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语文课堂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因此,如何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学好语文就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下我对此问题的观点。
一、要让学生意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平时与人交流就是语文的应用,有的人张嘴就是妙语连珠,逗人捧腹大笑,令人心情格外愉悦,不知不觉间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有的人说话总是让人心生不悦,觉得压抑紧张,不觉间令身边的人不敢接近,甚至退避三舍,这就体现了一个人语文程度的高低。人人都想妙语连珠,处处留笑,但苦于胸中无墨,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也只能望人兴叹了!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学好语文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的基础。诚然,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但汲取知识的过程是离不开语文的。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等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与语文也有较大的联系。如果语文基础太差,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应用那些公式、定理,从而给后续的学习设置了障碍。如解数学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问号,对知识有着不尽的求知欲,但如果没能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就只能在沉甸甸的书中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只要用心感受,我们就会发现,语文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雨后初晴,空中浮现七彩的虹,你觉得很美,赏心悦目,这就是语文;春来了,万物复苏,整个大地一片浅绿,你觉得生机勃勃,这也是语文;聆听一首动人的旋律,忍不住去记住它优美的歌词,这仍是语文;欣赏一道美景,忍不住想用所知道的所有华丽辞藻去形容它、赞美它,这更是语文。可见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好语文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学好语文会让你觉得生活更愉悦、世界更美好。
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告诉了我们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就不用我们教师去逼迫他们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相反他们会主动认真学习,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甚至还会积极主动地预习功课,多读课外书来充实自己。
如果一个班级的语文素质较好,我们可以在班级内开设“唐诗宋词鉴赏”课,一开始学生们只是热衷于朗诵,对于诗词的含义、用法并不深究。这时我也并不强迫学生去理解,只是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对于积极参加的同学给予适当的表扬,慢慢地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被吸引,逐渐加入其中,最后蔚然成风。时间长了同学们就慢慢开始主动背诵,开始是背诵名人名句或者自己比较喜欢的单句。这时候我开始在班级内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而比赛的气氛也非常的热烈。这样的结果告诉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成功引起,那么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就容易多了。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给学生营造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很多课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它会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进入情境轻松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设置悬念,吸引学生进入情境,打开他们的学习之门。
三、夯实基础,注重积累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靠短时间的练习来提高,它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短期强化对语文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从初一到初三,各门课程都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越到后面学生们越不愿意在语文上下工夫,所以我们应该在入学之初,就抓紧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对于一些需要背诵的文章或者名人名句,我都是要求学生整理背诵,每节课抽时间检查。为了防止学生背诵后慢慢遗忘忘,我总是隔一到两周做一次笔试的测验,笔试的内容就是这些需要背诵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另外,有很多学生背诵得很熟,但是却也不一定会写,笔试过程中就会检测出来哪些字是学生们不会写的,或者出错频率比较高的,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进行文言文学习的时候,对前几篇文章,尤其是第一篇我通常会进行非常细致的讲解,并且让学生们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句子类型,以求学生们在第一次学习的时候就能弄清楚文言文的语法规则,然后在后面的课程中再逐渐增枝加叶,加强巩固。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字多义、一字多用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做总结,并让学生多加练习。
四、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多做随笔
语文的学习不能只看书本,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并且阅读的过程也是语文知识再运用的过程。我在讲课的时候比较喜欢做扩展,比如,在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我会把鲁迅先生其他体裁的作品印发给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读。再者,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随笔,并抽时间进行评讲,对于写的好的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继续写的动力。
五、加强作文练习
作文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一项,而偏偏作文在语文中占得分值很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加强对学生作文的教学。其实写好作文并不难,首先,我们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很多学生并不是写不出好的文章,而是对作文心生恐惧,提笔慌乱,才使得写出来的文章层次不清,结构混乱,甚至到最后不知所云。其次,就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结构,积累写作素材。写好作文还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留心每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留心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再就是要求学生勤练笔,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多写多练,监督学生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应该推陈出新,摈弃那些古老陈旧的命题,多给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紧跟时代步伐的新鲜命题。这样的新命题容易吸引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学生们写起来才会积极踊跃,且有话可写。
总之,语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看题能力等,也决定了他们将来的社交能力、独立能力等。语言的表达是找工作和接触朋友的第一印象,所以学好语文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语文教学的路还很漫长,以后的路上我们只有在丰富自己阅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才能更好地教好语文。我们既然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个行业,就要勤勤恳恳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一步步去努力,一步步去实现。
