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赤水市红色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1362222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贵州历史悠久,积淀着浓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文化优势突出,为文旅的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极具品牌建设价值。赤水市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因红军“四渡赤水”而名扬天下,素有“丹霞之冠、千瀑之市、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革命圣地”的美誉。赤水市有着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无可比拟的历史和地理优势,相比较遵义这一比较有名的红色文化旅游城市,赤水市的红色旅游产业风格更为含蓄,更能给人以探寻和遐想的余地,同时,不够成熟的产业形态也给赤水市的红色文化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基于此,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的形式,调研了赤水市红色产业的发展形势,了解了赤水红色旅游产业的消费者态度,综合调研结果,对赤水市的红色旅游产业融合进行了优劣势分析,为赤水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助力赤水文旅产业融合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赤水市;红色旅游;大融合;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05
  1 研究背景
  1.1 国家及政府导向色彩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更好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也随之兴起,红色旅游作为革命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饶权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旅游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让游客通过参加红色旅游活动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领略革命历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出一批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饶司长特别指出,要提高红色旅游发展的质量,依托革命文物资源,推出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旅游的服务质量。
  1.2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迎来了持续的快速发展。红色旅游一经推出便受到普遍欢迎,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7年,中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预测2019年中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5845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04%,在2023年中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9886亿元。根据《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的规划,到2020年,贵州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力争达到7300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620亿元。
  2 赤水市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赤水市境内拥有元厚红军渡、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黄陂洞战斗遗址、复兴场战斗遗址、箭滩战斗遗址、丙安红军渡、红一军团陈列馆、耿飚将军纪念馆等一大批红军长征遗址遗迹和景区景点,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以及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其中元厚红军渡和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组成了元厚红军遗址这个景点,复兴场战斗遗址和箭滩战斗遗址都聚集在黄陂洞战斗遗址的周围,因为体量较小属于一体化的观赏范畴。因受限于体量和发展空间,赤水市的红色旅游项目主要是元厚战斗遗址、黄陂洞战斗遗址和丙安古镇。
  其中,已经投入超一亿元在建的丙安古镇是发展最好的红色旅游景點,也是盈利空间最大的景点,目前已经被评为4A级景区,是赤水市极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目前对外开放的有丙安红军渡、红一军团陈列馆、耿飚将军纪念馆,门票费用是现有主要收益。丙安古镇尚未建成的还有后期的体验项目和讲习所,包括精神文明讲课和红军食堂等,建成后可以产生后续的收益。
  旅游产业的宣传推广,赤水市的旅游产业宣传推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官网宣传;另一部分是文化旅游局在成都到自贡的高速路泸州段设立的两块梯形牌用于宣传。文化旅游局开设的宣传推广信息部门负责赤水市旅游产业主要的宣传推广业务,另外,归属在遵义市的旅发公司也会自行开展宣传推广和合作项目。在红色旅游上,红色旅游对外的合作仅限于旅发公司和教育局接头开展的研学旅行。
  发展规划,赤水市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主要在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还在建的丙安古镇,在4A级景区的基础上会打造更多的游客观光和体验项目;另一部分是由遵义牵头计划打造的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国家级项目。打造长征公园,紧紧围绕中央提出打造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契机,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本地红色旅游资源,提出打造“一馆、一院、一园、一线、多点”的红色旅游建设思路,规划项目33个、总投资近60亿元。项目中四渡赤水纪念广场、重走长征路体验步道、丙安长征小镇三个建设项目都在赤水境内,项目初步设计了三条在赤水境内的红军徒步线路,第一条路线是从元厚渡口经过翻山到丙安;第二条路线是从元厚到黄陂东;第三条路线是从元厚河谷公路到丙安;目前,四渡赤水纪念广场、重走长征路体验步道、丙安长征小镇等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3 赤水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3.1 优势
  3.1.1 赤水市具有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历史优势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的战役作为中央红军反围剿战役中重要一环,为中央红军的转危为安提供了机敏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重要的历史节点。赤水市作为红军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得有赤水河贯穿全境,红军的行进路线在赤水市地域有部分重叠,黄陂洞战役、复兴场战斗和箭滩战斗都发生在赤水境内,这些历史印记为赤水市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和自然地理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3.1.2 景点距离短,可以形成旅游产业的集聚效应
