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春,时任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和吉林省政府主席郑洞国,奉命率10万大军死守东北名城长春。10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危急之下,郑洞国不得不作出最后的选择,率军投诚。
尽管在战场上失败了,可郑洞国心里却不太服气,致使情绪低落,如患重病一般。
郑洞国因心病而导致身体不适。1950年8月,经中央同意,他前往上海治病,途经北京。周恩来知道后,特地请做统战工作的李奇中作陪,在家中会见并宴请了郑洞国。这是郑洞国做梦也未想到的事情。他与周恩来既有黄埔军校时的师生情谊,又有在参加东征战役时的上下级关系。分道扬镳后,周恩来还惦记着郑洞国。长春解放前夕,周恩来还曾亲笔写信给他,力劝他晓明大义,鼓起勇气,尽速举行反蒋起义,及早回到人民的怀抱。
郑洞国激动不已,愧疚万分地说:“周总理,几十年来我辜负了您的教诲,长春解放前夕,您还亲自写信给我,虽未收到,可见您的宽博胸怀,我有负您的厚望……”
周恩来见郑洞国还是心神不安的样子,便绕开了话题,详尽地询问了郑洞国的身体和家庭情况。当周恩来问到他今后的打算时,郑洞国正襟危坐,颓丧地向周恩来表示:“学生既无教养,又别无所长,人也老了,打算回家乡种地去。”一旁作陪的李奇中打趣道:“好哇,你在老师面前还敢称老?”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周恩来亲切地开导他说:“洞国,你现在不到50岁嘛,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为人民做贡献。现在国家建设刚刚开始,百废待兴,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呀。你养好身体,随时都可以来参加工作。”
周恩来的话如久旱的甘霖,让郑洞国热泪盈眶,感动不己。
1954年4月的一天,郑洞国突然接到一张套红的金字请帖,打开一看,原来是毛泽东要在中南海家中宴请他。这个意外之喜,使郑洞国一夜未合眼。次日,郑洞国一到场,毛泽东便迎了上来,亲切地同他握手寒暄。坐定之后,毛泽东和颜悦色地问郑洞国吸不吸烟?郑洞国应声说:“吸。”他顺手在茶几上取了一支香烟。使他怎么也没想到,毛泽东极为敏捷地从口袋中掏出一盒火柴,起身替他点燃了香烟。毛泽东如此亲切随和、平易近人的大家风范,使原本有些紧张、拘谨的郑洞国一下子轻松多了。
毛泽东说:“这下子我放心了,我们终于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了,你的名字叫郑洞国。郑洞国好啊!你对人民是有功的。”郑洞国顿时一愣并站起来。毛泽东挥手招呼他坐下,说:“如果不是你回电蒋介石,曾泽生的六十军将被蒋介石飞机炸为平地呀!你说的对,轰炸无意义,蒋介石太绝情了,是不是?你是抗日名将,我们说话是作数的,只要放下武器,我们一律欢迎,你还年轻,还可以为中国人民作很多工作。”
席间,毛泽东问起郑洞国全家的生活情况。郑洞国都一一如实回答了。毛泽东听后亲切地说:“你的家庭生活安排好了,还得多为人民做点工作嘛!你今年才51岁,还很年轻哟!”“51岁,”郑洞国心中又是一惊:毛泽东日理万机,工作那么繁忙,怎么连自己岁数都记住了,此时心中如潮水翻滚起来。两人愈谈愈随便,郑洞国的心病彻底治愈了,高兴异常,竟忘了自己的身份,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那么好?”毛泽东闻言爽朗地笑了,他回顾了在革命实践中接受马列主义的曲折经历,并强调说:“我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而是在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谆谆教诲,使郑洞国坚定信念,认真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走上了爱国的道路。 (柯云 湘斌)
尽管在战场上失败了,可郑洞国心里却不太服气,致使情绪低落,如患重病一般。
郑洞国因心病而导致身体不适。1950年8月,经中央同意,他前往上海治病,途经北京。周恩来知道后,特地请做统战工作的李奇中作陪,在家中会见并宴请了郑洞国。这是郑洞国做梦也未想到的事情。他与周恩来既有黄埔军校时的师生情谊,又有在参加东征战役时的上下级关系。分道扬镳后,周恩来还惦记着郑洞国。长春解放前夕,周恩来还曾亲笔写信给他,力劝他晓明大义,鼓起勇气,尽速举行反蒋起义,及早回到人民的怀抱。
郑洞国激动不已,愧疚万分地说:“周总理,几十年来我辜负了您的教诲,长春解放前夕,您还亲自写信给我,虽未收到,可见您的宽博胸怀,我有负您的厚望……”
周恩来见郑洞国还是心神不安的样子,便绕开了话题,详尽地询问了郑洞国的身体和家庭情况。当周恩来问到他今后的打算时,郑洞国正襟危坐,颓丧地向周恩来表示:“学生既无教养,又别无所长,人也老了,打算回家乡种地去。”一旁作陪的李奇中打趣道:“好哇,你在老师面前还敢称老?”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周恩来亲切地开导他说:“洞国,你现在不到50岁嘛,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为人民做贡献。现在国家建设刚刚开始,百废待兴,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呀。你养好身体,随时都可以来参加工作。”
周恩来的话如久旱的甘霖,让郑洞国热泪盈眶,感动不己。
1954年4月的一天,郑洞国突然接到一张套红的金字请帖,打开一看,原来是毛泽东要在中南海家中宴请他。这个意外之喜,使郑洞国一夜未合眼。次日,郑洞国一到场,毛泽东便迎了上来,亲切地同他握手寒暄。坐定之后,毛泽东和颜悦色地问郑洞国吸不吸烟?郑洞国应声说:“吸。”他顺手在茶几上取了一支香烟。使他怎么也没想到,毛泽东极为敏捷地从口袋中掏出一盒火柴,起身替他点燃了香烟。毛泽东如此亲切随和、平易近人的大家风范,使原本有些紧张、拘谨的郑洞国一下子轻松多了。
毛泽东说:“这下子我放心了,我们终于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了,你的名字叫郑洞国。郑洞国好啊!你对人民是有功的。”郑洞国顿时一愣并站起来。毛泽东挥手招呼他坐下,说:“如果不是你回电蒋介石,曾泽生的六十军将被蒋介石飞机炸为平地呀!你说的对,轰炸无意义,蒋介石太绝情了,是不是?你是抗日名将,我们说话是作数的,只要放下武器,我们一律欢迎,你还年轻,还可以为中国人民作很多工作。”
席间,毛泽东问起郑洞国全家的生活情况。郑洞国都一一如实回答了。毛泽东听后亲切地说:“你的家庭生活安排好了,还得多为人民做点工作嘛!你今年才51岁,还很年轻哟!”“51岁,”郑洞国心中又是一惊:毛泽东日理万机,工作那么繁忙,怎么连自己岁数都记住了,此时心中如潮水翻滚起来。两人愈谈愈随便,郑洞国的心病彻底治愈了,高兴异常,竟忘了自己的身份,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那么好?”毛泽东闻言爽朗地笑了,他回顾了在革命实践中接受马列主义的曲折经历,并强调说:“我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而是在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谆谆教诲,使郑洞国坚定信念,认真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走上了爱国的道路。 (柯云 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