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学生语法知识缺失的影响
1.严重影响高三的复课备考
有过高三复课备考经验的老师都有一个同感:学生语法知识的缺失使得复习举步维艰。全国的十五套高考试卷,基本大同小异,很多考点都涉及语法知识。涉及语法的面广、难度又大,如果没有扎实的语法知识做基础,要想做好一张高考语文卷并得到高分是不可能的。学生的语法知识严重缺失,要在短期补回来一是时间上不允许,二是短时间内学生也难以消化,这让高三的语文老师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2.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经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这除了语文科目自身特征以外,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语法知识的缺失不无关系。仔细分析学生的每次考试试卷,发现学生的基础题、文言文、诗歌赏析这些题目的失分率很高。在平时的复习中,很多学生明明很努力地学习,但看不到进步。有些考点的题目,不管怎样复习、讲解,总难见成效。
3.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开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古文的教学难度很大,因为古文牵涉大量的特殊词汇、特殊句法、词类活用现象。这些无不与语法紧密相连,缺少语法知识基础就会寸步难行。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词性都不清楚,老师跟他讲词类活用,无异于“对牛弹琴”;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主谓宾都分不清,老师跟他讲倒装句或省略句,这无别于“讲天书”。再看看我们的古文,少了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正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无法回避的难题。
二、造成中学生语法知识缺失的原因
1.“淡化语法”的思想,使得语法教学重视不够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教学提倡“淡化语法”。因为学习英语的过程也在强调“淡化语法,注重实际运用”。于是,不少老师认为汉语的教学也应该跟国际接轨,但是我们也许忽略了一个事实:东西方人思维习惯的差异,还有我们汉语与英语两种语种的本质差异:表意与表音。这诸多的不同,导致我们学习方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语文教学中该不该“淡化语法”值得商榷。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对“淡化语法”的错误理解,“淡化”不等于“不要”,我们很多人不是在“淡化语法”,而是在回避语法,抛弃语法。老师不重视,学生更加无所谓,长此以往,学生语法知识的缺失也就理所当然了。
2.教材的编写对语法没有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
从初中到高中,从人教版教材到其他版本教材,都把语法知识放到了课本的最后几页,或者是单元小节的部分,或者是课文的练习题后面,都是一些“不显眼”的地方。最主要的是语法知识的编排没有系统性、整体性,因此也就没有连贯性。还有语法知识的编写也存在问题,哪些内容是中学该掌握的,掌握到什么程度,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也就导致不同的版本对语法的编排各具特色,更不用讲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了。这些使得一线的教学者无“本”可依,语法教学随意性强。因而学生不重视语法,最终造成语法知识的严重缺失也就必然了。
3.受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存在急功近利的行为
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很多年,但为了高考、中考取得好成绩,各学校都铆足了劲赶进度,赶在高三,九年级前结束教材,好提前进入高考、中考的复习。要提速就必须对教材进行“瘦身”,而首先减掉的就是后面那些“不重要”的东西,语法也就自然首当其冲。当到了高三总复习时,才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语法知识的缺失也就理固亦然。
三、解决中学生语法知识缺失的对策
(1)语文教育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应该高度重视。语法知识应做到规范化,即哪些语法知识应该在初中掌握,哪些应该在高中掌握,都必须有一个规定。教材中应该将初中、高中要掌握的语法知识系统化编排,册与册应该其有连贯性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得一线的从教者有“本”可依,有“章”可循。
(2)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高度重视。从教者重视了,学生才会重视。我们应该在小学、初中就要将语法知识分层次、分难易度教学,做到连贯一体。只有抓实抓牢,语法知识的体系才能构建起来。
总之,语文教学缺不了语法知识,我们只有真正掌握好了语法,才能更好地驾驭语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学习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姚文革.“淡化语法”何时休[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5).
