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新常态在逐步形成和巩固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不作为、懈怠、观望、抑郁等灰色为政心态,灰色心态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会损害群众的利益、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为了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就需要从思想上、个人修养、行政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权力监督等方面来培育一种进取的心态对待事业、公仆的心態对待群众、感恩的心态对待组织、豁达的心态对待同志和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
关键词 作风 新常态 灰色心态 为政 新心态
作者简介:刘甜甜,中共邵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
中图分类号:D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301
新常态是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作风建设向上向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面对这种新常态,能否形成和保持一种新心态,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个新考验。
一、 科学理解作风新常态的涵义
适应新常态,就要科学理解新常态,要清楚新常态提出的背景、准确把握新常态的内涵。
(一)新常态的涵义
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新”就是“有异于旧”,“常态”就是指固有的状态,所以新常态就是指不同以往的、但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
(二) 作风新常态的表现
1.面对的形势“新”
一是选择加强作风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起手式”,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作风建设“新常态”打好了良好基础。
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化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形成了反腐高压态势,为加强作风建设强化了“外势”。
2.工作的要求“新”
用一句俗语理解,过去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而如今,我们的工作要求是不仅要求抓耗子,而且要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来抓耗子,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了。
3.出现的问题“新”
一是对“新常态”要求认识不到位,顶风违纪。十八大以来,顶风违纪的案例举不胜举,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的官员还不在少数。
二是对“新常态”要求执行不到位,阳奉阴违。在作风建设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出现的作风问题日趋隐蔽化。比如,公款吃喝转入“地下”、进了会所;公车私用变相为从民营企业和老板手中“借”车使用;还有借考察、培训之名,行公款游山玩水之实等等。
二、 深刻认识作风新常态下出现的灰色为政心态
灰色心态一词是2015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政治规矩的时候提出了官场灰色心态一词,那么,今天,在作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认为灰色为政心态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不作为心态
官员“不作为”现象其实早已有之,但十八大以来,受强力反腐与狠抓作风建设的影响,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不吃不拿、消极怠工现象
2014年人民论坛在全国范围内做了一个调查,设问:当前官员最怕什么?结果64.4%的官员认为当前最怕工作上出事。这组数据就显示出当前官员的这种消极心态,正因为都怕工作上出事,所以才存在着“干事就难免犯错,多干事会多出错,少干事就少出错,不干事就不会出错”这种错误的念头。
2.提心吊胆、无心做事现象
还有一些官员因为本身就有作风上的问题,在此严打关头,担心自己的问题早晚有一天会被揪出来,这类有作风问题的官员可以说现在整天都处于提心吊胆、战战兢兢过日子的状态,当然也就无法把所有的精力用于干工作上了。
(二)观望心态
十八大以来,总体来看,社会上“四风”现象明显减少,新的政治生态正逐步形成。但也正如党中央所估计的一样,“四风”树倒根在,反腐数量减少了但没有杜绝,处于观望等待的干部并不在少数。调查中发现,一些干部的口头语是“等一等,别撞枪口上”、“停一停,避避风头”。这样一种观望心态很显著,这种心态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一些干部仅仅只停留在“不敢”的层次上,还没有真正实现从“不敢”到“不想”的彻底转变。
(三)懈怠心态
表现之一:不上进了。有些官员在升迁无望、诉求难成时,转而另寻寄托,对待工作则表现为得过且过。表现之二:不笃定了。调查数据显示“现在一些岗位上的官员动力和底气是不足了” 。尤其是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大家觉得工作压力大了,当官风险大了,福利待遇少了,晋升也难了,所以觉得没奔头,对未来缺乏信心。
(四)抑郁心态
十八大以来,出现了一拨官员“自杀潮”的现象,自杀方式多样,官员身份涉及党委、政府、教育、税务、金融等多个领域,职务从科级干部一直到省部级干部都有。2015年1月,中组部办公厅向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发出通知,要求统计十八大以来“非正常死亡”的党政干部人数,结果显示18大后已超50人,其中包括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伍峰、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徐业安。对官员自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涉嫌违纪违法”成为自杀的主要原因。
三、积极探索培育为政新心态的途径
心态是一种品德、一种修养,对领导干部而言,心态不仅影响自身的外在形象,而且透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着周围的同志,影响着工作氛围。因此,作风新常态下更需要为官者培育一种新心态来主动适应。
(一)适应新常态需要新心态
1.以进取的心态对待事业
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一切以事业为重,做到局部服从整体,个人服从集体;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敢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绝不做不思进取、不尽责任的人;要有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组织
