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迟迟未能建立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而从公平的角度来讲,或是从农民的现状和需求来看,在完善社会保障之初,首先应建立起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制度,以解决农民工在面临的失业和生病时的生存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必要性
近几年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了社会、学术界、政府以及各方的关注。部分地区还出台了与农民工有关的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另外有人调研后指出,面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位及其对工伤、医疗保险的迫切需求,政府也尝试和制定了一些面向农民工的参保办法,但问题是效果难如人意(王文韬等 2004)。根据农民工实际情况,建立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而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社会救助制度就要先行。
一、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郑功成,2002)。据估计,全国农民工总数约在2.1亿左右(郑功成, 2006)。据调查,大部分人(55.0%),如果可能愿意将户口迁入现居城市,对于一部分农民工来说,无论代价有多大,他们已经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城市[1]。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城市人已无多大区别,若说区别可能是农民工还有照顾在农村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而他们的工资低,大部分人干最累最差的活儿,他们是城市的弱势群体。所以建立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而现在的问题是应当怎么来建立,先建立什么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仍在建构和完善当中,而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险制度有着诸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针对农民工,从总体上讲几乎是空白。而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已经作了很多的试验也出现了不少的模式,但是迟迟未能找到真正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呼吁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制度的出现 ,因为农民工在城市里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诸多的突发事件将会影响到其生存问题。并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当中一般是社会救助先建立, 为所有国民提供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系列措施。
二、建立社会救济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
郑功成认为,对农民工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救助制度。救助是我们解决农民工中有特殊困难的人的有效途径[2]。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确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其中的一个是直接面向贫穷或低收入阶层的各种社会救助制度,包括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乡村扶贫政策、灾害救济、城乡福利院以及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如医疗救助、教育费减免、房租减免等),这一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是解除各种原因陷入生活困境难以脱困的生活危机。[3]而农民工就是这样的群体。特别是在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社会救助制度可以起到缓解农民工的处境的作用,对于社会的稳定有着正面的意义。
三、对比国外我们的亏欠
我们从德国、美国巴西以及日本来看。德国在1855年就已经有《穷人权利法规》,根据该法规每个地区依据居民人员,对贫困居民实行生活补贴。他们实行的是按照居民的生活情况去执行,当然也包括农民工。美国建立了强调“针对性”与“社会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针对贫困人口的救助措施。而美国教会组织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美国教堂遍地,你只要走进教堂,教堂不问你身份,只看到是个需要帮助的人,常常能够得到起码的援助,食物、衣服,帮你寻找住处等等,更有精神上的温暖和支持。关于治病问题,若是没有钱,医院必须先治疗,之后才是医疗费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国民在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得到起码的照顾。巴西,农民工在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享有与城里人同等的权利,差别只是农村的医疗和教育条件不如城市。而农民工进城后则享有城里人同等的待遇。日本,战后的日本主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农民不受歧视,反而享受补贴。另外农村的基础教育非常好。农村的孩子高中毕业,已经是素质良好的劳工。所以很多工厂到农村招工。对比国外的做法,我们缺乏针对农民工的生活补贴,生活上的起码照顾,也缺乏相应的医疗救济和工作培训上的重视。从最起码的公平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应该尽快的建立与农民工相关的救助制度,以弥补历史和现实的亏欠。
四、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是农民工的现状的迫切要求
李强2002年3至4月在北京朝阳区对农民工的调查发现,有36.3%的受访农民工出现过身上一点钱也没有的时候[4]。这只是反映了农民工真的需要社会来保障其生存权利。我们再来具体的讨论。
