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广播做杰出的声音考古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92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期请各位欣赏获得2009年麦鲁利奇国际广播节广播特写类大奖(第一名)的作品——《听!——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的声音》。这部特写用广播手段展示英国四百年以前的声音和那个时代人们听声音的方式,比较那个时代与现代人对声音的不同理解,思考现代人应当从那个时代继承怎样的遗产,从而调整自己的倾听方式,让自己更开放地与自然和外界沟通。本文从学术性、趣味性、古典与现代的连接三个方面探讨如何用广播手段做杰出的声音考古。
  【关键词】伊丽莎白时代 广播 声音考古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四百年以前,英格兰人听到的是怎样的声音?他们听到的声音是否依然存在?他们听声音的方式是否与今天不同?我们能否进入他们的听觉世界?广播特写《听!——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的声音》成功地满足了听众的这些好奇。
  学术性——讲解声音的概念和倾听的本质
  广播特写《听!——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的声音》被评委称为“杰出的声音考古”,具有鲜明的学术性。这部时长52分27秒的广播特写是受《早期现代英国的听觉世界》的启发而创作的。作者以这部声学著作为出发点,用广播去考古,去展示四百年前英国的声音、声音的不同种类,展示四百年前英国人听声音的方式、对声音的理解。因循这一特定的“基因”,这部特写没有设置解说,而是直接让学者串联,让学者直接与听众对话。
  特写中出现了三位学者。第一位出场的是南卡利福尼亚大学的英语教授布鲁斯·史密斯(Bruce·Smith),第二位是《声学传播》的作者巴里·特拉克斯(Barry Thrax)(他主要通过讲述四百年前英格兰具有鲜明特点的那些声音后面的故事,从声学、生态学角度解释伊丽莎白时代声音的“物种”),第三位是专门研究英国早期音乐的学者安东尼·鲁雷(Anthony Roure)(他从音乐角度讲述伊丽莎白时代声音的概念、听声音的方式以及人们的说话方式)。
  这三位学者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位出场的史密斯教授,他也是唯一贯穿整部特写的学者。他为听众介绍伊丽莎白时代人们对声音形成的理解、听声音的方式,告诉听众四百年前人听到的声音与今天人所听到的是不同的。史密斯教授总结、归纳、点评作品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和学者谈话中的重要内容,他的声音自由地穿插在所有的音响和人物语言中间。
  这样,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的声音和四百年前的声音,在三位学者的介绍下富有了浓郁的学术气息。
  趣味性——展示声音的丰富、奇异和美妙
  《听!——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的声音》被评委一致评价为“机智、有趣”,那么,作者是如何将学术内容转化为好玩、好听的广播节目的呢?
  第一,挖掘学术专著中普通人会感兴趣的点并贯穿作品始终。“我曾听到这样一个说法:但凡地球上曾有过的声音,它还会在某个地方存在,不管它的频率有多低。那时我就有了这样一个问题:过去曾有过的声音会永远消失吗?”作者以此开始对伊丽莎白时代声音的考古,并以此结束上下四百年声音的探寻之旅,唤起普通听众的好奇心,引领听众和作者一起去做声音考古,并且让这一场声音考古成为一次探索之旅。作者在特写的开头、结尾、中间许多地方安排不同的人说“正在录音……”和录音设备的音响,提醒听众这场声音探索之旅正在进行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二,形象化讲解,让学者们的学术阐述充满趣味。比如:学者通过清晨鸟群唱晨曲来讲述“是声音有韵律地周而复始、往复运动,才创造了时间。它形成人们关于流动的概念。”再比如,用有趣的歌剧《乡村叫卖》(《The Country Cries》)和《城市叫卖》(《The City Cries》)来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声音对英语的贡献。而史密斯教授采用了相声演员、口技演员的说话技巧,栩栩如生地模拟英语中各种声音的词汇,听起来生动有趣。
  第三,特写中呈现的音响极为丰富,音响的处理也多姿多样。比如音响的对比处理,马蹄“哒哒”的声音与空调运转的声音、四百年前钟敲响的声音与自行车车轮运转的声音,以及鸟鸣、鸡叫、猪哼这种自然声音与地铁呼啸而过的声音,一对一对同时出现,让人产生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不同时代的气息。此外,音响的变形处理,加速、拉长、变浑、增厚,等等,都使节目元素丰富多彩。
