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职业道德也被普遍认同和关注,但是对职业道德形成竞争力和产生价值上还是认识不够,忽视了职业道德资本化的现实。职业道德何以能资本化?市场主体怎样获得道德资本?道德资本有什么时代特征?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道德资本”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职业道德何以能资本化
职业道德资本化的实质是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通过道德的行为获得收益。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我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职业道德的经济价值逐渐体现出来,职业道德成为许多经济主体最核心的职业意识。在市场培育初期,我国社会职业道德意识存在一定程度地缺失,拜金主义让许多人不择手段追求物质利益,让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诚实、正直、敬业、守信、公平、追求卓越、承担责任等职业道德被边缘化。另一方面,部分人和企业遵守职业道德却受到了“伤害”。
市场经济是规范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职业道德的呼唤和需求越发显露出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律规范,更需要道德层次的追求。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当社会崇尚职业道德,社会进步了;当企业追求职业道德,企业获利了;当个人遵守职业道德,个人受益了。原因何在?一旦职业道德被社会普遍认识,形成人们共同的价值导向,成为一定的经济活动规则时,经济主体之间因为职业道德的认同而相互认可。诚信和承担责任是最核心的职业道德,在相对自由的市场竞争中,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缺失给经济主体带来的负面效益是明显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人们很难再游移于社会经济之外,而具有了更为明显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从道德追求进入到物质生活领域。这种诚信理念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传统文化的诚信强调“克己复礼”,那么现代诚信则强调“互利”和“双赢”。因此,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是道德资源,在经济学家看是经济资源,在企业业看则是现实的“软资本”,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二、经济主体怎样获取道德资本
怎样获取道德资本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们常把市场经济主体(企业)比喻成“经济人”和“社会人”,以体现和强调经济主体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无论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切实履行职业道德义务是“道德融资”的唯一渠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今天,履行职业道德是每一个经济主体责任,同时也是权利。经济主体通过履行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己,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把履行职业道德与自身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是企业现实的生产力,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职业道德紧密联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所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共同的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离开职业道德,企业不可能建立起被大众认可的企业文化。实际上,企业文化的认可度在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员工的认同;另一方面是社会的认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必须符合职业道德,否则社会不认可,不仅形成不了生产力,还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切实履行职业道德,防范“道德风险”。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经济主体(企业)获得道德资本的过程:认同职业道德→履行职业道德→建设或提升企业文化→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形成企业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履行职业道德获取道德资本,个人和团体也可以通过履行职业道德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爱岗敬业、诚信图强、承担责任等等职业道德能够给个人和团体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现实收益。
三、道德资本的特性
道德资本不是显形资本,是“软资本”,它的存在以经济主体的道德行为为载体,但是道德资本的收益是显形的,看得见的。道德资本作为隐形资本有其自身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利于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
1.道德资本的观念性。道德资本的观念性是指道德资本的形成需要经济主体首先具备相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如果经济主体不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特别是职业道德意识,是不可能有理性的道德行为的。观念来自行动,也可以指导行动,道德观念是道德行为的先导。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有目的的去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只有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才能形成有意识的道德行为。经济主体应具备正确的义利观和价值取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应当“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社会主义义利观要求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经济主体的合法利益,真正实现义利的统一与结合。经济主(下转第35页)(上接第31页)体要获取道德资本,必须真正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主体必须认同国家、集体利益和自身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义利观是保障个体正当利益、充分尊重个性发展的义利观。我国许多成功企业无不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利益融合起来,企业家们也认为如果不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相连接,企业是走不远的。
其次,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离开国家、集体利益,经济主体的长远利益就不可能得到保证,因此,经济主体的自身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集体利益。应该说,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是经济主体职业道德的基本价值导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义利观的指导,必将在经济活动中主动积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实现道德资本的积累。
2.道德资本获取的持久性。由于道德资本的“融资”渠道的特殊性,决定了道德资本获取的持久性。良好的口碑是长期一系列的道德行为树立起来的,也就是说经济主体必须在持续地道德行为中建立自己的职业形象。实际上,经济主体(企业)道德资本的获取是一个企业道德文化的建设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很多企业都在加紧建立员工行为准则,制定伦理培训计划。到20年代中期,已有百分之六十的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在《财富》五百强中,百分之九十五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伦理规范。我国企业要真正走向成熟和强大,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文化建设,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树立自身的文化品牌。
3. 道德资本的脆弱性。与显形资本的风险性相比,道德资本的风险是极小的,但是它的脆弱性也是明显的。道德资本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而其丧失却可以在瞬间,这就是道德资本的脆弱性。很多企业为何在长期的经营中保不住“贞洁”,就充分说明道德资本的脆弱性特点。就企业来说,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需要企业长期的道德实践,才能获得社会的口碑;一流企业的形象保持常青,就在于它坚持了不间断的道德行为;但是,如果一个知名企业被主要媒体披露出了“问题产品”或“不道德行为”,其形象的毁失是不言而喻的。
道德资本的脆弱性,要求企业真正以中华文化为底蕴,以当代职业道德为基石,建立自己的道德文化,坚持道德行为,坚决维护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不应该只是通过大众传媒或几次商业活动来获得,而是要在产品和服务中去真正体现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也许不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它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社会的认同感、价值观、最终收到由社会效益转化来的经济效益。
道德资本作为能够产生现实经济效益的隐形资本,以被国内外的“经济人”所认识和重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需要“道德调节”的经济,经济主体不合法经营受到法律制裁,经济主体不道德经营,必定丧失道德资本。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竞争力的强弱来自于经济主体包括道德资本在内的综合资本的大小。
