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耦合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x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二者进行耦合性研究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瓶颈,从二者联动的耦合逻辑分析出发,构建完成耦合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和资源协同机制、构建配套的长效约束与激励机制、完善科学和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是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耦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教育;耦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46-02
  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1](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同时面向全社会,针对有创业意愿与行为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二者培养重点各有侧重,但又相辅相成,聚焦高校人才培养,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应不失偏颇、统筹兼顾。本文正是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瓶颈,从构建二者有效发展的模型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耦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高校“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均是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处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边缘地带,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与职业素质都相对匮乏[2]。高校对“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缺乏明确深刻的认识,理论薄弱,更谈不上上升到指导实践的层面,突出表现在“双创”教育、职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脱节,部分高校在学生就业教育过程中存在功利性价值取向等问题[3],凸显出高校人才培养研究理论方法大大滞后于现实需求,其创新研究难以满足高校人才培养需求。
  二、耦合理论模型的构建
  (一)耦合逻辑分析
  大学生“双创”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职业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从人才就业指导的角度分析,二者在本质内涵、价值取向与实践内容等方面高度关联契合。依据“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为主线,从人才培養目标和规格;为实现培养目标的整个教育过程设计;培养目标的配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培养目标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四个方面进行有效耦合点的逻辑分析与理论模型构建。
  1.目标一致性
  大学生“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动发展,需要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教育总目标。大学生“双创”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以及创新创业精神,职业教育重在拓展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二者侧重点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至学校人才培养这个总目标上,即育人目标高度一致[4]。
  2.过程协同性
  大学生“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动发展需要教育过程的全面协同[5]。实践教学是“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过程有效协同的契合点。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有效融合实践课程,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为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3.主体互动性
  大学生“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动发展,需要包括学校各个部门以及个别企业等多方在内的多个组织共同参与完成。多个育人主体基于共同的目标构建起来的联动耦合机制,消除了原有的工作壁垒,使专业链(各院系及专业教师)、政策链(高校相关职能处室)以及技术链(“双创”教研室、职业教育教研室以及校内外指导教师)在同一框架内运营,原来界限分明、层级节制的松散结构被共生求荣、互惠互利的网络组织所替代,这种协同互动发展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成为“双创”教育、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共同的行动理念和价值追求。
  4.教学连续性
  大学生“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是学生专业教育的拓展与延伸,二者的耦合机制在构建完成后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动态化完善,彼此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多个育人主体间的协作等,无论在时间层面,还是在空间层面,都呈献出互相衔接、前后相继的特点[6]。一方面,就时间层面而言,量变引起质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就空间层面而言,校园不再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唯一场所,要鼓励大学生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的各种实践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二)耦合模型的构建
  以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内涵为主线,在具体分析二者的有效耦合点基础上,构建“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联动发展的理论模型,具体内容见下图:
  三、联动发展路径的实现
  (一)制订科学、合理、具体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当把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纳入培养目标,把培育个人创新创业技能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对“双创”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具体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具体表现为目标制订时以全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准绳,对“双创”教育和职业教育进行目标具体细化和内容分解;行为实施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引导、尊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最高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具体方向,通过知识传播、技能实训、意识培养三个维度对学生就业能力进行有效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业务能力和创业精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和资源协同机制
  根据以往的经验,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主体常常单枪匹马、过于孤立,协作层次大多是浅尝辄止,更谈不上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和资源协同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耦合机制下,育人主体应是多个组织构成的共同体,各自分工明确,同时又能有效融合,竭尽全力又浑然一体才能保证整个体系稳定运转,进而提高整个育人共同体联结的优化性。具体来说,一方面,成立联合领导机构,确保教育活动开展中决策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对协同育人过程中所出现的关键问题进行及时商定、规划,避免因信息传递、沟通不畅、配合不力工作盲点的出现;另一方面,完善共同育人制度,明确机构工作职责与资源共享机制。为提高育人工作效率,应使育人共同体内各部门的资源、信息、方案等得以有效共享,联动耦合机制在育人目标的推动下要经历“制度耦合—制度不耦合—制度调整—制度新耦合”的迭代趋优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7]。
  (三)构建配套的长效约束、激励机制
  任何一个组织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源源不断的推动力,需要制订配套、完备的长效约束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是对高校“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工作的底线,是对具体各项工作开展的底线保证;激励机制是确保每个成员、每个部门在完成育人工作的基本任务前提下,在教学总目标约束下创新性地开展新的育人环节,带动耦合机制良性、可持续性的发展。在对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构建过程中,要注意两点:(1)机制构建的完整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有激励就必须要有约束,二者缺一不可。(2)机制构建的侧重性。激励机制是对育人主体在实现育人目标的行为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努力实现结果的过程;而约束机制更多的是从规则、原则层面对育人主体的行为约束,是主体行为的外助力。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结合使用,才会将二者的个体效用与综合效用发挥到最大。
  (四)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
  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学生职业教育联动耦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切实保障力。一方面,可以完善育人系统的反馈机制,為协同育人具体措施、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对耦合机制运行下的育人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科学评估应设定具体的评价指标[8],可以从“双创”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环境、投入、过程、产出、育人效果等方面构建。环境指标包括活动宣传、政策详解、服务支持等项目;教育投入包括学生双创教育与职业教育场所面积、专业指导教师配备质量、具体经费投入等项目;教育过程包括育人方式、方法、手段方面的创新,包括育人过程的细节与过程记录等;产出评价指标包括各类竞赛项目的申报率和通过率、学生对相关活动的参与率、学生科研成果的孵化率以及学生职业教育的认同率等;育人效果可以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知识储备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结论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十九大”报告中,重申了大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系列文件与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对二者的耦合机制进行逻辑分析,构建耦合联动发展的理论模型可以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各类教学工作实现互推促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和资源协同机制、构建配套的长效约束与激励机制、完善科学和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是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耦合发展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汪洋.高职院校“互联网+双创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06-113.
  [2]文华.“互联网+”新形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OIEB指导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9):212-213.
  [3]张项民,候晓丽,李玉燕.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J].创新科技,2015(12):53-55.
  [4]杨雪.基于校企协同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智库时代,2018(4),287-289.
  [5]张自英,林海波.新常态下高职工匠精神耦合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3):111-114.
  [6]李玮,贾颖莲,苏留明.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联动耦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9):81-84.
  [7]李红英,朱贵水,李莉,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指标筛选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9):266-269,279.
  编辑 尚思达
其他文献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有一个请求:别再叫我学霸了。你们也许会很不明白——被人称为学霸难道不是一种荣幸吗?确实如此。每当我望着我那考了高分的卷子时,同学们说“不
期刊
孤儿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遗弃、疾病等原因,目前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不容忽视的群体,那么我们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仅仅停留在吃得饱、穿得暖是远远不够
公司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对债券信用利差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债券市场的完善.本文从信用利差定价理论以及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两方面对国内外债券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管理模式,逐步丧失其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亦是如此.安全宣传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而对于英语学科,教师同样需要致力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从英语语言学习中,增长才识、
响亮的战斗口号能够发挥出强力的感召力与凝聚力的作用,对于强化广大管斌的打仗思想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新时期,就必须要用更加响亮的战斗口号来强化官兵的打仗思想.
期刊
@@
期刊
《宣言》中渗透包含着大量的社会主义全球性思想.总起来看,《宣言》中的社会主义全球性思想有三重维度:在价值维度上,共产党人目标策略的全球性;在思想维度上,社会主义思潮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