  整个特写中最智慧、最有趣、最独特的是,作者用同样的问题问不同的人,并用不同的方式在作品中呈现。
  首先,作者设计了两个场景,一是通过电话号码簿查找号码,然后拨打伦敦城不同区域的电话,请接电话的陌生人为他们录音。“我们在录制伦敦不同地方的声音,请问你能不能把你手中的电话对着外面?这样我好记录你那边的声音,只需要30秒。”几乎每一位接电话的陌生人都被这个有趣的请求打动,无一例外地充当了作者的录音员。于是,听众听到了伦敦不同街区、办公室、咖啡馆等地方的声音,而这些音响生动地展现了伦敦的现代风貌。
  其次,作者在同一个场景里要求被采访者回答两个不同的问题,一个是:“请你闭上眼,不管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都告诉我,好吗?”另一个是:“你能否想象一下,四百年以前,这里能听到什么样的声音?”这两个同样的问题,作者问了塔楼看门人、农庄农妇、路人……于是听众通过他们的回答,听到了现在伦敦的声音,又根据他们的想象,仿佛也听到了四百年前伦敦的声音,感受到了现代的伦敦和四百年前的伦敦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古典与现在的连接——展示“古典再现”的意义与价值
  《听!——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的声音》这个题目直截了当地告诉听众:要给你听四百年前的声音。作者非常辛苦地去寻找现存的四百年前的钟,去敲不同重量的钟录下不同的钟声;去寻找伦敦城里制造伊丽莎白时代声音的“声替剧院”(Foley Theatre),让听众了解那些以伊丽莎白时代为背景的电影里的声音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作者竭尽全力地为听众挖掘、呈现四百年前的声音。   作品中最重要最出彩的是,作者在寻找过去的声音与现代人真实生活的生动连接,展现过去的声音对现代人生活和心灵的意义。比如:作者找到在伊丽莎白时代就是农业区的密德沃奇巴里农场(Walter·ziba·mead),录下了农妇戴安娜·哈德蕾(Diana·Gerhardgrey)与她家猪的对话:“嘿,猪太太,喝茶不?喝茶了!小猪们!现在是茶休时间!”然后,作者潇洒地让这群在伊丽莎白时代就出名的格洛斯特花猪(Gloucester)在特写里哼哼了一分钟!这声音、这场景,让听众分不清是在四百年前还是在当代的英格兰。人与猪那种和谐、默契,生动地传达了传统在英格兰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哪怕养猪,现代的英格兰人仍然养育四百年前的猪的品种。
  还有节目里的钟声。钟是伦敦四百年前的钟,但这钟现在依然天天被敲响。“敲钟的是年轻人,他们为了锻炼身体,娱乐身心,有时候还不惜下注,比赛谁敲的时间最长、谁敲得最棒。”四百年前的钟自然而然地在现代伦敦年轻人的手里敲响,传达的也是文化传承对英格兰人的重要意义。
  广播特写《听!——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的声音》通过机智有趣的方式,不仅让听众听到了四百年前的声音,还让听众获知:较之现代人,声音对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人有着更强的吸引力,那时他们听到的声音种类比我们现代人能听到的更多样。他们的“听觉矩阵”更复杂,他们的“听觉视野”更广阔、更悠远。从听觉生态学来说,那时有更多声音的“种群”存在,而后来的工业社会对其中的很多声音“物种”构成了威胁,使其濒临灭绝。这个用广播做声音考古的作品其实在提醒人们:现代人貌似生活在更发达的社会,却比四百年前的人听到的外在声音更少,听到的自己的内在声音更少,离大自然更远,离他人更远。现代人应当思考从那个时代继承怎样的遗产,从而调整自己的倾听方式,让自己更开放地与自己、与自然、与外界沟通。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秘书长)
  附:广播特写
  《听!——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的声音》(节选)
  " Hark! - the acoustic world of Elizabethan England "
  获2009年麦鲁利奇国际广播节广播特写大奖(第一名)
  加拿大炮台电台(Battery Radio, Canada)与英国垂树(Falling Tree)制作公司联合制作
  【音乐:“Hark! Hark! Hark!”,选自雷文斯克罗夫特《The Country Cries》
  约翰·德鲁:那个时候跟现在不一样。现在一切都变啦。
  【电话铃声
  克里斯·布鲁克斯:正在录制……
  【电话铃声
  保罗·彼得罗保罗:正在录制……
  【电话铃声
  阿兰·豪:正在录制……
  (有人接起了电话)
  接电话者:喂,请问哪位?
