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嫂娘——李桂俭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6374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7岁的李桂俭第一次走进婆家大门,就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到底是留下照料年迈病重的婆婆和瘫痪十年的小叔子,还是回去当一名她期盼已久的正式职工。
  
  每天清晨,因患骨髓炎瘫痪在床的宁永琦都是在嫂子李桂俭的轻声呼唤中醒来,开始一天的生活。算起来,88岁的李桂俭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料宁永琦51个年头了。他们二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今年73岁的宁永琦是李桂俭的小叔子,是她丈夫最小的弟弟。作为儿媳,李桂俭还送走了患有严重心脏病她服侍了33年的婆婆。
  这个祖籍天津的普通家庭妇女李桂俭,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徽州嫂娘”。她经历了怎样悲苦坎坷的人生,还得从半个世纪前,李桂俭记忆中那个刺骨寒冬说起。
  1959年腊月的一天,领着三个孩子随丈夫远赴内蒙通辽支边的李桂俭,收到了一封发自丈夫老家安徽屯溪的加急电报:公公去世了,让他们火速回去奔丧。但不凑巧的是,丈夫宁永吉正在外地出差。就在李桂俭一边联系、催促丈夫赶回,一边四处筹集奔丧费用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接电报的第二天,李桂俭10岁的大儿子遭遇车祸。
  当李桂俭赶到车祸事发地点时,孩子已伤重身亡。而两年前,李桂俭12岁的大女儿因食物中毒救治不及时死亡。此时的李桂俭再也无法承受第二次突如其来的打击,一头栽倒在了路旁。
  丈夫宁永吉出差回来,抱头痛哭之后,夫妇俩强忍着丧子之痛,带着三儿子和四女儿踏上了回乡奔丧之路。这时,李桂俭正孕育着小儿子宁子风。
  李桂俭一家赶到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昱西街婆家时,已是1959年的腊月二十四了,宁永吉兄弟姐妹们也赶了回来。这是37岁的李桂俭嫁给宁永吉后第一次跨进公婆的家门,然而她这个儿媳头一次见到的公婆,竟然一个尸骨未寒,一个风烛残年。床上还躺着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瘫痪病人——她的小叔子宁永琦。
  把老人的后事料理完,一家人不禁为现实境况犯愁:瘫痪在床10个年头的宁永琦,一直由过世的老父亲照料。宁永琦的母亲,也就是李桂俭的婆婆,是个小脚老太太,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自己还需要别人照料,根本顾不了这个瘫痪儿子,而宁永琦的兄弟姐妹们也没有留下照顾这一老一瘫的可能。
  李桂俭说,他们是来奔丧的,事后还要回去,家里人有的在湖北,有的在四川,近的也在省内不同城市。你说谁来照顾啊?那时候家里经济也很困难。
  这时,俩弟弟提出嫂子能不能留下来。
  其实不用别人提,李桂俭也想过留下,但是她一旦留下照顾这个家,她为之努力和盼望多年的,即将由家属工转为正式工的机会就将彻底失去了。
  因为不愿给家人带来这么大的麻烦,时年23岁,患骨髓炎致瘫10年的宁永琦流露出了轻生厌世的情绪。
  他说,怎么办呢,到时候再看吧,要死随时都可以死。
  身为媳妇和嫂子,李桂俭不忍心看到婆家一老一瘫无人照料,她和丈夫一合计,做出了一个改变她人生的决定:她留下来服侍婆婆和小叔子,维持这个岌岌可危的家。
  李桂俭说,算了,我留下来,让他们回去安心工作,我把持这个家,不管怎么着,帮着老太太把这个家看住。
  当年的李桂俭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一步迈出去,自己肩上的担子将增加多大的分量。除了一个7岁、一个4岁两个孩子和即将诞生的婴儿需要抚育之外,还要服侍两个病人,但情势又不容她过多考虑。
  那时的宁永琦骨髓炎很严重,腿肿得很粗,骨头都露了出来,往外流脓血,臭得不得了。
  李桂俭说,用大粗草纸垫着流出的脓水,给他换药时,脑袋得钻到被子里去。那个气味没法说。他自己大便也不行,拉到纸上,我捧着那个纸倒出去
  宁永琦说,嫂子不嫌我,还要照顾婆婆,像照顾小孩一样。
  谁能够想象,如此艰难、繁琐的服侍活儿,李桂俭每天要重复好多次,一年要重复365天。
  三儿子宁子民说,我父亲每月就回来一次。家里这一摊子事都是我母亲干,包括烧饭、洗洗涮涮、照顾叔叔、奶奶,从早忙到晚。(图1)
  家里人口多粮食不够吃,李桂俭始终坚守着这样的原则:把最好的食物给婆婆和小叔子,次些的给孩子,她自己吃最差的甚至忍饥挨饿。
