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伤害滋养生命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ki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思铭,广州市天河外国河学校学生会主席,多次荣获广州市番禺区优秀学生干部,荣获2015年度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展示活动“文冠科技”冠军奖;第七届广东省DI创新思维竞赛二等奖;2017年广州市高中化学竞赛二等奖;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名著阅读活动三等奖;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大赛广东赛区二等奖。
  “伤害”一词,乍一看的确是令人心情沉痛的。犹如材料中那环铁圈,在被套在树干上时,定是给榆树带来了印烙肌肤的痛楚与挣脱不得的折磨。然而,正是这个给榆树带来如此伤害的铁环,却能每刻输送给其铁元素,在疾病肆虐之时救它于危难之际。
  人亦同树,亦会遭受伤害,亦会承受其所施加的苦楚。但如同那个饱含有益元素的铁圈,伤害也是生命的养料,亦可以滋养生命。
  与树的生长经历一样,人生的路途鲜是平直不变又平坦开阔的,而伤害恰如令人措手不及的转弯或是突从天降的巨石,令人不得不转换视野,或是拼尽全力攀登而上。而我们更须了解,人生为个体,本来单薄,正因为受到精神或者肉体的撞击,才会由痛生发对自己或他人的反省。过程虽是不快,但非由此不能让思考更为切实和纵深,让心灵接纳更为新鲜和深刻的理解,让灵魂因背负伤疤而变得更为深邃和厚重。
  接受伤害的过程无异于被动成长,没有伤害来洗礼的个人易流于肤浅,而缺乏伤害来磨练的民族又怎能抵御种种洪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记得2008年初那场暴风雪突袭中国,给多少热切盼望奥运的心蒙了一层霜吗?然而勇迎风雪,脚踩坚冰,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铸造了铁打的品格。风雪之中,那如火温暖是团结无畏的凝结。而随之而来的汶川大地震,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给多少中国人泼下了悲痛?然而坚守一线,日夜搜救,中国人民用坚韧之心锻造了向上的精神。废墟旁边,那拔地而起的是众志成城的精魂!
  所谓多难兴邦,正是因为伤害化作了坚强涌入了民族的骨血之中,使它拥有冻不死的热诚,震不垮的脊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伤害,又有多少人游离在无畏的民族之外,恐惧着,瑟缩着,继而愤怒着,埋怨着?伤害固然是一种负面的作用,但遭受了伤害之后自身却反而生出另一种对外界的伤害,这不能算是卑劣的传递?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不去思考事情的根源而仅是对表象谩骂;拒绝考虑他人与大局,方寸之间只容得下小小的自我;无法看得长远,目光短浅只愿为眼前利益停留……这曾经是多少湮没在伤害里的人的真實写照?
  许多人犯罪,往往讲述童年遭受的伤害来为自己行恶开脱,然而无法忽略的是,幼年曾被继父性侵犯的奥普拉在挨过疼痛之后却选择拼命学习,改变命运去追寻真和美,去弘扬善和爱;从小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目睹野蛮与血腥的曼德拉在忍过歧视与不公之后,却选择奔走呼号,奉献自己去拼得自由与平等,安定与富饶。无法从伤害中挣脱的本质是懦弱,随伤害之波而逐流甚至自身也融化成伤害的本质则是由懦弱演变的麻木。
  所以,人亦同树,却也异于树。人之所以为人,不同在人有自己的意识,有自己的思考和抉择。伤害于人,从来不应是消沉或者变质的理由,而应化作振作然后前进的动力。无须被动等待命运的安排,用奉献与行动将伤害碾作泥土,进而壮大根系,滋养生命,终能迎来一树的枝繁叶茂。
  作文背景材料:
  有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栓牛,在庄园的一棵榆树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榆树的生长,铁圈慢慢嵌进了树身,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有一年,当地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植物真菌疫病,方圆几十公里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棵箍了铁圈的榆树却存活下来。为什么这棵榆树能幸存呢?植物学家研究发现,正是那个给榆树带来伤痕的铁圈拯救了它。因为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铁份,所以榆树才对真菌产生了特殊的免疫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一个农场里。这棵树至今仍生长在美国密歇根州比犹拉县附近的那个农场里,充满生机和活力。
  不仅是树,人也是如此。我们也许在生命中受过各种各样的伤害,但这些伤害又成为生命的一道养料,让生命变得更刚毅,更坚强,更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同时也让伤害成为一个警醒,让我们及时从迷惑中解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品。自主确定文体和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其他文献
这次出国比赛的准备阶段对我们这些处于期中复习阶段的高二生来说算是相当具有挑战性。比赛的准备过程由我们利用课余完成,从英文论文写作、展板设计制作到作品打包,比赛所需要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一遍遍地被安排落实。虽然这些工作十分琐碎且不断给我们出着种种难题,但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我们只能自己从网上学习相关技能,一点点尝试着去完成。虽然一路过程非常坎坷,但最终提交完材料后还是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学习到了不
期刊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早在先秦时期的文子便道出了创新的重要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也应当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筑就新时代的文化殿堂,让中华优秀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文化创新,不是简单地删减和增添,而是对其进行辩证否定的再创造。去粗存精、去伪求真。保留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改变的是异彩纷呈、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播手段。让传统文化兼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方可使其万古长青
期刊
根据最新研究显示,使用生物质燃料及煤炭作为厨房用火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每年会导致430万人死亡。全球因持续吸入厨房烟雾而死亡的人数,比疟疾、结核病和艾滋病的致死总数还要多。同时,另一项重要评估发现,来自灶火、柴油发动机、农田烧荒这类污染源的黑碳颗粒,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第二大诱因,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见,炊烟的危害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国际组织和政府也在着力治理家庭烟尘污染。可是,如果真的有一天没
期刊
作者简介:殷正祖(2001.8-),女,四川省广汉市人,现就读于四川省德阳中学高三。  小时候,记事起,我就经常陪妈妈去医院。我的妈妈每隔几天、十几天就会去医院输液,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病,就知道是肚子痛。认识我妈妈的人都知道,我妈妈年龄不大,看上去很老。我上幼儿园时,经常晚上被爸爸抱起,一起陪妈妈去医院,妈妈输液,我就在病床上睡觉。她被病痛折磨了很多年,伴随我慢慢长大。那个时候,我看见电视里的医
期刊
自从三年前搬家到城东后,城西那条熟悉的“莱熏路”上的小巷便逐渐淡出生活。那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学习用品,花样翻新的煎炸小吃,连同一排排品质不高却也崭新鲜艳的小衣小袜都在记忆中渐行渐远了。  最近,妈妈几次载着刚上完培训班的我,七拐八弯绕远重返小巷深处,停在一间极不起眼的修补作坊门前,主人是一位质朴的大婶。那是我以前从没注意过的:极其简陋狭窄的街面小屋,右半边摆了一张破旧的桌子,桌子上放了一台复制钥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