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鹘族女性服饰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aiyu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回鹘源流
  1.1回鹘名称的变迁
  回鹘族出自铁勒。铁勒又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丁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高车。在南北朝和隋朝时又有韦纥,乌护,乌纥等不同的名字。隋大业年间605年,为了反抗突厥人的统治,拔也古、仆骨、回纥、覆罗等部落结成同盟,统称为回纥。唐德宗贞元四年遣唐使奏请改回回纥为回鹘,自此,“回鹘”成为后世汉文史书等文献比较通用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到五代、宋辽金时期。而在蒙元时期,回鹘的译名最为复杂。最为常见的译名是畏兀儿。他们坚持了佛教信仰,更多地吸收了突厥、西藏文化,逐渐开始向现代裕固人转化。在公元13世纪以后,回鹘并入了察合台汗国。此时的塔里木盆地正受着伊斯兰教的影响,新疆地区的回鹘人也逐渐信仰伊斯兰教,更多融合了中亚波斯和阿拉伯文化,逐渐向现代维吾尔族人转化。1935年,民国时期的新疆省政府以文件的形式将新疆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定名为“维吾尔族”。
  第二章 回鹘族女性服饰
  2.1回鹘族女性服饰特点
  西迁以后,唐宋时期的回鹘服饰最明显特征表现在他们的冠帽上,冠帽种类也多于服装种类。对服饰类别的命名基本用官帽的样式来指称,男女分而论之。唐宋时期的回鹘女子,主要以袍为主,妆容艳丽,饰品华丽并且美丽。服饰类别的名称与男子服饰相同以头冠特征来指称,种类比男子服饰少,主要是有桃形冠和花蕾冠。
  2.2回鹘族桃形冠
  2.2.1回鹘族桃形冠的概况
  桃形冠因冠的形状下大上小,形如仙桃而得名。桃形冠是回鹘女人供养人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服饰,因其特征显著而为大家所熟知。带这种头冠的回鹘女供养人形象在敦煌、新疆两地都有出现。根据头冠的一些细节和服装样式上的不同,可将其细分为两类;交领长袍和对襟长袍。
  2.2.2回鹘族桃形冠的特点
  这一类带桃形冠穿交领长袍的回鹘女子以供养人的形式在敦煌壁画中出现。这些女供养人的身份曹氏家族联姻的甘州回鹘公主,以及他们与曹氏家族的后代。其服饰特征主要是带桃形冠,桃形冠外形曲线光滑简单;发饰也比较简洁,带多层项链,穿窄袖交领长袍。此类交领长袍的闭合方式是在胸前用紅带系带。基本结构为交领右衽;此类交领长袍的领部和袖口装饰相同,都是花鸟图案,有的仅缠枝图案,有的为凤鸟衔枝。领部;女供养人胸前的方块造型,形状为菱形图案,类似斜放的比较方正四方形。
  综上所述,此类服装的典型特征是头戴桃形冠,红色绢巾后垂,拖长至臀部。发饰多为钗,带耳饰,多层项链。窄袖长袍以红色绢巾系结,领部和袖部有刺绣纹样,多为缠枝花鸟纹装饰。穿着交领长袍,领部开的较低,交合处大部分在胸部以下几乎靠近腰部,露出圆形领行的里衣。
  2.3回鹘族的花蕾冠
  花蕾冠恰似将一朵或两朵蠢蠢欲开的荷花花瓣连茎一起折下竖立在回鹘女供养人的头部顶端。装饰手法有两种:一支花蕾或两支花蕾。此类服饰与其他服饰有一个很大区别,同类服饰中,花蕾冠的形状在几个石窟遗址中也各有不同。主要是集中在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按照敦煌、新疆两地壁画中供养人的排列方式,一般来说排位越前尺寸越大的供养人则威望越高。典型的服饰特征是戴单只或双只花蕾冠,花蕾状如莲花,穿圆领窄袖长袍,右侧直开襟。领部,门襟,手臂上部及下摆都有非曲线装饰。在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中,回鹘女供养人所戴的花蕾冠,花蕾形如莲花,而非菱形,但花茎长并粗,此类头冠造型比较特殊,为新疆地域所独有,在其他地区无出现。综上所述,这种冠应该与桃形冠有着紧密联系。
  第三章 回鹘族女性服饰的配饰
  3.1回鹘族女性服饰的配饰概况
  回鹘的饰件种类丰富且具有独特性,冠帽往往是少数民族服饰也是回鹘最主要的特征。
  回鹘女性的耳环一般以粗大的圆环最多见。圆环直径较大,圆环外均匀分布点缀了几颗小圆珠。除了耳环以外回鹘女性的耳坠也造型丰富,大致可分为人物造型耳坠、垂珠式耳坠和植物花卉造型耳坠。在石窟中,也出现女供养人的耳坠为迦陵频迦造型。垂珠式耳饰的坠子成上小下大带有圆意的垂珠形。体积较大,约与耳朵的长度相当。植物花卉式耳饰,可以分为有花托和无花托两类。花托式耳坠仅在新疆地域壁画所示,共同特征的耳坠挂在一个或者两个的圆环上,圆环下有一个三到四片小叶子组成的花托。花托以下的造型则多种多样;无花托式耳坠,在敦煌壁画中的女供养人都喜爱佩戴。无花托式耳坠一个圆环下有三垂珠造型。也有在两个相套的圆环下坠垂珠装饰和耳坠由四个圆球组成了一个菱形,好像垂着硕果累累的葡萄。
  3.1.2发饰
