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全市上下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勇担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锦江区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市委全会精神,在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的宏大进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深刻认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成渝地区双城經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经略西部广袤战略腹地,形成东西南北四极牵引、长江上下游首尾呼应、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新格局的重大擘画,是成渝地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机遇。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指出,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是成都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是成渝共建国家新兴极核的时代机遇,是新时代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标定发展高度的方向指引,强调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我们将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牢牢把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大势、成都趋势和锦江态势,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齐心协力做好共同的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体现锦江担当、展现锦江作为。
大力实施“五大行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锦江落地见效
站在成都大城崛起的时代风口,锦江将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聚焦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大力实施产业升级、消费引领、场景营造、开放合作、治理提能“五大行动”,全力建设“天府成都·品位锦江”,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奋力打造更加美丽、更具活力、更有品位的现代化国际化锦江,努力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更多锦江力量。
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升级行动。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巩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布局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都市工业,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规划建设一批新经济城市应用场景,加速聚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全力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城市转型中实现城市形态更新、产业迭代升级和发展活力再造。
二是大力实施消费引领行动。坚持高端化、特色化发展路径,以春熙路—盐市口商圈为引领,以交子公园、攀成钢、东村三大商圈为支撑,形成全域商贸的蓬勃发展态势。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后街经济、夜间经济、周末经济,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持续提升锦江消费的美誉度、影响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区。
三是大力实施场景营造行动。加快美丽宜居公园城区建设,深入推进“两拆一增”,高品质打造小游园微绿地,着力营造社区场景地图和社区生产、生活、机会场景。厚植生态本底和文化底蕴,高标准实施“三圣花乡”转型升级工作,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加快推进锦江河畔老城有机更新,盘活街坊里巷,大力发展户外消费,让中心城区布局更优、功能更强、产业更新、品质更高,向世界展现市井烟火味、锦江慢生活。
四是大力实施开放合作行动。充分发挥锦江国际资源和先进生产要素富集优势,持续深化与重点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深度联动重庆城区、成都“两港”和自贸试验区,面向全球招大引强、招才引智,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高端,加快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全球供应链系统,不断扩大经济外向度,全力打造内陆全方位开放新高地。
五是大力实施治理提能行动。依靠科技赋能城市治理,创新探索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面升级社会治理“一键回应”,健全完善“党委领导、双线融合”治理机制,加快构建智能化的风险防控体系、城市运行保障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区生活服务体系,努力探索现代城市治理新路径。
聚焦“六稳”“六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抓项目,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聚焦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谋划一批新基建项目;聚焦交通、医疗、教育、住宅等民生领域策划组织一批民生项目,促进有感发展。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引攻坚行动,全力招引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政策资源招引一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和龙头型、平台型优质项目,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40个以上,促进31个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力保障22个在建重大产业项目多投快建,确保全年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
二是强服务,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把稳增长的基点放在稳企业上,认真落实稳定经济运行“25条”和实施细则“31条”,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推行“专班+专员”责任制,持续为企业纾难解困。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完善自主创业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创客联邦等创新创业平台优势,加快构建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争全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70家,高新技术产值达490亿元以上。全面落实营商环境3.0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企业“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保民生,全力提升净福利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三级网络,加快推进困难职工、困难群众综合救助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深入推进“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实验示范区建设,新开工建设中小学10所,增加学位1.4万个,加快建设全国教育强区。深入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
作者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书记
深刻认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成渝地区双城經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经略西部广袤战略腹地,形成东西南北四极牵引、长江上下游首尾呼应、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新格局的重大擘画,是成渝地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机遇。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指出,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是成都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是成渝共建国家新兴极核的时代机遇,是新时代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标定发展高度的方向指引,强调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我们将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牢牢把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大势、成都趋势和锦江态势,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齐心协力做好共同的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体现锦江担当、展现锦江作为。
大力实施“五大行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锦江落地见效
站在成都大城崛起的时代风口,锦江将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聚焦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大力实施产业升级、消费引领、场景营造、开放合作、治理提能“五大行动”,全力建设“天府成都·品位锦江”,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奋力打造更加美丽、更具活力、更有品位的现代化国际化锦江,努力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更多锦江力量。
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升级行动。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巩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布局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都市工业,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规划建设一批新经济城市应用场景,加速聚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全力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城市转型中实现城市形态更新、产业迭代升级和发展活力再造。
二是大力实施消费引领行动。坚持高端化、特色化发展路径,以春熙路—盐市口商圈为引领,以交子公园、攀成钢、东村三大商圈为支撑,形成全域商贸的蓬勃发展态势。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后街经济、夜间经济、周末经济,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持续提升锦江消费的美誉度、影响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引领区。
三是大力实施场景营造行动。加快美丽宜居公园城区建设,深入推进“两拆一增”,高品质打造小游园微绿地,着力营造社区场景地图和社区生产、生活、机会场景。厚植生态本底和文化底蕴,高标准实施“三圣花乡”转型升级工作,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加快推进锦江河畔老城有机更新,盘活街坊里巷,大力发展户外消费,让中心城区布局更优、功能更强、产业更新、品质更高,向世界展现市井烟火味、锦江慢生活。
四是大力实施开放合作行动。充分发挥锦江国际资源和先进生产要素富集优势,持续深化与重点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深度联动重庆城区、成都“两港”和自贸试验区,面向全球招大引强、招才引智,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高端,加快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全球供应链系统,不断扩大经济外向度,全力打造内陆全方位开放新高地。
五是大力实施治理提能行动。依靠科技赋能城市治理,创新探索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面升级社会治理“一键回应”,健全完善“党委领导、双线融合”治理机制,加快构建智能化的风险防控体系、城市运行保障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区生活服务体系,努力探索现代城市治理新路径。
聚焦“六稳”“六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抓项目,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聚焦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谋划一批新基建项目;聚焦交通、医疗、教育、住宅等民生领域策划组织一批民生项目,促进有感发展。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引攻坚行动,全力招引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政策资源招引一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和龙头型、平台型优质项目,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40个以上,促进31个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力保障22个在建重大产业项目多投快建,确保全年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
二是强服务,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把稳增长的基点放在稳企业上,认真落实稳定经济运行“25条”和实施细则“31条”,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推行“专班+专员”责任制,持续为企业纾难解困。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完善自主创业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创客联邦等创新创业平台优势,加快构建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力争全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70家,高新技术产值达490亿元以上。全面落实营商环境3.0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企业“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保民生,全力提升净福利指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三级网络,加快推进困难职工、困难群众综合救助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深入推进“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实验示范区建设,新开工建设中小学10所,增加学位1.4万个,加快建设全国教育强区。深入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和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
作者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