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落实新课标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更新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积级主动地探索,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授之以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 语文课程;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对此进行了探索的实验。
一、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去营造一个宽松和睦、敢于争辩、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并能对其微小的创造力表示赞赏。例如,教三语《三袋麦子》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小猴、小牛、小猪得到麦子后的语言行动和结果进行表演,在轻松的环境下让学生明白,对待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解决的办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安排学生组建4人小组,演习《假如我是小××》把自己假想成文中的角色,萌发了创新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培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既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又要注重学习激情的主要性,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课文的感染力,借此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四语《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篇独幕剧,教师引导学习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内涵,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一天,管家求见,要替主人送一套精装书给公仪休,他说公仪休喜欢读书和藏书。公仪休婉言谢绝。”学生很快融入情境之中,在教者设计的情境中驰骋想象、丰富语感,把公仪休的品质刻画得更形象,把课堂气氛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三、授之以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正确处理传授和感悟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理解、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取知识、体验创新的愉快。为此,我们采用下列方法进行了实验。
1.词句训练——寻点
这里所说的点,是语言训练点,教师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寻点,让学生从点中得到启示。例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先让学生辨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换成“到、吹、送、过”等字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让学生再试着找能体会作者心理的字来锤炼,学生很快找到了“又”区别“到、来”,体会其内涵:一是诗人离家已经很久了,应该回去看看了,承接了上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表示“离家近,应该还”,引起了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示“思家切不能还”。这样的点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领悟的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篇章分析——穿线
这里的“线”就是能贯穿所有“点”的纲,可以是提纲或文眼,也可以是行文的线索。让学生在穿线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的了解。教学《索溪山山谷的“野”》一文,在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时,教师引导学生读2节,领悟表达方式;先概括叙述索溪山山谷的山是野的,然后具体写索溪山山谷的山怎样野,从中发现本文的表达方式——先写索溪山山谷的野,然后具体叙述山、水、野生动物以及来此游玩的游人;而在分述各段内容时,又分别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对课文有了一个清晰的线索,继而再引导回忆学过的教材中和课外阅读中相同表达方式的文章,学生在记忆空间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3.感情表达——求异
所谓“求异”,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凡卡》一文,教者设置话题: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悲惨的,你能从哪些方面看出来?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求异思维得出下列结论:凡卡小小年纪就来当学徒,还要遭到老板的虐待和伙伴们的欺侮;圣诞节前夜,凡卡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去祷告,他却不能去;莫斯科是美好的,可是却没有他快乐的地方?童年的伙伴在乡下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他却孤零零地远离家乡……在求异思维中,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作者对比、映衬、暗示的表达方式更加佩服。
4.主动探知——质疑
质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善于发现、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要放手启迪学生质疑、自主探究、大胆表达,使其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两小儿辨日》课文,有的同学提出“孔子不能决也”不符合现实,难道孔子那样的思想家、大教育家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问题?在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终于明白:一是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还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回事;二是孔子的治学态度是实事求是,不懂就是不懂。对疑的讨论,使大家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了。
5.大胆想象——多思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尔。”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教学时,要让学生张开智慧的翅膀,创造条件发展想象。
6.读后延伸——拓展
这里讲的拓展就是指创造机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不断地给以启发、诱导、激励和鞭策。教学《凡卡》时,让学生续写《凡卡梦醒后》,要求设身处地设计凡卡梦醒后的情景。
回顾实验过程,我们体会到:要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要与时俱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光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不光要给以黄金,更要授予点金术。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 语文课程;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对此进行了探索的实验。
一、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去营造一个宽松和睦、敢于争辩、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并能对其微小的创造力表示赞赏。例如,教三语《三袋麦子》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小猴、小牛、小猪得到麦子后的语言行动和结果进行表演,在轻松的环境下让学生明白,对待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解决的办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安排学生组建4人小组,演习《假如我是小××》把自己假想成文中的角色,萌发了创新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培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既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又要注重学习激情的主要性,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课文的感染力,借此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四语《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篇独幕剧,教师引导学习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内涵,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一天,管家求见,要替主人送一套精装书给公仪休,他说公仪休喜欢读书和藏书。公仪休婉言谢绝。”学生很快融入情境之中,在教者设计的情境中驰骋想象、丰富语感,把公仪休的品质刻画得更形象,把课堂气氛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三、授之以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正确处理传授和感悟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理解、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取知识、体验创新的愉快。为此,我们采用下列方法进行了实验。
1.词句训练——寻点
这里所说的点,是语言训练点,教师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寻点,让学生从点中得到启示。例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先让学生辨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换成“到、吹、送、过”等字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让学生再试着找能体会作者心理的字来锤炼,学生很快找到了“又”区别“到、来”,体会其内涵:一是诗人离家已经很久了,应该回去看看了,承接了上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表示“离家近,应该还”,引起了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示“思家切不能还”。这样的点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领悟的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篇章分析——穿线
这里的“线”就是能贯穿所有“点”的纲,可以是提纲或文眼,也可以是行文的线索。让学生在穿线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的了解。教学《索溪山山谷的“野”》一文,在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时,教师引导学生读2节,领悟表达方式;先概括叙述索溪山山谷的山是野的,然后具体写索溪山山谷的山怎样野,从中发现本文的表达方式——先写索溪山山谷的野,然后具体叙述山、水、野生动物以及来此游玩的游人;而在分述各段内容时,又分别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对课文有了一个清晰的线索,继而再引导回忆学过的教材中和课外阅读中相同表达方式的文章,学生在记忆空间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3.感情表达——求异
所谓“求异”,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凡卡》一文,教者设置话题: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悲惨的,你能从哪些方面看出来?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求异思维得出下列结论:凡卡小小年纪就来当学徒,还要遭到老板的虐待和伙伴们的欺侮;圣诞节前夜,凡卡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去祷告,他却不能去;莫斯科是美好的,可是却没有他快乐的地方?童年的伙伴在乡下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他却孤零零地远离家乡……在求异思维中,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作者对比、映衬、暗示的表达方式更加佩服。
4.主动探知——质疑
质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善于发现、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要放手启迪学生质疑、自主探究、大胆表达,使其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两小儿辨日》课文,有的同学提出“孔子不能决也”不符合现实,难道孔子那样的思想家、大教育家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问题?在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终于明白:一是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还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回事;二是孔子的治学态度是实事求是,不懂就是不懂。对疑的讨论,使大家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了。
5.大胆想象——多思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尔。”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教学时,要让学生张开智慧的翅膀,创造条件发展想象。
6.读后延伸——拓展
这里讲的拓展就是指创造机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不断地给以启发、诱导、激励和鞭策。教学《凡卡》时,让学生续写《凡卡梦醒后》,要求设身处地设计凡卡梦醒后的情景。
回顾实验过程,我们体会到:要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要与时俱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光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不光要给以黄金,更要授予点金术。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