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论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重要性,提出具体措施,即:提高教师素质,以“创新”培养“创新”;建立新型良好的创新环境;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善于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 创新能力;创新环境;思维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Yang Hongyu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comes up with some measures as follows: innovation cultivate innovation to improve teachers’ quality, build new style and good creative environment, bring up divergent thinking, combination abstract thinking and vivid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Key words creative ability; creative environment; thinking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急速转变,认为学校的教学任务已经不再是培养知识型的人才,而是培养智能型的人才;教育的过程不再是着力于知识的灌输,而是在问题的发现、模型的建立、解决问题的构思上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的,教育和科技事业要走改革创新之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的希望,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要靠他们去实现。大量资料表明,青少年时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在他们之中已经存在不可低估的创新意识的萌芽与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和求异思维,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求,对已有结论的质疑和发问,等等,都是他们未来科技创造的潜在源泉。面对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青少年将担负起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需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要经常留心重视从多方面、多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其核心就是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对于创造性思维,国内外有不同种说法,如:创造性活动中进行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直觉、灵感和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等。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而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交融,也是左右脑协同活动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不一定非要让他们搞发明创造,不是搞发明创造才能称得上是具有创造性。其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体现创造性,如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学法的独特性和个性特征。甚至于在平时,某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的独到见解等都可以算做创新。教师此时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很有帮助。
弄清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1)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创新”培养“创新”。要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首先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持久的教育动机,要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和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责任感,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其次,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教师平时要不断善于为自己“充电”,不断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抓住最新教育动向。同时还要学习并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增大容量,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第三,现代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大多是纯演绎式的教学,教材所表现出来的是经过逻辑加工完成的教学形式,大多呈现为概念——定理(公式)——范例组成的纯数学系统,既看不到概念的形成和实际问题的数学化,也看不到真实的应用。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专心听讲,似乎参与不多。而现在要把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教育目的变为以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为主要教育目的,把严格遵守纪律、遵守课堂常规的课堂气氛变成生动、活泼、学生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堂上要进行优化组合,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创新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滋生,从而萌发创造动机;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产生联想,形成最初的直觉思维,为进一步的创新奠定基础;有利于众多学生的不同观点、看法得到相互碰撞和交融。也许会在这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或意想不到“火花”,教师应允许这些“火花”随着学生的大胆猜想、设想、联想、直觉、灵感等产生更多的“火花”,这难道不是创新吗?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的活动必须是异样的,这也决定必然是异样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并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尝试采用讨论、启发、联想、类比、逆向思维等方式,使课堂气氛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产生创造的灵感。在讲解数学概念和公式、定理、法则及数学题时,教师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提出多种结论,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在几何的学习中,有很多类似的题目,都可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达到创新的效果。
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与分析思维、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的两个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支配右半身的活动,主要处理语言、信息,是抽象思维、分析思维、聚合思维的中枢,属于逻辑思维,是有条不紊的条理化的思维;而右脑主要支配左半身的活动,是处理表象信息,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的中枢,属非逻辑思维。
专家认为,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直觉、想象和灵感发挥着核心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而这三者的作用是形象思维。当瓦特看到壶盖被蒸汽顶起的现象,产生联想,发明蒸气机时,这一创造过程首先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形象思维,可真正地分析解决问题却依赖于抽象思维,即:创造过程必须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人们经常使用右手,或者说使用右手的频率比左手要高,如果平常尝试培养左手的功能,即挖掘右脑的潜能,笔者认为这样对提高创造性很有益处。
5)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使人忘记吃饭和睡觉,可以使人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工作中去。兴趣甚至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巴里,可以使舍勒去尝氢氟酸,可以使罗蒙诺夫以白帮别人干40天的活为代价换他喜爱的一本算术书。由此可见,兴趣的魅力是无穷的,更可贵的是兴趣越浓,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正如我国清代文艺理论家王国维所说的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没有兴趣,他哪能做到废寝忘食、茶饭不思、身心憔悴的境地?如果没有兴趣,他怎会苦心追求,百次寻觅?正因为有了这样浓厚的兴趣和执著的追求,所以在猛然回头的那一刹那,却发现久久追求的对象就在那灯火阑珊之处,一下子有了灵感(顿悟),为创造新的东西打下基础。
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无疑会占据绝对优势。教师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看问题并养成求异创新思维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具有综合素质的良好的新世纪的人才。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五中)
