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本文就广播媒体如何承担起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进行探讨。
【关键词】主旋律宣传 节目制作 叙事角度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求“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的竞争也日趋剧烈,面对双重压力和挑战,广播媒体如何创作出既鼓舞人,又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的优秀主旋律作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次全频率推出系列励志故事“国人自述——我的梦”,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笔者以此为例,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一课题。
一、节目基本情况
“中国梦”的宣传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提出“贴近生活、整合资源、强化优势、形成规模”的报道思路,整合全台9个专业广播原本零散和相对独立的各种资源,首次全频率推出了系列励志故事“国人自述——我的梦”。节目请改革开放以来各界代表人物真情讲述自己的梦、圆梦经历以及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每个故事长1分30秒,在9个专业广播的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并在北京广播网和《新广播》报以专题页面和专栏形式连续刊播、刊载,形成大规模、高密度、立体化、全覆盖的宣传态势,以达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宣传效果。
二、播出情况调查
在第一轮节目播出之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发展研究中心通过微博、拨打短信平台号码库和听众服务中心号码库等方式招募了58位热心听众,现场用近100分钟的时间,连续收听51个人物故事,并就“人物选择”“语言感染力”“启示性和触动性”“制作水准”4项指标,为每个人物作品打分。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听众对这一报道的评价。
当天参与调查的听众连续收听51个人物报道,用时近100分钟,中途没有听众离席,听众行为反映出这一系列节目对听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听众评分结果显示,其中有50个人物故事的分数在80分以上。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系列报道达到了当初的策划设想,在传递正能量、以个人事迹影响广大听众方面得到了听众极大的认可。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1%的听众表示曾经收听过该系列报道。问卷中“您是否会向亲友分享“国人自述——我的梦”系列报道,或向他们推荐这一报道?”一题中,75%的听众确定会与亲友分享。曾经收听过相关信息的听众中,有98%的听众是从广播中收听的;23%的听众从北京广播网上获取过相关系列报道的信息;13%的听众从《新广播》报上看过相关系列报道信息。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广播渠道担当了系列报道的传播主力,北京广播网和《新广播》报起到了明显的正向协同效果。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得到受众认可的成功尝试。实践证明,主旋律作品可以既荡气回肠又委婉动听,成为广大受众喜闻乐听、愿意收藏的艺术精品。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或许能为广播媒体做好主旋律宣传报道,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三、创作特点分析
1.全新的叙事角度
该系列报道完全采用人物自述的形式,不加任何旁白。故事主人公涵盖了科技界、军事界、教育界、音乐影视界、曲艺界、体育界等各行各业人士。既有像于丹、张召忠、李云迪、郎平等已经实现梦想的成功人士,也有像“光爱学校”校长石清华、交警孟昆玉等胸怀梦想奋斗的普通人。
在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穿插着感人的小故事。例如:国家级功勋试飞员徐勇凌曾因驾驶失误导致飞机坠毁的故事;濮存昕第一次登台时刻骨铭心的记忆;张召忠带病在地震棚坚持学习……没有说教、训诫、劝导,让听众自己去感悟、去体味,从他人的人生故事、奋斗足迹当中找到自己前进的坐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主题,对社会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