  布鲁克斯:你好!请问你能抽出大约30秒的时间帮个忙吗?
  接电话者:为什么?
  布鲁克斯:我们在录制伦敦不同地方的声音,你能不能把你手中的公用电话对着电话亭外面?这样我好录下你那边的声音。
  接电话者:好的。
  布鲁克斯:你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接电话者:雷瑟斯特大街。
  布鲁克斯:你只需要把话筒对着外面就可以,好吗?
  接电话者:好的。30秒?
  布鲁克斯:是的。
  【雷瑟斯特大街上的声音
  【音乐:安东尼·鲁雷演奏道兰的《The Frog Galliard》,混
  史密斯:我是布鲁斯·史密斯,我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但凡地球上曾有过的声音,它还会在某个什么地方存在,不管它的频率有多低。而且,如果我们有了合适的设备,没准儿还能听到莎士比亚自己扮演《哈姆雷特》中鬼魂时的声音。那时我就有了这样一个问题:过去曾有过的声音会永远消失吗?
  【脚步声
  布鲁克斯:这样爬楼还挺锻炼人的。
  塔楼看门人:那可不!是很好的锻炼。
  史密斯: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我想,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对声音的意识改变了,听觉也变得迟钝,听不到那些就在每个人身边的声音。
  【脚步停、开门
  塔楼看门人:我们是在伦敦圣玛莉里波教堂的顶部……从这儿可以看到不少地方……那边是圣迈克科恩希尔教堂……
  史密斯:当我们注视一个事物时,感觉是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它,似乎目光从我们身上发出,方向是朝着那个事物的。在莎士比亚时代,有很多人认为,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光线从眼睛里出发,与你所注视的物体相遇,再折返回来。人在倾听时,用的是另一种方式。我们在定位声源时,是把它定位在发声的物体身上,而不是我们自己身上。因此,这是一个逆向的过程。
  布鲁克斯:请你闭上眼,不管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都告诉我,好吗?
  塔楼看门人:好。我能听见远处有直升机的声音、空调的声音,还有公交车……
  史密斯:听觉不是沿直线,而是呈球状传播的。
  塔楼看门人:……我确定能听到公交车刹车的声音。我听到远处有一架飞机……
  史密斯:我们被声音包围。
  塔楼看门人:……还有车来车往的声音。
  史密斯:声音出现在我们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
  塔楼看门人:……可我听不到人的声音、鸟的鸣叫,也听不到钟声……
  史密斯:它无处不在。我们被包绕在声音的海洋里。
  【周围的声音变得越来越急速
  布鲁克斯:你能否想象一下,四百年以前,这里能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塔楼看门人:呃,肯定听不到飞机声,也没有其他交通工具的声音。会听到马嘶声吧,我猜。也许会听到人声喧哗、群鸟啁啾。……也许会听到水面上群舟竞渡。现在河里倒不是没有船,可是从这儿听不清它们的声响。如果周围的楼没有那么高的话,就能看到河了,也会看到水面上穿梭来往的船只,也能听到伦敦港口正在发生的那些事。   【急速的背景声、脚步声
  奥多诺霍:我们重现了伦敦那个时代的声音。
  【电影《罗密欧与伊赛尔》原声片段
  奥多诺霍(声替剧院负责人):在电影中我们看到,那时的伦敦城,道路泥泞,偶尔有几处铺砌的路面……
  【电影原声片段
  奥多诺霍:可以从那些画作、馆藏剪辑、文字记录,还有手绘画中,看到伦敦曾经是什么样子。……但那时的声音没有留存下来。我们只能依赖想象。
