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对社会知识的需求也随之强烈起来,这就要求加强社会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起到为人民服务的作用。正如我国现在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为人民服务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一样。所以,如何加强我国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成为了时下的重点。以下我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社会
近来,我国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人文关怀及人文精神服务的活动不断被推出,大有上升的态势。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其自身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机理。我们不禁要探究一下,为什么机械似的图书馆工作,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这就是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正是有着这一人文精神的激励,才把图书馆事业不断推向更高一级的水平。现在,对于图书馆建设来说,如何继续发扬这种人文精神,更好的为广大读者服务,也是当前其工作的重点。
一、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什么
人文关怀就是对个人或群体存在的现实意义思考,他更加关注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存意义。对社会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是用正确的理论来提高人类存在的价值。换句话说,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更加珍视人的生命和自由,更加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坚持不懈的推动人类进步。对于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来说,其主要目的是以发掘读者自身存在及发展中所遇到的,对文化知识和社会的需求。以书面或其他方式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和需求保障,并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文关爱的读书学习环境。
二、图书馆事业发扬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对于图书馆人文关怀思想来说,其已经有了较为悠久的历史渊源,并被体现在图书馆发展的每个阶段。对此,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在其《图书馆学五定律》中,就有了相关阐述。他认为,图书馆是直接面对读者并跟人有直接关系,对读者应该是满怀人文思想的。另外,我国图书馆学著名学者刘国钧先生也有其看法:图书馆文化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其所服务的人身上,使图书馆成为为社会服务的场所。也正是这些中外图书馆学者所提倡的人文思想,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先进思想的传播发展,同时,促进了人民群众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亲身体验,在图书馆里获得文化知识,使身心获得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被不断完善,并成为一种人文传统,不断被发扬光大,最终升华为社会文化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由社会中人文主义思想所散发出来的,并在人文主义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发扬,并被烙上社会历史变迁的印记,永久的流传下去。
三、如何做到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为了服务大众的,其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获得知识的便利条件。换句话说,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是以广大读者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读者的准则。始终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好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宗旨,想读者之所想,为读者创造一切方便条件。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这不仅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和关怀,也是公共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现实体现。
2.坚持面向广大群众的思想。随着知识型经济的发展,我国绝大多数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做到了对广大群众开放的要求。但是,还存在着部分公共图书馆有意或无意的闭馆现象存在,有的还把服务对象分成了三六九等,不能平等对待。有的图书馆还要求群众凭条件办理阅读证,一人一证,不得转借他人的做法。这一现象严重的制约了人民对知识的索求途径,是有违社会准则的行为。所以,在国家倡导全民读书、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公共图书馆应该实行开放式的借阅制度,即读者只须办理一个借阅证,就可以全家使用,真正的做到在知识面前开放平等的原则。
3.增强公益性服务。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一般是由国家政府建设的,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据国家相关规定,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户迅速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等服务。而且,公共图书馆应该是免费性质的服务机构。所以公共图书馆应当关怀大众,为一些因经济原因而不能获取信息的读者提供服务,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图书馆的公益形象,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4.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知识集中、典藏信息量丰富的优势,以新的服务方式来为大众提供准确、优质的信息服务。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引进当代较为先进的网络信息服务功能,与传统的纸质图书相结合,开展多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可以开展深层次服务,对图书和网络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为读者提供方便的信息产品。
三、结语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不仅是我国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还是当代社会人文精神进步的表现。相信,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的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的个人素质也会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
[1]蒋建林.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图书馆,2004.
[2]朱晓华.现代图书馆与传统人文精神[J]图书情报工作,2002(2).
[3]肖雨滋.论公共图书馆管理中的社会责任感[J].图书馆,2007(4).
(作者简介:石 芸,女,浙江海盐人,本科,助理馆员,张元济图书馆,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相关课题。)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社会
近来,我国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人文关怀及人文精神服务的活动不断被推出,大有上升的态势。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其自身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内在机理。我们不禁要探究一下,为什么机械似的图书馆工作,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这就是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正是有着这一人文精神的激励,才把图书馆事业不断推向更高一级的水平。现在,对于图书馆建设来说,如何继续发扬这种人文精神,更好的为广大读者服务,也是当前其工作的重点。
一、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什么
人文关怀就是对个人或群体存在的现实意义思考,他更加关注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存意义。对社会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是用正确的理论来提高人类存在的价值。换句话说,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更加珍视人的生命和自由,更加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坚持不懈的推动人类进步。对于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来说,其主要目的是以发掘读者自身存在及发展中所遇到的,对文化知识和社会的需求。以书面或其他方式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和需求保障,并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文关爱的读书学习环境。
二、图书馆事业发扬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对于图书馆人文关怀思想来说,其已经有了较为悠久的历史渊源,并被体现在图书馆发展的每个阶段。对此,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在其《图书馆学五定律》中,就有了相关阐述。他认为,图书馆是直接面对读者并跟人有直接关系,对读者应该是满怀人文思想的。另外,我国图书馆学著名学者刘国钧先生也有其看法:图书馆文化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其所服务的人身上,使图书馆成为为社会服务的场所。也正是这些中外图书馆学者所提倡的人文思想,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先进思想的传播发展,同时,促进了人民群众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亲身体验,在图书馆里获得文化知识,使身心获得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被不断完善,并成为一种人文传统,不断被发扬光大,最终升华为社会文化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由社会中人文主义思想所散发出来的,并在人文主义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发扬,并被烙上社会历史变迁的印记,永久的流传下去。
三、如何做到公共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为了服务大众的,其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获得知识的便利条件。换句话说,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是以广大读者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读者的准则。始终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好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宗旨,想读者之所想,为读者创造一切方便条件。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这不仅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和关怀,也是公共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现实体现。
2.坚持面向广大群众的思想。随着知识型经济的发展,我国绝大多数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做到了对广大群众开放的要求。但是,还存在着部分公共图书馆有意或无意的闭馆现象存在,有的还把服务对象分成了三六九等,不能平等对待。有的图书馆还要求群众凭条件办理阅读证,一人一证,不得转借他人的做法。这一现象严重的制约了人民对知识的索求途径,是有违社会准则的行为。所以,在国家倡导全民读书、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公共图书馆应该实行开放式的借阅制度,即读者只须办理一个借阅证,就可以全家使用,真正的做到在知识面前开放平等的原则。
3.增强公益性服务。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一般是由国家政府建设的,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据国家相关规定,公共图书馆是地区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户迅速提供各种知识和信息等服务。而且,公共图书馆应该是免费性质的服务机构。所以公共图书馆应当关怀大众,为一些因经济原因而不能获取信息的读者提供服务,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图书馆的公益形象,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4.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知识集中、典藏信息量丰富的优势,以新的服务方式来为大众提供准确、优质的信息服务。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引进当代较为先进的网络信息服务功能,与传统的纸质图书相结合,开展多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可以开展深层次服务,对图书和网络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为读者提供方便的信息产品。
三、结语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不仅是我国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还是当代社会人文精神进步的表现。相信,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的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的个人素质也会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
[1]蒋建林.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图书馆,2004.
[2]朱晓华.现代图书馆与传统人文精神[J]图书情报工作,2002(2).
[3]肖雨滋.论公共图书馆管理中的社会责任感[J].图书馆,2007(4).
(作者简介:石 芸,女,浙江海盐人,本科,助理馆员,张元济图书馆,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