2.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节目打破了传统广播常用的单兵作战、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采取标准化的生产制作方式,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个工作流程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例如:在工作安排上,总编室统筹协调,各专业广播记者为主要采编力量,负责前期采访和粗剪素材,制作人员后期加工,台领导亲自带领审稿团队严格把关审听,广告部和各专业广播安排播出。各部门既有合作又有各自任务。在具体节目内容上,要求节目必须涵盖主人公的自我介绍、个人梦想、圆梦历程以及对中国梦的理解四部分内容;采访要求有具象描述,有细节,有必要的音响,语言表达和声音素材要清晰;表现形式上要求必须是人物自述,不能有旁白,要给音响、音乐、音效以表现的空间,通过音乐的转换来实现内容和情感的深化。依据这样的标准化流程制作生产出来的节目,质量均匀,比个体生产的作品水平大幅提高,好作品占了绝大多数。
3.广播剧的创作手法
该节目采访人物涉及面很广,形形色色的经历和职业,使他们讲述的故事内容非常丰富,语言特色鲜明。郎平的豪气、农民企业家张宝贵的朴实、“爸爸”校长石清华的热情、奥运冠军林丹的霸气、学者张颐武的文气、军事专家张召忠的严谨……在创作过程中,制作人员有侧重地突出主人公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很好地把握主人公身上的特色和亮点,结合主人公过往经历中留下的声音片段,并配以符合他们身份特点的音乐、音效,营造出富有画面感的生动场景,将一个个奋斗者的形象真实、立体地呈现在听众面前,从而增强故事整体的可听性。
例如:“奥运冠军叶诗文”一则,当叶诗文讲到她克服种种困难,为了梦想咬牙坚持时,节目加入了伦敦奥运会游泳比赛现场直播时的音效,主持人那种激昂、振奋的解说,使主人公的身份鲜活地浮现在听众眼前,迅速把听众拉回到那个激情四射的赛场,使主人公的整体形象丰满、特性鲜明,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盲人钢琴调音师陈燕”一则中,首先出现的是陈燕给钢琴调音的音效,一个一个按琴键的声音很独特,能够从一开始就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同时引出主人公的身份,直观地为听众描绘出“钢琴调音师”这一陌生职业的特点。主人公讲述她第一次到客户家服务的经历时说到“一下车就走错路”,配上了车辆川流不息、汽车鸣笛而过的音效,不但能够还原现场,而且充分地体现了一个盲人面对车水马龙时那种慌忙、无助的心境,也为展现主人公的顽强、自立起到了铺垫作用。
四、做好主旋律报道的思考和启示
1.节目内容贴近生活
主旋律报道容易陷入生搬硬套、教条说教的泥潭,要做好主旋律报道,首先,人物选择非常关键,听众对重量级的人物会有更高的关注度,这种对“感兴趣的人”的关注,有可能转化为对整个主题报道的关注,同时与草根百姓相似的生活背景,对听众而言更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意义,能将作品中的事例投射到自身的生活和工作中,这类节目对听众而言更有吸引力。其次,找准节目细微处的落点,使它与受众的感受紧密连接,让受众自主思考,从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小细节中领悟道理,获得鼓舞。
2.加强资源整合
在强大的媒体宣传攻势面前,如果依靠个人力量的单打独斗,就好似战场上的散兵游勇,会不战而败。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要改变广播日常节目的生产模式,在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策划、统筹安排的基础上,集结最优秀的采编、制作人员,根据标准化的制作流程,各部门通力合作,成系列、成规模、分步骤、有节奏地推出有份量的优秀作品,重拳出击,才能产生影响。
在“国人自述——我的梦”系列报道两个月的采制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全台50余人参与,共采访60余位人物,播出作品51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9个频率每天滚动播出,共计播出10528条次,总时长263小时。节目播出后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听众反映:“这些圆梦故事,让我切身地感受到,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增强了我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要把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望转化为实际行动,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节目有现场感、有冲击力,扣人心弦。”
3.强化资源优势
广播的优势是什么?是声音。广播的声音是实在的、具体的,它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帮助收听者产生联想,撩拨人的心弦,不知不觉中完成传达与说服的功能,这是广播的魅力所在,也是广播的生存之本。在创作中,要把广播的声音优势发挥到极致,利用各种手段丰富听觉体验,用声音激发情感引起共鸣,达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效果。
4.播出宣传立体多元化
如今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把握好广播传播的主战场,充分利用自身媒体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也要加强与报纸、电视以及新兴媒体的互动融合,拓宽传播渠道。对节目进行适度加工,多渠道推送,用主动、自信的声音和姿态去融入、引导各种媒体中的多元声音,让受众以更便利的方式获得更好的收听体验,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肖婧为)
