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要告别2012了。
对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90后”的上市、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玛雅人的预言……给这一年留下了太多痕迹。但无论如何,给老板交一张无悔的答卷一定是你我的愿望。年终更是到了关键时刻:考核、总结、规划、调薪等,都在此时酝酿。
这同时也意味着,年终奖发放、涨薪、跳槽等诸多问题,也到了一年一度的高发期。2012年尽管全球整体经济形势阴霾,但人才争夺战依旧火热,能否处理好年底这些事儿,直接决定着公司人才队伍能否保持稳定。
但此时,也常常会有一个问题凸显: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甚至成为引爆员工不平乃至离职的导火线。那么,这个现象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去看待它、解读它、释放它?
“会哭”不对吗?
小孩子不会说话,饥饿时,往往使用哭的手段引起父母的注意。职场上,有些人懂得去诉苦,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少优秀的员工对组织非常信任,他们认为,只要兢兢业业做了,就不会被亏待。但常常是,他们最终发现,上司根本不承认自己的价值,反而是那些更精明的员工因为擅长“哭诉”,得到更多支持、安抚以及回报。这真让人泄气和愤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会哭”是一种示弱的表现,会让接受方感觉不忍,因此通常也就顺势满足了“哭者”的要求;同时,找到合适的机会去“哭”,能抓住听者的脉门,于是“哭者”也就获得了所需的利益。
但其实,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清楚员工的状态及诉求,员工主动向管理者告知自己的状态并寻求帮助,是好事。当然,对于管理者来讲,需要有判断能力;而对于员工来说,需要有自持能力。比如,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与其它部门沟通不顺畅,于是转而与直接领导沟通获得管理层的支持,从而促进了跨部门合作事宜的解决,这就是好事。也就是说,如果“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问题,那就是正向的。
不过,更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都是非正向的事宜。这是因为,很多管理者在工作中往往更关注理事,而忽视了管人。而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具有多变性,他们会随着家庭、工作、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更渴望被关注、被理解。当员工无法得到情感的关注时,他们就会更关注自身能够得到的利益。而在付出得不到希望的回报时,便会想办法获取,这个办法就是“哭”——去主动申请、诉说、要求。
往往是,一直以来疲于应对工作,把员工忘于脑后的管理者,直到此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员工的忽略。于是,心怀愧疚以及无耐,便答应了员工的请求,尤其是当员工主动讲出自己的成绩,同时对自己的薪酬或职位表现出不满意,并提出增加薪金和升职时。另外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一个骨干员工要离职,当离职沟通时,员工透露对方公司能给予更好的职位及薪酬,公司为了留下这个员工,便承诺给予高薪或职位。
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样的事情总会在企业不胫而走,于是报怨的报怨、跟风的跟风,使得企业处于尴尬局面。
化被动为主动
那么,员工到底该不该哭,怎样把握哭的度?管理者见到哭诉的员工究竟该不该满足其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又能做点儿什么?
对于员工而言,虽然管理者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及时体会到我们的感受,并且付诸于行动的管理也不那么到位。但是,作为员工的我们,是否能够从公司、管理者的角度去换位思考,营造包容与爱呢?
适当的“哭”一下是对的,但是要把握好度。当我们认真工作时,如果未得到领导的关注,可以与领导认真地沟通一下,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去积极提倡那些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那么团队的氛围就会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那企业的文化则日益向好。
需要强调的是,其实有时候看上去很傻的行为反而会带来成就感。必须承认,在中国的大多数公司,默默耕耘不开口的员工,通常都不如那些“会哭”的员工得到的多。但没有给领导和企业造成麻烦,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我本人就有这种切身感受,心底无私天地宽,还真是活的坦坦荡荡,舒服自在。
当然,作为管理者并不能期待这种状态成为主流。付出得到回报是最自然不过的。管理者首先要认清自己管人的职能,在工作中多与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状态,化被动为主动。既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又要拥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善解人意的思想。
此时,又值年底,很多公司都在进行年终考核,接下来就是发年终奖金以及操作调薪等事宜。这个时候也是管理者最需要主动关注员工,并让大家感受到公平的热点时期。如果你不行动,员工往往就要不得已来“哭”,与你沟通并提出自己的困难,以及侧面透露有其他公司在向他伸出橄榄枝。而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大多管理者往往会陷入恐慌,因此,便承诺给该员工涨工资甚至是多发年终奖金。
但这时其实管理者已经从主动转成被动,某些员工会如法炮制,让你陷入更大的两难中。而部分自尊心超强的员工不愿意为自己争取利益,寒心于管理者的不公,则会选择黯然离开。所以,千万别等,也千万不要让“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成为挽留员工的“锦囊妙计”。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人力资源部自然也需要有所作为。
人力资源部真是一个特殊的部门,虽然级别不一定高,但似乎成为企业文化的方向标。因此,在遇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时,人力资源部不能坐等、观望、叹息、无奈,而是要采用积极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次要与管理者及员工沟通以抚平事件。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审视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是不是没有主动去了解员工?及时给予评价及激励了吗?有没有一套公平公开的人才发展及薪酬调整体系?如果没有,我们要及时自省并建立,同时培养管理者的“非人的人”的能力,让管理者真正成为领导者,成为员工的导师与教练,让一切积极向上。
当我们学会主动关怀、主动激励,让“哭”转变为“笑”,则你我才是真的为企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还等什么呢,别忘了“笑”比“哭”好。
责任编辑:焦 晶
对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90后”的上市、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玛雅人的预言……给这一年留下了太多痕迹。但无论如何,给老板交一张无悔的答卷一定是你我的愿望。年终更是到了关键时刻:考核、总结、规划、调薪等,都在此时酝酿。
这同时也意味着,年终奖发放、涨薪、跳槽等诸多问题,也到了一年一度的高发期。2012年尽管全球整体经济形势阴霾,但人才争夺战依旧火热,能否处理好年底这些事儿,直接决定着公司人才队伍能否保持稳定。
但此时,也常常会有一个问题凸显: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甚至成为引爆员工不平乃至离职的导火线。那么,这个现象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去看待它、解读它、释放它?
