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选择题解答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wa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择题是思想政治课试卷中经常遇到的题型之一。做好选择题有很多技巧。可采用对比筛选、解惑排扰、明题意抓题眼、细审题干等办法,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主题词:思想政治 选择题 解答 方法
  
  思想政治课的选择题是试卷中常见的题类型之一,并占有相当分量。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能直观地检测思想政治的基础知识,其主要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较好地体现出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选择题类型众多——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等。同类题目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选择题来考查。解此类题时,尽管题型变化多端,方法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唯一的途径。下面例举部分实例来分析选择题的步骤与在解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比筛选,确定选择题的答案
  
  所谓对比筛选,就是将题枝逐一与题干及其要求进行对比,进行筛选,合则留,不合则舍。做到“三舍三留”。“三舍”:有明显的错误者舍,似是而非的舍,不合题意的舍。三留:符合题意的留,含义同而表述异的留,殊途同归者留。
  例如,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_________。
  A:是由于生产水平不高和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B: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
  C: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政策;
  D: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此题ABD在表述上虽然不同,但反映的含义又是相同的,符合“题干”要求。C枝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题干的要求;与“题干”保持了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所以四个“题枝”均选。
  
  二、解迷惑排干扰,选择准确答案
  
  在选择题中,极易识破的是题枝与题干意义相反或因果倒置的,但题枝与题干相交,即部分内容相关、近似或相近,则迷惑力大,干扰性强,容易混淆,导致误选。
  例如: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此题干中的A项题枝为正确的选项。然而,学生往往是由于BCD三项的文字表述近拟,易于被表面的文字所迷惑。这道选择题中,“题干”中关键词是“基本形式”;而“题枝”中的关键词有A “制度”, B“专政”,是属于我国的国家性质,不能选。C“大会”, D“全国”、“大会”。这就要弄清“基本形式”、“制度”、“大会”、“专政”的含意,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的权力机关,但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全国”,不具备普遍性,不合适。如果不深刻理解这些词的含意,就会将国家权力机关误选取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由此可见,“题枝”A的关键词“制度”和“题干”中关键词“基本形式”含意才是关联的。
  
  三、明题意抓题眼,明确选择题答案
  
  审清题意就是要把握题干的特定内涵。所谓题眼,即具体地体现题意的关键性的字眼,往往决定题眼的取舍。这类选择题要抓住“题枝”、“题干”的关键词,并反复分析、理解,抓住本质,正确判断。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后,就需要在“题枝”里面去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关键词”。这样就会很自然地确定正确选项。因此,审清题意,把握题眼就是审题过程的关键所在。
  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生产过剩;
  C:人民购买力缩小;
  D:盲目扩大生产。
  本题题眼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对各题枝的取舍有明显的限定。题枝中的A项与题意的规定相符合,因而正确。其余BCD三项均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中的某一小部分,而并非主要根源,因而不能选。
  
  四、细审题干,明确大意,正确解题
  
  细审题干即正确理解题干的全部内在含义,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审题不光是明白题干整个句子本身的意思,还要明白题干前后关联的内容,它所在的课文的大致主题和背景,甚至关联的章节内容都要通过回忆、联想,视觉放开,抓住整个事件的前后情况通盘思考。这对于准确选择是有好处的。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资本家榨取工人血汗的主要手段是:A: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
  B:利用失业人口的增加来压低工人工资和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C: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D: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解答此题,就要弄清楚资本主义社会前期、中期、后期,分别采取怎样措施对工人进行剥削、榨取血汗的。然后抓住题眼“初期”,选择相应大题枝。因ABC项均为资本主义社会后期,资本家榨取工人血汗所采用的手段,此题应选D项。假如对资本主义后期资本家是榨取工人血汗的手段,不了解,自然选择答案时就有些茫然。
  上面例题只是在选择时部分问题的特点,在具体解选择题时,还要因题而异,灵活运用,理解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
  (四川平昌县尖山小学)
其他文献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入,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关心和重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往往都溶含了一定的化学因素。  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适当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更直
期刊
探究性学习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施瓦布倡导的,他主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一样,遵循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不仅学“知”,还要学“做”即学会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举例分别阐述两种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1.探究性讨论活动这种方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的每一单元都安排了一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非常好,这在语文教改史上是一大进步,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关注不同领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学习内容上,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再拘泥于“语文
期刊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
期刊
课堂“活”是中学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才算“活”呢?有人说课堂活跃热闹就是“活”。其实这是“活”的表面而不是实质。我们认为,“活”起码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其一,在理解基础上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其二,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其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面就这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它以其丰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学习方式的
期刊
《中国青年报》曾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文章,标题就叫《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如此一针见血的指责令语文教师汗颜,也因此引发了语文届同仁的思索:语文教学究竟怎么了?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观察其他同行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我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确实存在效率严重偏低的情况。  社会、学校及其他科目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干扰。他们认为学不学语文一个样,反正得不了高分。并且把这种意思有意无意的传
期刊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期刊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贴
期刊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语文教学改革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认为语文教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太少的呼声尤为高涨。但呼声归呼声,教学归教学,问题的症结何在?我想,教材编写的不合理和考试内容及形式的不科学是制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尽管要求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但是不管怎么说,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你总不能说谁的学生考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