  李桂俭说,那个时候没有正经粮食,面粉是连麦皮一起磨的,不是真正的面。怎么办呢,我就用筛子筛,细一点的,就给他们娘俩吃。上面粗一点的我和孩子煮粥吃,所以邻居给孩子起了个外号叫“麦皮”。
  “麦皮”大名宁子风,是李桂俭的第五个孩子,虽说宁子风是吃麦皮长大的,但他天资聪慧,从小学到大学习成绩都优秀,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北京钢铁学院的研究生。然而,1983年的夏天,再次传来噩耗,这个深受全家宠爱的宁子风,给了母亲李桂俭致命的打击。
  李桂俭说,学校来电话说出事了,他吃了安眠药了。
  悲痛欲绝的李桂俭哭得昏天黑地,这个打击实在是太沉重了。
  后经推测,宁子风是由于患了抑郁症才走上绝路的。加上意外夭折的大女儿和大儿子,李桂俭这是第三次遭受丧子之痛了,对于一位母亲来说,内心的悲痛无法言喻,但在年迈体弱、又最疼爱小孙子的婆婆面前,李桂俭还必须极力隐瞒。
  她不敢在婆婆跟前哭,因为奶奶最喜欢宁子风。从那以后李桂俭明显苍老了。
  婆婆直到去世,都不知道宁子风的事儿,老人家一直以为小孙儿在国外读书、工作。时至今日,李桂俭还记得婆婆在弥留之际的情景:
  婆婆说我拜托你了,千万别把宁永琦扔掉不管了。我说你放心,有我在一天,就照顾他一天,说着说着她就没气了。(图2)
  从1959年开始到婆婆97岁时无疾而终,李桂俭服侍婆婆33年。服侍瘫痪的小叔子至今也51年。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小叔子不但没有生过褥疮,腿伤也早已愈合。现如今,虽说还不能下床,但基本生活已经能够自理,而且还当起了家里的财务总管。
  李桂俭说,钱由他管着,买东西是我的事儿。让他管点儿事,他高兴啊。
  宁子民说,别看叔叔躺在床上,他还看书自学,听收音机。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机,那时还没有摇控器,他就用一根竹竿换台。他不愿意麻烦我母亲。
  自从37岁跨进宁家大门定居安徽黄山,现年88岁高龄的李桂俭就再也不曾远离。令人感慨万分的是,为了这个家、为了瘫痪在床的小叔子,51年来,她不曾参观游览过近在咫尺的黄山,更别提回远隔千里的天津老家。她不是不想休息,不是不想回老家,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回天津看看,但是一直走不开。
  李桂俭说,我一个人留下了,就像一只桶有了桶箍,这个桶就散不了,假如这个桶散了就没有这个家了。
  这些年来,李桂俭的事迹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她被评为安徽省“十大精神文明事迹”、“感动安徽先进人物”,以及黄山市“十大文明市民标兵”等光荣称号,成就了盛传不衰的长嫂比母佳话。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被人们称作徽州嫂娘的李桂俭,一直在践行她的承诺——精心照料一老一瘫,维系好一个家;50多年里,她无时无刻不在播撒着人性光辉,如冬日暖阳、温暖人心。
  
   (潘成 图片摄影)
其他文献
大自然充满了各种神奇的材料:有比钢铁更坚硬的物质;有强风摧不毁的高大又柔韧的材料;有天然的排水表皮;也有天然的集水装置。它们比人类的材料更温暖,更 强壮,更敏捷,更环保,结构也更科学。    泥土是建造房屋最好的材料,白蚁用泥土建造结构复杂的蚁穴,有些蚁穴甚至高达3米,内部有错综复杂的通道。白蚁会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泥土。蚁穴的外墙用混入了唾液和蚁粪的泥土建造,其坚硬程度堪比混凝土。  几百年来
期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他时送给他四两武夷山大红袍茶叶。事后尼克松问周恩来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茶叶,周恩来说:“一点儿也不少啊,这差不多是给了你半壁江山了。”    武夷山深处的九龙窠,陡峭崖壁上生长的低矮树丛就是名冠天下的大红袍茶树,它们至今已有360多年的树龄了,作为最初的母树,现在整个武夷山区只有6棵。每年制作的茶叶只有一斤左右,四两大红袍茶叶的确将近一半了。(图1)  相传
期刊
传统的驿站     1874年夏天,酷热的紫禁城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福建传来奏报,与大清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出兵登陆中国台湾。以当时台湾的防卫力量,根本无法与来犯日军抗衡,等待朝廷出兵救援是台湾唯一的希望。  台湾与福建虽然仅一海之隔,但福建驻军的调动必须征得朝廷同意。从福建到北京,即便驿站的信使以每天六百里加急速度行进,至少也要半个月。然而,日本已拥有一种当时极其先进的通信技术:电报。前方情报转
