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晚上我梦见了初中的同桌,我们俩一起走出校门,路上随便聊了几句。醒来时,我的思绪一下飞回从前,我认识他并被他吓一跳的那节课上。
那是一节公开课,课堂内容已经练习了好几遍。临开始,老师又重新按照大小个儿,把他换到我旁边的座位。我记得他整堂课坐得笔直,动都没动。下课后等所有老师都走了,他突然坐到了地上。我吓了一跳,问他怎么了?
他说:“上课上到一半,我的凳子有个腿儿掉了,我就三条腿儿一直撑着,腿都麻了。”我说:“凳子腿儿怎么会掉啊?你怎么不跟老师说换一个啊?”他说:“前几天坏了,我简单修了一下,刚刚我不小心踢了一下,又掉了。公开课上我又不敢动,哎哟,可累坏我了。”那时候我只觉得,他也太能忍了。
后来,他就一直坐在我身边,我们成了同桌。他妈妈那时候卖书和练习册,经常来学校给我们送货。有一次我问他:“咱们开学的时候,你妈妈卖练习册。如果放假了,怎么办呢?”
他很开心地跟我说:“放假的时候,我妈妈卖豆浆油条什么的。现在她早晨也卖,卖完才来给咱们送书。”说完,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杯豆浆给我,说:“对了,我妈说给你带的,让你多帮助我学习。”我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他妈妈真是太厉害了,能做这么多事情。
中考时,我们俩考分差不多,不算太高但也不低,不知道選哪里好。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他妈妈的电话:“快让你妈去学校,有个关于报考学校的讲座,赶紧去,可别耽误了。”
再后来,我们不在同一所高中,我也慢慢忘记了他。重新联系上,是在大学的某个寒假。那天他给我打了个电话,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要出国留学。那时我也想出国读书,长时间流连于考托福、GRE以及各种有关出国留学的网站上。但考虑到自己的家境,以及考试申请太难,不是很有信心和把握。
我跟他说我也有这个打算,但是估计不行,我英语没那么高的水平,加上学费太贵。他说:“我要自己考奖学金。”我问他:“你怎么那么笃定?再说为什么一定要去留学?在国内考研和工作不好吗?”他说:“我们大家庭里,大家都不太看得上我家,我想給我妈争口气。我表哥表姐都是爸妈花钱送出去读书的,我要自己考奖学金出去。”这句话我记到今天,因为它特别打动我,当时我也是个被人看不起、想给老妈争口气的孩子。
再后来,我们断了联系,偶然听同学说,他真的考到美国读硕士和博士了,还有一个同样是留学生的女朋友。
那时候人人网特别流行,有一次我逛到了他的页面,头像是一枚戒指,我猜,他结婚了。
我有很多同学都出国留学了,生活在世界各地,但我唯独清晰地记得他,记得初见时他的坚持和隐忍,还有他说的那句:我要给我妈争口气。当年他妈妈早晨四五点就要起来准备,6点出摊卖豆浆油条。那是一个为了生活而辛苦奔波的妈妈,是她身体中“为母则强”的一口气。
初中毕业后我再没见过他的妈妈,不知道阿姨现在是否记得我,但我还记得她。她总是梳着黝黑的马尾辫,着急地跑来跑去,为了孩子为了家。那副努力的样子,我到今天都不能忘。
摘自《读者·校园版》
那是一节公开课,课堂内容已经练习了好几遍。临开始,老师又重新按照大小个儿,把他换到我旁边的座位。我记得他整堂课坐得笔直,动都没动。下课后等所有老师都走了,他突然坐到了地上。我吓了一跳,问他怎么了?
他说:“上课上到一半,我的凳子有个腿儿掉了,我就三条腿儿一直撑着,腿都麻了。”我说:“凳子腿儿怎么会掉啊?你怎么不跟老师说换一个啊?”他说:“前几天坏了,我简单修了一下,刚刚我不小心踢了一下,又掉了。公开课上我又不敢动,哎哟,可累坏我了。”那时候我只觉得,他也太能忍了。
后来,他就一直坐在我身边,我们成了同桌。他妈妈那时候卖书和练习册,经常来学校给我们送货。有一次我问他:“咱们开学的时候,你妈妈卖练习册。如果放假了,怎么办呢?”
他很开心地跟我说:“放假的时候,我妈妈卖豆浆油条什么的。现在她早晨也卖,卖完才来给咱们送书。”说完,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杯豆浆给我,说:“对了,我妈说给你带的,让你多帮助我学习。”我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他妈妈真是太厉害了,能做这么多事情。
中考时,我们俩考分差不多,不算太高但也不低,不知道選哪里好。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他妈妈的电话:“快让你妈去学校,有个关于报考学校的讲座,赶紧去,可别耽误了。”
再后来,我们不在同一所高中,我也慢慢忘记了他。重新联系上,是在大学的某个寒假。那天他给我打了个电话,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要出国留学。那时我也想出国读书,长时间流连于考托福、GRE以及各种有关出国留学的网站上。但考虑到自己的家境,以及考试申请太难,不是很有信心和把握。
我跟他说我也有这个打算,但是估计不行,我英语没那么高的水平,加上学费太贵。他说:“我要自己考奖学金。”我问他:“你怎么那么笃定?再说为什么一定要去留学?在国内考研和工作不好吗?”他说:“我们大家庭里,大家都不太看得上我家,我想給我妈争口气。我表哥表姐都是爸妈花钱送出去读书的,我要自己考奖学金出去。”这句话我记到今天,因为它特别打动我,当时我也是个被人看不起、想给老妈争口气的孩子。
再后来,我们断了联系,偶然听同学说,他真的考到美国读硕士和博士了,还有一个同样是留学生的女朋友。
那时候人人网特别流行,有一次我逛到了他的页面,头像是一枚戒指,我猜,他结婚了。
我有很多同学都出国留学了,生活在世界各地,但我唯独清晰地记得他,记得初见时他的坚持和隐忍,还有他说的那句:我要给我妈争口气。当年他妈妈早晨四五点就要起来准备,6点出摊卖豆浆油条。那是一个为了生活而辛苦奔波的妈妈,是她身体中“为母则强”的一口气。
初中毕业后我再没见过他的妈妈,不知道阿姨现在是否记得我,但我还记得她。她总是梳着黝黑的马尾辫,着急地跑来跑去,为了孩子为了家。那副努力的样子,我到今天都不能忘。
摘自《读者·校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