一、要让学生意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平时与人交流就是语文的应用,有的人张嘴就是妙语连珠,逗人捧腹大笑,令人心情格外愉悦,不知不觉间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有的人说话总是让人心生不悦,觉得压抑紧张,不觉间令身边的人不敢接近,甚至退避三舍,这就体现了一个人语文程度的高低。人人都想妙语连珠,处处留笑,但苦于胸中无墨,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也只能望人兴叹了!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学好语文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的基础。诚然,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但汲取知识的过程是离不开语文的。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等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与语文也有较大的联系。如果语文基础太差,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应用那些公式、定理,从而给后续的学习设置了障碍。如解数学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问号,对知识有着不尽的求知欲,但如果没能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就只能在沉甸甸的书中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只要用心感受,我们就会发现,语文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雨后初晴,空中浮现七彩的虹,你觉得很美,赏心悦目,这就是语文;春来了,万物复苏,整个大地一片浅绿,你觉得生机勃勃,这也是语文;聆听一首动人的旋律,忍不住去记住它优美的歌词,这仍是语文;欣赏一道美景,忍不住想用所知道的所有华丽辞藻去形容它、赞美它,这更是语文。可见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好语文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学好语文会让你觉得生活更愉悦、世界更美好。
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告诉了我们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就不用我们教师去逼迫他们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相反他们会主动认真学习,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甚至还会积极主动地预习功课,多读课外书来充实自己。
如果一个班级的语文素质较好,我们可以在班级内开设“唐诗宋词鉴赏”课,一开始学生们只是热衷于朗诵,对于诗词的含义、用法并不深究。这时我也并不强迫学生去理解,只是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对于积极参加的同学给予适当的表扬,慢慢地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被吸引,逐渐加入其中,最后蔚然成风。时间长了同学们就慢慢开始主动背诵,开始是背诵名人名句或者自己比较喜欢的单句。这时候我开始在班级内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而比赛的气氛也非常的热烈。这样的结果告诉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成功引起,那么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就容易多了。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给学生营造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很多课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它会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进入情境轻松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设置悬念,吸引学生进入情境,打开他们的学习之门。
三、夯实基础,注重积累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可以靠短时间的练习来提高,它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短期强化对语文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从初一到初三,各门课程都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越到后面学生们越不愿意在语文上下工夫,所以我们应该在入学之初,就抓紧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对于一些需要背诵的文章或者名人名句,我都是要求学生整理背诵,每节课抽时间检查。为了防止学生背诵后慢慢遗忘忘,我总是隔一到两周做一次笔试的测验,笔试的内容就是这些需要背诵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另外,有很多学生背诵得很熟,但是却也不一定会写,笔试过程中就会检测出来哪些字是学生们不会写的,或者出错频率比较高的,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进行文言文学习的时候,对前几篇文章,尤其是第一篇我通常会进行非常细致的讲解,并且让学生们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句子类型,以求学生们在第一次学习的时候就能弄清楚文言文的语法规则,然后在后面的课程中再逐渐增枝加叶,加强巩固。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字多义、一字多用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做总结,并让学生多加练习。
四、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多做随笔
语文的学习不能只看书本,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并且阅读的过程也是语文知识再运用的过程。我在讲课的时候比较喜欢做扩展,比如,在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我会把鲁迅先生其他体裁的作品印发给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读。再者,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随笔,并抽时间进行评讲,对于写的好的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继续写的动力。
五、加强作文练习
作文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一项,而偏偏作文在语文中占得分值很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加强对学生作文的教学。其实写好作文并不难,首先,我们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很多学生并不是写不出好的文章,而是对作文心生恐惧,提笔慌乱,才使得写出来的文章层次不清,结构混乱,甚至到最后不知所云。其次,就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结构,积累写作素材。写好作文还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留心每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留心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再就是要求学生勤练笔,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文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多写多练,监督学生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应该推陈出新,摈弃那些古老陈旧的命题,多给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紧跟时代步伐的新鲜命题。这样的新命题容易吸引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学生们写起来才会积极踊跃,且有话可写。
总之,语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看题能力等,也决定了他们将来的社交能力、独立能力等。语言的表达是找工作和接触朋友的第一印象,所以学好语文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语文教学的路还很漫长,以后的路上我们只有在丰富自己阅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才能更好地教好语文。我们既然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个行业,就要勤勤恳恳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一步步去努力,一步步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