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采用聊城市耕地地力监测点数据,分析了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市0~20、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于下层,样点间变异大于下层。东阿县平均值最高,阳谷县平均值最低。东阿、临清含量降低,其他县(市、区)表现出含量增加趋势。表层有机质含量总体不高,全市历年平均值都不足15.00 g/kg。应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培肥基础地力。
关键词:聊城市;耕地地力;有机质;变化
中图分类号:S153.6+2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5-0078-03
Study on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Change
of Farmland Productivity Monitoring Sites in Liaocheng City
Zhang Baohua1, Yuan Xueliang2, Liu Ziting1, Cao Jianrong1, Zhang Jinping1, Li Hushen2
(1.School of Environment & Planning,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59, China;
2.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Liaocheng Agriculture Bureau, Liaocheng 252000, China)
AbstractIn this study, using the data from farmland productivity monitoring sites,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Liaocheng City was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creased in the both layers of 0~20 cm and 20~40 cm year by year; it was higher in the top layer than that in the sub-layer, and the variation between monitoring sites was greater in the top layer compared with the sub-layer. The averag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was the highest in Dong’e County but was the lowest in Yanggu County.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Dong’e and Linqing decreased in 2007~2013,while the others increased.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topsoil as wholly moderate or lower with the yearly mean under 15.00 g/kg. The measures of promoting transfer and scale operation of lands should be taken to raise the fundamental soil fertility.
Key wordsLiaocheng City; Farmland productivity; Organic matter; Change
有机质不仅可为作物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还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储水保肥条件,是衡量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土壤有机质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对于掌握耕地质量演化和研究环境变化特征均具有重要意义。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自2003年农业部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以来,聊城市在耕地地力普查基础上,每个县(市、区)各选择20个样点,进行耕地地力监测。本研究应用监测点2007~2013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分析其变化统计特征,以期为研究区耕地地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区概况
聊城市地理位置在35°47′~37°02′N、115°16′~116 °32′E之间,总面积8 715 km2,2013年总人口597.5万人。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2 463.0~2 741.8 h,年平均气温12.8~13.4℃,全年降水量567.7~637.3 mm。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土壤有褐土、潮土、盐土、风沙土4个土类,潮土面积最大。
聊城农耕历史悠久,为传统农业区。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市耕地面积49.91×104 hm2。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8.5×104 t。
2数据来源
土壤有机质含量来自聊城市农业部门耕地地力监测点2007~2013年数据。每县(市、区)各20个,共160个(采样点见图1)。土层采样深度为0~20、20~40 cm,样品采集与处理、化验分析采用耕地地力评价统一方法。
采样点土壤类型均为潮土(临清、莘县各1点位为风沙土),多为小麦-玉米(豆)一年两作,仅有高唐2个点位种植棉花、冠县2个点位为蔬菜和大蒜-玉米、莘县1点位为小麦-花生种植模式。 由于各县(市、区)耕地地力监测工作进度不一,部分数据缺失:东昌府区缺少2007、2008年数据,临清市缺少2007~2011年20~40 cm土层数据, 冠县缺少2007年数据、2008年20~40 cm土层数据,莘县、阳谷缺少2007年数据、2008~2013年20~40 cm土层数据,茌平县缺少2007~2013年20~40 cm土层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全部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全部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见表1。0~20 cm土层历年平均值变化为12.98~14.63 g/kg,其中2007年最高,2008年最低,之后逐年增高;20~40 cm土层历年平均值变化在7.53~10.12 g/kg,其中2007年最高,至2010年减至最低,之后逐年增加。这种变化规律可能和2007年样点数量少、代表性不足有关。历年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均高于20~40 cm土层,7年平均高5.20 g/kg。监测点农业耕作均为传统耕作方式,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应是近年来机械化发展、家畜饲养大量减少,而秸秆还田量增加的结果。
从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来看,0~20 cm土层极差变化为13.61~25.10 g/kg,平均为17.81 g/kg;20~40 cm土层极差变化为10.25~20.40 g/kg,平均为14.30 g/kg。0~20 cm土层标准差变化为2.788~3.719,平均为3.181;20~40 cm土层标准差变化为2.296~4.264,平均为2.848。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于下层,样点间变异大于下层,原因可能是表层人为耕作活动的结果。