要充分相信组织,坚决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感谢组织培养,我们清楚干部的成长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也应该认识到离不开组织的培养;要坚决执行组织决定,无论进退留转,都应该想到这是组织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3.以公仆的心态对待群众
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身在其位,必谋其事;要放下“官架子”,转变“高姿态”,走进群众、联系群众,“以百姓心为心”,真正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4.以豁达的心态对待同志
要真诚待人,同志之间要做到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真诚相处;要相互理解,善于换位,多考虑别人的难处,多理解别人的言行。
5.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
要学会辩证地认识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盲目自信;要正确认识工作中的挫折,任何人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总会遇到挫折、委屈乃至失败。
(二)培育新心态的路径选择
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如何面临新挑战、培育新心态、适应新常态?我认为,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1.强化公仆服务意识
首先,要加强对官员的公仆思想和服务意识的教育。官员手中的权力全部来自人民,官员所拿的俸禄也是人民提供的,这就注定了官员的职责只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职尽责为人民做事。其次,要贯穿“权力即责任”的基本原则与理念。权力和责任是相对应的,掌握一定权力,必须相应地承担一定责任。
2.加强个人修养
一要勤学。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领导干部的责任更重、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学习已成为成长进步的第一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
二要善思。要养成独立思考和辩证思考和自我反思的习惯,学会敏锐地观察各种新变化,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事物。
三要实干。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始终坚持深入实际,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有严谨细致的态度,尽心竭力,一丝不苟。
四要善比。学会竖着比,而不是横着比。不能过度的与他人攀比,要学会向后看一看,看一看自己的过去曾是多么的平凡;学会向身边的人看一看,看一看还有很多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一直坚守在同一个岗位工作。
3.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现在某些地方出现的腐败现象都是系统性的、塌方式的,原因就在于大家同在一个工作圈子里,形成了一个特权利益的共同体,形成了不作为、乱作为的腐败氛围。所以要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因为文化氛围是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社会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可以使人们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身边人的感染,形成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
4.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建章立制,尽快树立“明规则”。官场很多潜规则遭到打破之后,很多党员干部对目前工作的开展感到困惑,甚至不知何去何从。一方面看到潜规则被打破,不再想著去跑官要官了;另一方面又担心潜规则没有被彻底打破,心里面没底,不知道该如何干工作了。因此,潜规则的链条断了,明规则必须尽快树立起,建章立制必须加快进行。
二是加快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作风建设“新常态”下,很多官员觉得在工作应酬方面轻松很多,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是一些隐性福利和灰色收入甚至是正当的福利也遭到了一刀切,这确实使得很多党员干部感到生活压力太大,尤其是年轻干部。因此,公务员的薪酬制度改革亟待解决。官员的薪资待遇应该要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联度。我们国家每一年的经济增速都很快,但基层公务员薪酬增长却非常慢,没有赶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
三是加快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过去,我们的官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感和稳定性来自于与领导的关系,凡事领导一句话说了算,所以工作过程中就是一切以领导为中心,一心只想做领导心目中的好下属,而不是人民心目中的好干部,职业安全感非常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压反腐的做法打破了这种原有的职业安全感。因此,职业安全感的链条断了,应该尽快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要让官员彻底的认识到自己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领导,而是来自于自己勤勤恳恳地做事,踏踏实实地做人,群众的口碑才是官员职业安全感的来源。
5.强化权力监督
关键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权力的授予上要强化民众的话语权。要使官员从心底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而不是某个领导,职责就是为民办事。第二,权力的行使过程中要强化民众的监督权。官员的不作为也好,乱作为也罢,都应该由公众来监督,对这类行为的问责、对官员政绩的评价,都应该发挥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作用。
总之,在作风“新常态”这一背景下,作为领导干部,要从长远看问题,从自身找原因;要认真把握自己、规范自己,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严的纪律标准,依法依纪依规履行好各项职责;要及时调整为政心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自己在新时期的“新突破”。
注释:
《深度解读新常态》_xkxxfwglfg-《网络(http://blog.sina.com)》.
[新华访谈]作风建设之消极心态二:心存侥幸 妄拿运气赌明天-新华网.
张潇爽.调查报告分析:当前官员怕什么?顾虑什么?郁闷什么?.人民论坛.2014- 07-20.
