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是建立在教材、教师和学三者相关联的基础上的,是历史教师用一定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教材,掌握历史知的过程。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千头万绪的教学工作中,重中之重是抓好打底工程——教师的备课。现在我们的备课主要存在两种方式,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下面笔者就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就高中历史老师如何实现备课有效性谈谈自己的认识。
备课 有效性 教材资源
有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能获取知识的课堂,也应是学生心智培养、感情升华、品格形成的课堂,还应是教师尽情展示自我的课堂!只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去实践,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尊重并敬畏生命的发展,历史教学的魅力才会得到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会最终实现。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有效的备课,本文就如何实现高中历史的有效备课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1.合理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新课程所主张的开发课程资源,首先是对教材的开发、加工和处理。新课程突出“一标多本”,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结合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一是依托教材,重构体系,灵活整合。重视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各模块之间既各有侧重,又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相互参照,统筹兼顾。教师要建构起整体教学设计观,总揽全局,不要讲一课,备一课。而应该将教学设计置于课程模块的整体之中来考虑。二是紧扣课标,活用不同版本教材,合理取舍。课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与丰富的历史知识间的矛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标、教材,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教师备课时应先明确专题的主线,认真研究课标,全面、深入理解课标,领会课标的意图。然后再阅读、比较各个版本教材灵活取舍拟定各课的重点和难点。
2.重视调整生成,凸显教案的弹性化是有效备课的基本特征。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学习内容。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
只能是预案。备课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性,不能让学生围绕死的教案转,要适时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相应调整,在超越预定目标中给学生更多的收获。为使课堂生成更为有效地进行,教师在备课时要让自己虚拟地进入头脑的“课堂”,让自己、学生、课程、情境等因素动起来“预演”一遍。“预演”并不是要消除不确定性,不是要预先操控一切,而是要使自己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一种容纳奇异的胸怀进入课堂。在“预演”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当学生的经验背景不支持学习材料时,如何创设条件为学生增加一些学习体验;还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如何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何及时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
3.正确对待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前的个人备课的基本工作应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通读教材,构建知识体系。即明确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包含哪些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引导学生们共同研究解决。
其次,研究学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具体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等。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了解,利于确定适当的授课思路和角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的了解,有利于预见学生对某些问题可能出现的观点,从而准备适当的方法和知识给予学生引导。
第三,解读课程标准,并适当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新课改后的教材只是学生手中主要的学习资料,我们已经不能再“唯教材论”,需要在了解教材的同时能走出教材,更开阔地去设计课堂。
最后,在对学情和教材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安排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完善课堂设计。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一厢情愿的从教师个人的考虑来安排课堂,应该遵循“学生是主体”的原则,但有时候教师讲评也是非常关键的。另外,集体备课要注重实效。
集体备课要真正取得实效,一要端正心态。集体备课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组织的,而是想通过思想碰撞加快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要有争论的氛围。备课组里没有权威,只有对教学技艺无止境追求的雄心。每位教师都要各抒己见,展示自己对教学的独特理解。三要主题明确。每次备课前要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广泛讨论。主题可根据三维目标落实、课题研究需要、学情特点、教学某环节的强化和课型类别来确定。这需要备课组长和组员的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共同规划以解
决最迫切的问题。四要做好资料积累工作。建立不断更新的备课组资源库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库不只是题库、课件库,更要有教师对每一堂课的最初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
4.宽时备,急时用,重视广义备课。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对以往教材中没有的新知识。教师平时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订阅相关的专业杂志如《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等,关注报刊影视的新阵地如《探索、发现》、《百家讲坛》,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经常上网查找重要网站的新资源,如优秀的教案、课件以及教学实录、研究论文、史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等,及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以备急用。這种教师为较好完成教学目标,不断丰富自己知识底蕴,积累教学资料,吸纳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就是广义上的备课。重视广义备课不仅能缓解平时备课时的燃眉之急,而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新课程赋予了历史备课新的内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围绕“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教学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认真备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 有效性 教材资源
有效的课堂不仅是学生能获取知识的课堂,也应是学生心智培养、感情升华、品格形成的课堂,还应是教师尽情展示自我的课堂!只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去实践,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尊重并敬畏生命的发展,历史教学的魅力才会得到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会最终实现。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有效的备课,本文就如何实现高中历史的有效备课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1.合理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新课程所主张的开发课程资源,首先是对教材的开发、加工和处理。新课程突出“一标多本”,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结合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一是依托教材,重构体系,灵活整合。重视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各模块之间既各有侧重,又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相互参照,统筹兼顾。教师要建构起整体教学设计观,总揽全局,不要讲一课,备一课。而应该将教学设计置于课程模块的整体之中来考虑。二是紧扣课标,活用不同版本教材,合理取舍。课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与丰富的历史知识间的矛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标、教材,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教师备课时应先明确专题的主线,认真研究课标,全面、深入理解课标,领会课标的意图。然后再阅读、比较各个版本教材灵活取舍拟定各课的重点和难点。
2.重视调整生成,凸显教案的弹性化是有效备课的基本特征。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学习内容。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
只能是预案。备课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性,不能让学生围绕死的教案转,要适时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相应调整,在超越预定目标中给学生更多的收获。为使课堂生成更为有效地进行,教师在备课时要让自己虚拟地进入头脑的“课堂”,让自己、学生、课程、情境等因素动起来“预演”一遍。“预演”并不是要消除不确定性,不是要预先操控一切,而是要使自己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一种容纳奇异的胸怀进入课堂。在“预演”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当学生的经验背景不支持学习材料时,如何创设条件为学生增加一些学习体验;还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如何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何及时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具有教育意义的方向上来。
3.正确对待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前的个人备课的基本工作应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通读教材,构建知识体系。即明确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包含哪些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引导学生们共同研究解决。
其次,研究学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具体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思维方式等。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了解,利于确定适当的授课思路和角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的了解,有利于预见学生对某些问题可能出现的观点,从而准备适当的方法和知识给予学生引导。
第三,解读课程标准,并适当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新课改后的教材只是学生手中主要的学习资料,我们已经不能再“唯教材论”,需要在了解教材的同时能走出教材,更开阔地去设计课堂。
最后,在对学情和教材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安排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完善课堂设计。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一厢情愿的从教师个人的考虑来安排课堂,应该遵循“学生是主体”的原则,但有时候教师讲评也是非常关键的。另外,集体备课要注重实效。
集体备课要真正取得实效,一要端正心态。集体备课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组织的,而是想通过思想碰撞加快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要有争论的氛围。备课组里没有权威,只有对教学技艺无止境追求的雄心。每位教师都要各抒己见,展示自己对教学的独特理解。三要主题明确。每次备课前要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广泛讨论。主题可根据三维目标落实、课题研究需要、学情特点、教学某环节的强化和课型类别来确定。这需要备课组长和组员的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共同规划以解
决最迫切的问题。四要做好资料积累工作。建立不断更新的备课组资源库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库不只是题库、课件库,更要有教师对每一堂课的最初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
4.宽时备,急时用,重视广义备课。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对以往教材中没有的新知识。教师平时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订阅相关的专业杂志如《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等,关注报刊影视的新阵地如《探索、发现》、《百家讲坛》,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经常上网查找重要网站的新资源,如优秀的教案、课件以及教学实录、研究论文、史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等,及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以备急用。這种教师为较好完成教学目标,不断丰富自己知识底蕴,积累教学资料,吸纳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就是广义上的备课。重视广义备课不仅能缓解平时备课时的燃眉之急,而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新课程赋予了历史备课新的内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围绕“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教学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认真备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