【关键词】主旋律宣传 节目制作 叙事角度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求“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的竞争也日趋剧烈,面对双重压力和挑战,广播媒体如何创作出既鼓舞人,又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的优秀主旋律作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次全频率推出系列励志故事“国人自述——我的梦”,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笔者以此为例,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一课题。
一、节目基本情况
“中国梦”的宣传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提出“贴近生活、整合资源、强化优势、形成规模”的报道思路,整合全台9个专业广播原本零散和相对独立的各种资源,首次全频率推出了系列励志故事“国人自述——我的梦”。节目请改革开放以来各界代表人物真情讲述自己的梦、圆梦经历以及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每个故事长1分30秒,在9个专业广播的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并在北京广播网和《新广播》报以专题页面和专栏形式连续刊播、刊载,形成大规模、高密度、立体化、全覆盖的宣传态势,以达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宣传效果。
二、播出情况调查
在第一轮节目播出之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发展研究中心通过微博、拨打短信平台号码库和听众服务中心号码库等方式招募了58位热心听众,现场用近100分钟的时间,连续收听51个人物故事,并就“人物选择”“语言感染力”“启示性和触动性”“制作水准”4项指标,为每个人物作品打分。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听众对这一报道的评价。
当天参与调查的听众连续收听51个人物报道,用时近100分钟,中途没有听众离席,听众行为反映出这一系列节目对听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听众评分结果显示,其中有50个人物故事的分数在80分以上。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系列报道达到了当初的策划设想,在传递正能量、以个人事迹影响广大听众方面得到了听众极大的认可。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1%的听众表示曾经收听过该系列报道。问卷中“您是否会向亲友分享“国人自述——我的梦”系列报道,或向他们推荐这一报道?”一题中,75%的听众确定会与亲友分享。曾经收听过相关信息的听众中,有98%的听众是从广播中收听的;23%的听众从北京广播网上获取过相关系列报道的信息;13%的听众从《新广播》报上看过相关系列报道信息。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广播渠道担当了系列报道的传播主力,北京广播网和《新广播》报起到了明显的正向协同效果。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得到受众认可的成功尝试。实践证明,主旋律作品可以既荡气回肠又委婉动听,成为广大受众喜闻乐听、愿意收藏的艺术精品。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或许能为广播媒体做好主旋律宣传报道,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三、创作特点分析
1.全新的叙事角度
该系列报道完全采用人物自述的形式,不加任何旁白。故事主人公涵盖了科技界、军事界、教育界、音乐影视界、曲艺界、体育界等各行各业人士。既有像于丹、张召忠、李云迪、郎平等已经实现梦想的成功人士,也有像“光爱学校”校长石清华、交警孟昆玉等胸怀梦想奋斗的普通人。
在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穿插着感人的小故事。例如:国家级功勋试飞员徐勇凌曾因驾驶失误导致飞机坠毁的故事;濮存昕第一次登台时刻骨铭心的记忆;张召忠带病在地震棚坚持学习……没有说教、训诫、劝导,让听众自己去感悟、去体味,从他人的人生故事、奋斗足迹当中找到自己前进的坐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主题,对社会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
2.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节目打破了传统广播常用的单兵作战、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采取标准化的生产制作方式,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个工作流程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例如:在工作安排上,总编室统筹协调,各专业广播记者为主要采编力量,负责前期采访和粗剪素材,制作人员后期加工,台领导亲自带领审稿团队严格把关审听,广告部和各专业广播安排播出。各部门既有合作又有各自任务。在具体节目内容上,要求节目必须涵盖主人公的自我介绍、个人梦想、圆梦历程以及对中国梦的理解四部分内容;采访要求有具象描述,有细节,有必要的音响,语言表达和声音素材要清晰;表现形式上要求必须是人物自述,不能有旁白,要给音响、音乐、音效以表现的空间,通过音乐的转换来实现内容和情感的深化。依据这样的标准化流程制作生产出来的节目,质量均匀,比个体生产的作品水平大幅提高,好作品占了绝大多数。
