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迟鹏,他反复强调:跟技术相关的一点也不感兴趣,因为最珍贵的是想法本身。他甚至爆料根本不会Photoshop,都是由助理完成。看他的作品,简单生动的影像处理准确呈现出奇思妙想,也可以感受到这画面敏感而真实诉说着对世界的看法和内心的忧伤。因此认同他在想法层面的苛刻要求和训练,想法是可以学来的,而无论作为任何门类的艺术家他坦诚最需要的是一种非常浓密的情感方式,那种敏感和表达的“野心”。他在这条艺术路的追逐上有些偏执,但努力纯粹……问:大学时你选择了“摄影与数码媒体”专业的原因是什么?
答:摄影是一种极容易拿起来的艺术方式,也容易去直接反映出我的表达想法。选择摄影的方式也算是更容易去逃避其他专业的技术问题,我倒是一直很着迷于绘画,可惜我那时没有绘画表达的能力。但正因为摄影太容易而显得很困难,所谓容易是相机得来的容易,所谓困难是平中见奇的困难。它带来一种高难度的挑衅——还犯不着说挑战——想法是与众不同的,而不是相机的与众不同,在这个内消化系统中的艺术是应该有阶级的,艺术家也应该更内敛和在性情上的自爱。
问:因此可以说,摄影比绘画更能表达你自己?
答:不是更能,是更容易表达。
问: 摄影的特性之一是真实, 但Photoshop是否“破坏”了真实?
答:真实不真实都是标准问题,没必要那么在乎吧? 通常我们理解的摄影都是以技术手段为先导,以记录为目的的表达方式,“真实”在此承担重要的职责,从这个概念拓展出去,有些爱好者将美术的概念置入摄影而形成了所谓“艺术摄影”,但基本上还停留在摄影技术的范畴上,而我理解的摄影艺术的着眼点应放在“艺术”上,而不仅仅是“摄影”上。换句话说,摄影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段而已,并不值得为“摄影”本身耗费过多心智。如今,多数摄影人还是一味重复着摄影之初的西方经典范本,只是换了一层简单的皮毛,甚至连皮毛都不更换,如此理解摄影会不会有些过时呢?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经典之路,而是运用“当下”发展其行业的延展可能,行业如果不及时更新和开放标准,最终我们只能沦落为不合时宜的老古董。不要用昨天的梦想去满足今天的欲望,明天是不会领情的。
问:如今的Photoshop已发展到CS6,PS高手层出不穷,技艺花样翻新。在你作品里用的最主要的是PS的两大功能置换与重现,你是觉得够用了还是不需要?别的功能是不是能帮你实现想法?
答:我已经反复在我的摄影观点里表达,你要知道你人生中最珍贵的点,别人不可能超越的点是什么,你就发挥你的长处就行了。世界上没有所谓完美的人。不要把所有的砝码都压在技术上,效率太低。今天的艺术是,拍什么大于怎么拍。
问: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但是技术达不到怎么办?
答:其实没有什么是技术达不到的,我在乎的是想法又不是技术。其实我对摄影技术一点兴趣都没有。我不爱玩儿相机,我也不懂相机,与技术有关的东西我几乎都没有什么兴趣。不过,追求技术的人一生都会很充实。
问: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去实现这珍贵的想法?
答:从想法到草图,到初稿,到完成都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的作品甚至会改几年以上。
问:你从最早期的作品就找人帮着做吗?那是否可以说你对电脑对PS不怎么了解?答:我作品中所有的技术问题都不是我自己完成的,在我上学时,技术层面是找好友帮忙,后来就是雇用助手,我对这些繁杂的技术一点兴趣也没有。虽然技术不是我的,但作品的想法也绝不是别人的。我再次强调:最珍贵的是想法本身。一句话可表明我的观点:艺术创作中,我没有的,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别人替代我,但我拥有,轻易找不到人来替代我。其实,这个时代更需要一种效率的力量。
问:你的作品里经常会有自我形象的运用。在艺术史上用自我形象的并不少,那你的自我形象,跟别的人有什么不太一样的?
答:有的时候是长相不一样,有的时候是被困住的方式不一样。一个年纪完成一个年纪的梦想,年轻时梦想比较浓密,现如今梦想比较集中,标准也随之改换,所以作品也少了。近几年,一年只做一张,这是一个多么有规模的代价和野心与梦想,或许我只能更自信于我的未来了。
问:你的作品里有一些跟记忆相关。提到记忆人们会觉得每次回忆都有变化,都有不相同的感受。但一通过视觉把记忆固化而形成个画面,你是否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或者索然无味的感觉?
