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入,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关心和重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往往都溶含了一定的化学因素。
  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适当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更直观,更现实,更生动,其效果更显著。
  
  一、用最少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
  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例如,在铜和浓硝酸的反应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4克铜屑,推上活塞并吸入0.1毫升的浓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氮的泄漏而污染空气。
  结合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排放废气污染空气而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实验完毕,启民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以防止重金属铜和毒气体二氧化氮的污染,使学生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二、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学保护环境的行为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空气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严重污染,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形成酸雨,对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肿,使水体酸化,可使鱼类绝迹,尤其是重金属和一些致癌物质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经专家研究已确认,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是癌症发病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度物,同时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①某些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毒物质可用化学方法进行妥善处理,例如,萃取后的苯和实验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可以燃烧;溴苯可以碱解;酸液中的生金属离子可用铅、铁等轻金属还原。②某些废弃物不经或简单后变废为宝,例如,利用市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或施用于花、木、草、树系良好的化肥,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三、结合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保知识教育
  
  生产、防潮、治污一起抓,保护环境,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方针。过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注意到化学实验与化学知识的结合,而没有注意环保知识的教育,为此,我们必须引起跔的重视,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把实际生产中防潮、治污的化学方法利用到化中去,消除三废污染。
  要运用化学知识,利用化学实验研讨实际生产中的三废防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环保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完全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污染空气,危害师生健康;或者,对实验中产生的以及实验后残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
  例如,氯气、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都可以用碱液或水吸收;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的实验可以在封闭式装置中进行,硫化氢燃烧实验,也可以用漏斗罩在火焰上方,使产生的二氧化硫经漏斗在作用下通过其连接的U型管(内盛稀氨水),吸收液可作化肥使用等等。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环境科学的发展,与各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同样,环境科学与化学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产生了环境化学。因此,化学与环保知识,尤其与化学实验教学联系更密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十分可行的。它有利一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化学知识,了解环保知识,使之相互渗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促进培训。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学科是在原来的计算机学科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信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知识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学科特点     1.新生性:该学科是这几年才产生的,是目前的新兴学科
期刊
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抓好课堂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素质教育致力推广的今天,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型、创新型人才是赋予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极大的挑战和考验。一堂课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生成即学生的知识构建情况,而学生收获多少关键在于老师的有效指导。生物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
期刊
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一大批一线熟练技术工人,而此类人才恰是中职学校的培养对象。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差,对文化课学习没有热情,特别以数学为最。数学教师们常常在思索:“怎么教和教什么”,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中职数学教学提出一些思考。    一、因材施教,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1.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以往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以教科书为准绳,进行一系列
期刊
摘要:培养创新精神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创设情景、提供学生实践舞台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主题词:中学语文 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探索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
期刊
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小学的素质教育必须以开发儿童身心潜力,培养和提高其自身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从小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公民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小学数学的教学,直到今天还严重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结果轻过程,重讲解
期刊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考,学校、家长和老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聚焦在学科成绩上,因为竞争的分晓最终落到了考试分数上。而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语文,可以说面临让人忧虑的现状: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三是学生学习语文非智力因素的缺失等,这些涉及到学习语文兴趣、习惯、效率等方方面面,无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无不影响语文科高考分数。  每一位教师,面对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局面,可谓在泥泞中挣扎,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形成新的技能,即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  关键词:学习动力 学习氛围 创新能力    一、揭示数学美,引发学生学习动力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数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是美的
期刊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探索一条 “能切实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目标,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我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和实践,并根据有关理论,吸收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提出了中学数学“三精、三馈”教学法。它是采用外显性的认知活动,诱导学生积极参与,从感性到理性,进而向内化的认识活动过渡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目前,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使我国拥有持续的创新人才资源,必须从小抓起,从素质教育的各个学科抓起。要学生会创新,就得会质疑,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  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营造学习氛围和创设适宜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所创见、有所创造。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训练,发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一定的识字量是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新的《课程标准》对儿童识字提出了“学会”和“会认”两种不同的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特点,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尽多地识字,为尽早进行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往往不从小学年龄实际出发,把写看得无足轻重,一味追求写字的数量,简单化地要求学生每个生字写五遍、十遍。学生为了解脱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