  隋唐时期花钿以金为原料制作而成,也被称为“金钿”。花钿的结构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在背后装一短柄,像发簪之股,使用时直接插于发髻。其二则是制成薄片状,花芯部分或花瓣周围留有小孔,使用时另以簪钗之类的饰物固定。汉族花钿的造型多种多样,以团花形或椭圆花形较为多见,其他各种折枝花形、云朵行等不一而足。回鹘虽是少数民族,但对花钿的喜好与汉族女子相同,花钿的造型丰富并且富有特色。在新疆壁画中,由于回鹘女供养人的发饰有不同处,其花鈿造型也有不同。其中一部分回鹘女供养人头上正中间戴一桃形冠,发鬓颇似一对蝴蝶的翅膀向两边伸展,不但有左右,还分上下,横展在脸的两边。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花钿主要与桃形冠相配插戴,或者说由于桃形冠的主要是回鹘公主以及相关贵族,他们有更多的财力来佩戴花钿发饰。敦煌、新疆两地的回鹘女性虽然都戴桃形冠,但她们的发饰大相径庭,敦煌地区的回鹘女子发饰相对简洁,花钿的造型体积相对小而简单。而新疆地区的女子发式比较复杂,能供插花钿的范围也扩大,所以花钿的造型比较多样,面积也较大。
  3.1.3步摇
  敦煌、新疆两地的回鹘女性都佩戴簪和钗,但是是否佩戴步摇成为了两地的装扮区别之一。因为新疆地区的回鹘女性头上并无发现步摇,但敦煌地区的女性却大部分佩戴步摇。步摇是中国汉族女子一直沿用的饰品。敦煌地区的回鹘女性,佩戴的正是上有垂珠的步摇。步摇的形制双脚钗身,钗首呈如意头状,缀绿宝石一,下有垂珠,垂珠上镶嵌两颗绿宝石。
  回鹘女子服饰之桃形冠对襟长袍在敦煌和新疆地区的壁画中都有出现,服饰相似度很高,表现了他们之间深切的渊源。但对不要这一饰件的研究,可以发现步摇并不出现在新疆回鹘女子形象上,所以敦煌地区周边的回鹘女子服饰相对新疆地区受汉族服饰的影响更大。
  3.1.4梳篦
  梳篦既是整理头发的用具,也是装点头发的饰品,一直是汉族女子喜爱的妆饰。插梳之风,直至魏晋以后才流行起来,到了唐代,更是盛行一时。女供养人的服饰没有做更多改变,穿襦裙和批帛,头上插梳和簪。
  第四章 回鹘与汉族文化交流
  在北朝时期开始回鹘在其民族统一的过程中与汉服保持着紧密的文化交流,随着回鹘部落的逐渐统一、强大、回鹘与汉族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更加频繁。回鹘早期的服饰面料是以皮革为主,这与游牧兼狩猎的生产类型相关。在其进贡唐朝的物品中常见有马、驼、貂皮等物,而唐朝回赠物中绢之类的丝织品非常普遍。在敦煌地区,曹义金政权与回鹘联姻,去回鹘公主为夫人,敦煌洞窟中公主头梳高髻,头戴桃形凤冠,基本保持了回鹘服饰的特征。另外有些侍从也会出现回鹘、汉族混合穿着的样式。可见,回鹘服饰在汉民族的影响。
  总的来说,回鹘与汉族之间的服饰交流,不仅局限于回鹘王室与上层贵族,普通百姓的服饰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影响。
其他文献
引言  如今是一个技术传媒的时代,网络发展迅速,信息传递在此基础上传播速度已经今非昔比,艺术的任何变化和发展都能再极短的时间迅速的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插画,西文统称为[illustration],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io],意指照亮之意,也就是說插画和意识文字意念遍的更明确清晰。由于情报时代的来历,社会的发展,现代插图的还以一冲过去效益的概念(只限于画和图)变为广义的概念,“插画
期刊
【摘要】:二胡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弓弦乐器,其音色纯厚优美、表现力丰富,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舞蹈和声乐伴奏以及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二胡作为我国民族民间乐器中的代表性乐器,其乐器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在不断的更新、改进和发展着。  【关键词】:二胡;发展;现状  自唐代以来,在众多文献记载中数次出现了轧筝、弦鼗、奚琴、嵇琴、马尾胡琴、胡琴、二胡等弓弦乐器之称谓。探究本源,弓弦乐器的“始发
期刊
【摘要】:在形象设计中服装色彩搭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服装色彩与肤色和体型的搭配,详细地阐述了在人物整体形象设计中服装色彩搭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形象设计;色彩;搭配  服饰色彩搭配不仅是设计师针对设计对象创造性的对服装和饰品的颜色进行的一种选择、组合和搭配,而且充分发挥与表达了设计师审美情感的渲染和艺术表现力。因此,任何服饰形象设计都既具有唯一的针对性特点,又具有鲜明的设计师个
期刊
【摘要】:“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更引发了教育界、科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深思。  2005年7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探望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老先生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