期刊
一场意外车祸夺去了四岁女孩的双腿。然而,坚强的她,却成为了游泳健儿。    从2002年开始,全国学习汽车驾驶的学员都会在交通安全教学片里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女孩在车祸中被轧断了双腿,女孩因此从4岁开始就只能套在篮球上生活。这悲惨的一幕,不仅震惊了所有人,也让造成这一惨剧的云南省陆良县驾驶员朱双全此生都追悔莫及。    四岁女孩成“半截人”    遭遇车祸的女孩名叫钱红艳,家住云南陆良县庄上村,离
期刊
有这样一群孩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来到延安,在这里渡过了童年、少年时代。如今,这些当年的孩子已经进入耄耋之年,那段延安岁月是他们心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38年4月的一天清晨,一辆军用汽车开出西安,向延安方向驶去。车里坐着9岁的王敏清和他的父亲王世英,还有几个共产党高级干部的孩子。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王敏清趁着父亲高兴,就伏在父亲的耳边悄悄问:爸爸,这次我们又搬到哪里去?我又要改名字了?
期刊
她是小有名气的文艺童星。妈妈希望她走文艺道路,爸爸却坚决反对。父母争吵步步升级,小小年纪的她想出一系列“拯救家庭计划”,最终挽救了濒临破裂的家庭。    八岁的贾晓鑫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她不仅能歌善舞,还能主持节目,在她的家乡山东滕州,是个远近闻名的小童星。从四岁开始,她便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等大大小小的舞台(图1)。     两岁便是班上“明星”    晓鑫聪明活泼,在舞台上妙语连珠,学什么像什么,
期刊
据媒体报道,有移动广告公司日前分析表明,我国智能上网流量在过去1年内激增将近2倍。从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这一年间仅智能手机上网流量就增加193%,手机上网总流量比重也由2009年2月的35%上升至2010年2月的48%。  其中,移动小型设备已经成为移动上网不可小觑的新势力。手机上网那些事儿,似乎也已成为手机江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日,三星电子在北京发布推出三星Galaxy银河
期刊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在蒙语中意为“弓弦”,这里的沙漠景观壮美,风光独特,700里黄河蜿蜒前行,迤逦东去的浩瀚沙漠宛如一束巨大金弓。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户外精英,一片壮阔浩瀚的沙漠无人区,一种自我挑战的勇气和决心,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2010年4月2日晚至4月6日凌晨, 517蚂蚁军团一行84人奔赴内蒙鄂尔多斯达特拉旗库布其沙漠,开始了为期三天直线距
期刊
在中国烟草博物馆,保存着我国第一任食品工业部部长杨立三呈报给毛泽东主席的一份文件。这是关于提高纸烟质量问题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上毛主席亲笔批示,要求“所有党政人员一律不要用外国及外商的纸烟,亦最好不吸私营纸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作出这样一个批示呢(图1)?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尊权说,我们没有好一点的烟,招待外宾的烟都是洋商的烟,所以当时提出做自己的高级烟。那时我们中华烟草公司在国内很有名,于
期刊
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诞生。三十五年时光流逝,数码相机引领人类体会到迅速获取与回览高品质图像的快感,更以迅速拍摄、存储、通过无线网络迅速与别人分享等技术,风靡世界。  数码照相技术并没有走到终点,不断的推陈出新,使它有了一个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从银盐技术到数码成像,EOS出色的功能性将时间记忆保存,“才”、“色”兼备,内外俱修。    感动,来源于不断创新  EOS,感动常在。毫无疑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