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以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必需的基础,也是进行远程教育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运用,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符合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宏观目标可概括为“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培养既有21世纪能力素养的人才”。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或选修课科目,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其势汹涌,不可阻挡。
(2)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生存能力。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快,有效期较短,知识的不断更新,给我们的生活、经济、政治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自我生存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力度,确保这一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江泽民同志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保证,改变了学生原有的传统学习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落实学科整合的措施
现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改实验还处在探讨摸索时期。这一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因此我们就要制定出相关措施,保证这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个的教改实验能够成功。
(1)科学管理,抓好骨干是学科整合的前提。为了确保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进行,科学管理、抓好骨干是关键。首先我们必须得做到科学管理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完善教育教学制度,把学科整合的实施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课程整合的实施效率。在此期间,学校每周都应该安排相应的学科教研活动,让教师有机会一起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一起交流学科整合经验,一起讨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课分析、评讲。使骨干教师与全体学科教师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形成了一种全员骨干培训方式,从而提高教师学科整合的科研水平,加强学科整合的力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的不断发展进步。
(2)加强培训,提升师生水平,是学科整合的关键。学科课程整合的试验是否能成功,与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密不可分,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多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的操作技能与课堂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让他们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制作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水平与效率。
4.总结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现代教育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其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技、生命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前景。”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唯有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领会精髓,体味真谛。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研究、探讨、交流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我们的教学会更上一层楼,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实现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5—37.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499.
(作者单位:广西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符合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宏观目标可概括为“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培养既有21世纪能力素养的人才”。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或选修课科目,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其势汹涌,不可阻挡。
(2)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生存能力。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快,有效期较短,知识的不断更新,给我们的生活、经济、政治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自我生存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力度,确保这一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江泽民同志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保证,改变了学生原有的传统学习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落实学科整合的措施
现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改实验还处在探讨摸索时期。这一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因此我们就要制定出相关措施,保证这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个的教改实验能够成功。
(1)科学管理,抓好骨干是学科整合的前提。为了确保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进行,科学管理、抓好骨干是关键。首先我们必须得做到科学管理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完善教育教学制度,把学科整合的实施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课程整合的实施效率。在此期间,学校每周都应该安排相应的学科教研活动,让教师有机会一起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一起交流学科整合经验,一起讨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课分析、评讲。使骨干教师与全体学科教师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形成了一种全员骨干培训方式,从而提高教师学科整合的科研水平,加强学科整合的力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的不断发展进步。
(2)加强培训,提升师生水平,是学科整合的关键。学科课程整合的试验是否能成功,与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密不可分,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多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的操作技能与课堂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让他们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制作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水平与效率。
4.总结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现代教育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其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技、生命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前景。”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唯有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领会精髓,体味真谛。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研究、探讨、交流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我们的教学会更上一层楼,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实现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5—37.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499.
(作者单位:广西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