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高专和企业合作存在的问题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908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度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问题也逐步地显现,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问题的研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对策;研究
  


  一、我国校企合作的基本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
  中小企业一般是指组织简单,员工人数、资产规模读比较小的各种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企业。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却长期存在发展层次低,结构水平相对于落后等状况,自身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中小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最关键的要素在于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采用低成本生存战略,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这使企业自身难以转型。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双方认识的偏差
  中小企业跟资金缺乏,往往只追求短期的利益,缺乏和高职院校合作的动力。在人才方面只重视应用不重视培养,对实习生缺乏热情,有时候把实习生作为用工困难的手段。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重视技术的实用性、可靠性和投资回报的效益,会直接从外部引进成熟的技术,或者为了解决技术问题需求短期的校企合作,不支持长期的自主创新的项目;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时,只会看着一些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忽视中小企业,并且只会把校企合作当做解决实习生实习的途径,没有真正的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把提高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影响了校企合作的稳定性。
  (二)政府职能的缺失
  我国政府对于高职院校的办学政策不够,大部分的政策都是比较宏观的,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从考核和评估的角度来观察,是由于我国政府没有专门建立负责高职院校和中小型企业的一些权威机构或者教育部门。
  (三)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对接不足
  中小企业它期望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与企业共同发展和进步的人才,但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中能够真正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人很少。根据一些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尽管已经有75%以上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愿意到或者已经中小企业就业了,但实际意义上真正愿意留着中小企业并能安心在工作的学生还达不到1%。在校企合作中,最近年来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做出了许多基础改革和实际的探索,但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一些课程的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受限、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与评价等方面还没有达到深层次的合作,和企业的需求仍然有脱节,中小企业现在有的人才整体素质水平偏低并且提升的较慢;其次,科学技术服务的对接不够。一是在中小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技术资源有效整合度不够,缺乏相对的供求信息的沟通平台和机制;二是高职院校自身服务的能力不强,能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师资力量不多,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中小企业很难从中受益;第三是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自主的创新能力不够,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在推广力度不够,在应用过程中常常遇到困难,深深地影响了合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四)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够
  目前我国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心,支持,合作不够,很多企业对于实习生还要收取实习费用。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冷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职工素质对企业技术、产品的关键性作用,把职业教育和培训看成是纯粹的成本,而不是投资,因此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承担比重比较低。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对接受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很低,毕业生找企业实习很难,因为企业只看到了暂时的付出,没有看见长远的回报。
  (五)校企合作之间缺乏长期合作机制
  我国目前高度的重视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生产和教学的结合,连续出台了一些鼓励校企合作的文件和政策,但由于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又没有专门规范的中小企业产学合作的相关法律和法规,目前校企合作的运行协调机制还没有完全健全,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还不能适应合作发展改革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的合作是一些零散的、自发性的、或者是靠一些私人关系维系和支持的,加之中小企业人才需要的人数少、实习岗位欠缺、技术性合作的项目周期短,校企合作缺乏持续性、长期稳定性和规范性。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目前不包括临时的合作单位,常州科教城中五所高职院校2011年已经一共与673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每所学校每年平均都和100多家企业进行合作,但其中大多数是周边地区的中小型企业,然而学校与这些企业已经有5年以上紧密合作关系的并不多见,大多数只是签订了框架性的合作协议,对合作过程中双方的责、权、利的规定都不是很规范和明确;有的是基于一些单元项目的合作,项目结束后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就自动截止了;有的学校是属于二级学院各自与企业都有合作,但就是缺乏统筹协调,导致校合作很难进行。
  (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少,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已经成为制约职高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短缺,无法从政府财政拨款的主要渠道得到保障。校企合作需要“双师型”人才,经费不足制约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薄弱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开发的能力,也降低了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教学的硬件更新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求,毕业生的实习场地也受到了限制,教学跟生产实际地脱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企业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实习生来定岗实习。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共同体
  学校和企业双方要立足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通过共同合作,形成互利互补的利益共同体。首先,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技术教育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发挥自身的人才、设备、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势,积极地为中小企业的技术的人才培养、创新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各方面等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服务,先让利益展示给合作的企业,然后又在在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促进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而中小企业作为市场资源的来源方和市场需求的联络方,必须加大加强企业高层领导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支持的力度,充分利用现拥有的资源,依托我国政策和高职院校的支持,加强自身能力的创新,培养出科技创新型人才,规范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二)政府加大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
  要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是培养的人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对切合实际的现实情况加大财政投入主要渠道的作用,高职教育由于在实习基地设置、实现设备购置和实习上损耗上所需要的经费比普通高等教育高得多,教育经费短缺更加严重。所以,只有加快实习校企合作过程中教育经费管理的科学化,推进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式,加强对投入的绩效考核与评价,从校企合作经费投入决策开始就进行全过程的计划、分配、协调、控制和评价,才能最终保障资金合理使用、科学使用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校企合作的对接度
