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道路桥梁施工行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不管是建设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作为交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因为不同地区地形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软土地形问题的存在,在降低道路桥梁正常施工进度的基础上,对整体项目的质量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本文就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软土地基的施工是道路桥梁施工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软土地基的施工水平是目前相关部门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完成对软土地基的施工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尽量减少施工成本,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须综合进行统筹思考,提升设计的合理性,提升工程的质量。
1道路桥梁施工的现状
现阶段的道路桥梁建设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不断地增加,目的是希望对交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但是,道路桥梁施工的难度非常高,尤其是在建设现状上并不乐观,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没有按照科学的思路、科学的方法来完善,由此造成的恶劣后果非常严重。道路桥梁施工前,没有加强地质勘察、地质探究,虽然拥有一定的数据和信息,但是在数据的陈旧程度上非常高,没有办法对现有的工程项目提供较多的支持,由此导致道路桥梁施工的水平不断下降,产生的质量问题也无法在短期内科学的解决。道路桥梁施工的地基打造存在较大的问题。地基建设对任何工程都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软土地基的应对较差,导致道路桥梁施工的基础成果不够显著,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阻碍,对工程的长期发展、长期规划没有给出较多的保障。所以,道路桥梁施工的未来创新,必须从细节上来调整。
2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
2.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率
软土的天然含水率大概在60%左右,比较特殊的软土甚至会超过100%,自然含水量会随着液体限制的增大而不断增大,所以自然含水量、自然空隙比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和抗剪性特点极为显著。
2.2渗透能力不强
相较于其他土壤,软土固结能力较弱,同时渗透能力也不强。再加上软土地基内部拥有较多的有机物,会造成气泡的产生,影响地基的坚固度。
2.3压缩性高
正常固结软土层最大甚至可以达到4.5左右,而压缩的指数大概在0.75左右,与天然的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欠固结的状态荷重的作用下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沉降。超固结的状态图,应力没有超过固结压力时,地基的沉降比较少,固结压力、超固结比是一种能够表示土层固结状态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会直接影响到土的强度变化。
3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
3.1表层处理法
对于表层软土地基处理形式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表层排水法。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前期勘测环节当中,其中可能会碰见含有较高水量的土壤结构,行业人士称之为软土地基。为了能够做好该结构的施工处理工作,那么施工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保证土壤含水量的有效减少,适当的结合砂砾和碎石等材料,将其含水量达到行业施工规范时,才能够开展接下来正式得施工建设。而表层排水方法,就是希望施工人员在土壤结构中添加一些材料,做好表层部分的排水工作,最终促使土壤具备极高的硬度以及承载性能;其次,垫敷材料法。面对软土地基结构沉降问题,最大的根源就是结构内部土层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此时施工人员要想提高地基结构的承载性能,此时可以融合化纤无纺布、土工布等材料,通过专业的施工设备开展处理;最后,排水砂墊层方法。对于该种技术形式而言,最常见的就是在有着较薄的土层结构,再加上土壤含水量较大的基础上,施工人员可以借助此种软土地基处理形式。在实际运用当中,首先,施工人员先将0.5~1m左右的砂垫层,均匀的铺设在土层的上部分,一方面实现土壤固化的目的,有利于顺利排水工作。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施工人员整个操作过程快速进行,在最短的施工周期内,高质量的完成处理工作。
3.2挤密法
所谓的挤密法,就是在软土层中渗透入一定量的沙石粉末,然后让砂石粉末逐渐补充软土层的土壤颗粒之间的间隙,然后再使用压路机对土层进行碾压加固的形式处理。砂石粉末的利用有利于提高软土地层的存在性和强度,并且通过长时间的碾压与夯实,实现了砂石粉末和土壤颗粒之间的有效结合,大幅提高了软土地层的平整性和稳定性。通过实际的施工效果证明,紧密法有利于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承载性,实现了路面的整体平稳,并且挤密法的使用有利于后续对土壤的整体维护,大幅降低了土层维护的成本,减少路面反复施工的情况出现。但是挤密法的技术应用要求较高,砂石粉末的配比工序复杂,在砂石配比过程中,一旦出现配比失误,就会使得后期路面出现降低下沉的问题,所以紧密法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砂石粉调配比例的优化。
3.3强夯法