收入方面,据郑功成教授所主持的一项针对农民工的调研显示,农民工的收入大部分在500—1200元之间,超过1500元/月的只占11.9% ,可见,他们的收入相当的低,对于在城市生活显得更低。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农民工需要社会帮助,通过政府的作为或社会性组织。而失业和生病问题又是他们对担心的问题[5]。有时随时要面临的。而据郑功成教授所主持的一项针对农民工的调研显示:失业保险参保率10.4%,医疗保险参保率23.5%,[6]并且完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过程优势如此之漫长。那么在这期间又有多少农民工会因失业返贫、被迫返乡或者为了生存而偷窃,医疗呢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可能因为这些事情,他们随时面临生存问题。在有无失业经验和失业的时间的问题上,李强2000年底在北京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33.5%的农民工在城市了都有过失业经历,从失业时间上看,将近30%的外来农民曾遇到过长达半年和半年以上的失业。据郑功成等2005年在深圳、苏州、成都和北京作的调查显示,有失业经验的占到了52.3%,失业半年以上的占到21.7%。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农民工走向城市,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么长的失业困境中,他们依靠什么生活呢?李强的调查表明,城市农民工失业后,多数靠自己过去的积蓄生活,其次是向亲友、老乡借钱生活。在对回答“其他选项”分析以后发现,在所有的回答者中,没有一例是得到劳动单位或地方组织的帮助[7]。在郑功成等2005年所作的调研显示与李强所调查的结果几乎完全吻合,这样说明,2000年至2005年,针对农民工的失业问题,我们没有什么作为。生病问题也是一样,在受工伤或患职业病后如何处理的调查中显示,50.5%的表示是自己进行治疗而在医疗费用的负担方面有77.4%的调查者表示是自己或家庭来负担。[8]
从以上所述,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专门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制度,首先解决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在他们失业时,有相应的生活补贴,在生病时,不再为药费发愁。并且我们国家2007年的财政收入到达5.13万亿元人民币,增加一些针对农民工的救助经费问题并不大,何况这关系到城市乃至全国的稳定的大局。有了经费,建议全国各地设立专门帮助农民工的救助中心,该中心挂靠在各地的民政部门,实行财政拨款,专款专用。社会任何部门或个人均有权监督和检查该中心的账目。该中心专门负责农民工的失业和医疗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农民工聚集的大城市。同时在农民工当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做到人人皆知中心的地点以及如何获得必要的救助。
参考文献
[1、5、6、8] 郑功成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M],人民出版社,2007 P48、65 、85 88.
[2] 郑功成半月谈 农民工社保背后的七大问题[J] 2004. 4.13.
[3] 王桂新、张蕾、张伊娜,城市新移民贫困救助和社会保障机制研究[J]人口学刊 2007.03 .
[4] 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P60.
[7] 李强, 城市农民工的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J]新视野 2001(5)P46-48 .
作者简介:
董文杰(1981-02),陕西师范大学商学院20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张彦涛(1978-12),西安邮电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教,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级研究生。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必要性
近几年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了社会、学术界、政府以及各方的关注。部分地区还出台了与农民工有关的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另外有人调研后指出,面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位及其对工伤、医疗保险的迫切需求,政府也尝试和制定了一些面向农民工的参保办法,但问题是效果难如人意(王文韬等 2004)。根据农民工实际情况,建立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而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社会救助制度就要先行。
一、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郑功成,2002)。据估计,全国农民工总数约在2.1亿左右(郑功成, 2006)。据调查,大部分人(55.0%),如果可能愿意将户口迁入现居城市,对于一部分农民工来说,无论代价有多大,他们已经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城市[1]。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城市人已无多大区别,若说区别可能是农民工还有照顾在农村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而他们的工资低,大部分人干最累最差的活儿,他们是城市的弱势群体。所以建立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而现在的问题是应当怎么来建立,先建立什么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仍在建构和完善当中,而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险制度有着诸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针对农民工,从总体上讲几乎是空白。而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已经作了很多的试验也出现了不少的模式,但是迟迟未能找到真正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呼吁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制度的出现 ,因为农民工在城市里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诸多的突发事件将会影响到其生存问题。并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当中一般是社会救助先建立, 为所有国民提供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系列措施。
二、建立社会救济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