“会哭”不对吗?
小孩子不会说话,饥饿时,往往使用哭的手段引起父母的注意。职场上,有些人懂得去诉苦,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少优秀的员工对组织非常信任,他们认为,只要兢兢业业做了,就不会被亏待。但常常是,他们最终发现,上司根本不承认自己的价值,反而是那些更精明的员工因为擅长“哭诉”,得到更多支持、安抚以及回报。这真让人泄气和愤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会哭”是一种示弱的表现,会让接受方感觉不忍,因此通常也就顺势满足了“哭者”的要求;同时,找到合适的机会去“哭”,能抓住听者的脉门,于是“哭者”也就获得了所需的利益。
但其实,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清楚员工的状态及诉求,员工主动向管理者告知自己的状态并寻求帮助,是好事。当然,对于管理者来讲,需要有判断能力;而对于员工来说,需要有自持能力。比如,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与其它部门沟通不顺畅,于是转而与直接领导沟通获得管理层的支持,从而促进了跨部门合作事宜的解决,这就是好事。也就是说,如果“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问题,那就是正向的。
不过,更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都是非正向的事宜。这是因为,很多管理者在工作中往往更关注理事,而忽视了管人。而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具有多变性,他们会随着家庭、工作、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更渴望被关注、被理解。当员工无法得到情感的关注时,他们就会更关注自身能够得到的利益。而在付出得不到希望的回报时,便会想办法获取,这个办法就是“哭”——去主动申请、诉说、要求。
往往是,一直以来疲于应对工作,把员工忘于脑后的管理者,直到此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员工的忽略。于是,心怀愧疚以及无耐,便答应了员工的请求,尤其是当员工主动讲出自己的成绩,同时对自己的薪酬或职位表现出不满意,并提出增加薪金和升职时。另外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一个骨干员工要离职,当离职沟通时,员工透露对方公司能给予更好的职位及薪酬,公司为了留下这个员工,便承诺给予高薪或职位。
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样的事情总会在企业不胫而走,于是报怨的报怨、跟风的跟风,使得企业处于尴尬局面。
化被动为主动
那么,员工到底该不该哭,怎样把握哭的度?管理者见到哭诉的员工究竟该不该满足其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又能做点儿什么?
对于员工而言,虽然管理者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及时体会到我们的感受,并且付诸于行动的管理也不那么到位。但是,作为员工的我们,是否能够从公司、管理者的角度去换位思考,营造包容与爱呢?
适当的“哭”一下是对的,但是要把握好度。当我们认真工作时,如果未得到领导的关注,可以与领导认真地沟通一下,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去积极提倡那些值得大家学习的东西,那么团队的氛围就会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那企业的文化则日益向好。
需要强调的是,其实有时候看上去很傻的行为反而会带来成就感。必须承认,在中国的大多数公司,默默耕耘不开口的员工,通常都不如那些“会哭”的员工得到的多。但没有给领导和企业造成麻烦,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我本人就有这种切身感受,心底无私天地宽,还真是活的坦坦荡荡,舒服自在。
当然,作为管理者并不能期待这种状态成为主流。付出得到回报是最自然不过的。管理者首先要认清自己管人的职能,在工作中多与员工沟通,了解员工的状态,化被动为主动。既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又要拥有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善解人意的思想。
此时,又值年底,很多公司都在进行年终考核,接下来就是发年终奖金以及操作调薪等事宜。这个时候也是管理者最需要主动关注员工,并让大家感受到公平的热点时期。如果你不行动,员工往往就要不得已来“哭”,与你沟通并提出自己的困难,以及侧面透露有其他公司在向他伸出橄榄枝。而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大多管理者往往会陷入恐慌,因此,便承诺给该员工涨工资甚至是多发年终奖金。
但这时其实管理者已经从主动转成被动,某些员工会如法炮制,让你陷入更大的两难中。而部分自尊心超强的员工不愿意为自己争取利益,寒心于管理者的不公,则会选择黯然离开。所以,千万别等,也千万不要让“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成为挽留员工的“锦囊妙计”。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人力资源部自然也需要有所作为。
人力资源部真是一个特殊的部门,虽然级别不一定高,但似乎成为企业文化的方向标。因此,在遇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时,人力资源部不能坐等、观望、叹息、无奈,而是要采用积极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次要与管理者及员工沟通以抚平事件。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审视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是不是没有主动去了解员工?及时给予评价及激励了吗?有没有一套公平公开的人才发展及薪酬调整体系?如果没有,我们要及时自省并建立,同时培养管理者的“非人的人”的能力,让管理者真正成为领导者,成为员工的导师与教练,让一切积极向上。
当我们学会主动关怀、主动激励,让“哭”转变为“笑”,则你我才是真的为企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还等什么呢,别忘了“笑”比“哭”好。
责任编辑:焦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