  【钟声不自然地渐弱
  【鸡叫声、马嘶声
  苏妹:嗯,我猜想,那时声音会更嘈杂,因为人们住得更紧凑,更亲近。因此,你们得加上人们做饭和谈话的声音。
  【羊叫声
  苏妹:说不准会听到羊的叫声。还有猪,我想那时候的猪会比羊多。
  【一群鸡被惊动,四散跑开的咕咕声
  苏妹:还可能……有狗叫声。
  【笑
  【车经过的声音
  苏妹:不会有汽车来往,肯定听不到。
  【羊叫声、鸟鸣声
  【火车驶过的声音。一列火车到来,另一列离开
  【电脑:一百一十分贝。一百一十……九十……八十……分贝
  【口哨声
  史密斯:莎士比亚时代人们所生活的世界,比我们今天要安静得多。
  特拉克斯:我是巴里·特拉克斯,《声学传播》的作者。每一种声音,都是一整段故事。
  【马嘶声、羊叫声
  特拉克斯:拿你的周围来说,你能辨别出多少种声音呢?
  【路边的谈话声
  【伦敦地铁车厢内的嘈杂声
  特拉克斯:从声学上讲,用生态学名词来解释我们听到的声音便不难理解。几种占统治地位的声音“物种”统治一切,还有寥寥几种稀有的声音“物种”。我们想当然地以为那些声音都是人工造出来的,可是在相关技术出现之前,每种声音都是由其来源和其环境所确定的。
  【空调排气管的声音
  【开门的声音
  特拉克斯:声音传达了信息,你所需要的信息。如果你需要收快递,那你就会注意倾听马车的声音,你也知道你所在等待着的那种声音。
  【马蹄声
  特拉克斯:那些高过人声的声响开始掌控世界的时候,人们就不再去倾听了,因为它们已经超出了人的听阈。
  【关上门的声音
  【空调开始运转
  【钟声
  特拉克斯:由于现代生活的压力,现在的很多人都学会了关闭自己的耳朵。我们必须要推倒重来。
  【安东尼·鲁雷演奏道兰的《威赛克斯伯爵》
  史密斯:在莎士比亚时代还流传着一些美丽的传说,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盖伦。
  【安东尼·鲁雷演奏道兰的《Chamberlain’s Galliard》
  史密斯:他们认为,每种感觉都通过一种叫灵液(spiritus)的液体在体内进行传导。
  【低沉的滴答声
  史密斯:当听到某个声音时,声波便会传入大脑中的一个官能区,这个官能区称为常识判断区,负责人的一般官能。这样,人的听觉不仅能与视觉、嗅觉、触觉等信息融合,而且与记忆结合,并以这种形式传导到心脏,在心脏里形成内脏对所听的反应。若所听可喜、所听遂意、所听遂心,心脏则会随之膨胀,若所听可怖、所听堪忧,心脏则会随之收缩。
  【钟楼敲响钟声、自行车车轮运转的声音。渐止
  【继续播放《Chamberlain’s Galliard》
  史密斯:心脏的膨胀和收缩,整个身体都能感觉到,因为灵液在人的体内循环,从脚到头,蔓延到每个指尖,流淌到全身,这样倾听就成为整个身体的体验。这跟我们现在的说法不同,我们倾向于相信声音形成生物电、在肉体内的神经中传播的说法。可是,这种说法并不能像莎士比亚时代的人相信的那样,让我们与世界开放地沟通。
  【《Chamberlain’s Galliard》结束
  【猪拱鼻子、哼哼的声音
  哈德蕾:大猪,小猪,都过来!这是猪先生,那是猪太太。
  【录音设备的滴滴声
  哈德蕾:我是戴安娜·哈德蕾,自出生起一直生活在密德沃奇巴里农场。你知道,在沃尔维克的巴尔福德农庄,早在伊丽莎白时代之前就是农业区了。
  【猪哼哼的声音
  哈德蕾:这是头格洛斯特花猪,是蛮出名的传统品种了。嘿,猪太太,喝茶不?喝茶了!小猪们!现在是茶休时间。
  【猪哼哼、拱食的声音(长达1分钟)
  【鸡的咕咕声
  【从桶里倒水的声音、铁门关上的声音、母鸡咯咯叫的声音
  哈德蕾:我听到羊在咩咩叫的声音。小羊羔在找妈妈呢,因为它们跟妈妈走散了。我听到猪儿们在哼哼着吃东西。我能听到母鸡的声音,似乎在跟猪抢食吃呢。嗯……在外面M40大街上,是交通高峰期即将过去的声音。我还能听到远处有飞机。(笑)
  布鲁克斯:想象一下,在四百年以前,你会在这里听到什么呢?
