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俊旭,汕头市澄海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澄海职教)校长、党总支书记。2012年8月被授予“广东省职教学会首届职业院校杰出校长”荣誉称号。
近10年来,陈俊旭带领他的同事们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了今日多姿多彩的澄海职教:2003年5月,澄海职教筹建办公室设立,时任澄海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俊旭受命兼任筹建办主任,主持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2006年8月,学校开办,陈俊旭兼任校长、党总支书记;如今,澄海职教已成为汕头市乃至粤东地区的职教名校,走出了一条经济落后地区职业教育崛起之路。
立足职教之本,对接区域产业,谋划学校发展大局
从本质上来说,职业教育是与人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活动,它不仅重视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指向当前的经济发展,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不管是2003年澄海职教筹建伊始,还是建成至今的六年间,每每在制定学校发展蓝图时,陈俊旭总会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有关专业部的同事到澄海有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走访调研,了解澄海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转型趋势;听取企业家对澄海产业发展的预判、对人才的需求、对学校的期许。经过五年的实践和检验,澄海职教已明晰“对接区域经济,打造发展双翼,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
陈俊旭告诉记者,“双翼”涵盖了学校和学生的同命运共发展,一是指打造学校专业强势和人文优势发展双翼;二是指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着力打造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发展双翼。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陈俊旭和同事们在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方面,陈俊旭提出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导向”原则:一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改革专业设置。学校明确了“做强主干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拓展新兴专业”“建设专业群,形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思路,形成了理工专业群、特色专业群、商贸专业群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链。二是以岗位要求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学校以“职业资格”和“岗位要求”为双原则改革专业标准,以“必备、实用、够用”为原则,改革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三是以技能要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专业教学贯彻“以技能为核心”的思想,构建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体的、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在办学模式方面,陈俊旭主动出击,打破“关门办学”的传统模式,利用社会力量引企入校,实现了多元化办学的良好格局。一方面,学校引进企业先进设备和师资、技术,大大增强了办学实力。另一方面,学校积极走出去,依托本地支柱产业,在多家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设立5个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陈俊旭积极推行“做、学合一”“岗位、课堂合一”“产、教合一”的原则,通过订单培养,校企联动,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通过职业教育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缩短了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的距离;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同育人,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通过技能实训和职业鉴定有机整合,形成了立足本校、服务汕头、面向粤东的发展局面。
学校发展大局的基本架构,熔铸了陈俊旭对职教的理解与思考。正是他战略性的眼光,准确定位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办学水平和特色上形成了明显的区域优势,让澄海职教取得了“想不到的发展速度”。
践行“三大教育”育人理念,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
陈俊旭深知,从办普通教育到办职业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从传统中专教育到现代职业教育,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他认为,一所有品位的中职学校,必然要自觉担负文化使命,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凸显职教特色、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学校文化;必然要“面向人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陈俊旭致力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氛围,针对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三大教育”育人理念。
学校以“平民教育”为立足点,把培养有一技之长、会为人处事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育人的基本目标;以“养成教育”为主线,“抓小事,成大器”,夯实学生做人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通过“成功教育”践行“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理念,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激发智能潜力,体验成功快乐,培养阳光心态。
正如陈俊旭所言,“换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在“三大教育”育人理念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从自卑自弃转变为自信自强,不少“小麻雀”变成了“金凤凰”,毕业生或自己创业,或成为技术能手、企业骨干。汕头市教育局局长黄晖阳这样评价:澄海职教的教育理念及所配套的教育实践,使从这里走出去的青春学子,拥有大校、名校所熏陶出的韵味、气质、魅力和大气。
陈俊旭坚信“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将回报你一份惊喜”,这一朴实的教育理念让很多孩子受益,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命运。2007级学生黄静茹喜欢写作,学校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她辅导、修改文章,现已出版个人文集《雅韵如花》。她感慨地说:“学校给了我机会,给了我舞台,更给了我一个畅游的空间。我不仅能够发挥所长,而且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又如杜航纯,在初中时是让老师甚至校长头疼的学生,几次受学校处分,但在澄海职教的文化艺术舞台上,他借助街舞这个特长,展示了自信和激情,2010年10月他领衔的街舞队获得了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优秀成果展示一等奖,2011年获潮汕星河奖文艺奖集体二等奖。如今的杜航纯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现已考上高职院校继续深造。
类似于这些学生熔石成金、成长成才的案例在澄海职教俯拾皆是。想起这些学生,陈俊旭说他的内心总是充满着自豪和欣慰。有这样的校长,是学生之幸;有这样的学生,是校长之福。
坚持改革创新,学校发展壮大领跑粤东
总结澄海职教六年来的发展经验,“改革创新”是其中的关键词。认识陈俊旭的人都知道,他不但敢挑重担,而且勇于创新,并且他提出的改革创新举措都围绕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进行,在他身体力行的推动下,学校以优越的办学条件、优良的学风校风和优异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海、许瑞生,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汕头市委市政府等省市领导多次到校视察指导,对陈俊旭的办学水平及学校的办学成果予以高度评价。今年2月,许瑞生视察该校时就用“三个很好”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整个学校风气很好,师生精神面貌很好,学生创造力很好!