任中平、陈娅.反腐高压下官员“不作为”困局的破解思路.领导科学.2014-10-01.
关键词 作风 新常态 灰色心态 为政 新心态
作者简介:刘甜甜,中共邵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
中图分类号:D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301
新常态是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作风建设向上向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面对这种新常态,能否形成和保持一种新心态,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个新考验。
一、 科学理解作风新常态的涵义
适应新常态,就要科学理解新常态,要清楚新常态提出的背景、准确把握新常态的内涵。
(一)新常态的涵义
2014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新”就是“有异于旧”,“常态”就是指固有的状态,所以新常态就是指不同以往的、但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
(二) 作风新常态的表现
1.面对的形势“新”
一是选择加强作风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起手式”,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作风建设“新常态”打好了良好基础。
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化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形成了反腐高压态势,为加强作风建设强化了“外势”。
2.工作的要求“新”
用一句俗语理解,过去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而如今,我们的工作要求是不仅要求抓耗子,而且要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来抓耗子,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了。
3.出现的问题“新”
一是对“新常态”要求认识不到位,顶风违纪。十八大以来,顶风违纪的案例举不胜举,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的官员还不在少数。
二是对“新常态”要求执行不到位,阳奉阴违。在作风建设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出现的作风问题日趋隐蔽化。比如,公款吃喝转入“地下”、进了会所;公车私用变相为从民营企业和老板手中“借”车使用;还有借考察、培训之名,行公款游山玩水之实等等。
二、 深刻认识作风新常态下出现的灰色为政心态
灰色心态一词是2015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政治规矩的时候提出了官场灰色心态一词,那么,今天,在作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认为灰色为政心态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不作为心态
官员“不作为”现象其实早已有之,但十八大以来,受强力反腐与狠抓作风建设的影响,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不吃不拿、消极怠工现象
2014年人民论坛在全国范围内做了一个调查,设问:当前官员最怕什么?结果64.4%的官员认为当前最怕工作上出事。这组数据就显示出当前官员的这种消极心态,正因为都怕工作上出事,所以才存在着“干事就难免犯错,多干事会多出错,少干事就少出错,不干事就不会出错”这种错误的念头。
2.提心吊胆、无心做事现象
还有一些官员因为本身就有作风上的问题,在此严打关头,担心自己的问题早晚有一天会被揪出来,这类有作风问题的官员可以说现在整天都处于提心吊胆、战战兢兢过日子的状态,当然也就无法把所有的精力用于干工作上了。
(二)观望心态
十八大以来,总体来看,社会上“四风”现象明显减少,新的政治生态正逐步形成。但也正如党中央所估计的一样,“四风”树倒根在,反腐数量减少了但没有杜绝,处于观望等待的干部并不在少数。调查中发现,一些干部的口头语是“等一等,别撞枪口上”、“停一停,避避风头”。这样一种观望心态很显著,这种心态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一些干部仅仅只停留在“不敢”的层次上,还没有真正实现从“不敢”到“不想”的彻底转变。
(三)懈怠心态
表现之一:不上进了。有些官员在升迁无望、诉求难成时,转而另寻寄托,对待工作则表现为得过且过。表现之二:不笃定了。调查数据显示“现在一些岗位上的官员动力和底气是不足了” 。尤其是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大家觉得工作压力大了,当官风险大了,福利待遇少了,晋升也难了,所以觉得没奔头,对未来缺乏信心。
(四)抑郁心态
十八大以来,出现了一拨官员“自杀潮”的现象,自杀方式多样,官员身份涉及党委、政府、教育、税务、金融等多个领域,职务从科级干部一直到省部级干部都有。2015年1月,中组部办公厅向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发出通知,要求统计十八大以来“非正常死亡”的党政干部人数,结果显示18大后已超50人,其中包括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伍峰、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徐业安。对官员自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涉嫌违纪违法”成为自杀的主要原因。
三、积极探索培育为政新心态的途径
心态是一种品德、一种修养,对领导干部而言,心态不仅影响自身的外在形象,而且透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着周围的同志,影响着工作氛围。因此,作风新常态下更需要为官者培育一种新心态来主动适应。
(一)适应新常态需要新心态
1.以进取的心态对待事业
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一切以事业为重,做到局部服从整体,个人服从集体;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敢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绝不做不思进取、不尽责任的人;要有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组织
要充分相信组织,坚决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感谢组织培养,我们清楚干部的成长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也应该认识到离不开组织的培养;要坚决执行组织决定,无论进退留转,都应该想到这是组织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3.以公仆的心态对待群众