3.2各县(市、区)监测点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各县(市、区)监测点2007~2013年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示于图2。从图中看出,东阿县平均值最高,但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从2007年的18.12 g/kg降至2013年的16.10 g/kg;阳谷县平均值最低,从2008年的10.59 g/kg 增至2013年的11.66 g/kg;其它县(市、区)中,临清市表现为逐年降低趋势,其余均表现出含量增加趋势。
各县(市、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总体不高,仅东阿县全部年份、部分县(市、区)2012年和2013年平均值高于15.00 g/kg。
各县(市、区)监测点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历年平均值变化幅度最大的为冠县,由2008年的11.86 g/kg增至2013年的15.59 g/kg,增幅达31.5%;其次为高唐县,由2008年最低的12.33 g/kg增至2012年的15.95 g/kg,增幅为29.4%。变化幅度最小的为临清市,从2009年的13.82 g/kg降至2013年的13.36 g/kg,其次为阳谷县,从2008年的10.59 g/kg增至2013年的11.66 g/kg。
4结论与讨论
4.1主要结论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全市0~20、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但幅度缓慢;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于下层,样点间变异大于下层。东阿县平均值最高,阳谷县平均值最低。东阿、临清含量降低,其它县(市、区)表现出含量增加趋势。
表层有机质含量总体不高,全市历年平均值都不足15.00 g/kg,各县(市、区)中仅东阿县全部年份、部分县(市、区)2012年和2013年平均值高于15.00 g/kg。
4.2提升有机质含量措施探讨
尽管聊城市耕地地力监测数据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表层由2008年的12.98 g/kg增至2013年的14.56 g/kg,仅增加1.58 g/kg,而且东阿县、临清市还表现为降低趋势。同时,0~20 cm土层平均值不到15.00 g/kg、20~40 cm土层平均值不到10.00 g/kg,很多地块远低于高标准农田有机质含量要求,增加有机质含量仍是耕地地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已有定位试验和大田实践研究,提出多项增加有机质含量的技术措施:还田秸秆合适的长度、数量、配用腐熟剂和氮源,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与耕作等。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在技术层面上并不存在困难,有机质含量增加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应在于劳动力缺乏导致农家肥减少、普遍施用化肥且品种单一,对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性不高等方面。因此,应在严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基础上,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企业、合作社、粮棉大户集中,实现土地耕作的精细化、统一管理,培肥基础地力。
参考文献:
[1]杨景成,韩兴国,黄建辉,等.土壤有机质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动态响应[J].生态学报,2003,23(4):787-796.
[2]宋春雨,张兴义,刘晓冰, 等.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与作物生产力的影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3):357-36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S].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 2148-2012)[S].2012.
[5]郝建成,刘洪蓬,曲善功,等.德州市秸秆还田对提升耕地地力的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10):94-97.
[6]于海军.桓仁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及提升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252-253.
[7]曾桂宁.秸秆还田腐熟对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228-229.
[8]潘剑玲,代万安,尚占环,等.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5):526-535.
[9]刘义国,刘永红,刘洪军,等.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31-135.
[10]王海景,康晓东.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42-45,63.
关键词:聊城市;耕地地力;有机质;变化
中图分类号:S153.6+2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5-0078-03
Study on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Change
of Farmland Productivity Monitoring Sites in Liaocheng City
Zhang Baohua1, Yuan Xueliang2, Liu Ziting1, Cao Jianrong1, Zhang Jinping1, Li Hushen2
(1.School of Environment & Planning,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59, China;
2.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Liaocheng Agriculture Bureau, Liaocheng 252000, China)
AbstractIn this study, using the data from farmland productivity monitoring sites,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Liaocheng City was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creased in the both layers of 0~20 cm and 20~40 cm year by year; it was higher in the top layer than that in the sub-layer, and the variation between monitoring sites was greater in the top layer compared with the sub-layer. The averag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was the highest in Dong’e County but was the lowest in Yanggu County.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Dong’e and Linqing decreased in 2007~2013,while the others increased.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topsoil as wholly moderate or lower with the yearly mean under 15.00 g/kg. The measures of promoting transfer and scale operation of lands should be taken to raise the fundamental soil fertility.