谈起澄海职教的发展,学校专业部主任林妙清用“加速超车”形象描述了学校改革创新的速度、深度与力度。她信服地说:“陈校长以超前的思维诠释着澄海职教改革创新的内涵,并且有能力、办法和魄力感染、引领他的团队在困难中突破,在发展中跨越。”陈俊旭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办学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如今的澄海职教,无论是发展速度、办学规模,还是教学质量、办学效益,都稳居全市前列: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全日制中职教育从创办时的900多人,迅速扩大至2011—2012年度4193人;专业建设不断完善。专业设置从2006年的8个发展到现在的14个专业18个专业方向,基本覆盖了理工、财商、艺文类主要专业,计算机应用、会计专业成为省重点建设专业。师资队伍迅速成长。一批教师先后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在“建功职教”中,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专业骨干。学生社会声誉高。毕业生不仅“双证”率高,综合素质较好,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而且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2009—2011年澄海职教学生共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4 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2个;获得市级竞赛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2012年参加省技能大赛,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
澄海职教的发展步伐铿锵有力:2008年6月,被评为汕头市重点中职学校;2011年1月,晋级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2010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7月,跻身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这些数据和荣誉,记录了澄海职教迅猛发展的惊人速度,见证着学校高歌猛进的光辉历程,而这些成绩无不凝结着陈俊旭的心血和汗水。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展南曾赋诗一首赞赏陈俊旭的改革创新精神及成果:“体制从来贵创新,认真教学聚精神。规模扩大添虎翼,桃李芬芳满枝春。”
昨日纤纤枝,今朝参天树。陈俊旭和全校师生一起,实现了澄海职教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转变。如今的澄海职教,正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独领风骚!
近10年来,陈俊旭带领他的同事们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了今日多姿多彩的澄海职教:2003年5月,澄海职教筹建办公室设立,时任澄海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俊旭受命兼任筹建办主任,主持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2006年8月,学校开办,陈俊旭兼任校长、党总支书记;如今,澄海职教已成为汕头市乃至粤东地区的职教名校,走出了一条经济落后地区职业教育崛起之路。
立足职教之本,对接区域产业,谋划学校发展大局
从本质上来说,职业教育是与人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活动,它不仅重视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指向当前的经济发展,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不管是2003年澄海职教筹建伊始,还是建成至今的六年间,每每在制定学校发展蓝图时,陈俊旭总会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有关专业部的同事到澄海有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走访调研,了解澄海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转型趋势;听取企业家对澄海产业发展的预判、对人才的需求、对学校的期许。经过五年的实践和检验,澄海职教已明晰“对接区域经济,打造发展双翼,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
陈俊旭告诉记者,“双翼”涵盖了学校和学生的同命运共发展,一是指打造学校专业强势和人文优势发展双翼;二是指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着力打造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发展双翼。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陈俊旭和同事们在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方面,陈俊旭提出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导向”原则:一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改革专业设置。学校明确了“做强主干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拓展新兴专业”“建设专业群,形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思路,形成了理工专业群、特色专业群、商贸专业群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链。二是以岗位要求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学校以“职业资格”和“岗位要求”为双原则改革专业标准,以“必备、实用、够用”为原则,改革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三是以技能要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专业教学贯彻“以技能为核心”的思想,构建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体的、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在办学模式方面,陈俊旭主动出击,打破“关门办学”的传统模式,利用社会力量引企入校,实现了多元化办学的良好格局。一方面,学校引进企业先进设备和师资、技术,大大增强了办学实力。另一方面,学校积极走出去,依托本地支柱产业,在多家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设立5个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陈俊旭积极推行“做、学合一”“岗位、课堂合一”“产、教合一”的原则,通过订单培养,校企联动,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通过职业教育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缩短了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的距离;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同育人,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通过技能实训和职业鉴定有机整合,形成了立足本校、服务汕头、面向粤东的发展局面。