3.广播剧的创作手法
该节目采访人物涉及面很广,形形色色的经历和职业,使他们讲述的故事内容非常丰富,语言特色鲜明。郎平的豪气、农民企业家张宝贵的朴实、“爸爸”校长石清华的热情、奥运冠军林丹的霸气、学者张颐武的文气、军事专家张召忠的严谨……在创作过程中,制作人员有侧重地突出主人公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很好地把握主人公身上的特色和亮点,结合主人公过往经历中留下的声音片段,并配以符合他们身份特点的音乐、音效,营造出富有画面感的生动场景,将一个个奋斗者的形象真实、立体地呈现在听众面前,从而增强故事整体的可听性。
例如:“奥运冠军叶诗文”一则,当叶诗文讲到她克服种种困难,为了梦想咬牙坚持时,节目加入了伦敦奥运会游泳比赛现场直播时的音效,主持人那种激昂、振奋的解说,使主人公的身份鲜活地浮现在听众眼前,迅速把听众拉回到那个激情四射的赛场,使主人公的整体形象丰满、特性鲜明,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盲人钢琴调音师陈燕”一则中,首先出现的是陈燕给钢琴调音的音效,一个一个按琴键的声音很独特,能够从一开始就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同时引出主人公的身份,直观地为听众描绘出“钢琴调音师”这一陌生职业的特点。主人公讲述她第一次到客户家服务的经历时说到“一下车就走错路”,配上了车辆川流不息、汽车鸣笛而过的音效,不但能够还原现场,而且充分地体现了一个盲人面对车水马龙时那种慌忙、无助的心境,也为展现主人公的顽强、自立起到了铺垫作用。
四、做好主旋律报道的思考和启示
1.节目内容贴近生活
主旋律报道容易陷入生搬硬套、教条说教的泥潭,要做好主旋律报道,首先,人物选择非常关键,听众对重量级的人物会有更高的关注度,这种对“感兴趣的人”的关注,有可能转化为对整个主题报道的关注,同时与草根百姓相似的生活背景,对听众而言更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意义,能将作品中的事例投射到自身的生活和工作中,这类节目对听众而言更有吸引力。其次,找准节目细微处的落点,使它与受众的感受紧密连接,让受众自主思考,从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小细节中领悟道理,获得鼓舞。
2.加强资源整合
在强大的媒体宣传攻势面前,如果依靠个人力量的单打独斗,就好似战场上的散兵游勇,会不战而败。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要改变广播日常节目的生产模式,在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策划、统筹安排的基础上,集结最优秀的采编、制作人员,根据标准化的制作流程,各部门通力合作,成系列、成规模、分步骤、有节奏地推出有份量的优秀作品,重拳出击,才能产生影响。
在“国人自述——我的梦”系列报道两个月的采制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全台50余人参与,共采访60余位人物,播出作品51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9个频率每天滚动播出,共计播出10528条次,总时长263小时。节目播出后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听众反映:“这些圆梦故事,让我切身地感受到,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增强了我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要把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望转化为实际行动,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节目有现场感、有冲击力,扣人心弦。”
3.强化资源优势
广播的优势是什么?是声音。广播的声音是实在的、具体的,它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帮助收听者产生联想,撩拨人的心弦,不知不觉中完成传达与说服的功能,这是广播的魅力所在,也是广播的生存之本。在创作中,要把广播的声音优势发挥到极致,利用各种手段丰富听觉体验,用声音激发情感引起共鸣,达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效果。
4.播出宣传立体多元化
如今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把握好广播传播的主战场,充分利用自身媒体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也要加强与报纸、电视以及新兴媒体的互动融合,拓宽传播渠道。对节目进行适度加工,多渠道推送,用主动、自信的声音和姿态去融入、引导各种媒体中的多元声音,让受众以更便利的方式获得更好的收听体验,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