答:是否索然无味那是取决于你的记忆本身,真实比虚假更容易滋味,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我认为一个真正具有艺术家可能的人需要的一种非常浓密的情感内在和自我执着的表达“野心”。任何事物都是有代价的,一只手拿起的时候,另一只手就要学会放弃,任何一位执著于深入思考的人都不可能太过快乐的,是这样吧。问:你的作品里不是现实,而是想象的世界。谈谈你作品中的灵感、想象,还有如何构思的。
答:灵光一现的创作方式都太过于发烧友了。本质上想象力是源于感受能力,迸发出感受是需要很多先天条件的,比如说足够多的见识、长期不定向思维的能力、大量长期的外界条件的刺激和给予,都会构成你所谓想象力的自然呈现。所以说想法的珍贵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种长期的情绪铸造而不是点子的偶然爆发。灵感通常可以理解为情绪和点子两个方面,情绪是天性所及,可遇不可求。点子有时只是灵光一现,这种灵光或许靠的是积累、分析和巧合,但对于真正的艺术本质而言情绪是一种灵魂,而点子只是一种表达的招数。读懂情绪是需要有情绪的人去感受,更依赖于天性。相形之下,读懂点子似乎容易许多。介于易读性,“点子派”们似乎容易被大众接受,但最接近艺术的艺术还是靠情绪支撑的。说情绪的门槛高,很多人一辈子却爬不进来,说它低,那对于拥有情绪的人来说,自是简单。
问: 能否阐述一下你最新的作品《自在》?
答:当我们思考对信仰,对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要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只是找了个成人的方式(标准的方式)去模仿一个我们对信仰的诉求和对心灵的诉求。但是真正自己和这个幻化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是需要自己度量的。这个题目英文的名字Learner译为“学习者”,这样更容易帮助中文来解读我们对自在的理解。我们不仅仅是需要一个学习者或者简简单单一种模仿,需要有更完善的自我。所以自在也可以理解我自我存在。现在我的作品要比以前年长很多,可能想的东西不一样了。
问:看你的画册近期有一些装置作品,是不是想尝试用摄影之外的方式表达或者说转型?
答:我的作品是以想法为主导,并不在乎选用怎样的形式,我也不拒绝任何形式,关键是如何运用与发展作品形式的可能。
问:创作之外你也在大学授课,在微博上你也分享过一些内容,能简单说说吗?
答:个人看法,推广一种思维方式比传授技能更有意义。我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反思,最近写了一份课件,题目是《用摄影的方式去思考》,想用硬性发现能力与特殊表达训练,结合软性情感挥发与控制训练来扎实打下摄影艺术的基本功,锻炼思维和拓展思考,对摄影之初的年轻人是有帮助的。
答:摄影是一种极容易拿起来的艺术方式,也容易去直接反映出我的表达想法。选择摄影的方式也算是更容易去逃避其他专业的技术问题,我倒是一直很着迷于绘画,可惜我那时没有绘画表达的能力。但正因为摄影太容易而显得很困难,所谓容易是相机得来的容易,所谓困难是平中见奇的困难。它带来一种高难度的挑衅——还犯不着说挑战——想法是与众不同的,而不是相机的与众不同,在这个内消化系统中的艺术是应该有阶级的,艺术家也应该更内敛和在性情上的自爱。
问:因此可以说,摄影比绘画更能表达你自己?
答:不是更能,是更容易表达。
问: 摄影的特性之一是真实, 但Photoshop是否“破坏”了真实?
答:真实不真实都是标准问题,没必要那么在乎吧? 通常我们理解的摄影都是以技术手段为先导,以记录为目的的表达方式,“真实”在此承担重要的职责,从这个概念拓展出去,有些爱好者将美术的概念置入摄影而形成了所谓“艺术摄影”,但基本上还停留在摄影技术的范畴上,而我理解的摄影艺术的着眼点应放在“艺术”上,而不仅仅是“摄影”上。换句话说,摄影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段而已,并不值得为“摄影”本身耗费过多心智。如今,多数摄影人还是一味重复着摄影之初的西方经典范本,只是换了一层简单的皮毛,甚至连皮毛都不更换,如此理解摄影会不会有些过时呢?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经典之路,而是运用“当下”发展其行业的延展可能,行业如果不及时更新和开放标准,最终我们只能沦落为不合时宜的老古董。不要用昨天的梦想去满足今天的欲望,明天是不会领情的。
问:如今的Photoshop已发展到CS6,PS高手层出不穷,技艺花样翻新。在你作品里用的最主要的是PS的两大功能置换与重现,你是觉得够用了还是不需要?别的功能是不是能帮你实现想法?
