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说明文教学,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烦恼:教好教,考难考。事实也是,我们初中的说明文课文大多浅显易懂,在教学时只要扣住说明文的几个要素就行了,但是学生在考试时却失分很多,甚至有些题目错得很离谱。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说明文的文本教学应该如何跟考试衔接。
无需讳言,我们初中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要面对中考。因此,我们要想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在平常的教学中,就一定要紧扣中考考纲要求来组织教学。就说明文这种文体而言,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考纲的要求,要让他们知道学说明文究竟要学什么;其次,我们还应该针对考纲去研究一些考题,并且总结出一些答题规律去告诉学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才有目的性。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又如何去紧扣考点组织教学呢?
①预习作业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可以让学生扣住这几个考点进行预习。并让他们把预习的结果写到家庭作业本上。②课堂教学到了课堂上我们就紧紧围绕这些考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让学生把预习的成果拿出来展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交流的具体情况再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更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把一些答题规律告诉学生。对于一些规律性很强的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背掉。③课后训练尽管课前预习了,课堂上强调了,但是还有很多学生会不以为然。因此,我们还有必要通过课后训练来巩固和强化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把课堂上讲的重点内容设计成一些题目让学生去做独立作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不得不去弄懂老师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可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在说明文的各个考点中究竟有哪些答题规律可以告诉学生的呢?对此,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说明对象的特征通常在题目上揭示,如七年级下册的课文《巍巍中山陵》就属于这一类;还有的在文首或文末揭示,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松鼠》就都属于这一类了。所以在教学说明对象的特征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到题目、文首或文末去找。当然,也要结合自己对文章的全面了解去考虑。
2理清说明顺序其实说明顺序并不难把握
因为说明顺序共有三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两个方面去做:①抓关键词;②用排除法。应该说,在说明顺序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是比较好把握的。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去找一些关键词。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找到的一些时间词和方位词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判断出文中所采用的说明顺序了。而逻辑顺序相对来说就难把握一些了。它主要是根据事物或原理的内在规律来安排的说明顺序。因此它比较抽象。因为它并没有明显的关键词可供学生去判断。因此,在教学说明顺序时,应把逻辑顺序作为教学难点。在教学逻辑顺序时,我们可以把它的常见种类告诉学生。如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一般到特殊,由因到果,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等。然后再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去强化这种理论。
3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对此,首先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常见的说明方法
如: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作诠释等。应该说说明方法是很好把握的,但在考试中学生失分并不少。总结下来,主要是两类错误。一类是把字写错。比如“列数字”的“列”、“字”,“举例子”的“子”,“作诠释”的“诠”。这几个字学生经常会写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这几个字的写法,并且可以让学生作适当抄写,以此来避免错误。第二类是概念不清。常把说明方法和修辞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分成两类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去观察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会很轻易地发现:“说明方法”都是三个字的,而“修辞手法”是两个字的。当学生找出区别后,我们在具体教学和训练中再强化这种规律。这样反复训练后,学生基本就不会混淆了。
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其实在说明文的各项考点中,最难把握的就是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了。所以这一项在考试中学生的失分率往往是很高的。因为学生通常很难用准确的语言去概括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固然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但是跟答题思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把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思路甚至是答题格式告诉学生。因为这类题型虽难,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它通常会在表示程度或范围的词上进行考查。比如:“很”“通常”“几乎”“之一”“将近”等词语;另外,还有表估测类:如“大概”“左右”等词语;此外,还有一类,表示权威性的:“据统计”“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等。应该说,就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考查,无非就是以上这三类。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把这三类题型的答题规律告诉学生,并且把具体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从中找出异同。其实不同之处就在联系语境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把共同的语言表达格式记住,再告诉他们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回答。当然,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去讲解,并要进行反复示范。这样,这类题型的解答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其实,无论是哪种知识点,仅告诉学生理论是不够的,还应该多进行实际题目的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去应用理论,强化认识。因为答题的能力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综上所述,就考纲而言,它对说明文的考查要求并不高,如果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能有意识的结合考试要求去进行教学,并且把一些答题规律告诉学生,那么学生在做说明文阅读理解时得分率应该会很高的。
无需讳言,我们初中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要面对中考。因此,我们要想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在平常的教学中,就一定要紧扣中考考纲要求来组织教学。就说明文这种文体而言,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考纲的要求,要让他们知道学说明文究竟要学什么;其次,我们还应该针对考纲去研究一些考题,并且总结出一些答题规律去告诉学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才有目的性。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又如何去紧扣考点组织教学呢?
