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的细分营销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商业银行“市民银行”的品牌定位和抢占银行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让其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找到了一条通向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最近,南京银行总部办公室的电话几乎被媒体打爆了。自从“城市商业银行双雄”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于今年7月23日在沪深两大证交所挂牌以来,一路看涨的势头让它们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它们的上市也引发了全国各大城市商业银行间的新一轮角逐:北京、上海等地的银行步步紧逼,意欲掀起新一轮上市风潮;更多二、三级城市的银行加强联合,凭借联盟之后的力量参与到竞争中;众多国际金融机构也盯住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这块肥肉。
  在群雄逐鹿的大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是通过上市来扩大自身在更大范围内的知名度?还是走区域性联合道路,利用地缘优势,在小范围内成为行业标杆?抑或结成联盟之后再上市,以创造更为广泛的市场效应?
  
  一个银行群体的诞生
  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创立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为了弥补城市区域性金融机构的缺失,防范信用社金融风险和支持地方中小私营企业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在城市私营、个体经济蓬勃兴起的背景下,城市信用社快速发展。截至1994年年底,全国共有城市信用合作社5200家。但是由于它们大都存在规模小、资金成本高、股权结构不合理、内控体制不健全等问题,经营风险日益凸显。1995年国务院决定组建城市合作银行,1997年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在组建之初曾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从各家信用社翻牌过来的支行仍然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且对总行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总行在开展工作中既缺乏权威性,又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于是,结合其他各项改革措施,在确保平稳过渡的前提下,许多城市商业银行都进行了营运资金、经营权、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尽管这一时期对银行的整改停留在相对初级的经营模式层面,而忽略了对本身品牌的营销,但资金结构的日益完善与风险的有效防范,仍然为后来城市商业银行形象的树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抢占银行细分市场
  早在2004年,针对少数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性扩张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就告诫说:“我奉劝很多商业银行,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中国不缺全国性的大银行,不缺跨区域性设分支机构的银行,缺的是踏踏实实为当地经济服务的中小银行。”
  吴晓灵还拿农村信用社打比方:1999年以前,农村信用社没有做好市场定位,老想跟着国有商业银行走,结果是连年亏损。但是1999年在农村信用社主推面向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之后,现在全国的农村信用社基本上做到当年不亏损,历史问题正在逐年消化,因此市场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中国现在缺几千几万个踏踏实实为社区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城市商业银行正是这种定位于“服务当地”的中小金融机构。当记者问到银行哪种业务或服务在当地特别受欢迎时,威海市商业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刘姓负责人不假思索地回答:“代收费业务!威海老百姓要交纳的几乎所有费用,在我们行的网点都可以交,与工商银行这类国有商业银行或者招商银行那样的股份制银行相比,这是我们所具有的巨大优势。”
  广州市商业银行的一位负责人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我们的定位在于:一、服务地方政府;二、服务当地的广大市民;三、服务当地的中小企业。而对于四大国有银行而言,它们更多地是服务大客户。”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在打当地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这两张牌。它们的定位很明确,目标也很清晰,虽然随着规模的日渐壮大,这些银行也具有了扩张版图和扩大客户群的野心,但却并不盲目。
  以威海市商业银行为例,它是在威海当地5家城市合作银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山东省境内第三家城市商业银行(之前有青岛与烟台两家),并于1997年8月1日挂牌对外营业。同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一样,威海市商业银行迄今正好走过了十个春秋。然而与别的城市商业银行的不同之处在于,威海市商业银行的主要股东之一是山东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我们的战略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依托山东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的产业链来推动业务的发展。”刘先生坦陈。尽管有了强大的龙头产业作为第一推动力,并且威海市商业银行早就将分支机构开设到了济南,成为我国第一家将分支机构开设到省会城市的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但在去年威海市加快金融业发展与创新工作会议上,银行有关领导依旧表示,该行会继续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全力打造“市民银行”品牌。