  哈德蕾:这儿?会听到鸟的歌声……
  保罗:正在录制……
  【录音设备的滴滴声
  【鸟叫声
  德鲁:我们通常把群鸟齐鸣称为晨曲。过去会听到,早上有成百上千的鸟儿加入这支合唱队。可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销声匿迹了。我觉得是因为今天的农业生产,是它让鸟儿们都消失了。过去你能看到的农场,跟今天的农场完全不一样,我想正因为如此,过去才会有那么多鸟儿,它们成百上千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在天空中黑压压的一片。
  【寂静
  特拉克斯:在钟表和大钟设定欧洲人生活节奏之前,每个季节的早晨都有不同的声音把人们叫醒。鸟儿开始啼鸣,迎接新一天的到来。因此时间的概念……我是说,声音当然是存在于时间中的,然而,实际上是声音有韵律地周而复始、往复运动,才创造了时间。它形成人们关于流动的概念。   【鸟儿拍打翅膀、鸣叫着飞过的声音、钟声
  【雷文斯克罗夫特的《Crier’s Song of Cheapside》:“欧耶!欧耶!欧耶!可曾有谁……”
  鲁雷:我是安东尼·鲁雷,专门研究早期音乐的。
  奥多诺霍:快来买鱼啊!上等的鱼!上等的鱼嘞!
  鲁雷:繁忙的商业街上叫卖的小贩,叫卖各自产品的方式都不一样……
  史密斯:樱桃,樱桃,熟透的樱桃!樱桃,樱桃,熟透的樱桃!
  鲁雷:……也会有卖花的小贩。他们会叫卖各种时令鲜花……
  辛格:来一把薰衣草吧,芳香浓郁的薰衣草……
  【乐曲《Crier’s Sound of Cheapside》
  【钟声敲响
  鲁雷:为什么耳朵如此重要呢?为什么声音如此重要?而确实也是如此。因为……
  【(Theatre of Voices乐队演唱吉朋斯的《The City Cries》)
  【“新鲜的牡蛎!新鲜的牡蛎!新鲜的牡蛎,刚出水的!”
  【钟声敲响
  史密斯:各种叫声,狗吠汪汪,猪叫呼呼,猫叫喵喵,鼠嘶啾啾,鹅鸣嘎嘎,蜜蜂嗡嗡,鹿鸣哞哞,鸭叫呷呷……
  鲁雷:如果倾听这个不平凡时代那些伟大的作曲家的创作……我们就会意识到英语这种语言的本质所在。……但有多少种词汇是带了拟声的色彩呢?