  赤水市内的景点较多,四洞沟、竹海、桫椤、望云峰和戈千崖等,较为出名的还有丹霞旅游区,它主要由大瀑布、佛光岩和燕子岩三个景点组成,目前待审批为5A级景区。它们都为赤水市的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赤水市内有大同古镇、元厚红军渡、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黄陂洞战斗遗址、复兴场战斗遗址、箭滩战斗遗址、丙安红军渡、红一军团陈列馆、耿飚将军纪念馆等一大批红军长征遗址遗迹和景区景点,赤水市临近的遵义、黎平、仁怀和泸州等地区也都有红色文化遗址,这些红色旅游景点相互引流,共享基础设施和推广资源,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集聚效应,集聚效应也将为赤水市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宣传盈利效果。
  3.1.3 已经有了区域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和平台
  2018年,经国家旅游局审批同意,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成为贵州省内首个入选“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度假区旅游项目,串起了西部仁怀、习水、赤水三县(市)旅游资源,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早在2016年5月就已经正式开放运营。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既是项目又是平台,项目的成功给我们以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先例,平台的搭建也铸就了地区间产业发展再次合作的基础。且由遵义市牵头计划建设的国家长征主题文化公园的项目正在推进中,为赤水市的区域发展项目提供了模板。
  3.2 劣势
  3.2.1 受制于自然环境,赤水的开发条件有限
  2015年,赤水市被列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至此以来,赤水市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上一直在努力,市内的项目建设必须考虑到对环境的综合影响。一方面,受制于赤水市的地理条件,赤水河旁边的开发空间有限,也没有大面积的土地可以供开发。另一方面,程度较深的项目开发有可能会污染水质,也有可能会造成赤水旁的地势坍塌,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上种种都显示出赤水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可能会对地区内旅游开发项目产生的制約的影响。
  3.2.2 地域划分,分割了一部分红色文化遗址遗迹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对一些辖区的管辖范围进行了再划分。曾经,习水是赤水市内的一部分,后来被单独分割出去。而地域划分势必伴随着资源的分割。赤水河流域有一部分已经划分到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和土城现也已归属习水市,一方面,管辖范围的再划分减少了赤水市内的红色旅游资源,导致赤水市内可供挖掘的发展资料较少,另一方面,相比较隶属于同一地区的旅游资源,跨市的旅游资源会给旅游资源的整合带来更大的难度。
  3.2.3 赤水市红色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开发建设资金匮乏
  赤水市的交通设施相对落后,主要的交通方式还是客车,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限制红色旅游景区作为“增长极”拉动景区周边经济增长的能力。此外,红色旅游属于观光旅游,强调景区人文精神的传递与继承,所以很难像度假旅游那样以长时间留住游客来增加收入,复购率低,且其特有的公益性决定了红色景点的微利性。赤水市旅游产业盈利主要靠丹霞旅游区拉动,在疫情影响下政府的财政支出紧缩,红色旅游产业能够得到的资金支持大幅收紧,开发建设进程延后。
  4 建议
  4.1 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的推进
  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计划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遵义也在积极推进投资近150亿元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个项目中四渡赤水纪念广场、重走长征路体验步道、丙安长征小镇三个建设项目都在赤水境内,项目初步设计了三条在赤水境内的红军徒步线路,第一条路线是从元厚渡口经过翻山到丙安(翻山);第二条路线是从元厚到黄陂东;第三条路线是从元厚河谷公路到丙安。赤水助推项目进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下手:首先,持续推进四渡赤水纪念广场项目建设,争取在由遵义牵头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活动中增添更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和项目,推动红军博物馆项目的成型,以项目为凭借,加快赤水内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其次,加快三条路线中的活动方案的设计开发,丰富路线中提供的产品类型,延长路线中的产业链,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体验项目,提高复购率;最后,借助长征国家公园建设活动,打造赤水的红色旅游品牌,提高赤水红色旅游的知名度,以此提升用户获取率。
  4.2 项目开发方案组可以公开招募合作伙伴
  赤水市的旅游项目开发由赤水市文化旅游局带头,项目所属公司基本为国有公司,项目的开发由国有公司内的项目开发方案组构思。例如,在建的丙安古镇这一红色旅游项目所属的公司就是遵义市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赤水的游客服务中心隶属于遵义市交旅投资集团。遵义旅发公司可以外聘项目方案设计团队,专攻丙安古镇的活动体验项目开发,进而和丙安古镇计划建设的讲习所、精神文明讲课和红军食堂项目交汇融合,提高方案设计效率,推动方案落地实施,打造丙安古镇的一体化沉浸式体验活动链。
  4.3 打造“四渡赤水”的红色旅游品牌
  赤水市对游客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如何讲好这个故事,将故事打造成品牌,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事情。首先,各个红色旅游景点的所属公司不一样,为了加强各个景点之间的连接,增强引流效果,所有的景点可以打造一个宣传平台,线上线下项目联动宣传,将品牌故事融入旅游路线中的每一环。其次,赤水市内的交通体系尚未成熟,景点之间较为常见的交通方式是客车,对用户体验来说,观感体验和市场耗费都不尽人意。赤水市的游客体验形式较为单一,品牌价值没有后延。赤水市应该推进“文化+旅游”的品牌定位打造,推出更多系列性体验式活动项目,活动可以如战争理论教学、模拟阵地战、战术自定和战争理论复盘局形成一个系列的沉浸式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穿插长征路上的生活片段,比如喝糙米粥、编草鞋、缝军装和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参与者感受长征路上的战争生活,了解长征路上革命前驱的不易。
  4.4 深化区域间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发展合作项目