郑功成认为,对农民工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救助制度。救助是我们解决农民工中有特殊困难的人的有效途径[2]。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确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其中的一个是直接面向贫穷或低收入阶层的各种社会救助制度,包括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乡村扶贫政策、灾害救济、城乡福利院以及其他社会救助措施(如医疗救助、教育费减免、房租减免等),这一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是解除各种原因陷入生活困境难以脱困的生活危机。[3]而农民工就是这样的群体。特别是在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社会救助制度可以起到缓解农民工的处境的作用,对于社会的稳定有着正面的意义。
三、对比国外我们的亏欠
我们从德国、美国巴西以及日本来看。德国在1855年就已经有《穷人权利法规》,根据该法规每个地区依据居民人员,对贫困居民实行生活补贴。他们实行的是按照居民的生活情况去执行,当然也包括农民工。美国建立了强调“针对性”与“社会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针对贫困人口的救助措施。而美国教会组织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美国教堂遍地,你只要走进教堂,教堂不问你身份,只看到是个需要帮助的人,常常能够得到起码的援助,食物、衣服,帮你寻找住处等等,更有精神上的温暖和支持。关于治病问题,若是没有钱,医院必须先治疗,之后才是医疗费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国民在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得到起码的照顾。巴西,农民工在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享有与城里人同等的权利,差别只是农村的医疗和教育条件不如城市。而农民工进城后则享有城里人同等的待遇。日本,战后的日本主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农民不受歧视,反而享受补贴。另外农村的基础教育非常好。农村的孩子高中毕业,已经是素质良好的劳工。所以很多工厂到农村招工。对比国外的做法,我们缺乏针对农民工的生活补贴,生活上的起码照顾,也缺乏相应的医疗救济和工作培训上的重视。从最起码的公平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应该尽快的建立与农民工相关的救助制度,以弥补历史和现实的亏欠。
四、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是农民工的现状的迫切要求
李强2002年3至4月在北京朝阳区对农民工的调查发现,有36.3%的受访农民工出现过身上一点钱也没有的时候[4]。这只是反映了农民工真的需要社会来保障其生存权利。我们再来具体的讨论。
收入方面,据郑功成教授所主持的一项针对农民工的调研显示,农民工的收入大部分在500—1200元之间,超过1500元/月的只占11.9% ,可见,他们的收入相当的低,对于在城市生活显得更低。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农民工需要社会帮助,通过政府的作为或社会性组织。而失业和生病问题又是他们对担心的问题[5]。有时随时要面临的。而据郑功成教授所主持的一项针对农民工的调研显示:失业保险参保率10.4%,医疗保险参保率23.5%,[6]并且完善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过程优势如此之漫长。那么在这期间又有多少农民工会因失业返贫、被迫返乡或者为了生存而偷窃,医疗呢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可能因为这些事情,他们随时面临生存问题。在有无失业经验和失业的时间的问题上,李强2000年底在北京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33.5%的农民工在城市了都有过失业经历,从失业时间上看,将近30%的外来农民曾遇到过长达半年和半年以上的失业。据郑功成等2005年在深圳、苏州、成都和北京作的调查显示,有失业经验的占到了52.3%,失业半年以上的占到21.7%。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农民工走向城市,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么长的失业困境中,他们依靠什么生活呢?李强的调查表明,城市农民工失业后,多数靠自己过去的积蓄生活,其次是向亲友、老乡借钱生活。在对回答“其他选项”分析以后发现,在所有的回答者中,没有一例是得到劳动单位或地方组织的帮助[7]。在郑功成等2005年所作的调研显示与李强所调查的结果几乎完全吻合,这样说明,2000年至2005年,针对农民工的失业问题,我们没有什么作为。生病问题也是一样,在受工伤或患职业病后如何处理的调查中显示,50.5%的表示是自己进行治疗而在医疗费用的负担方面有77.4%的调查者表示是自己或家庭来负担。[8]
从以上所述,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专门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制度,首先解决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在他们失业时,有相应的生活补贴,在生病时,不再为药费发愁。并且我们国家2007年的财政收入到达5.13万亿元人民币,增加一些针对农民工的救助经费问题并不大,何况这关系到城市乃至全国的稳定的大局。有了经费,建议全国各地设立专门帮助农民工的救助中心,该中心挂靠在各地的民政部门,实行财政拨款,专款专用。社会任何部门或个人均有权监督和检查该中心的账目。该中心专门负责农民工的失业和医疗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农民工聚集的大城市。同时在农民工当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做到人人皆知中心的地点以及如何获得必要的救助。
参考文献
[1、5、6、8] 郑功成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M],人民出版社,2007 P48、65 、85 88.
[2] 郑功成半月谈 农民工社保背后的七大问题[J] 2004. 4.13.
[3] 王桂新、张蕾、张伊娜,城市新移民贫困救助和社会保障机制研究[J]人口学刊 2007.03 .
[4] 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P60.
[7] 李强, 城市农民工的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J]新视野 2001(5)P46-48 .
作者简介:
董文杰(1981-02),陕西师范大学商学院20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张彦涛(1978-12),西安邮电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教,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