  史密斯:恶棍撒泼的声音、奴仆打呼噜的声音、少女吃吃的笑声、叮当的铃声、硬币碰撞的声音、情人的亲密私语、呻吟声、呕吐声、烘烤蒸煮食物的声音……这林林总总的声音,简直会把人的耳朵搞聋。
  鲁雷:我认为,对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英语的发音是很重要的。
  【现代人说话音响
  鲁雷:这在伊丽莎白的时代是不会有的。那时人们说话是抑扬顿挫的。
  【女演员在排练中的声音:“温柔的、可爱的、幽暗的夜来了。给我吧,我的罗密欧,如果我死了……”
  鲁雷:一个发音好的人,在讲话时会有六个音调。这六个音调是从最高到最低。讲话时应当这样的。
  【低沉的滴答声
  史密斯:莎士比亚时代,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人识字,这就意味着知识是口口相传的。
  【逐渐远去的史密斯的声音:“口-口-相-传……”
  【低沉的滴答声
  【开门的声音、爬楼梯的声音
  敲钟人:你们会看到墙上的浮雕,1722年起它就有了,所有这些东西都铭记在墙上……
  史密斯:我说过,有了合适的技术设备,过去的声音就可以被复原……很多声音是可以复原的,比如教堂的钟声。如果钟楼里悬挂的是跟过去相同的钟,那就会听到跟莎士比亚时代一样的声音。
  敲钟人:我们在巴尔福德的圣彼得大教堂。那边角落里的钟年岁最长,当时是13世纪吧。
  【敲钟人敲响了钟
  敲钟人:嗯……就是这个音调,这是这儿最重的钟了。
  【钟声激荡,荡漾开去
  史密斯:刚到伦敦,我们便发现几乎每个教堂钟声都连绵不绝,一直响到入夜,每天都到晚上7点到8点。有人告诉我们,敲钟的是年轻人,他们是为了锻炼身体,娱乐身心,有时候还不惜下注,比赛谁敲的时间最长,或者谁敲得最棒。已是暮年的女王殿下似乎很喜欢,她认为这象征了人民的健康。
  【合唱:“老巴里教堂的钟声仿佛在问:‘你什么时候还我啊?’”
  梅耶:可能变换敲钟法就是开始于那时候。起先,在不同的敲钟组之间会举行比赛,来争夺奖品、金钱或是啤酒。
  【合唱:“我不认识圣玛莉里波教堂的大钟。”
  梅耶:每个伦敦人,都是听着圣玛莉里波教堂的钟声出生的。
  【钟声再次敲响
  鲁雷:我们总在讨论声音,却忘了寂静。我觉得在伊丽莎白时代,人们更能意识到沉默的价值和重要性。从哲学上讲,他们实际把声响尤其是音乐,看成是寂静的一种装饰而已。因为,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来自空寂的,由空寂发生,达到高潮,产生冲突,然后冲突被解决,最后终究归于沉寂。
  史密斯: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是无法忍受寂静的。
  【录音设备的滴滴声
  保罗:正在录制……
  【电话铃响
  史密斯:我们能忍得住寂静吗?在我看来,在这个时代,寂静似乎成了人人避之犹恐不及的东西。
  【有人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街上的喧闹
  史密斯:如果声响是一幅画,那么寂静就像画框。在能听到声音之前,需要先保持安静。
  【安东尼·鲁雷演奏道兰的《Lachrimae Antiquae》
  【有人敲钟,钟声似乎在回答:“是的……是的……”
  史密斯:但凡地球上曾有过的声音,它还会在某个什么地方存在,不管它的频率有多低,而且,如果我们有了合适的设备,没准儿还能听到莎士比亚自己扮演《哈姆雷特》中鬼魂时的声音。那时我就有了这样一个问题:过去曾有过的声音会永远消失吗?
  布鲁克斯:喂?喂?