关键词 创新能力;创新环境;思维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Yang Hongyu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comes up with some measures as follows: innovation cultivate innovation to improve teachers’ quality, build new style and good creative environment, bring up divergent thinking, combination abstract thinking and vivid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Key words creative ability; creative environment; thinking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急速转变,认为学校的教学任务已经不再是培养知识型的人才,而是培养智能型的人才;教育的过程不再是着力于知识的灌输,而是在问题的发现、模型的建立、解决问题的构思上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的,教育和科技事业要走改革创新之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的希望,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要靠他们去实现。大量资料表明,青少年时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在他们之中已经存在不可低估的创新意识的萌芽与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和求异思维,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求,对已有结论的质疑和发问,等等,都是他们未来科技创造的潜在源泉。面对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青少年将担负起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需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要经常留心重视从多方面、多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其核心就是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对于创造性思维,国内外有不同种说法,如:创造性活动中进行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直觉、灵感和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等。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而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交融,也是左右脑协同活动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不一定非要让他们搞发明创造,不是搞发明创造才能称得上是具有创造性。其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体现创造性,如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学法的独特性和个性特征。甚至于在平时,某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的独到见解等都可以算做创新。教师此时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很有帮助。
弄清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1)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创新”培养“创新”。要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首先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持久的教育动机,要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和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责任感,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其次,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教师平时要不断善于为自己“充电”,不断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抓住最新教育动向。同时还要学习并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增大容量,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第三,现代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大多是纯演绎式的教学,教材所表现出来的是经过逻辑加工完成的教学形式,大多呈现为概念——定理(公式)——范例组成的纯数学系统,既看不到概念的形成和实际问题的数学化,也看不到真实的应用。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专心听讲,似乎参与不多。而现在要把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教育目的变为以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为主要教育目的,把严格遵守纪律、遵守课堂常规的课堂气氛变成生动、活泼、学生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堂上要进行优化组合,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创新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滋生,从而萌发创造动机;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产生联想,形成最初的直觉思维,为进一步的创新奠定基础;有利于众多学生的不同观点、看法得到相互碰撞和交融。也许会在这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或意想不到“火花”,教师应允许这些“火花”随着学生的大胆猜想、设想、联想、直觉、灵感等产生更多的“火花”,这难道不是创新吗?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的活动必须是异样的,这也决定必然是异样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并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尝试采用讨论、启发、联想、类比、逆向思维等方式,使课堂气氛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产生创造的灵感。在讲解数学概念和公式、定理、法则及数学题时,教师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提出多种结论,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在几何的学习中,有很多类似的题目,都可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达到创新的效果。
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与分析思维、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的两个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支配右半身的活动,主要处理语言、信息,是抽象思维、分析思维、聚合思维的中枢,属于逻辑思维,是有条不紊的条理化的思维;而右脑主要支配左半身的活动,是处理表象信息,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的中枢,属非逻辑思维。
专家认为,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直觉、想象和灵感发挥着核心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而这三者的作用是形象思维。当瓦特看到壶盖被蒸汽顶起的现象,产生联想,发明蒸气机时,这一创造过程首先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形象思维,可真正地分析解决问题却依赖于抽象思维,即:创造过程必须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人们经常使用右手,或者说使用右手的频率比左手要高,如果平常尝试培养左手的功能,即挖掘右脑的潜能,笔者认为这样对提高创造性很有益处。
5)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使人忘记吃饭和睡觉,可以使人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工作中去。兴趣甚至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巴里,可以使舍勒去尝氢氟酸,可以使罗蒙诺夫以白帮别人干40天的活为代价换他喜爱的一本算术书。由此可见,兴趣的魅力是无穷的,更可贵的是兴趣越浓,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正如我国清代文艺理论家王国维所说的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没有兴趣,他哪能做到废寝忘食、茶饭不思、身心憔悴的境地?如果没有兴趣,他怎会苦心追求,百次寻觅?正因为有了这样浓厚的兴趣和执著的追求,所以在猛然回头的那一刹那,却发现久久追求的对象就在那灯火阑珊之处,一下子有了灵感(顿悟),为创造新的东西打下基础。
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无疑会占据绝对优势。教师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看问题并养成求异创新思维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具有综合素质的良好的新世纪的人才。
(作者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公司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