  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上,高职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应该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改变专业课程设置,实现专业的设置和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并且及时制定企业和高校合作的人才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立科研和学习结合的优化核心课程和实际操作的教材,共同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毕业生质量检测的评估,加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并培养学生与中小企业“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意识,既能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工学结合教育学生的问题,又能协助中小企业解决人才储备的问题。在技术的革新上,采用混编的方式,建立高职院校教师与中小企业技术人员双方的交流进步的机制,更是构建了校企合作的技术创新团队,从市场上需求和企业生产上实际需求出发,共同分析校企合作确定研发目标和项目,进行项目管理和监督,提升中小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率,加快实现中小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四)创新适用的合作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合作的模式比较多,总的概括起来就有订单的培养、工学交替联合培养、项目开发、共建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用一体等。而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就必须在分析合作双方是什么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必须要选用适合当下经济发展的合作模式。现在中小企业正在面临这一个转型升级资金欠缺、技术不足、人才短缺的问题,而高职院校就可以趁这个时机发挥高职技术院校的办学优势,比如场地、生产性试验性设备、人才、技术等优势,吸引一些中小企业进驻校园共同建立生产性强的实训基地,或着向企业灌输科技成果和一些高技能型的人才。中小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一系列科研课题,或着在学校内部设置职工培养的培训基地、共同构建科学技术创新的平台和研发中心,共同研发新的产品、新的工艺的技术服务。这样,既解决了中小企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问题,又不会给企业造成过大的资金负担,还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工作的机会。
  结论
  高职院校面临提高生源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转换办学思想,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中小企业面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转型发展,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就必须要成为校企长期合作的核心。而政府则需要加强宏观指导,加强校企合作制度的顶层设计。高职院校要本着服务企业,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真正从中小企业用人规格出发,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需要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都要把握机遇,加对接要进行模式的创新,从而推进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取得双赢。
  参考文献:
  [1]张波.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147-149.
  [2]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5-11
  [3]王振洪,邵建东.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0,(2).
其他文献
摘要:实践教学是本科生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对于提高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快速适应未来的工作能力非常重要。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否适合本科生的教学,建立一整套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评价,以便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更适应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
期刊
摘要:信息化时代已覆盖各个领域的今天,传统手工模式下的高校考务工作已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传统手工模式考务管理是一个极其繁琐,缺乏效率的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如何快速高效的完成考务工作,信息化管理考务将突破传统模式,实现以试卷作为原始档案,,教师和学生通过档案信息化手段实现试卷的查阅核分过程,考务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考务工作实现全程监控。信息化试题库考务和评分也为高校实现教考分离,教
期刊
摘要: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校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铁炼与提高,教学体系不健全,教学效果不明显。本文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经脸,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课程实戏教学环节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改革研究思路。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    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职人才培养工
期刊
摘要:虽然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各大高校的合力发展下,每年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研究生教育层次的人才。在职研究生进修教育,为高校加强“产学研”结合程度、缓解高校的资金投资压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体系发展、调整国家的人力资源结构发挥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在职研究生;发展情况;社会意义    1.在职研究生概念界定  1.1概念界定
期刊
摘要:高职幼师目的就是培育出一名合格的幼儿舞蹈教师。为了更好地达到高职幼儿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以往专业性的基础训练内容替换成适合幼儿园舞蹈教育的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中国舞考级及幼儿园儿童歌谣舞蹈训练等内容,这样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这个改革举措很好的丰富和发展了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目标。  关键词:幼师生;舞蹈考级;职业生涯;影响    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惰的。考级在给学生增长艺术素
期刊
摘要:随着对教育重视的增强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情感因素已经渐渐占据了教学的重要地位。英语精读教学也不例外,况且,英语精读教学更因其特殊性对情感因素这方面更加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在简要介绍情感因素的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现阶段情感因素在目前英语精读教学中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最后浅析一下情感因素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作用,希望对情感因素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及英语精读教学本身有所帮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程度加深,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是探索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选取儒家经典《弟子规》为例证,提出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补充,并探索一条高校思政工作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工作;途径探索    近年来,随
期刊
摘要:翻转式教学法除受制于信息化与个性化质化相融合的影响以外,还受制于师生教学共同体对于翻转式教学过程中双方各自的角色认知、期待和学习的理解程度。传统的师生角色认知主导着教学过程的主体结构,僵化的师生目标期待主导着教学过程的动力分配,纯粹的教学主义观念阻碍着教学过程的创新学习,以至于翻转式教学法成为讲授式教学法的另类表现形式。尽管借助函数分析,找到不利于翻转式教学广泛推广的内在诱因。但是,在未能为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美丽校园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稳定与发展的根基,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大力加强美丽校园建设,提升校园环境,提高师生生活质量,确保校园美丽整洁,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科学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丽校园;建设    一、高职院校美丽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重要性。高职院校美丽校园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
期刊
摘要:采用教师工作形塑、职业认同量表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262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与工作形塑的状况及关系。结果发现:(1)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形塑及其因子任务形塑、认知形塑、环境形塑都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2)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中的情绪枯竭与工作形塑、认知形塑呈负相关。(3)职业认同中的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倦怠中的低个人成就感是工作形塑的预测因子,对高校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