期刊
【摘要】:中国画最为具东方审美特征与艺术趣味的最高代表和艺术典范,在世界艺术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中国画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式以及悠久的艺术语言传统与积淀形成了自身的艺术传统。这其中,区别于西方艺术强调立体造型特征,中国艺术的线性语言特征是最有特色的方面之一。本文就是在这一思考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画的历史梳理为主,辅助以具体作品分析等方法,结合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现状和自身
期刊
【摘要】:21世纪,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个领域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在美术史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失范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美术史论的健康发展。在此,仅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学生和学者的反思,以期大家能为美术史的健康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抄袭;独创性;专业素养;方法论  就中国美术史的发展现状来看,其科学体系的建设还较为滞后,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美术史
期刊
【摘要】:刺绣在我国服装设计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入的研究刺绣在我国现代服装设计当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并分析传统的刺绣技术同当前我国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融合技巧,对提升我国现代服装的设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刺绣;现代服装设计;融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现代服装的外观和文化内涵的需求日益提高,刺绣作为我国历史优秀的服装装饰技术,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水平
期刊
【摘要】:我国体育舞蹈起步较晚和世界先进的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舞蹈动作技术能力不足,没有个性特点,表现力不足等等。而古典芭蕾的训练体系对体育舞蹈的技术和展现力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与体育舞蹈特点相结合,运用古典芭蕾的训练主式,希望可以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表现力和舞蹈技巧。  【关键词】:古典芭蕾;体育舞蹈;表现力  一、古典芭蕾与体育舞蹈训练的关系  世界体育舞蹈水平在迅速
期刊
【摘要】:本文开篇论述了二胡的发展与影响,接着解读了演奏状态与意念和气息,尔后又分析了旋律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最后探讨了音乐的表现手法。一纸管窥,旨在对二胡艺术做一浅析,并希望形成对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促进。  【关键词】:二胡音乐;艺术;意念;旋律;表现手法  一、二胡的发展与影响  中国二胡跨宋元明清,历近千年沧桑,经几多兴衰,难脱苦命遭遇。直到本世纪初经刘天华先生提升,方登大雅殿堂,入高等学府,
期刊
【摘要】:作为东西方文明最早的交流之路,丝绸之路在各地区音乐文化的交流之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从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对接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的汲取,并且分析了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对未来丝绸之路上音乐文化交流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  作为一条重要的文明开拓之路,丝绸之路是亚非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