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198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导入是新课教学的前奏曲,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应是新、旧知识的纽带,承上启下的桥梁。一个好的新课导入,更应能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导入高中数学兴趣
  新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导入,40分钟一堂课,重在导入,难在导入,成败的一半在导入,怎么导入新课,是整个教学设计中必须特别注意的。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应是新、旧知识的纽带,承上启下的桥梁。一个好的新课导入,更应能启迪学生想象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到更多的知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节课来说学生刚接触到一些新生的知识,新课导入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此知识点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课导入作一些研究,让他为我们接下来的课程打基础!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先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情感、启迪智慧、诱发思维呢?我们要紧紧抓住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教师从实际出发的精心安排的新课导入,可以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思索,可以为新课的教学需要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动态,可以为新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埋设教学措施的引线,成为新课启发教学的先导。下面谈一谈我们根据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中数学新课导入中的几种尝试。
  1、借助生活实际导入
  数学知识多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问题的引入经常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让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学生就能意识到数学并非一味枯燥和抽象,可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如《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这节课开始,可介绍澳大利亚曾由于兔子的过度繁殖,吃掉了大量牧草,威胁牛羊的生存,说明一个种群的数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符合对数增长模型,而在没有天敌和食物充足的理想状态下,将呈指数增长模型,从而导入本节内容。这种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和揭示事物一般规律的课堂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体现数学的生活性本源。
  2、忆旧导入
  当新旧知识联系较紧密时,用回忆旧知识来自然地导入新课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反函数”时,使学生回忆函数及映射的定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从而引进反函数的概念。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清楚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并且掌握了反函数的定义。
  3、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于“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可开门见山地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时,直接提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告诉学生直接从图像观察出来的单调性并不精确,只有通过定义证明才行,提出用定义证明的方法步骤,进行证明。这种方法直截了当,让学生容易理解。
  4、问题导入法,活跃学生思维潜能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欲,对一些新颖的东西总想看个究竟。以问题导入,可使数学知识在问题情境中得以生成,同时展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适当的问题,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解斜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这一节前,笔者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初中时我们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a2 b2=c2;了解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那么斜三角形的三边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是a2 b2 x2=c2还是a2 b2-x2=c2?呢,如果存在这样的关系,那x=?,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启发从而引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但是在以问题进行新课导入时,应把握几点:第一,以问引思,提出问题只是导入的起步,最关键的是应通过问题目来活跃学生思维潜能。第二,巧设问题,教师应针对课本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来设置一定的问题。
  5、实验式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也离不开实验,实验导入法,就是通过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引导学生观察,根据新课的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动力,教师由此引入新课的正题。比如,笔者讲授《棱柱与棱锥的体积》这一节课时,就和学生一起做了这样的实验,笔者取来底、高相等的三棱柱和三棱锥容器及一些小米,叫学生把小米分别往容器装完后,观察两件容器容量的区别,学生们很快得出这样的结论,等高等底的情况下,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等高等底的各种形状的椎体和柱体是否都是和试验中的情况一样呢?怎样取得理论上的结论证明呢?带着学生的好奇,把新课的内容一步步展开,学生对此课的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熔铸了教师殚思竭虑的智慧,凝聚了教师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反映出教师深厚的功底。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因势利导,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课题结合语言、神态等进行艺术创造,才能使学生从“跃跃欲试”到“意犹未尽”,以高涨的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投入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去,以及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光养成了,学
【摘要】教师要注意用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引导。这些引导,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问题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很特别的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初步认知。这个初步认知对每个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刚开始的数学知识,有些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有些却需要加入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  【关键词】探讨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  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
期刊
【摘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环境创新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教”为中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就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必须综合运各种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持之以恒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能力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
教学目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标高,即教学要求。它也被称为行为目标或操作目标,是用表达行为的词汇(如操作、叙述、计算、解答等)来指明可以测量的能力,它清楚地表明学生掌握学习目标后所能外化出的行为。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具有导向性与调控性的功能。课堂教学是一个包括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如何使各因素之间达到最优化组合,以实现整体的功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是其中的
创新教育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产儿,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数学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充分凸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因素  1.教材中有一些显性的实践活动因素,像几何知识、量的计量方面的教学,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亲自实践  如克、千克的质量单位认识,让学生亲自用天平称出1千克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