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观等的不断变化,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学生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努力去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出适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绽放出新光芒。
关键词: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交流;教学目标
以前有人戏说信息技术教学就是软件大全,仔细想想过去的教学也不禁觉得这说法很是形象,几乎就是将word、excel、power point、画图等软件一个接一个的学过来就算任务完成了,甚至很多人都习惯将信息技术课称为微机课或计算机课。自2009年高中信息技术参加学业水平测试以来,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有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在学业水平测试中除了操作题之外,更有了选择判断等题型。很多老师为了成绩,大批量地加入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理论性知识。让学生有时觉得信息技术很有些枯燥。虽然老师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的心是好的,但是方法上,我个人觉得可以适当改善一下。信息技术不该是计算机课、微机课,但也更不该是和数理化一般的枯燥的理论性强的课程。
如果悉心研究一下教材和新课标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做的真的还远远不够。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中虽然穿插了许多理论性的知识,但这些知识都是贴近生活的,甚至可以说是从我们平时所接触所熟知的信息中提炼升华出来的知识,只要发散开学生的思维,做好引导工作,学生都可以自己探究总结出来。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如何进行教学上多下功夫了。
首先,我们应该先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学习信息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学生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切忌不要以学业水平测试为目的进行教学。记得复习时在课堂上做测试题的时候,有一道选择题目就是问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什么,有一个选项是“为了学考”,有一个学生开玩笑故意喊了这个选项。当时,其他学生都在笑,我却有点想法了。其实我们做测试题不就是为了学考吗?当然不是说就不做测试题的了,而是我们不能太依赖测试题。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透彻了的话,学生其实只要做一两套题见见题型就足够了。学业水平测试是为了测试学生的能力水平,不是为了考学生理论知识,我们的选择题中很多都是贴近生活的分析题,只要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所提高,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完全没有问题。然而如果利用题海战术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信息素养却未必得到了提高。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定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上。
其次,我们要知道如何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体现在教学目标中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每一节课的目标时,要先仔细研读教材。教学技术理论认为,教学的效能只有通过教学结果和与教学目标的比较才能说明。因此必须把笼统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精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确定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层面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以单纯的知识技能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看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了什么样的成效。比如说,在学习Photoshop中蒙版的使用时,要求进行抠图。抠图可以用选取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等多种工具,也可以将几种工具交叉使用。在这部分作品的制作中,学生是否熟练每一种工具不是关键,关键是学生在接到任务时,会如何设计这个作品,会如何选择工具解决所碰到的问题,是否解决了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不一定就要按照教师的思维来,只要学生能够在碰到问题时,冷静分析,认真思考,找出解决方案,就是最棒的。
再者,我们要知道如何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贯穿到教学中,使其得以实施,不流于形式。大家都知道新课标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有些老师可能还得就比较彻底了,理论课上快快将理论知识系统地讲述完毕,实践课上把预想好的任务一布置,由着学生在老师圈圈框框好的范围去操作去发挥,发挥完了之后可能还觉得“娃娃就是娃娃,做的东西就是不行,也不能不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我觉得这些老师是忘记了教师的一个主导地位。所谓主导不是布置完学习任务,走完上课流程就可以的。这个引导应该是有技巧的,用心思的。要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路,而不是被学生牵着走。比如说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和步骤的讲解,如果我们直接教给学生步骤是什么,并以自己的经验直接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然后让他们记住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各个阶段的任务按着相应的流程进行作品制作。这样整个教学环节完整了,学生也实践了,貌似很不错。让他们感知到自己所学能有所用,可以更持久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就感。对于老师而言,也会得到意外的惊喜,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没有定死方向的任务,让学生自由去发挥,他们的想法真的很多,做出的作品也很丰富,会让你的眼前一亮。使你深切感受到这些孩子的创造性是如此的强。
此外,老师还要始终记住三个字:“不放弃”!在这里我想说的不放弃不是指基础弱的学生。其实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每个老师都会不由自主地喜欢活跃的、领悟性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关注跟不上教师思路的学生,予以额外的关注和辅导,我也时常如此。而作为中间的学生,既不招人“喜爱”,也不惹人“怜爱”,就成为被老师放弃了关注的人群。这个问题该如何克服呢?我认为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勤快点,及时了解学生活动进度,仔细观察学生状况,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很快你会发现一些你不曾注意的学生身上居然有那么多自己的个性和闪光点。因此,我认为每个老师要时刻记住“不放弃”每个学生,如果哪个学生一直不曾引起你的注意,让你没有印象,那就时时提醒自己去关注他(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强调学生利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需要大家各有所长,不必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软件全才”。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每个学生,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并得以施展。
