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炸出油画真伪

来源 :微型计算机·Gee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爆炸,在以前意味着死亡与灾难;现在则更多的是被当作是一种新型能源。然而对于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的前馆长Elena Basner博士来说,核爆炸则意味着从此以后对于赝品油画的鉴定将变得非常简单。
  Elena Basner博士从1978年开始就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任20世纪艺术馆馆长,她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耗在了鉴别博物馆藏品的真伪上。由于造假者几乎能把画面上所有角落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连上了年份的油彩和画布都能完美重现。为了找到能够区分油画真假的方法,Elena Basner博士向科学家们请教世界上有哪些能够被识别的重大变化发生。然而得到的结论却出人预料,二战前后世界上最大的变化只有一个,那就是核爆炸。
  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由美国于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进行了试爆,由此揭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此后,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相继进行了数百次核武器爆炸试验,直到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后,核试验才逐渐减少。核爆炸会释放出铯137和锶90这两种特殊的同位素。它们不但渗透在整个地球的土壤层和动植物中,也在所有战后创作的油画作品中留下了自己独有的印记。这是因为亚麻这种植物吸收了核爆炸所释放的同位素,而亚麻籽压榨的油料则是制作油画颜料所必须使用的一种原料。在核爆炸之前,这两种同位素从未出现在自然界当中。因此如果在一幅1945年前的油画中发现这两种同位素的话,结论只有一个—这幅油画是1945年后仿造的赝品。Elena Basner博士准备使用此技术鉴定的第一批艺术品是俄罗斯先锋派的油画。这一派油画创作于1900年到1930年间。随着先锋派油画市场升温,各类赝品也日渐泛滥,这项技术对于这些赝品也许是个不小的打击。此外,在西方艺术史中,二战标志着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分界点。因此这项新技术的诞生,不仅仅有助于鉴定俄罗斯先锋艺术,也对整个西方艺术世界有着重大的意义。不过这对那些收藏家来说也许不是什么好消息,他们曾经花大价钱买来的画眨眼之间就可能变成一文不值的赝品。
其他文献
本文对基于5G无线传感网络的智慧管廊综合监控体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针对智慧管廊综合监控系统设计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感想,希望可以对智慧管廊综合监控系统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设计有效性,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在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还能有效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文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