Key wordsLiaocheng City; Farmland productivity; Organic matter; Change
有机质不仅可为作物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还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储水保肥条件,是衡量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土壤有机质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对于掌握耕地质量演化和研究环境变化特征均具有重要意义。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自2003年农业部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以来,聊城市在耕地地力普查基础上,每个县(市、区)各选择20个样点,进行耕地地力监测。本研究应用监测点2007~2013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分析其变化统计特征,以期为研究区耕地地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区概况
聊城市地理位置在35°47′~37°02′N、115°16′~116 °32′E之间,总面积8 715 km2,2013年总人口597.5万人。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2 463.0~2 741.8 h,年平均气温12.8~13.4℃,全年降水量567.7~637.3 mm。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土壤有褐土、潮土、盐土、风沙土4个土类,潮土面积最大。
聊城农耕历史悠久,为传统农业区。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市耕地面积49.91×104 hm2。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8.5×104 t。
2数据来源
土壤有机质含量来自聊城市农业部门耕地地力监测点2007~2013年数据。每县(市、区)各20个,共160个(采样点见图1)。土层采样深度为0~20、20~40 cm,样品采集与处理、化验分析采用耕地地力评价统一方法。
采样点土壤类型均为潮土(临清、莘县各1点位为风沙土),多为小麦-玉米(豆)一年两作,仅有高唐2个点位种植棉花、冠县2个点位为蔬菜和大蒜-玉米、莘县1点位为小麦-花生种植模式。 由于各县(市、区)耕地地力监测工作进度不一,部分数据缺失:东昌府区缺少2007、2008年数据,临清市缺少2007~2011年20~40 cm土层数据, 冠县缺少2007年数据、2008年20~40 cm土层数据,莘县、阳谷缺少2007年数据、2008~2013年20~40 cm土层数据,茌平县缺少2007~2013年20~40 cm土层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全部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全部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见表1。0~20 cm土层历年平均值变化为12.98~14.63 g/kg,其中2007年最高,2008年最低,之后逐年增高;20~40 cm土层历年平均值变化在7.53~10.12 g/kg,其中2007年最高,至2010年减至最低,之后逐年增加。这种变化规律可能和2007年样点数量少、代表性不足有关。历年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均高于20~40 cm土层,7年平均高5.20 g/kg。监测点农业耕作均为传统耕作方式,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应是近年来机械化发展、家畜饲养大量减少,而秸秆还田量增加的结果。
从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来看,0~20 cm土层极差变化为13.61~25.10 g/kg,平均为17.81 g/kg;20~40 cm土层极差变化为10.25~20.40 g/kg,平均为14.30 g/kg。0~20 cm土层标准差变化为2.788~3.719,平均为3.181;20~40 cm土层标准差变化为2.296~4.264,平均为2.848。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于下层,样点间变异大于下层,原因可能是表层人为耕作活动的结果。
3.2各县(市、区)监测点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各县(市、区)监测点2007~2013年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示于图2。从图中看出,东阿县平均值最高,但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从2007年的18.12 g/kg降至2013年的16.10 g/kg;阳谷县平均值最低,从2008年的10.59 g/kg 增至2013年的11.66 g/kg;其它县(市、区)中,临清市表现为逐年降低趋势,其余均表现出含量增加趋势。
各县(市、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总体不高,仅东阿县全部年份、部分县(市、区)2012年和2013年平均值高于15.00 g/kg。
各县(市、区)监测点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历年平均值变化幅度最大的为冠县,由2008年的11.86 g/kg增至2013年的15.59 g/kg,增幅达31.5%;其次为高唐县,由2008年最低的12.33 g/kg增至2012年的15.95 g/kg,增幅为29.4%。变化幅度最小的为临清市,从2009年的13.82 g/kg降至2013年的13.36 g/kg,其次为阳谷县,从2008年的10.59 g/kg增至2013年的11.66 g/kg。
4结论与讨论
4.1主要结论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全市0~20、2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但幅度缓慢;表层有机质含量高于下层,样点间变异大于下层。东阿县平均值最高,阳谷县平均值最低。东阿、临清含量降低,其它县(市、区)表现出含量增加趋势。
表层有机质含量总体不高,全市历年平均值都不足15.00 g/kg,各县(市、区)中仅东阿县全部年份、部分县(市、区)2012年和2013年平均值高于15.00 g/kg。
4.2提升有机质含量措施探讨
尽管聊城市耕地地力监测数据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表层由2008年的12.98 g/kg增至2013年的14.56 g/kg,仅增加1.58 g/kg,而且东阿县、临清市还表现为降低趋势。同时,0~20 cm土层平均值不到15.00 g/kg、20~40 cm土层平均值不到10.00 g/kg,很多地块远低于高标准农田有机质含量要求,增加有机质含量仍是耕地地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已有定位试验和大田实践研究,提出多项增加有机质含量的技术措施:还田秸秆合适的长度、数量、配用腐熟剂和氮源,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与耕作等。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在技术层面上并不存在困难,有机质含量增加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应在于劳动力缺乏导致农家肥减少、普遍施用化肥且品种单一,对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性不高等方面。因此,应在严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基础上,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企业、合作社、粮棉大户集中,实现土地耕作的精细化、统一管理,培肥基础地力。
参考文献:
[1]杨景成,韩兴国,黄建辉,等.土壤有机质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动态响应[J].生态学报,2003,23(4):787-796.
[2]宋春雨,张兴义,刘晓冰, 等.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与作物生产力的影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3):357-36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S].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 2148-2012)[S].2012.
[5]郝建成,刘洪蓬,曲善功,等.德州市秸秆还田对提升耕地地力的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2(10):94-97.
[6]于海军.桓仁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及提升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252-253.
[7]曾桂宁.秸秆还田腐熟对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228-229.
[8]潘剑玲,代万安,尚占环,等.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5):526-535.
[9]刘义国,刘永红,刘洪军,等.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31-135.
[10]王海景,康晓东.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42-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