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身在其位,必谋其事;要放下“官架子”,转变“高姿态”,走进群众、联系群众,“以百姓心为心”,真正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4.以豁达的心态对待同志
要真诚待人,同志之间要做到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真诚相处;要相互理解,善于换位,多考虑别人的难处,多理解别人的言行。
5.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
要学会辩证地认识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盲目自信;要正确认识工作中的挫折,任何人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总会遇到挫折、委屈乃至失败。
(二)培育新心态的路径选择
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如何面临新挑战、培育新心态、适应新常态?我认为,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1.强化公仆服务意识
首先,要加强对官员的公仆思想和服务意识的教育。官员手中的权力全部来自人民,官员所拿的俸禄也是人民提供的,这就注定了官员的职责只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职尽责为人民做事。其次,要贯穿“权力即责任”的基本原则与理念。权力和责任是相对应的,掌握一定权力,必须相应地承担一定责任。
2.加强个人修养
一要勤学。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领导干部的责任更重、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学习已成为成长进步的第一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
二要善思。要养成独立思考和辩证思考和自我反思的习惯,学会敏锐地观察各种新变化,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事物。
三要实干。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始终坚持深入实际,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有严谨细致的态度,尽心竭力,一丝不苟。
四要善比。学会竖着比,而不是横着比。不能过度的与他人攀比,要学会向后看一看,看一看自己的过去曾是多么的平凡;学会向身边的人看一看,看一看还有很多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一直坚守在同一个岗位工作。
3.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现在某些地方出现的腐败现象都是系统性的、塌方式的,原因就在于大家同在一个工作圈子里,形成了一个特权利益的共同体,形成了不作为、乱作为的腐败氛围。所以要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因为文化氛围是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社会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可以使人们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身边人的感染,形成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
4.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建章立制,尽快树立“明规则”。官场很多潜规则遭到打破之后,很多党员干部对目前工作的开展感到困惑,甚至不知何去何从。一方面看到潜规则被打破,不再想著去跑官要官了;另一方面又担心潜规则没有被彻底打破,心里面没底,不知道该如何干工作了。因此,潜规则的链条断了,明规则必须尽快树立起,建章立制必须加快进行。
二是加快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作风建设“新常态”下,很多官员觉得在工作应酬方面轻松很多,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是一些隐性福利和灰色收入甚至是正当的福利也遭到了一刀切,这确实使得很多党员干部感到生活压力太大,尤其是年轻干部。因此,公务员的薪酬制度改革亟待解决。官员的薪资待遇应该要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联度。我们国家每一年的经济增速都很快,但基层公务员薪酬增长却非常慢,没有赶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
三是加快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过去,我们的官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感和稳定性来自于与领导的关系,凡事领导一句话说了算,所以工作过程中就是一切以领导为中心,一心只想做领导心目中的好下属,而不是人民心目中的好干部,职业安全感非常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压反腐的做法打破了这种原有的职业安全感。因此,职业安全感的链条断了,应该尽快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要让官员彻底的认识到自己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领导,而是来自于自己勤勤恳恳地做事,踏踏实实地做人,群众的口碑才是官员职业安全感的来源。
5.强化权力监督
关键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权力的授予上要强化民众的话语权。要使官员从心底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而不是某个领导,职责就是为民办事。第二,权力的行使过程中要强化民众的监督权。官员的不作为也好,乱作为也罢,都应该由公众来监督,对这类行为的问责、对官员政绩的评价,都应该发挥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作用。
总之,在作风“新常态”这一背景下,作为领导干部,要从长远看问题,从自身找原因;要认真把握自己、规范自己,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严的纪律标准,依法依纪依规履行好各项职责;要及时调整为政心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自己在新时期的“新突破”。
注释:
《深度解读新常态》_xkxxfwglfg-《网络(http://blog.sina.com)》.
[新华访谈]作风建设之消极心态二:心存侥幸 妄拿运气赌明天-新华网.
张潇爽.调查报告分析:当前官员怕什么?顾虑什么?郁闷什么?.人民论坛.2014- 07-20.
任中平、陈娅.反腐高压下官员“不作为”困局的破解思路.领导科学.20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