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底,原交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第二批联网工作的通知》,致力于实现道路运输业务管理信息全国共享。安徽省被列入第二批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单位。
经过一年的努力,到2008年12月底,安徽省已完成部省联网工作所要求的各项任务,并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现已实现了数据传送通道、数据上传前置机、东方通中间件、数据接口的开发与配置工作,并对177项指标进行了数据清理与上传工作。
落实职责制度先行
确保联网工作的顺利开展,省运管局制定下发了《关于成立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领导小组》文件,明确部省联网工作组的组织结构和工作职责,确定专人负责。同时,省局要求各市运管处加快《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环境建设和系统应用进程,各市也先后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为规范管理、加强应用,为部省联网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省局先后制定了《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制度》和《信息中心管理制度》。各市运管处也按照要求,相应制定了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制度。同时,为部省联网工作指定专门管理人员,并建立了相应的日巡视制度和维护管理制度,为部省联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开发系统整合资源
2007年底,省局投入经费160万元,组织开发了《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为“行政许可类、辅助办公类、综合行政执法及监督管理类、数据管理类和其他类”共5大类管理功能,包括“客货运输业务管理、维修业务管理、驾培训业务管理、行政执法业务管理、计划统计业务管理、绩效考评管理、道路运输场站管理、综合查询、系统维护”等二十个子系统。
各子系统实行模块化设计,可以整合运行或独立运行,从而建立起了全省完整的业户、车辆、从业人员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网上许可、网络监管、协同办公的科学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2008年,省局主要开展了《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省的推广应用工作,整合各子行业内部数据。后期根据部省联网数据质量要求,修改和完善了相关应用子系统,为部省联网工作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数据资源。
建立通道完善网络
为建设全省运政管理机构统一的网络通道,确保数据的传递畅通,2008年,省局投资近200万元,对省、市、县三级行业管理机构的网络设备进行招标,同时投入近60万元进行省局信息中心机房扩容。为确保信息安全,全省运政管理机构采用了省、市两级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多重部署的方法,通过省局、各市数据中心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省局、市处、县所、乡镇交管站的数据联网,实现了业务和行政信息在全省范围的全面共享。
至2008年6月底,省局和17个市运管处、102个县区运管所利用“网御神州”网络设备构建成了全省运管机构统一的VPN虚拟专网,为全省统一的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和数据的互联奠定了通道基础。
我省道路运输信息网络在实现四级联网的基础上,2008年9月,开始了与省厅的网络联调工作,实现了省局与省交通厅的网络联通,同时接入交通部SDH专网。一方面实现了安徽省与交通运输部之间道路运输管理数据交换;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省局与省厅的网络连通和数据共享,为部省联网数据上传工作奠定了通道基础。
开发接口上传数据
为确保联网后数据能够成功交换,在交通运输部技术支持组的指导下,部署了符合联网技术标准的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了联网数据库的设计要求。在数据接口的开发工作中,定义了接口方式采用程序实现方式,运行方式采用每天定时进行数据同步;对所需上传的177个数据项与实际业务办理中的数据进行了认真比对和修订,使所上传的数据符合部省联网工作的数据要求。
2008年9月,在部技术组的现场指导下,省局完成了数据交换中间件的部署、前置数据交换服务器的架设,同时进行了数据接口软件的安装调试,实现了数据接口的对接,确保了数据的顺利上传。9月底首次上传了3000条业户数据,30000条车辆数据和30000条从业人员数据,完成了数据通道、东方通数据交换中间件、数据接口程序的初步测试。
清理数据加强维护
根据部技术支持组的统一安排,省局对现有系统的业户、车辆、人员数据进行了数据清理和数据校验,上传了近13万条业户数据,30万条车辆数据,40万条从业人员数据以及附属的其他数据信息;数据上传后,根据部技术支持组提供的第一次数据质量测试结果,进行了数据接口程序的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反馈的问题,重新进行了全省各市的数据清理和数据校验。
对于必填项目的数据指标项,主要存在有“空值”和“编码值”部分不符合标准的问题。针对必填指标项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省局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对《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程序设置,部要求的必填数据指标项为系统必填数据项目,同时对编码值进行锁定,杜绝用户修改;根据部数据质量校验结果进行应用程序逻辑修改,确保满足部数据质量要求;对已有不符合要求的数据,错误明显的,在数据清理工作中直接修改;其他错误,直接整理出详细列表,提交给各市操作人员进行修改。