强夯法主要是利用15吨以上的物体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来打击土体,达到道路建设的要求。强夯法是被一位法国的工程师于20世纪所提出,起初在使用强夯法的时候局限性较大,使用在砂石等地基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先进的施工技术涌现,致使强夯法逐渐开始应用于细砂土壤类型之中,并展现出成本低、造价低的特点。在中国,使用强夯法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末期,起初是在北京、天津等几个地区进行实验和探究,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在此之后强夯法在中国开始大范围的推广。通过使用强夯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基的抗剪性,而且还提高了土壤的抗震性。但是,强夯法对粉土处理效果并不是很好,需要依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
3.4注浆法
目前经常使用的注浆法是一种高压喷射型的注浆,将喷射流的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使用土提喷机破坏土体原本的状态,喷射的浆液和土壤之间交换或传播交换。为了达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在进行旋转喷射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旋转的速度进行调整,应调整打桩机上台的速度,控制好增减喷射的力度。按照具体的需求调整整个喷射嘴的直径大小,可以比较有效地优化控制喷射的具体流量,通过使用固件,使其成为设计要求的形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比较严格,操作者在使用时,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应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按照相应的规则和技术进行。
3.5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处理技术的运用能够减少传统工作的不足,并且在处理的思路、处理的方法上给出了较多的保障。该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对软土地基的特点充分的利用,按照因势利导的方法来操作,促使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整体发展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软土地基本身具有软弱的特点,采取添加材料以及排水的方式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使软土地基具有极强的抗压力,方便机械作业,让材料在添加中形成一种平衡的状态,将整个施工工作处于稳定与安全的环境中。此外,在面对地表强度相对较好的表面上,同时具有非常丰富的含水量,在开展施工作业之前,需要挖掘出相对应的沟槽,确保地表的水分可以通过沟槽顺利被排出去。
结语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是根据施工现实情况因地处理的,地基稳定性和安全性决定了整个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质量,这类大型规模的基建工程,投入高、工期长,对质量要求高,整体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务必作为施工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张辰.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4):654.
[2]武江博.道路与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4):4056.
[3]范红正.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3):1663.
作者简介:蒲旭,从事建筑工程方向,身份证号:130302198101192035。
龚雪,从事建筑工程方向,身份证号:210402198601102222。
辽宁沈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软土地基的施工是道路桥梁施工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软土地基的施工水平是目前相关部门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完成对软土地基的施工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尽量减少施工成本,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须综合进行统筹思考,提升设计的合理性,提升工程的质量。
1道路桥梁施工的现状
现阶段的道路桥梁建设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不断地增加,目的是希望对交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但是,道路桥梁施工的难度非常高,尤其是在建设现状上并不乐观,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没有按照科学的思路、科学的方法来完善,由此造成的恶劣后果非常严重。道路桥梁施工前,没有加强地质勘察、地质探究,虽然拥有一定的数据和信息,但是在数据的陈旧程度上非常高,没有办法对现有的工程项目提供较多的支持,由此导致道路桥梁施工的水平不断下降,产生的质量问题也无法在短期内科学的解决。道路桥梁施工的地基打造存在较大的问题。地基建设对任何工程都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由于软土地基的应对较差,导致道路桥梁施工的基础成果不够显著,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阻碍,对工程的长期发展、长期规划没有给出较多的保障。所以,道路桥梁施工的未来创新,必须从细节上来调整。
2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
2.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率
软土的天然含水率大概在60%左右,比较特殊的软土甚至会超过100%,自然含水量会随着液体限制的增大而不断增大,所以自然含水量、自然空隙比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和抗剪性特点极为显著。
2.2渗透能力不强
相较于其他土壤,软土固结能力较弱,同时渗透能力也不强。再加上软土地基内部拥有较多的有机物,会造成气泡的产生,影响地基的坚固度。
2.3压缩性高
正常固结软土层最大甚至可以达到4.5左右,而压缩的指数大概在0.75左右,与天然的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欠固结的状态荷重的作用下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沉降。超固结的状态图,应力没有超过固结压力时,地基的沉降比较少,固结压力、超固结比是一种能够表示土层固结状态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会直接影响到土的强度变化。