  【音乐回旋、电话挂掉的嘟嘟声
  录音采访:克里斯·布鲁克斯(Chris Brookes)
  卡蒂·博宁汉姆(Katie Burningham)
  阿兰·豪(Alan Hall)
  保罗·彼得罗保罗(Paulo Pietropaulo)
  编辑制作:克里斯·布鲁克斯
  保罗·彼得罗保罗
  翻译:国英斌、金丹
  收听音频请点击:www.cnr.cn/gbzz
  (本专栏与中央电台广播学会合办,
  栏目主持:李宏 栏目编辑:莫玉玲)
其他文献
新闻传播力通常是指媒体将信息向外扩散的能力。也就是媒体通过对新闻内容及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将新闻向外扩散,导致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它包括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信息的覆盖面及影响效果。新闻传播力通常是由传播技术、新闻内容、新闻表达、传播渠道等多种因素构成。传播技术和手段的先进与否,对报道速度和传播广度造成直接影响,成为传播力构成的重要物质基础乃至先决条件。  大数据直接影响新闻信息
期刊
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研判的基础必须是完整、准确和极速的信息抓取。舆情系统的风险预警应建立在对社会舆情大数据进行充分的数据挖掘、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在大数据时代,预警子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重点监测原则。网络舆情的酝酿、发酵过程中,各方舆论领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敏锐识别和观察各方舆论领袖;此外,既要对互联网进行全面信息扫描,又要重点扫描重点网站,一方面避免漏报信息,另一方面大大地
期刊
1.时效性更强。在新闻发布会时效性方面,过去素有“黄金四小时”和“黄金一小时”原则。“而如今在公众渴望获得信息之前,我们只有“黄金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按照常规方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再由媒体报道给受众,哪怕是同步直播,都会贻误时机,造成“谣言先行”;而利用微博或微信公共账号在第一时间发布官方信息,则可抢占“第一落点”,使新闻发布主体成为危机事件的“第一定义者”。  2.更加经济。网
期刊
主题策划:中广协会交通宣传委员会 本刊编辑部  栏目主持:潘 力 刘园丁  编者按: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交通广播,一路高歌猛进已逾20年。2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交通广播也从点到面,在东西南北中全面开花。从发轫之初以疏导交通、服务出行为目的,到明确听众定位,借助各种特有资源,走合作共赢之路,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及时、专业、准确的交通信息服务;从明确“以交通资源为依托,突出
期刊
【摘 要】互联网音频平台的出现改变了音频传播的方式,促使广播电台在内容生产、平台分发、技术创新、经营创收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一个新的音频生态圈将形成。  【关键词】传统广播 互联网 音频平台 变革 音频生态圈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一、互联网对传统电台的影响  2014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当各界人士回顾互联网给广电行业带来的冲击与变化的时候,传统媒体更多的是忧虑和
期刊
【摘 要】媒介传播环境日益碎片化,各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时代的挑战,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更应该力求创新。利用碎片化信息,融入主持人的思想进行二次创作,让碎片化信息产生新的价值,并充分发挥广播的声音魅力。  【关键词】碎片 价值 声音 广播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独特的媒体接触体验,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非凡的挑战。当下,媒介传播环境日趋碎片化
期刊
【摘 要】从受众价值观和消费习惯来看,2013年受众显现出一些新的需求:十分重视各类安全问题并愿意为之买单;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文化消费上的投入增加;追捧新的科技产品并乐意做尝鲜者。另外,银发族、单身族、90后、单身父母等人群特征鲜明,值得广播媒体加以重视。  【关键词】广播受众需求 媒介接触习惯 价值观 消费习惯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在媒介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传统媒体融合转型趋势的加快,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都更加注重发展新媒体,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而这些都可以为中央电台所借鉴。  【关键词】传统媒体 中央主要新闻单位 新媒体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互联网、手机在国内的兴起和逐渐普及,多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敏锐抓住时机,开始大力发展新媒体,推进媒介融合。对其新媒体发展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营销已成为商业活动的中心,它的重心也落在客户身上。广播广告的营销也要遵循客户至上的规律,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营销策略,实施创意营销,创造客户。  【关键词】营销 广播广告 创造客户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营销  关于营销的概念有很多,曾经的定义是通过某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产品或服务,然后产生购买欲望并达成交易。如今,营销管理的内
期刊
【摘 要】奥地利ORF电台彼得·克莱恩制作的广播特写《母亲》获得了2005年欧洲最佳广播特写奖。这个特写给予听众的不只是温情、美好,还有一般人无法启齿的阴暗、丑陋,更多的是作者内心的挣扎,对母子关系的反思,对人性的拷问和探究。而这种对童年经历的回顾、对自己与母亲(家人)之间关系的梳理,接受、放下,与母亲和解,与自己的过去和解,对于一个成人走出阴影、重新出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母亲 传统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