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形式与内容过于传统,所以积极寻求群众文化的创新路径,不但能够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而且能够做好传承传统文化的工作,因此,创新文化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思想,并且群众文化创新也已经成为当下重点。
关键词:群众文化;创新路径
一、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
(一)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目前,许多社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人员,要不就只具备组织群众的能力,要不就只是懂的一些文艺的东西,同时具备组织群众的能力与懂得文艺的人员少之又少,这就使得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少了基层群众的专业人员支持。基层人员多以自我为主体,很少去管其他人的想法与行为,这严重制约着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基层群众对群众文化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就会使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由于很多部门里面的人员本身就没有非常高的文化建设与管理水平,所以想要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策划,只能是无稽之谈,并未对整个文化建设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这就会使得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只剩个躯壳,完全丢失了群众文化的血肉部分。管理人员担不起来重担,基层群众又没有太高的参与热情,再加上群众文化建设不是主旋律,这就使得基层的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二)文化活動内容较为单一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实际情况下,大部分年轻人要以学业和事业为主,群众文化活动主要以老人为主,加上基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缺乏群众文化建设的经验,没有充分考虑到社区各个年龄层面人的不同文化需求,这就会使得相关部门人员统一安排相同文化活动给不同层次人群,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满足不了人民对于健康、快乐的追求。一些社区提供给居民的公共文化产品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空闲居民只能靠打麻将、打扑克或者是跳广场舞来打发无聊的时间。而相关部门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又太过于正规化,形式比较繁琐,不适合群众文化生活。群众从相关部门举办的文化活动中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现阶段,受到社会快节奏的影响,加上社区居民的关系比较疏远,很多群众文化活动也就得不到大家的支持,进而制约了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二、实现群众文化创新建设的途径
现如今,人们的思想已经完全解放到现代化的标准,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能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要最大可能得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创新活动。群众文化从根本意义上讲是来自于人民群众,而实际文化创新结果,最终又服务于群众。所以,这既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文化的要求,也表达了人民对于美好精神生活的渴望。所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各种组织必须要积极提高组织内部人员的文化建设水平,使群众文化必须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发展。
群众文化的创新需要更加高质量的管理团队,现如今社区规划发展如此迅速,许多本该熟悉的邻居变成了陌生人,很难组织在一起。另外,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引导人民群众也要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新中来,要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积极性。
三、保障群众文化持久发展的几个关点
首先,由于社区发展原因以及群众个体对自身认识不足,所以宣传文化的组织主体必须要以主要管理者为主,转向以各级群众组织为主,把了解人民对群众文化的兴趣作为重要前提。其次,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产物,而这些文化产物与当地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要真正让人民群众懂得文化既要不断创新,又必须要做到可持久健康发展,就必须充分突出它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我们必须要结合当地特色优势,进行文化创新。比如拥有特殊资源的地区,应该积极把握机会,是结合文旅产业优势还是结合现代化的自媒体平台,将地域优势充分利用,使得群众文化能够建立在地域优势上,进行持久性的发展。对于已发展成形的、有一定基础的民族文化艺术作品,通过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展示,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进行科学研究和重新设计,精心组织创作精细打磨,从而逐步形成既同时具有浓郁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又同时带有鲜明文化时代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
四、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首先,依托传统文化基础,结合现如今群众文化发展形式,努力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其次,各地社区部门要切实做好社会群众思想文化教育发展的引导工作,提高社区群众思想文化的积极性,使社区群众思想文化的教育发展更加有序科学合理,推进形成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先进群众文化。
四、结论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的发展顺应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精神文明需求,能够有效维系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要注重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多倾听群众的呼声,立足传统文化根本,兼容并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发展出适合本地区的群众文化。
参考文献
[1]鲍宗豪.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J].河北学刊,2010,30(6):148-153.
[2]张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转换及其实践[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6).
[3]童莹.包容性发展视角下“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24-26.
[4]马西恒.理念与经验:中国与北美社区建设之比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12(1):89-97.
[5]赵静.资产为本视角下的社区文化建设——以上海、青岛、济南的社区文化中心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8(02):99-104.