(作者单位: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一、职业道德何以能资本化
职业道德资本化的实质是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通过道德的行为获得收益。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我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职业道德的经济价值逐渐体现出来,职业道德成为许多经济主体最核心的职业意识。在市场培育初期,我国社会职业道德意识存在一定程度地缺失,拜金主义让许多人不择手段追求物质利益,让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诚实、正直、敬业、守信、公平、追求卓越、承担责任等职业道德被边缘化。另一方面,部分人和企业遵守职业道德却受到了“伤害”。
市场经济是规范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职业道德的呼唤和需求越发显露出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律规范,更需要道德层次的追求。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当社会崇尚职业道德,社会进步了;当企业追求职业道德,企业获利了;当个人遵守职业道德,个人受益了。原因何在?一旦职业道德被社会普遍认识,形成人们共同的价值导向,成为一定的经济活动规则时,经济主体之间因为职业道德的认同而相互认可。诚信和承担责任是最核心的职业道德,在相对自由的市场竞争中,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缺失给经济主体带来的负面效益是明显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人们很难再游移于社会经济之外,而具有了更为明显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从道德追求进入到物质生活领域。这种诚信理念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传统文化的诚信强调“克己复礼”,那么现代诚信则强调“互利”和“双赢”。因此,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是道德资源,在经济学家看是经济资源,在企业业看则是现实的“软资本”,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二、经济主体怎样获取道德资本
怎样获取道德资本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们常把市场经济主体(企业)比喻成“经济人”和“社会人”,以体现和强调经济主体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无论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切实履行职业道德义务是“道德融资”的唯一渠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今天,履行职业道德是每一个经济主体责任,同时也是权利。经济主体通过履行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己,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把履行职业道德与自身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是企业现实的生产力,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职业道德紧密联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所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共同的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离开职业道德,企业不可能建立起被大众认可的企业文化。实际上,企业文化的认可度在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员工的认同;另一方面是社会的认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必须符合职业道德,否则社会不认可,不仅形成不了生产力,还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切实履行职业道德,防范“道德风险”。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经济主体(企业)获得道德资本的过程:认同职业道德→履行职业道德→建设或提升企业文化→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形成企业竞争力。
企业可以通过履行职业道德获取道德资本,个人和团体也可以通过履行职业道德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爱岗敬业、诚信图强、承担责任等等职业道德能够给个人和团体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现实收益。
三、道德资本的特性
道德资本不是显形资本,是“软资本”,它的存在以经济主体的道德行为为载体,但是道德资本的收益是显形的,看得见的。道德资本作为隐形资本有其自身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利于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
1.道德资本的观念性。道德资本的观念性是指道德资本的形成需要经济主体首先具备相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如果经济主体不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特别是职业道德意识,是不可能有理性的道德行为的。观念来自行动,也可以指导行动,道德观念是道德行为的先导。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有目的的去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只有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才能形成有意识的道德行为。经济主体应具备正确的义利观和价值取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应当“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社会主义义利观要求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经济主体的合法利益,真正实现义利的统一与结合。经济主(下转第35页)(上接第31页)体要获取道德资本,必须真正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主体必须认同国家、集体利益和自身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义利观是保障个体正当利益、充分尊重个性发展的义利观。我国许多成功企业无不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利益融合起来,企业家们也认为如果不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相连接,企业是走不远的。
其次,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离开国家、集体利益,经济主体的长远利益就不可能得到保证,因此,经济主体的自身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集体利益。应该说,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是经济主体职业道德的基本价值导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义利观的指导,必将在经济活动中主动积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实现道德资本的积累。
2.道德资本获取的持久性。由于道德资本的“融资”渠道的特殊性,决定了道德资本获取的持久性。良好的口碑是长期一系列的道德行为树立起来的,也就是说经济主体必须在持续地道德行为中建立自己的职业形象。实际上,经济主体(企业)道德资本的获取是一个企业道德文化的建设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很多企业都在加紧建立员工行为准则,制定伦理培训计划。到20年代中期,已有百分之六十的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在《财富》五百强中,百分之九十五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伦理规范。我国企业要真正走向成熟和强大,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文化建设,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树立自身的文化品牌。
3. 道德资本的脆弱性。与显形资本的风险性相比,道德资本的风险是极小的,但是它的脆弱性也是明显的。道德资本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而其丧失却可以在瞬间,这就是道德资本的脆弱性。很多企业为何在长期的经营中保不住“贞洁”,就充分说明道德资本的脆弱性特点。就企业来说,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需要企业长期的道德实践,才能获得社会的口碑;一流企业的形象保持常青,就在于它坚持了不间断的道德行为;但是,如果一个知名企业被主要媒体披露出了“问题产品”或“不道德行为”,其形象的毁失是不言而喻的。
道德资本的脆弱性,要求企业真正以中华文化为底蕴,以当代职业道德为基石,建立自己的道德文化,坚持道德行为,坚决维护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不应该只是通过大众传媒或几次商业活动来获得,而是要在产品和服务中去真正体现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也许不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它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社会的认同感、价值观、最终收到由社会效益转化来的经济效益。
道德资本作为能够产生现实经济效益的隐形资本,以被国内外的“经济人”所认识和重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需要“道德调节”的经济,经济主体不合法经营受到法律制裁,经济主体不道德经营,必定丧失道德资本。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竞争力的强弱来自于经济主体包括道德资本在内的综合资本的大小。
(作者单位: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