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为避免在以后的日常上传工作中出现动态数据质量问题,我们制定了如下解决方法:
首先,通过《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基础的数据校验规则进行初次校验,确保进入交通运输部数据库的各类数据符合部要求;其次,进行确认校验,确认由我省开发的数据接口转换程序完成的校验规则,对不符合规则的数据不进行转换,并在数据转换日志中进行记录,由系统管理员转发给相应单位的业务部门进行处理;最后,对于特殊数据,我们和部技术支持组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汇报解决。
围绕服务继往开来
在下一阶段,特别是2009年,信息化建设将紧紧围绕服务于行业管理、服务于社会公众,重点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继续加大我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要结合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和大部制改革后运管机构工作职能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监管功能,以提高应用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系统应用,健全各类数据指标及其附属信息,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行政许可与行业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
在《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结合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和省交通厅正在开展的数据资源整合工程的数据需求,进一步进行全省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基础数据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并形成《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规范》,为部省联网工作、安徽省交通数据资源整合工程提供标准化的基础数据支持。
建立健全我省道路运输行业自下而上的数据交换安全保障机制,建立一支整体素质高、技术和业务能力强的专职系统开发和维护队伍。
积极推动行业内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着重加强运管机构与相关企业的业务数据联网工作,全面实现客运、货运、维修、驾培等各子行业的业务数据互联互通,为行业监管工作提供快速、详实、丰富的数据支持。
进一步做好道路运输行业的数据资源整合,强化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搭建社会公众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出行服务信息。(作者系安徽省运管局总工程师)
经过一年的努力,到2008年12月底,安徽省已完成部省联网工作所要求的各项任务,并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现已实现了数据传送通道、数据上传前置机、东方通中间件、数据接口的开发与配置工作,并对177项指标进行了数据清理与上传工作。
落实职责制度先行
确保联网工作的顺利开展,省运管局制定下发了《关于成立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领导小组》文件,明确部省联网工作组的组织结构和工作职责,确定专人负责。同时,省局要求各市运管处加快《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环境建设和系统应用进程,各市也先后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为规范管理、加强应用,为部省联网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省局先后制定了《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制度》和《信息中心管理制度》。各市运管处也按照要求,相应制定了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制度。同时,为部省联网工作指定专门管理人员,并建立了相应的日巡视制度和维护管理制度,为部省联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开发系统整合资源
2007年底,省局投入经费160万元,组织开发了《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为“行政许可类、辅助办公类、综合行政执法及监督管理类、数据管理类和其他类”共5大类管理功能,包括“客货运输业务管理、维修业务管理、驾培训业务管理、行政执法业务管理、计划统计业务管理、绩效考评管理、道路运输场站管理、综合查询、系统维护”等二十个子系统。
各子系统实行模块化设计,可以整合运行或独立运行,从而建立起了全省完整的业户、车辆、从业人员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网上许可、网络监管、协同办公的科学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2008年,省局主要开展了《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在全省的推广应用工作,整合各子行业内部数据。后期根据部省联网数据质量要求,修改和完善了相关应用子系统,为部省联网工作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数据资源。
建立通道完善网络