3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
3.1表层处理法
对于表层软土地基处理形式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表层排水法。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前期勘测环节当中,其中可能会碰见含有较高水量的土壤结构,行业人士称之为软土地基。为了能够做好该结构的施工处理工作,那么施工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保证土壤含水量的有效减少,适当的结合砂砾和碎石等材料,将其含水量达到行业施工规范时,才能够开展接下来正式得施工建设。而表层排水方法,就是希望施工人员在土壤结构中添加一些材料,做好表层部分的排水工作,最终促使土壤具备极高的硬度以及承载性能;其次,垫敷材料法。面对软土地基结构沉降问题,最大的根源就是结构内部土层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此时施工人员要想提高地基结构的承载性能,此时可以融合化纤无纺布、土工布等材料,通过专业的施工设备开展处理;最后,排水砂墊层方法。对于该种技术形式而言,最常见的就是在有着较薄的土层结构,再加上土壤含水量较大的基础上,施工人员可以借助此种软土地基处理形式。在实际运用当中,首先,施工人员先将0.5~1m左右的砂垫层,均匀的铺设在土层的上部分,一方面实现土壤固化的目的,有利于顺利排水工作。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施工人员整个操作过程快速进行,在最短的施工周期内,高质量的完成处理工作。
3.2挤密法
所谓的挤密法,就是在软土层中渗透入一定量的沙石粉末,然后让砂石粉末逐渐补充软土层的土壤颗粒之间的间隙,然后再使用压路机对土层进行碾压加固的形式处理。砂石粉末的利用有利于提高软土地层的存在性和强度,并且通过长时间的碾压与夯实,实现了砂石粉末和土壤颗粒之间的有效结合,大幅提高了软土地层的平整性和稳定性。通过实际的施工效果证明,紧密法有利于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承载性,实现了路面的整体平稳,并且挤密法的使用有利于后续对土壤的整体维护,大幅降低了土层维护的成本,减少路面反复施工的情况出现。但是挤密法的技术应用要求较高,砂石粉末的配比工序复杂,在砂石配比过程中,一旦出现配比失误,就会使得后期路面出现降低下沉的问题,所以紧密法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砂石粉调配比例的优化。
3.3强夯法
强夯法主要是利用15吨以上的物体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来打击土体,达到道路建设的要求。强夯法是被一位法国的工程师于20世纪所提出,起初在使用强夯法的时候局限性较大,使用在砂石等地基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先进的施工技术涌现,致使强夯法逐渐开始应用于细砂土壤类型之中,并展现出成本低、造价低的特点。在中国,使用强夯法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末期,起初是在北京、天津等几个地区进行实验和探究,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果,在此之后强夯法在中国开始大范围的推广。通过使用强夯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基的抗剪性,而且还提高了土壤的抗震性。但是,强夯法对粉土处理效果并不是很好,需要依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
3.4注浆法
目前经常使用的注浆法是一种高压喷射型的注浆,将喷射流的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使用土提喷机破坏土体原本的状态,喷射的浆液和土壤之间交换或传播交换。为了达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在进行旋转喷射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旋转的速度进行调整,应调整打桩机上台的速度,控制好增减喷射的力度。按照具体的需求调整整个喷射嘴的直径大小,可以比较有效地优化控制喷射的具体流量,通过使用固件,使其成为设计要求的形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比较严格,操作者在使用时,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应具备一定的施工经验,按照相应的规则和技术进行。
3.5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处理技术的运用能够减少传统工作的不足,并且在处理的思路、处理的方法上给出了较多的保障。该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对软土地基的特点充分的利用,按照因势利导的方法来操作,促使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整体发展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软土地基本身具有软弱的特点,采取添加材料以及排水的方式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使软土地基具有极强的抗压力,方便机械作业,让材料在添加中形成一种平衡的状态,将整个施工工作处于稳定与安全的环境中。此外,在面对地表强度相对较好的表面上,同时具有非常丰富的含水量,在开展施工作业之前,需要挖掘出相对应的沟槽,确保地表的水分可以通过沟槽顺利被排出去。
结语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是根据施工现实情况因地处理的,地基稳定性和安全性决定了整个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质量,这类大型规模的基建工程,投入高、工期长,对质量要求高,整体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务必作为施工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张辰.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4):654.
[2]武江博.道路与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4):4056.
[3]范红正.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3):1663.
作者简介:蒲旭,从事建筑工程方向,身份证号:130302198101192035。
龚雪,从事建筑工程方向,身份证号:210402198601102222。
辽宁沈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