学校发展大局的基本架构,熔铸了陈俊旭对职教的理解与思考。正是他战略性的眼光,准确定位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办学水平和特色上形成了明显的区域优势,让澄海职教取得了“想不到的发展速度”。
践行“三大教育”育人理念,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
陈俊旭深知,从办普通教育到办职业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从传统中专教育到现代职业教育,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他认为,一所有品位的中职学校,必然要自觉担负文化使命,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凸显职教特色、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学校文化;必然要“面向人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陈俊旭致力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氛围,针对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三大教育”育人理念。
学校以“平民教育”为立足点,把培养有一技之长、会为人处事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育人的基本目标;以“养成教育”为主线,“抓小事,成大器”,夯实学生做人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通过“成功教育”践行“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理念,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激发智能潜力,体验成功快乐,培养阳光心态。
正如陈俊旭所言,“换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在“三大教育”育人理念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从自卑自弃转变为自信自强,不少“小麻雀”变成了“金凤凰”,毕业生或自己创业,或成为技术能手、企业骨干。汕头市教育局局长黄晖阳这样评价:澄海职教的教育理念及所配套的教育实践,使从这里走出去的青春学子,拥有大校、名校所熏陶出的韵味、气质、魅力和大气。
陈俊旭坚信“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将回报你一份惊喜”,这一朴实的教育理念让很多孩子受益,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命运。2007级学生黄静茹喜欢写作,学校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她辅导、修改文章,现已出版个人文集《雅韵如花》。她感慨地说:“学校给了我机会,给了我舞台,更给了我一个畅游的空间。我不仅能够发挥所长,而且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又如杜航纯,在初中时是让老师甚至校长头疼的学生,几次受学校处分,但在澄海职教的文化艺术舞台上,他借助街舞这个特长,展示了自信和激情,2010年10月他领衔的街舞队获得了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优秀成果展示一等奖,2011年获潮汕星河奖文艺奖集体二等奖。如今的杜航纯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现已考上高职院校继续深造。
类似于这些学生熔石成金、成长成才的案例在澄海职教俯拾皆是。想起这些学生,陈俊旭说他的内心总是充满着自豪和欣慰。有这样的校长,是学生之幸;有这样的学生,是校长之福。
坚持改革创新,学校发展壮大领跑粤东
总结澄海职教六年来的发展经验,“改革创新”是其中的关键词。认识陈俊旭的人都知道,他不但敢挑重担,而且勇于创新,并且他提出的改革创新举措都围绕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进行,在他身体力行的推动下,学校以优越的办学条件、优良的学风校风和优异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海、许瑞生,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汕头市委市政府等省市领导多次到校视察指导,对陈俊旭的办学水平及学校的办学成果予以高度评价。今年2月,许瑞生视察该校时就用“三个很好”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整个学校风气很好,师生精神面貌很好,学生创造力很好!
谈起澄海职教的发展,学校专业部主任林妙清用“加速超车”形象描述了学校改革创新的速度、深度与力度。她信服地说:“陈校长以超前的思维诠释着澄海职教改革创新的内涵,并且有能力、办法和魄力感染、引领他的团队在困难中突破,在发展中跨越。”陈俊旭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办学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如今的澄海职教,无论是发展速度、办学规模,还是教学质量、办学效益,都稳居全市前列: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全日制中职教育从创办时的900多人,迅速扩大至2011—2012年度4193人;专业建设不断完善。专业设置从2006年的8个发展到现在的14个专业18个专业方向,基本覆盖了理工、财商、艺文类主要专业,计算机应用、会计专业成为省重点建设专业。师资队伍迅速成长。一批教师先后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在“建功职教”中,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专业骨干。学生社会声誉高。毕业生不仅“双证”率高,综合素质较好,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而且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2009—2011年澄海职教学生共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4 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2个;获得市级竞赛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2012年参加省技能大赛,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
澄海职教的发展步伐铿锵有力:2008年6月,被评为汕头市重点中职学校;2011年1月,晋级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2010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7月,跻身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这些数据和荣誉,记录了澄海职教迅猛发展的惊人速度,见证着学校高歌猛进的光辉历程,而这些成绩无不凝结着陈俊旭的心血和汗水。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展南曾赋诗一首赞赏陈俊旭的改革创新精神及成果:“体制从来贵创新,认真教学聚精神。规模扩大添虎翼,桃李芬芳满枝春。”
昨日纤纤枝,今朝参天树。陈俊旭和全校师生一起,实现了澄海职教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转变。如今的澄海职教,正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