为建设全省运政管理机构统一的网络通道,确保数据的传递畅通,2008年,省局投资近200万元,对省、市、县三级行业管理机构的网络设备进行招标,同时投入近60万元进行省局信息中心机房扩容。为确保信息安全,全省运政管理机构采用了省、市两级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多重部署的方法,通过省局、各市数据中心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省局、市处、县所、乡镇交管站的数据联网,实现了业务和行政信息在全省范围的全面共享。
至2008年6月底,省局和17个市运管处、102个县区运管所利用“网御神州”网络设备构建成了全省运管机构统一的VPN虚拟专网,为全省统一的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和数据的互联奠定了通道基础。
我省道路运输信息网络在实现四级联网的基础上,2008年9月,开始了与省厅的网络联调工作,实现了省局与省交通厅的网络联通,同时接入交通部SDH专网。一方面实现了安徽省与交通运输部之间道路运输管理数据交换;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省局与省厅的网络连通和数据共享,为部省联网数据上传工作奠定了通道基础。
开发接口上传数据
为确保联网后数据能够成功交换,在交通运输部技术支持组的指导下,部署了符合联网技术标准的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了联网数据库的设计要求。在数据接口的开发工作中,定义了接口方式采用程序实现方式,运行方式采用每天定时进行数据同步;对所需上传的177个数据项与实际业务办理中的数据进行了认真比对和修订,使所上传的数据符合部省联网工作的数据要求。
2008年9月,在部技术组的现场指导下,省局完成了数据交换中间件的部署、前置数据交换服务器的架设,同时进行了数据接口软件的安装调试,实现了数据接口的对接,确保了数据的顺利上传。9月底首次上传了3000条业户数据,30000条车辆数据和30000条从业人员数据,完成了数据通道、东方通数据交换中间件、数据接口程序的初步测试。
清理数据加强维护
根据部技术支持组的统一安排,省局对现有系统的业户、车辆、人员数据进行了数据清理和数据校验,上传了近13万条业户数据,30万条车辆数据,40万条从业人员数据以及附属的其他数据信息;数据上传后,根据部技术支持组提供的第一次数据质量测试结果,进行了数据接口程序的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反馈的问题,重新进行了全省各市的数据清理和数据校验。
对于必填项目的数据指标项,主要存在有“空值”和“编码值”部分不符合标准的问题。针对必填指标项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省局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对《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程序设置,部要求的必填数据指标项为系统必填数据项目,同时对编码值进行锁定,杜绝用户修改;根据部数据质量校验结果进行应用程序逻辑修改,确保满足部数据质量要求;对已有不符合要求的数据,错误明显的,在数据清理工作中直接修改;其他错误,直接整理出详细列表,提交给各市操作人员进行修改。
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为避免在以后的日常上传工作中出现动态数据质量问题,我们制定了如下解决方法:
首先,通过《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基础的数据校验规则进行初次校验,确保进入交通运输部数据库的各类数据符合部要求;其次,进行确认校验,确认由我省开发的数据接口转换程序完成的校验规则,对不符合规则的数据不进行转换,并在数据转换日志中进行记录,由系统管理员转发给相应单位的业务部门进行处理;最后,对于特殊数据,我们和部技术支持组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汇报解决。
围绕服务继往开来
在下一阶段,特别是2009年,信息化建设将紧紧围绕服务于行业管理、服务于社会公众,重点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继续加大我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要结合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和大部制改革后运管机构工作职能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监管功能,以提高应用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系统应用,健全各类数据指标及其附属信息,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行政许可与行业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
在《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结合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和省交通厅正在开展的数据资源整合工程的数据需求,进一步进行全省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基础数据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并形成《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规范》,为部省联网工作、安徽省交通数据资源整合工程提供标准化的基础数据支持。
建立健全我省道路运输行业自下而上的数据交换安全保障机制,建立一支整体素质高、技术和业务能力强的专职系统开发和维护队伍。
积极推动行业内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着重加强运管机构与相关企业的业务数据联网工作,全面实现客运、货运、维修、驾培等各子行业的业务数据互联互通,为行业监管工作提供快速、详实、丰富的数据支持。
进一步做好道路运输行业的数据资源整合,强化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搭建社会公众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出行服务信息。(作者系安徽省运管局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