  就像刘先生介绍的那样,威海市商业银行在最近几年不仅加强了对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巩固与完善,更是在市民服务、公共事业方面花费了不少心思。例如,威海市商业银行推出了集缴纳移动、联通、网通、电信等通信费用与水、电、暖、有线电视等公用事业费于一体的“缴费一卡通”项目,该卡甚至还可以缴纳车辆养路费、为公交卡充值等,使得威海市居民的日常缴费需求被“一卡打尽”,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应继续注重服务于中小型客户,中小企业是主要方向。另外,城市居民这个重要群体也应该抓好。而从发展来说,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跨区域发展,但特别应注重为地方经济服务。”
  而相比之下,南京银行、宁波银行虽已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率先上市,但服务当地市民与中小企业的宗旨,以及“市民银行”的定位却并未改变。南京银行副行长周小祺表示,该行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市民银行”的定位,重视个人银行业务的拓展,以资产业务为导向,目前已拥有了百万个人客户资源。经过几年的发展,该行的个人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产品涵盖资产、负债、理财、中间业务、银行卡等领域,共计六十余个品种,可满足不同客户的广泛金融需求,在服务市民的同时逐步形成了“金梅花”品牌的市场竞争优势。
  
  单打独斗与联合出击
  在介绍重庆商业银行未来的战略部署时,该行行长甘为民说:“重庆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我们积极实施市政府制定的‘龙虾三吃’战略发展规划,即进行资产重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力争年内在国内上市。”
  看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的上市仅仅是个开始,而上海、北京、重庆等城市商业银行无不瞄准了年内上市融资的目标。
  甘为民还介绍说:“重庆商业银行经过10年发展,如今已经到了扬帆起航的时候。目前重庆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已经超过了420亿元,资产质量不断改善,经营利润今年上半年已经超过了5亿元,连续3年都保持了高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经过10年的风吹雨打,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资产率高的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而面对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融资上市也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需求。
  “上市显然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首先,银行可以通过融资为自身补充资本通过率;其次,上市本身就是一个打造品牌的良好途径,而借上市之机,进一步完善其本身的公司制,提高透明度,对银行的发展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郭田勇分析说。
  此外,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联合兼并的方式来改变自身规模小、资金少的状况。通过优化联合,一方面可以使银行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银行间的优势互补,扩大银行的规模,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今年年初,江苏省内的无锡、苏州、南通、常州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就合并成立了江苏银行。
  一边是寻求上市融资,一边是加快联盟的步伐,这仿佛成了城市商业银行做大做强的两条最优路径。
  零下一度营销策划工作室总策划穆峰认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将会出现两级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借助外资银行的推力不断壮大,或根据资源和市场原则与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实施兼并重组,布网全国;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连本地市场都无法保住,生存都成问题。”而江苏银行如果能够上市,则为更多的城市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经典案例。
  
  中小银行更要服务制胜
  对于更多未上市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扩张版图、扩大影响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却也要因地制宜、合乎实际。广州市商业银行的那位负责人如此描绘他们的未来路线图:“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希望向区域性、全国性发展,这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共同目标。但依照银监会的指导,我们还是会遵循这样的步骤:第一,先跨出城区,即本身所在的地区,如我行向从化、增城等地区发展;第二,省内跨市,如东莞、深圳等。珠三角是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金融业务很活跃,因此我们也就着这个优势,在珠三角地区立足、发展。”
  而无论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都必须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品牌的优劣,成为它们能否夺取市场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本地银行、市民银行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由于这些银行是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它们熟悉本地市场,因此它们所提供的服务能更好地满足当地市民的需求;但也正是由于它们是市民银行,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力度较大,长期养尊处优,缺少向外看的眼光,因此导致其业务单一、品种较少,更谈不上在服务方面的创新与突破。而今城市商业银行面临改革求变的大潮,如果不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而是一味地融资、联合,前景同样难以预测。