[2]陈冰清.语法知识真的能淡化吗[N].语文报,2010-11-04.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三中学)
1.严重影响高三的复课备考
有过高三复课备考经验的老师都有一个同感:学生语法知识的缺失使得复习举步维艰。全国的十五套高考试卷,基本大同小异,很多考点都涉及语法知识。涉及语法的面广、难度又大,如果没有扎实的语法知识做基础,要想做好一张高考语文卷并得到高分是不可能的。学生的语法知识严重缺失,要在短期补回来一是时间上不允许,二是短时间内学生也难以消化,这让高三的语文老师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2.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经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这除了语文科目自身特征以外,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语法知识的缺失不无关系。仔细分析学生的每次考试试卷,发现学生的基础题、文言文、诗歌赏析这些题目的失分率很高。在平时的复习中,很多学生明明很努力地学习,但看不到进步。有些考点的题目,不管怎样复习、讲解,总难见成效。
3.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开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古文的教学难度很大,因为古文牵涉大量的特殊词汇、特殊句法、词类活用现象。这些无不与语法紧密相连,缺少语法知识基础就会寸步难行。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词性都不清楚,老师跟他讲词类活用,无异于“对牛弹琴”;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主谓宾都分不清,老师跟他讲倒装句或省略句,这无别于“讲天书”。再看看我们的古文,少了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正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无法回避的难题。
二、造成中学生语法知识缺失的原因
1.“淡化语法”的思想,使得语法教学重视不够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教学提倡“淡化语法”。因为学习英语的过程也在强调“淡化语法,注重实际运用”。于是,不少老师认为汉语的教学也应该跟国际接轨,但是我们也许忽略了一个事实:东西方人思维习惯的差异,还有我们汉语与英语两种语种的本质差异:表意与表音。这诸多的不同,导致我们学习方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语文教学中该不该“淡化语法”值得商榷。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对“淡化语法”的错误理解,“淡化”不等于“不要”,我们很多人不是在“淡化语法”,而是在回避语法,抛弃语法。老师不重视,学生更加无所谓,长此以往,学生语法知识的缺失也就理所当然了。
2.教材的编写对语法没有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
从初中到高中,从人教版教材到其他版本教材,都把语法知识放到了课本的最后几页,或者是单元小节的部分,或者是课文的练习题后面,都是一些“不显眼”的地方。最主要的是语法知识的编排没有系统性、整体性,因此也就没有连贯性。还有语法知识的编写也存在问题,哪些内容是中学该掌握的,掌握到什么程度,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也就导致不同的版本对语法的编排各具特色,更不用讲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了。这些使得一线的教学者无“本”可依,语法教学随意性强。因而学生不重视语法,最终造成语法知识的严重缺失也就必然了。
3.受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语文教学存在急功近利的行为
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很多年,但为了高考、中考取得好成绩,各学校都铆足了劲赶进度,赶在高三,九年级前结束教材,好提前进入高考、中考的复习。要提速就必须对教材进行“瘦身”,而首先减掉的就是后面那些“不重要”的东西,语法也就自然首当其冲。当到了高三总复习时,才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语法知识的缺失也就理固亦然。
三、解决中学生语法知识缺失的对策
(1)语文教育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应该高度重视。语法知识应做到规范化,即哪些语法知识应该在初中掌握,哪些应该在高中掌握,都必须有一个规定。教材中应该将初中、高中要掌握的语法知识系统化编排,册与册应该其有连贯性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得一线的从教者有“本”可依,有“章”可循。
(2)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高度重视。从教者重视了,学生才会重视。我们应该在小学、初中就要将语法知识分层次、分难易度教学,做到连贯一体。只有抓实抓牢,语法知识的体系才能构建起来。
总之,语文教学缺不了语法知识,我们只有真正掌握好了语法,才能更好地驾驭语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学习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姚文革.“淡化语法”何时休[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5).
[2]陈冰清.语法知识真的能淡化吗[N].语文报,2010-11-04.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