答:我已经反复在我的摄影观点里表达,你要知道你人生中最珍贵的点,别人不可能超越的点是什么,你就发挥你的长处就行了。世界上没有所谓完美的人。不要把所有的砝码都压在技术上,效率太低。今天的艺术是,拍什么大于怎么拍。
问: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但是技术达不到怎么办?
答:其实没有什么是技术达不到的,我在乎的是想法又不是技术。其实我对摄影技术一点兴趣都没有。我不爱玩儿相机,我也不懂相机,与技术有关的东西我几乎都没有什么兴趣。不过,追求技术的人一生都会很充实。
问: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去实现这珍贵的想法?
答:从想法到草图,到初稿,到完成都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的作品甚至会改几年以上。
问:你从最早期的作品就找人帮着做吗?那是否可以说你对电脑对PS不怎么了解?答:我作品中所有的技术问题都不是我自己完成的,在我上学时,技术层面是找好友帮忙,后来就是雇用助手,我对这些繁杂的技术一点兴趣也没有。虽然技术不是我的,但作品的想法也绝不是别人的。我再次强调:最珍贵的是想法本身。一句话可表明我的观点:艺术创作中,我没有的,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别人替代我,但我拥有,轻易找不到人来替代我。其实,这个时代更需要一种效率的力量。
问:你的作品里经常会有自我形象的运用。在艺术史上用自我形象的并不少,那你的自我形象,跟别的人有什么不太一样的?
答:有的时候是长相不一样,有的时候是被困住的方式不一样。一个年纪完成一个年纪的梦想,年轻时梦想比较浓密,现如今梦想比较集中,标准也随之改换,所以作品也少了。近几年,一年只做一张,这是一个多么有规模的代价和野心与梦想,或许我只能更自信于我的未来了。
问:你的作品里有一些跟记忆相关。提到记忆人们会觉得每次回忆都有变化,都有不相同的感受。但一通过视觉把记忆固化而形成个画面,你是否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或者索然无味的感觉?
答:是否索然无味那是取决于你的记忆本身,真实比虚假更容易滋味,装得了一时装不了一世。我认为一个真正具有艺术家可能的人需要的一种非常浓密的情感内在和自我执着的表达“野心”。任何事物都是有代价的,一只手拿起的时候,另一只手就要学会放弃,任何一位执著于深入思考的人都不可能太过快乐的,是这样吧。问:你的作品里不是现实,而是想象的世界。谈谈你作品中的灵感、想象,还有如何构思的。
答:灵光一现的创作方式都太过于发烧友了。本质上想象力是源于感受能力,迸发出感受是需要很多先天条件的,比如说足够多的见识、长期不定向思维的能力、大量长期的外界条件的刺激和给予,都会构成你所谓想象力的自然呈现。所以说想法的珍贵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种长期的情绪铸造而不是点子的偶然爆发。灵感通常可以理解为情绪和点子两个方面,情绪是天性所及,可遇不可求。点子有时只是灵光一现,这种灵光或许靠的是积累、分析和巧合,但对于真正的艺术本质而言情绪是一种灵魂,而点子只是一种表达的招数。读懂情绪是需要有情绪的人去感受,更依赖于天性。相形之下,读懂点子似乎容易许多。介于易读性,“点子派”们似乎容易被大众接受,但最接近艺术的艺术还是靠情绪支撑的。说情绪的门槛高,很多人一辈子却爬不进来,说它低,那对于拥有情绪的人来说,自是简单。
问: 能否阐述一下你最新的作品《自在》?
答:当我们思考对信仰,对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要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只是找了个成人的方式(标准的方式)去模仿一个我们对信仰的诉求和对心灵的诉求。但是真正自己和这个幻化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是需要自己度量的。这个题目英文的名字Learner译为“学习者”,这样更容易帮助中文来解读我们对自在的理解。我们不仅仅是需要一个学习者或者简简单单一种模仿,需要有更完善的自我。所以自在也可以理解我自我存在。现在我的作品要比以前年长很多,可能想的东西不一样了。
问:看你的画册近期有一些装置作品,是不是想尝试用摄影之外的方式表达或者说转型?
答:我的作品是以想法为主导,并不在乎选用怎样的形式,我也不拒绝任何形式,关键是如何运用与发展作品形式的可能。
问:创作之外你也在大学授课,在微博上你也分享过一些内容,能简单说说吗?
答:个人看法,推广一种思维方式比传授技能更有意义。我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反思,最近写了一份课件,题目是《用摄影的方式去思考》,想用硬性发现能力与特殊表达训练,结合软性情感挥发与控制训练来扎实打下摄影艺术的基本功,锻炼思维和拓展思考,对摄影之初的年轻人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