为核心词,建立思维导图,由此使学生的阅读面朝着更广泛的方向发展。这种以点带面的原则,可以实现“一文带单元”“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等多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发挥出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引导,确定核心化阅读问题
群文阅读中营造了多元化的阅读世界,相对于单一的文章而言,可以更鲜明地展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写作手法、不同的思维方式等。学生接触这样的阅读素材,也会渐渐对对应话题或者事情形成多元化的认知。这样的感触,恰好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由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群文阅读活动中教师会设置很多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思考核心的问题,继而确保群文阅读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无效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失去方向,甚至处于高度的压力中,这对实际阅读行为有效性而言,是毫无意义的。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四篇文章,很明显都出自我国古典名著。由此,本次群文阅读的核心词界定为“中国古典名著”,结合实际阅读内容,实现对应阅读问题,制订对应的核心化的阅读方案,以此来推动实际群文阅读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本次群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出示对应篇章中的人物图片,要求学生解结合实际群文阅读的情况,说出对应人物的姓名,并且准确回答实际人物出自哪篇课文、选自哪部名著。比如武松出自文章《景阳冈》,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孙悟空出自文章《猴王出世》,是《西游记》中的人物;诸葛亮出自文章《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蔺相如出自文章《将相和》,是《史记》里面的人物。
接下来设置的问题是:“哪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请说出对应的理由。”实现“知识树”的完善。在此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对应的表格,表格栏主要有文章的题目、作者、名著来源、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人物特点、精彩段落或者句子、存在的問题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整个群读素材形成基本认知。小组针对此问题进行有效探讨之后,还可以引导小组对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进行鉴赏,围绕核心问题实现人物描述技巧的分析。比如,在描写石猴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词汇,并且是如何呈现出对应石猴形象的?这样的问题设置,会引导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对应的描述词语,并且通过词汇描述去了解对应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样的问题设置同样可以归结到核心问题上,这些都会提升实际群文阅读的效益。 在实行群文阅读中,单调乏味的形式必然枯燥,让学生兴趣渐失,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把创新意识运用到群文阅读教学中,让群文阅读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在创意中让学生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群文阅读问题设置的时候,需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要有比较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多篇文章的基本属性进行概述,并且找到异同点,由此实现问题设置,来强化实际阅读理解效果;其二,问题不能事先设计好,需要结合学生的反馈来进行调整,否则难以保证群文阅读的有效性。
三、读说融合,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讀说融合,读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而说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其反馈的是学生的阅读体验,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如果仅在实际群文阅读中强调学生的读,而忽视了学生说的环节,就难以保证实际阅读体验处于理想的状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去阅读,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说融合强化学生阅读体验。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很多课程都可以以读说融合的方式来进行,而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对应的融合点,保证实际融合有效性。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七组的课文主要有《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三篇,群文阅读的主题设置为“人物描述”。实际群文阅读过程中注重读说之间的融合,确保学生的阅读体验得以强化,只是不同作者在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时候,使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回答如下的问题:其一,这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二,这几篇文章中最精彩的地方是哪里?其三,你对这些描写有什么感受?上述问题的设置,都倾向于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要求小组内选派代表来讲述各个故事的梗概,并且找到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说的环节,其实就是信息输出的过程,是学生对自身阅读结果进行的反馈。在信息输入与输出的交互中,学生能够实现自身语言感知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自己的空间中增强阅读体验。
接着,教师安排学生选定自己见到过的人,采用语言描述、外貌描述、动作描述等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要求小组内成员学会表达,并且选择其中认为最恰当的描述,然后在讲台上进行讲述,这样可以创设出一个理想的环境,教师选出说得最精彩的学生代表进行点评,并且给予适当的奖励,由此使学生对说产生更大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读与说之间的相互性必须达到理想的状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不断找到思维上的盲点,积极进行疏导,由此提升群文阅读的效果。当然,扎扎实实地开展群文阅读,将阅读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和行为,必须从丰富阅读载体入手,在形形色色的有创意的阅读活动中,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地衔接起来,将阅读课内一篇文章扩展到课外阅读整本书、整个系列的书。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是新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语文教师要想发挥出自身巨大的效能,就必须以更加创新的方式来驱动群文阅读的实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群文阅读教学价值观,不断创新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进取,由此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当前学生素养提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积极投入创新实践活动中去,在今后的不断学习和探索中,找到更多群文阅读的方法,实现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继而引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4):169.
[2]王艳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5(7):214.
[3]徐 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18):22.