  国内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逐步步入成熟阶段,打造了一系列富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合作项目,如湖南伟人故里“红三角”、晋冀豫“太行抗日烽火”、赣南、闽西“红色根据地”和中山、湘潭、广安三市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里红色旅游联盟等红色旅游区域联合体蓬勃兴起。而赤水市也以及有了和其他县市合作打造旅游项目的先例了,贵州省首个入选“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就是仁怀、习水和赤水三县(市)相互合作,串联旅游资源打造的项目品牌,而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既是项目又是平台,无论是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成功经验,还是平台的搭建都为赤水市对区域合作开发项目奠定了基础。通过实施行政区划内或跨区域的联合协作,可以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游客互送”,有利于增强红色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和产品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5 结论
  红色文化旅游是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响应习近平主席对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希望提出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方向的重点工作之一。贵州省因为历史原因拥有很多的红色资源,为贵州的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政府支持、需求大和产业及活动形式的不足也为这一项目的研究主体提供了足够的竞争优势。但是贵州省在红色旅游的形式创新上仍有不足,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尚未成熟,特色性的品牌缺乏打造,在疫情之下,如何转变赤水市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诸如平遥古城情景剧这样特色的红色旅游体验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赤水市必须聚焦红色文化,从“文化+旅游”定位出发,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参与国家长征主题文化公园打造,落实《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统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开发,推出一批承载革命文化内涵、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阮晓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6):143-147.
  [2]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贵州日报,2019-10-01.
  [3]黄珍.贵州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6:80.
其他文献
摘 要: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跨国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跨国运动在逐渐壮大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对非政府组织产生了反作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值得研究。以国际禁雷运动为例,从国际非政府组织发起到最终形成一种跨国运动网络,并基本上在国际社会中实现了禁雷,国际非政府组织及其跨国运动的作用从中可见一斑。本文以国际禁雷运动为例,研究国际非政府组织及其跨国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及其跨国运动的定义做了初步探讨
摘 要:被人称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占比最多的新兴产业。随着人们收入以及闲暇时间的增长,旅游愈发成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旅游投入在娱乐消费占的比重也愈发增加。随之的旅游产业经济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也愈发增加,旅游业逐渐成为第三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投入资源相对较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并带动其他行业经济的发展,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旅
摘 要:疫情的发生对在华国际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冲击,极易导致害怕、焦虑、恐惧等负面社会情绪,需及时加以心理健康教育。基于突发灾难事件,主要通过恐慌感、悲伤感、正常生活被打乱三种途径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前人研究,结合曲阜师范大学在疫情期间针对留校国际学生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本文探讨了如何从降低悲伤感、消除恐惧感、恢复正常生活三个方面加强国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放下心中的顾虑、戒备,感受到关怀
摘 要:2020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内目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未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构建,缺乏时效性。因此,亟需构建一套更加完备、更具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邀请了8名公共卫生领域专家,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 Method),尝试对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做出初步探究。经筛选得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项突发公
摘 要:连云港作为亚欧大陆的桥头堡,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1980年,一个极具考古价值的遗址在这里被发现,即将军崖岩画。将军崖岩画具体的位置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的锦屏山,距离今天大约5000-6000年。连云港气候温暖湿润,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山有海,在古代也是古人居住的理想场所,非常适合古人在这里种植农作物,因此农业非常发达。将军崖岩画图案里展示的就是古人农业种植方面的岩画,在中国发现的众多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对滇黔桂革命老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得出其发展需经历:发起阶段、实施阶段、评价环节三个过程,并且通过分析找出其运行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决策机制不当、供给机制不足以及融资机制欠缺等,提出应完善决策机制、提高供给能力、加快融资机制,才能使滇黔桂革命老区农村公共体育运行机制得以顺利实施。  关键词:滇黔桂革命老区;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
摘 要:经济全球化拉动发展的同时,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供应中断对于供应链的影响也逐渐增大,因此对于供应中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国内外对于供应中断的研究现状的同时,对如何预防供应中断的发生和中断发生时的应对策略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为现实生活中的供应链解决问题提供科学方法。  关键词:供应中断;中断影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