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会出现教学上的短板:无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为学生创造较为有利的学习方式和条件。这些教师不仅在教法上显得无所适从,而且与学生沟通的办法也不多。这显然与新课标新课改所提倡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理念相去甚远。打造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有效发展,这就要求当前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活”的舞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创设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想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首先得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仪表,比如面带微笑,话语亲切,能用饱满的情绪去感动学生,从而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同时,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比如理解学生,宽待学生。每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对他们不应是训斥或者排斥,更不应是挖苦惩戒;而是要耐心引导和疏导教育,做到循循善诱;每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都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并鼓励他们,赞扬他们。
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把自己也看作是一名“学生”,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合作动手,一起参与讨论总结。对于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笔者通常以“你真好!”“你做得对!”“你真的很棒!”等语言来赞赏他们;对于那些学困生,笔者从来都不放弃,也不刁难他们,而是更加耐心地教导、激励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自己,自己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所以,笔者经常鼓励学生们说:“你们一定能行!只要你们仔细想一想,你们就没有不懂得知识。”诸如此类的赞赏话语和激励话语,会让学生们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够感到老师跟他们在一起,并时刻关心关注着他们。就这样,师生们逐步建立起相互的信任感,从而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最直接、最能动的积极性成分。学生如果对学习的环节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就会调动各种感官,一起来引发对学习的高度集中和注意,从而为他自己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上佳的心理预期和准备。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教师应从已经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熟知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尽最大可能,创造出轻松的、愉快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小草》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看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喜欢读的自然段,然后开始读那个自然段。这样,学生们渴望自我表现的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在学生们朗读之后,笔者就要根據对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的把握,及时予以反馈——或给予表扬,或给予指导,或在让学生听了教师的范读后再读,从而再一次去有目的地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经过这样的训练,会让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一大步。
增加互动,提高参与意识
实际上,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其必然因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就一定要增加学生独立活动的机会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有时间、有机会去参与活动,从而在活动中把握那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并在这块天地中能够尽情地表现自我。
例如:在教学《春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并比较充分地体悟课文情境,触摸感觉文章所描摹的春雨的场景,笔者给学生们留下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小、细、飘忽、弹跳”等关键词语,并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
通过宽泛的、多层次的讨论,笔者认为,学生们对“小、细、飘忽、弹跳”等关键词语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于是,又组织他们通过类似情景剧的表演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学生们在舞台上进行各种相关的动作表演中,笔者通过仔细观察后发现:有些学生表演动作的不到位,表情太呆板,动作不熟练,跟课文要求相去甚远。因此,笔者又通过课堂评议、学生小组评议等形式,继续引导学生们重新体会。
本节课上,学生们始终在笔者的指导帮助和牵引之下,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交流,课堂教学的所有预设训练项目给学生人人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可以说,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中来,把这些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突破口,释疑了课堂教学及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学习难点,师生们一起在较为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去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课堂上那些沉闷的局面不见了,代之的是一个学生“活”起来的语文课堂。
结束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培养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起来;增加互动机会,把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起来。只要做好了这三点,自然就会收到良好的“活”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蛮会中心学校)
创设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想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首先得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仪表,比如面带微笑,话语亲切,能用饱满的情绪去感动学生,从而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同时,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比如理解学生,宽待学生。每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对他们不应是训斥或者排斥,更不应是挖苦惩戒;而是要耐心引导和疏导教育,做到循循善诱;每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都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并鼓励他们,赞扬他们。
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把自己也看作是一名“学生”,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合作动手,一起参与讨论总结。对于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笔者通常以“你真好!”“你做得对!”“你真的很棒!”等语言来赞赏他们;对于那些学困生,笔者从来都不放弃,也不刁难他们,而是更加耐心地教导、激励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自己,自己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所以,笔者经常鼓励学生们说:“你们一定能行!只要你们仔细想一想,你们就没有不懂得知识。”诸如此类的赞赏话语和激励话语,会让学生们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够感到老师跟他们在一起,并时刻关心关注着他们。就这样,师生们逐步建立起相互的信任感,从而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最直接、最能动的积极性成分。学生如果对学习的环节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就会调动各种感官,一起来引发对学习的高度集中和注意,从而为他自己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上佳的心理预期和准备。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教师应从已经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熟知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尽最大可能,创造出轻松的、愉快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小草》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看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喜欢读的自然段,然后开始读那个自然段。这样,学生们渴望自我表现的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在学生们朗读之后,笔者就要根據对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的把握,及时予以反馈——或给予表扬,或给予指导,或在让学生听了教师的范读后再读,从而再一次去有目的地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经过这样的训练,会让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一大步。
增加互动,提高参与意识
实际上,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其必然因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就一定要增加学生独立活动的机会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有时间、有机会去参与活动,从而在活动中把握那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并在这块天地中能够尽情地表现自我。
例如:在教学《春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并比较充分地体悟课文情境,触摸感觉文章所描摹的春雨的场景,笔者给学生们留下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小、细、飘忽、弹跳”等关键词语,并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
通过宽泛的、多层次的讨论,笔者认为,学生们对“小、细、飘忽、弹跳”等关键词语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于是,又组织他们通过类似情景剧的表演来加深理解和体会。学生们在舞台上进行各种相关的动作表演中,笔者通过仔细观察后发现:有些学生表演动作的不到位,表情太呆板,动作不熟练,跟课文要求相去甚远。因此,笔者又通过课堂评议、学生小组评议等形式,继续引导学生们重新体会。
本节课上,学生们始终在笔者的指导帮助和牵引之下,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交流,课堂教学的所有预设训练项目给学生人人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可以说,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中来,把这些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突破口,释疑了课堂教学及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学习难点,师生们一起在较为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去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课堂上那些沉闷的局面不见了,代之的是一个学生“活”起来的语文课堂。
结束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培养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起来;增加互动机会,把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起来。只要做好了这三点,自然就会收到良好的“活”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蛮会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