[4]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1):60.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阅读教学;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41-02
群文阅读可以实现小学生阅读量的提升,实现学生阅读速度和思考能力的锻炼,确保小学生阅读的方式不断优化,继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明显,群文阅读符合当前小学语文课改要求,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断践行。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时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群文阅读效益的发挥。群文阅读是新时代的产物,能拓宽阅读范围,增加阅读数量,提高阅读速度与质量,超越教科书,是一种新型而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五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结合主题,选择吻合的阅读素材
群文阅读的开展必须在一个主题的框架下进行,也就是说要围绕一个主题选取对应阅读素材,教师将搜集来的内容、结构等相近或相关的文章放在一组,围绕相同的主题进行教学。群文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但是其必须符合实际群文阅读的主题,由此才能够实现教学方法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提升群文阅读的品位。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主要有《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学会看病》四篇文章,很明显本组课程关注的是父爱与母爱的情感故事,其表达的主题也十分鲜明,并且不同文本之间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面对内容相似性很高的阅读素材,可以将其作为群文阅读的重要依据,由此实现群文阅读方案的优化设计。例如,笔者在教学本组课文时将“父母的爱”作为本次群文阅读的主题,实现单元整合,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进行不断渗透。笔者先以多媒体展示《游子吟》的诗歌朗诵视频,由此引入父母的爱的主题,要求学生思考看到这些感受到什么。接着,过渡到第六单元:“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篇文章中父母的爱是什么样子的。”教师使用“知识树”来展现不同文章的篇目。接着,要求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并且思考:“在不同的文章中我们的父亲或者母亲是什么样子的?找到令自己最感动的段落。”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慈母,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父亲;呵护子女的母亲;教育子女的父母都有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在四篇文章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谈谈自己的感受,试着找到自己最为感动的地方,并且对其写法进行鉴赏。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是以父母的爱为主线来推动的,学生在相互比较和鉴赏的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并且对实际人物描述的手法也有更多的接触,这对实现其阅读素养的不断提升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除了可以依靠单元组合的方式来推动实际的群文阅读之外,还需要从更多的渠道获取对应的阅读素材,在统一的教学主题框架下实现多触角的构建。比如以“我以父母的爱”为核心词,建立思维导图,由此使学生的阅读面朝着更广泛的方向发展。这种以点带面的原则,可以实现“一文带单元”“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等多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发挥出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引导,确定核心化阅读问题
群文阅读中营造了多元化的阅读世界,相对于单一的文章而言,可以更鲜明地展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写作手法、不同的思维方式等。学生接触这样的阅读素材,也会渐渐对对应话题或者事情形成多元化的认知。这样的感触,恰好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由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群文阅读活动中教师会设置很多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思考核心的问题,继而确保群文阅读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无效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失去方向,甚至处于高度的压力中,这对实际阅读行为有效性而言,是毫无意义的。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四篇文章,很明显都出自我国古典名著。由此,本次群文阅读的核心词界定为“中国古典名著”,结合实际阅读内容,实现对应阅读问题,制订对应的核心化的阅读方案,以此来推动实际群文阅读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本次群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出示对应篇章中的人物图片,要求学生解结合实际群文阅读的情况,说出对应人物的姓名,并且准确回答实际人物出自哪篇课文、选自哪部名著。比如武松出自文章《景阳冈》,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孙悟空出自文章《猴王出世》,是《西游记》中的人物;诸葛亮出自文章《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蔺相如出自文章《将相和》,是《史记》里面的人物。
接下来设置的问题是:“哪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请说出对应的理由。”实现“知识树”的完善。在此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对应的表格,表格栏主要有文章的题目、作者、名著来源、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人物特点、精彩段落或者句子、存在的問题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整个群读素材形成基本认知。小组针对此问题进行有效探讨之后,还可以引导小组对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进行鉴赏,围绕核心问题实现人物描述技巧的分析。比如,在描写石猴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词汇,并且是如何呈现出对应石猴形象的?这样的问题设置,会引导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对应的描述词语,并且通过词汇描述去了解对应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样的问题设置同样可以归结到核心问题上,这些都会提升实际群文阅读的效益。 在实行群文阅读中,单调乏味的形式必然枯燥,让学生兴趣渐失,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把创新意识运用到群文阅读教学中,让群文阅读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在创意中让学生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群文阅读问题设置的时候,需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要有比较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多篇文章的基本属性进行概述,并且找到异同点,由此实现问题设置,来强化实际阅读理解效果;其二,问题不能事先设计好,需要结合学生的反馈来进行调整,否则难以保证群文阅读的有效性。
三、读说融合,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讀说融合,读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而说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其反馈的是学生的阅读体验,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如果仅在实际群文阅读中强调学生的读,而忽视了学生说的环节,就难以保证实际阅读体验处于理想的状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去阅读,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说融合强化学生阅读体验。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很多课程都可以以读说融合的方式来进行,而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对应的融合点,保证实际融合有效性。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七组的课文主要有《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三篇,群文阅读的主题设置为“人物描述”。实际群文阅读过程中注重读说之间的融合,确保学生的阅读体验得以强化,只是不同作者在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时候,使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回答如下的问题:其一,这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二,这几篇文章中最精彩的地方是哪里?其三,你对这些描写有什么感受?上述问题的设置,都倾向于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要求小组内选派代表来讲述各个故事的梗概,并且找到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说的环节,其实就是信息输出的过程,是学生对自身阅读结果进行的反馈。在信息输入与输出的交互中,学生能够实现自身语言感知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自己的空间中增强阅读体验。
接着,教师安排学生选定自己见到过的人,采用语言描述、外貌描述、动作描述等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要求小组内成员学会表达,并且选择其中认为最恰当的描述,然后在讲台上进行讲述,这样可以创设出一个理想的环境,教师选出说得最精彩的学生代表进行点评,并且给予适当的奖励,由此使学生对说产生更大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读与说之间的相互性必须达到理想的状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不断找到思维上的盲点,积极进行疏导,由此提升群文阅读的效果。当然,扎扎实实地开展群文阅读,将阅读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和行为,必须从丰富阅读载体入手,在形形色色的有创意的阅读活动中,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地衔接起来,将阅读课内一篇文章扩展到课外阅读整本书、整个系列的书。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是新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语文教师要想发挥出自身巨大的效能,就必须以更加创新的方式来驱动群文阅读的实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群文阅读教学价值观,不断创新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进取,由此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当前学生素养提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积极投入创新实践活动中去,在今后的不断学习和探索中,找到更多群文阅读的方法,实现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继而引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4):169.
[2]王艳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5(7):214.
[3]徐 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18):22.
[4]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