关键词: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交流;教学目标
以前有人戏说信息技术教学就是软件大全,仔细想想过去的教学也不禁觉得这说法很是形象,几乎就是将word、excel、power point、画图等软件一个接一个的学过来就算任务完成了,甚至很多人都习惯将信息技术课称为微机课或计算机课。自2009年高中信息技术参加学业水平测试以来,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有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在学业水平测试中除了操作题之外,更有了选择判断等题型。很多老师为了成绩,大批量地加入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理论性知识。让学生有时觉得信息技术很有些枯燥。虽然老师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的心是好的,但是方法上,我个人觉得可以适当改善一下。信息技术不该是计算机课、微机课,但也更不该是和数理化一般的枯燥的理论性强的课程。
如果悉心研究一下教材和新课标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做的真的还远远不够。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中虽然穿插了许多理论性的知识,但这些知识都是贴近生活的,甚至可以说是从我们平时所接触所熟知的信息中提炼升华出来的知识,只要发散开学生的思维,做好引导工作,学生都可以自己探究总结出来。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如何进行教学上多下功夫了。
首先,我们应该先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学习信息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学生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切忌不要以学业水平测试为目的进行教学。记得复习时在课堂上做测试题的时候,有一道选择题目就是问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什么,有一个选项是“为了学考”,有一个学生开玩笑故意喊了这个选项。当时,其他学生都在笑,我却有点想法了。其实我们做测试题不就是为了学考吗?当然不是说就不做测试题的了,而是我们不能太依赖测试题。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透彻了的话,学生其实只要做一两套题见见题型就足够了。学业水平测试是为了测试学生的能力水平,不是为了考学生理论知识,我们的选择题中很多都是贴近生活的分析题,只要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所提高,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完全没有问题。然而如果利用题海战术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信息素养却未必得到了提高。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定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上。
其次,我们要知道如何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体现在教学目标中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每一节课的目标时,要先仔细研读教材。教学技术理论认为,教学的效能只有通过教学结果和与教学目标的比较才能说明。因此必须把笼统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精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确定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层面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以单纯的知识技能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看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了什么样的成效。比如说,在学习Photoshop中蒙版的使用时,要求进行抠图。抠图可以用选取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等多种工具,也可以将几种工具交叉使用。在这部分作品的制作中,学生是否熟练每一种工具不是关键,关键是学生在接到任务时,会如何设计这个作品,会如何选择工具解决所碰到的问题,是否解决了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不一定就要按照教师的思维来,只要学生能够在碰到问题时,冷静分析,认真思考,找出解决方案,就是最棒的。
再者,我们要知道如何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贯穿到教学中,使其得以实施,不流于形式。大家都知道新课标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有些老师可能还得就比较彻底了,理论课上快快将理论知识系统地讲述完毕,实践课上把预想好的任务一布置,由着学生在老师圈圈框框好的范围去操作去发挥,发挥完了之后可能还觉得“娃娃就是娃娃,做的东西就是不行,也不能不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我觉得这些老师是忘记了教师的一个主导地位。所谓主导不是布置完学习任务,走完上课流程就可以的。这个引导应该是有技巧的,用心思的。要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路,而不是被学生牵着走。比如说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和步骤的讲解,如果我们直接教给学生步骤是什么,并以自己的经验直接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然后让他们记住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各个阶段的任务按着相应的流程进行作品制作。这样整个教学环节完整了,学生也实践了,貌似很不错。让他们感知到自己所学能有所用,可以更持久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就感。对于老师而言,也会得到意外的惊喜,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没有定死方向的任务,让学生自由去发挥,他们的想法真的很多,做出的作品也很丰富,会让你的眼前一亮。使你深切感受到这些孩子的创造性是如此的强。
此外,老师还要始终记住三个字:“不放弃”!在这里我想说的不放弃不是指基础弱的学生。其实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发现每个老师都会不由自主地喜欢活跃的、领悟性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关注跟不上教师思路的学生,予以额外的关注和辅导,我也时常如此。而作为中间的学生,既不招人“喜爱”,也不惹人“怜爱”,就成为被老师放弃了关注的人群。这个问题该如何克服呢?我认为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勤快点,及时了解学生活动进度,仔细观察学生状况,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很快你会发现一些你不曾注意的学生身上居然有那么多自己的个性和闪光点。因此,我认为每个老师要时刻记住“不放弃”每个学生,如果哪个学生一直不曾引起你的注意,让你没有印象,那就时时提醒自己去关注他(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强调学生利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需要大家各有所长,不必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软件全才”。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每个学生,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并得以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