①预习作业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可以让学生扣住这几个考点进行预习。并让他们把预习的结果写到家庭作业本上。②课堂教学到了课堂上我们就紧紧围绕这些考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让学生把预习的成果拿出来展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交流的具体情况再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更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把一些答题规律告诉学生。对于一些规律性很强的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背掉。③课后训练尽管课前预习了,课堂上强调了,但是还有很多学生会不以为然。因此,我们还有必要通过课后训练来巩固和强化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把课堂上讲的重点内容设计成一些题目让学生去做独立作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不得不去弄懂老师的教学内容,而且也可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在说明文的各个考点中究竟有哪些答题规律可以告诉学生的呢?对此,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说明对象的特征通常在题目上揭示,如七年级下册的课文《巍巍中山陵》就属于这一类;还有的在文首或文末揭示,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松鼠》就都属于这一类了。所以在教学说明对象的特征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到题目、文首或文末去找。当然,也要结合自己对文章的全面了解去考虑。
2理清说明顺序其实说明顺序并不难把握
因为说明顺序共有三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两个方面去做:①抓关键词;②用排除法。应该说,在说明顺序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是比较好把握的。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去找一些关键词。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找到的一些时间词和方位词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判断出文中所采用的说明顺序了。而逻辑顺序相对来说就难把握一些了。它主要是根据事物或原理的内在规律来安排的说明顺序。因此它比较抽象。因为它并没有明显的关键词可供学生去判断。因此,在教学说明顺序时,应把逻辑顺序作为教学难点。在教学逻辑顺序时,我们可以把它的常见种类告诉学生。如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一般到特殊,由因到果,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等。然后再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去强化这种理论。
3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对此,首先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常见的说明方法
如: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作诠释等。应该说说明方法是很好把握的,但在考试中学生失分并不少。总结下来,主要是两类错误。一类是把字写错。比如“列数字”的“列”、“字”,“举例子”的“子”,“作诠释”的“诠”。这几个字学生经常会写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这几个字的写法,并且可以让学生作适当抄写,以此来避免错误。第二类是概念不清。常把说明方法和修辞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分成两类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去观察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学生会很轻易地发现:“说明方法”都是三个字的,而“修辞手法”是两个字的。当学生找出区别后,我们在具体教学和训练中再强化这种规律。这样反复训练后,学生基本就不会混淆了。
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其实在说明文的各项考点中,最难把握的就是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了。所以这一项在考试中学生的失分率往往是很高的。因为学生通常很难用准确的语言去概括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固然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但是跟答题思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把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思路甚至是答题格式告诉学生。因为这类题型虽难,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它通常会在表示程度或范围的词上进行考查。比如:“很”“通常”“几乎”“之一”“将近”等词语;另外,还有表估测类:如“大概”“左右”等词语;此外,还有一类,表示权威性的:“据统计”“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等。应该说,就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考查,无非就是以上这三类。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把这三类题型的答题规律告诉学生,并且把具体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从中找出异同。其实不同之处就在联系语境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把共同的语言表达格式记住,再告诉他们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回答。当然,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去讲解,并要进行反复示范。这样,这类题型的解答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其实,无论是哪种知识点,仅告诉学生理论是不够的,还应该多进行实际题目的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去应用理论,强化认识。因为答题的能力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综上所述,就考纲而言,它对说明文的考查要求并不高,如果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能有意识的结合考试要求去进行教学,并且把一些答题规律告诉学生,那么学生在做说明文阅读理解时得分率应该会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