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注、探索和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下面谈谈我对如何上好这门学科的几点见解:
一、明确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一方面必须为学生传递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努力营造一个热爱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累积、信息发现等内化为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驾驭能力,使之学以致用。
二、注重教法
1、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任务,通过该任务的完成驱动学生学习,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该教学方法的要点在于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线”,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激发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在实施这一教法时,教师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或是从某一现象出发,提出学习任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动手完成任务。如在教授Word文字处理的“表格创建”时,可给学生布置制作一张课程表或是成绩表等任务,通过完成该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
2、快乐学习法
一般学生对信息技术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可是一旦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时,有的学生反倒有一种负担感,兴趣降低。这样,就必须换一种方法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快乐学习法”,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师可以通过健康益智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操作来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采用该教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益智性游戏,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手段;二是要把握好引入游戏软件的尺度,不能以玩代教,更不能忽视游戏软件的负面影响;三是教师要把握契机,在教学中渗透教育,找到游戏的“精華”所在。
另外,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给学生灵活安排一些拓展任务,如上网查找其它课程的资料,阅读新闻或感兴趣的故事,把自己喜爱的文章汇集成电子板报,甚至把自己的相片制成数码相册等。类似的拓展任务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练习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需要自主探索,不但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理解,更能培养起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注意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确实,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的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整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师生要在各学科的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求学生能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表达思想,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4、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
一、明确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一方面必须为学生传递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努力营造一个热爱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累积、信息发现等内化为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驾驭能力,使之学以致用。
二、注重教法
1、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任务,通过该任务的完成驱动学生学习,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该教学方法的要点在于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线”,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激发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在实施这一教法时,教师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或是从某一现象出发,提出学习任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动手完成任务。如在教授Word文字处理的“表格创建”时,可给学生布置制作一张课程表或是成绩表等任务,通过完成该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
2、快乐学习法
一般学生对信息技术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可是一旦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时,有的学生反倒有一种负担感,兴趣降低。这样,就必须换一种方法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快乐学习法”,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师可以通过健康益智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操作来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采用该教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益智性游戏,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手段;二是要把握好引入游戏软件的尺度,不能以玩代教,更不能忽视游戏软件的负面影响;三是教师要把握契机,在教学中渗透教育,找到游戏的“精華”所在。
另外,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给学生灵活安排一些拓展任务,如上网查找其它课程的资料,阅读新闻或感兴趣的故事,把自己喜爱的文章汇集成电子板报,甚至把自己的相片制成数码相册等。类似的拓展任务都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练习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需要自主探索,不但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理解,更能培养起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注意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确实,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的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整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师生要在各学科的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求学生能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表达思想,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4、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