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与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效果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xly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醒脑静与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退热时间、头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镇静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醒脑静与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可快速控制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小儿 醒脑静 丙种球蛋白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属无菌性脑膜炎,为儿科常见病,感染病毒主要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克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1]。病毒性脑炎起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疼、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肢体瘫痪等,该病具有自限性,轻症患者给予抗病毒、降颅压、保护脑细胞等综合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而重症病变多呈广泛的弥漫性分布,累及脑膜,易引发脑疝、脑干脑炎,可遗留肢体瘫痪、癫痫、智能障碍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2]。本文采用醒脑静与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52例,均经脑CT、MRI或脑电图等检查,符合重症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10岁,平均(5.2±3.3)岁,病程2-10d,平均(4.8±2.1)d;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5.4±2.9)岁,病程1-11d,平均(4.5±2.4)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更昔洛韦用于抗病毒,甘露醇用于脱水,地塞米松用于降颅压,退热、止惊、调节水电解质失衡等支持疗法,对照组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0.1mg/(kg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醒脑静20ml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2w。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方法
  统计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头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镇静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有效率。疗效判定:显效:发热、呕吐、抽搐、昏迷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脑脊液和脑电图恢复正常,无后遗症;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脑脊液和脑电图接近正常,有轻度后遗症;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脑脊液和脑电图无明显变化,有明显后遗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头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镇静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48±0.67)d、(1.80±0.52)d、(1.36±0.76)d、(1.01±0.35)d、(1.51±0.55)d、(9.27±1.59)d、(1.78±1.08)d、(9.12±2.54)d、(5.19±1.64)d、(11.77±4.19)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儿体征、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血-脑屏障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元变形、坏死、消失及神经元吞噬,损害脑实质引起脑炎,另一方面,病毒迅速增殖,破坏病毒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脱髓鞘病变和血管周围损害,引发变态反应性脑炎,且易形成脑缺血-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大脑功能障碍[3]。
  丙种球蛋白是血浆中提取出的免疫球蛋白,含有多价抗原和IgG抗体,IgG的Fc段与吞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通过阻碍其与自身抗体及相应细胞因子结合,避免吞噬细胞激活,起到保护机体组织和细胞的作用;丙种球蛋白具有对抗病毒抗原和抗细菌抗原两重功效,可诱导炎症细胞死亡,遏制炎症,还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替代的作用,可有效提高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免疫调节功能及抗感染能力[4]。醒脑静是一种复方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麝香、冰片、郁金、栀子等,麝香开窍、通闭、醒脑,可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其对缺氧的耐受性,同时具有抗感染、强心、提升血压、增强呼吸和心肌抗缺氧能力的作用;冰片清热、解毒、止血,促进麝香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郁金活血、化痰、行气、开郁,清新宁神通窍,栀子清热、解毒、脱水,诸药合用,有解毒、安神、开窍、镇惊、行气之功效[5]。文中醒脑静联合丙种球蛋白的观察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单纯采用丙种球蛋白的对照组,且临床有效率为96.4%,也高于对照组,醒脑静与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起效迅速,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葆辉,曹海玮.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4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47-48.
  [2]陈少川,刘特炯,余文钦.醒脑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676-677
  [3]庞铭兴,黄真.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50例疗效观察[J].内科,2013,8(3):262-263.
  [4]龙胜敏,刘佳丽.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3)223-224.
  [5]黄洁,罗小珍,樊翠珍.神经节苷脂联合醒脑静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J].全科护理,2013,11(6):155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门诊导医质量的效果分析。方法: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护理服务培训,提高导医质量,强化对其工作的管理和监督。随机抽取在我院门诊治疗的患者300例,将300例患者以是否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区别平均划分为两组,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实验组,不提供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门诊导医质量的影响。结果: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满
期刊
本刊讯特约编辑李杨报道:“联合基金设立后,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科研平台。今后我要继续做好宫颈癌致病机理研究,力争取得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2014年12月28日下午,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科研人员祖菲娅·艾力对本刊编辑说。她申报的《异甘草素诱导宫颈癌细胞半胱天冬酶依赖性凋亡机制研究》项目获得了自治区科技厅与新疆医科大学设立的医学联合基金的支持。  据了解,2014年自治区科技厅与新疆医科大学共同设立了医学
期刊
摘要: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倍受关注,本文对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最佳时机、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做如下综述,得出影响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的因素,主要是患者的病情程度、患者特征、态度及信念等,针对以上因素提出改善患者早期康复遵医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变中较常见、病死率很高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是由脑血管本身的破裂引起的非外伤性或自发性脑出血,是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集束化治疗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治的10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VAP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集束化治疗:①患者取半卧位,
期刊
摘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儿科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尤其在冬春季节,发作频繁并且剧烈。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强的复发性,较难治愈,在小儿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见并且棘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反复发生、迁延不愈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和支气管炎。怎样有效的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小儿反复呼
期刊
摘要:依折麦布是一种新型的降脂药物,主要作用于肠道外源性胆固醇代谢,由于作用机制与代替途径不同可和他汀类等降脂药物相互作用加强降脂疗效,而不受影响。近年来,此种药物逐步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但应用范围并广泛。现对依折麦布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做一简单综述。  关键字:依折麦布;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我们不得不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故高脂血症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既往临床上只
期刊
摘要:就PICC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提出PICC在我国国内应用现存的问题并为进一步实践发展提出意见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PICC;新生儿;临床应用;综述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当前一种较为先进、有效且性价比极高的临床治疗方式。 PICC最早起源于德国医师Forssmann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哮喘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肾结石中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取石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对照组平均为(101.58±25.49)min,研究组为(76.39±14.37)min;术中出血量:对照组平均(137.07±21.24)ml,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皮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皮肌炎患者86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对照组与比较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组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肌酶谱及肌力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清肌酶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比较组治疗后各项血清肌酶值均高于对照组
期刊