作者简介:李振国,出生年月1969年5月,性别男,汉族,籍贯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十字路街道
(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办事处 山东省临沂市 276600)
关键词:群众文化;创新路径
一、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
(一)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目前,许多社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人员,要不就只具备组织群众的能力,要不就只是懂的一些文艺的东西,同时具备组织群众的能力与懂得文艺的人员少之又少,这就使得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少了基层群众的专业人员支持。基层人员多以自我为主体,很少去管其他人的想法与行为,这严重制约着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基层群众对群众文化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就会使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由于很多部门里面的人员本身就没有非常高的文化建设与管理水平,所以想要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策划,只能是无稽之谈,并未对整个文化建设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这就会使得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只剩个躯壳,完全丢失了群众文化的血肉部分。管理人员担不起来重担,基层群众又没有太高的参与热情,再加上群众文化建设不是主旋律,这就使得基层的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二)文化活動内容较为单一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实际情况下,大部分年轻人要以学业和事业为主,群众文化活动主要以老人为主,加上基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缺乏群众文化建设的经验,没有充分考虑到社区各个年龄层面人的不同文化需求,这就会使得相关部门人员统一安排相同文化活动给不同层次人群,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满足不了人民对于健康、快乐的追求。一些社区提供给居民的公共文化产品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空闲居民只能靠打麻将、打扑克或者是跳广场舞来打发无聊的时间。而相关部门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又太过于正规化,形式比较繁琐,不适合群众文化生活。群众从相关部门举办的文化活动中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现阶段,受到社会快节奏的影响,加上社区居民的关系比较疏远,很多群众文化活动也就得不到大家的支持,进而制约了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二、实现群众文化创新建设的途径
现如今,人们的思想已经完全解放到现代化的标准,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能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要最大可能得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创新活动。群众文化从根本意义上讲是来自于人民群众,而实际文化创新结果,最终又服务于群众。所以,这既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文化的要求,也表达了人民对于美好精神生活的渴望。所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各种组织必须要积极提高组织内部人员的文化建设水平,使群众文化必须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发展。
群众文化的创新需要更加高质量的管理团队,现如今社区规划发展如此迅速,许多本该熟悉的邻居变成了陌生人,很难组织在一起。另外,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引导人民群众也要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新中来,要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积极性。
三、保障群众文化持久发展的几个关点
首先,由于社区发展原因以及群众个体对自身认识不足,所以宣传文化的组织主体必须要以主要管理者为主,转向以各级群众组织为主,把了解人民对群众文化的兴趣作为重要前提。其次,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产物,而这些文化产物与当地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要真正让人民群众懂得文化既要不断创新,又必须要做到可持久健康发展,就必须充分突出它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我们必须要结合当地特色优势,进行文化创新。比如拥有特殊资源的地区,应该积极把握机会,是结合文旅产业优势还是结合现代化的自媒体平台,将地域优势充分利用,使得群众文化能够建立在地域优势上,进行持久性的发展。对于已发展成形的、有一定基础的民族文化艺术作品,通过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展示,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进行科学研究和重新设计,精心组织创作精细打磨,从而逐步形成既同时具有浓郁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又同时带有鲜明文化时代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
四、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首先,依托传统文化基础,结合现如今群众文化发展形式,努力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其次,各地社区部门要切实做好社会群众思想文化教育发展的引导工作,提高社区群众思想文化的积极性,使社区群众思想文化的教育发展更加有序科学合理,推进形成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先进群众文化。
四、结论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的发展顺应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精神文明需求,能够有效维系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要注重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多倾听群众的呼声,立足传统文化根本,兼容并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发展出适合本地区的群众文化。
参考文献
[1]鲍宗豪.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J].河北学刊,2010,30(6):148-153.
[2]张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转换及其实践[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6).
[3]童莹.包容性发展视角下“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24-26.
[4]马西恒.理念与经验:中国与北美社区建设之比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12(1):89-97.
[5]赵静.资产为本视角下的社区文化建设——以上海、青岛、济南的社区文化中心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8(02):99-104.
作者简介:李振国,出生年月1969年5月,性别男,汉族,籍贯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十字路街道
(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办事处 山东省临沂市 27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