  灵犀行销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官沈海中在分析城市商业银行上市后的营销策略时也说:“首先,银行的服务质量越来越重要,城市商业银行怎样解决服务问题,是一个关键。建议它们直接向国外优秀银行学习,高起点,高收获。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在品牌建设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做好这一块,让市民和企业真正认可,发展才会更顺利,品牌价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其他文献
有如牙膏、鞋油般的铝制品包装,枯枝、碎屑做成的牛皮纸盒,散布在柜台的新鲜水果蔬菜,天然,时尚,品位,个人护理用品从一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就不乏新鲜话题。  如今中国个人护理用品市场早已成了国外和本土品牌的必争之地。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加高自己竞争的技术壁垒,提高品牌营销的门槛,成为各大品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在喧嚣的日化市场,小家碧玉却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营销之道。    个人护理用品
期刊
“在让利不让市”的畸形逻辑下,在若明若暗的机会中,财经图书如何畅销?    当丹·布朗最初听说他的《达·芬奇密码》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时候,惊得从椅子上跌下来,把咖啡洒了一地。在那褐色液体的浓香之中,他呆立着,然后冲向西雅图街头,连续几小时漫无目的地走。使作者更为震惊的事随后发生:《达·芬奇密码》连续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86周之久,其中大部分时间高居第一名。这本书全球销量
期刊
一旦产品过剩,社会便会进入消费者主导的时代。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迷信“外版”经管书,原因在于“本土”经管书体系化的缺失。    阅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现象。  可以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阅读的历史。文本作为人类阅读活动的客体和对象,它的每一次变化对阅读都是一次冲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对此颇有研究,他表示,“近十年来的图书市场,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文本通俗化。    文本“
期刊
茶有茶道,剑有剑道,美丽亦有道。当这种对美的独特理解与产业资本、高新技术和新的营销模式结合在一起时,便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威力。  山东魔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魔肽生物)董事长戴丽,将预防医学与美容理念相结合,同时引进先进的生物科技,从日化线、专业线、美养会所、美养培训全面切入健康美丽产业,走出一条中国美容产业民族品牌的创建之道。    美丽产业的拓荒者  充满自信的戴丽与健康美丽事业联系在
期刊
摄众传播的核心价值:以创新的内容表现、以创新的信息传递、以创新的沟通方式来建立品牌的价值,占据消费者的时间及心智记忆。    “我年轻的时候,看非常多的电视,我下午三点钟放学回家就打开电视,一直到晚上九点睡觉的时候才把它关掉。那时候电视广告放音乐能让人记住,我对那时候的某些电视广告片现在还记忆犹新。但是,今天我们脱离那个时代了,已经处在一个数码经济圈,而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数码经济圈,有博客、信息板
期刊
投资1.5亿美元的大片《变形金刚》,在全球赚了个盆满钵盈。据了解,除票房收入突破数亿美元外,单植入式广告收入就近4000万美元。在中国,仅仅贴片广告就有包括中国联通、通用汽车、肯德基等八大知名厂商投放,广告费约在1200万元左右。  此前,电影贴片广告塑造了《英雄》与多普达手机、《卧虎藏龙》与米其林轮胎等经典案例。如今,贴片广告已成为一种通用的语言连接起制作商与广告主,是投资回报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期刊
数星期前,你曾看到或者参与其中──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品牌活动。同时,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读者聚集在书店里以相同的目的购买新近出版的《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的确是个具有奇异功能的魔术师。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哈利·波特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广泛认可的名字,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名牌。在世界范围内出售的书籍中,《哈利·波特》被认为是第三大畅销书,销量仅次于《圣经》和《毛泽东思想》。在过去的10年
期刊
在当今这个泛媒体时代,商家必定以一切方式潜入潜在顾客的视听范围。长此以往,创意产业可能会变成泛广告业,任何文化产品都可能成为广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代的文化逻辑就是:经济的变成文化的,而文化的将全面变成经济的。    7月14日早上10点零五分,位于上海浦东的正大购物中心刚开门,在入口处的电梯间就排起了长龙,我好不容易挤进了电梯,电梯直达8楼,来到星美电影院售票处,却不得不面对另一条更长的队
期刊
用企业家的精神做公关!这是万卓环球通讯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Annette M.Nemetz对自己的要求。她认为,只有从战略角度分析传播,颠覆传统的传播形式,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切实解决客户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客户的营销难题。    在北京新世界办公楼7层,Annette M.Nemetz优雅地坐在我的对面。阳光散落在她的金发碧眼上,散发出一种异域的清香。的确,Annette初来中国,是一位不折
期刊
长期以来,盈利能力不足,技术开发体系不健全,品牌美誉度低下,导致奥克斯企业基础薄弱,后续发展乏力。奥克斯欲品牌转身,就必须彻底放弃“价格屠夫+过度炒作”的低层次营销模式,向“技术竞争+品牌竞争”的企业经营模式转型。    奥克斯可以被称为中国企业近20年发展史的“标本企业”。  奥克斯的成长经历,其实就是一部中国企业成长史。奥克斯身上具有鲜明的中国企业共有的特征:知名度高,美誉度低;曾经实现超常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